首页 百科知识 陕西高水平综合大学办好为建设高教强省服务

陕西高水平综合大学办好为建设高教强省服务

时间:2023-12-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省党代会报告的这一重要论述,清楚地表明了将陕西建成科教强省的内在要求,明确地赋予了将陕西建成科教强省的历史任务。建设科教强省,体现在高等教育领域,就是要建设高教强省。“十五”以来,我校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148个,荣获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陕西省科学技术最高成就奖在内的各级各类科研奖励200余项。

陕西高水平综合大学办好为建设高教强省服务

办好高水平综合大学 为建设高教强省服务

孙 勇[1]

(西北大学,陕西西安 710069)

【摘 要】对西北大学在办学定位、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服务社会等方面的实践和探索进行介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定了办好高水平综合大学,服务高教强省建设的思路和举措,提出了建设高教强省、服务西部强省建设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高教强省;办学实践;思考与建议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指出:建设西部强省,是一个综合性目标和总体要求,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主要体现在经济强、科教强和文化强三个方面。科教强,就是要把我省的科教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使其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全民教育水平在西部地区领先;创建具有国内先进水平乃至国际知名的一流高等学校和学科,把我省建成全国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重要基地。省党代会报告的这一重要论述,清楚地表明了将陕西建成科教强省的内在要求,明确地赋予了将陕西建成科教强省的历史任务。建设科教强省,体现在高等教育领域,就是要建设高教强省。

1.西北大学服务高教强省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西北大学作为陕西省属唯一的全国重点综合大学,综合实力一直稳居全国地方大学前列。近十年来,学校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通过实施国家“211工程”建设和国家“一省一校”计划,各项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服务社会等方面紧密结合陕西实际,充分发挥地方高校“零距离”、全方位、高水平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职能,确定了将学校建设成为有特色的国内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正在为陕西高等教育实现由“大”向“强”的跨越式转变,更好地服务于西部强省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

1.1立足科学发展,明确发展目标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西北大学先后跨越了不同的历史阶段,经历了由文、理性综合大学跨入多科性全国重点综合大学;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行列,跻身全国高校百强;调整学科专业面向,突出西部地域特色,跨入国家“一省一校”计划重点支持建设院校行列。“十五”期间,我们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认真总结自身办学经验,对自身办学现状进行理性分析,提出了“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以本科教育为主体,以研究生教育为发展重点,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坚持以质量立校,以特色取胜,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优,人优我特”,学校的各项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在学科建设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一些突出成绩,综合办学实力显著增强。实践表明,我们以发挥优势、注重质量、面向世界、服务地方为立足点而制定的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是注重实际、科学可行的,按照这样的思路,我们必定能在建设高教强省的进程中发挥更加积极主动的作用。

1.2坚持以人为本,开创人才培养工作新局面

围绕创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我们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学校事业发展的中心工作,坚持对研究生教育与本科教学、基础专业与应用专业、传统学科与新兴学科等进行分类指导、科学定位,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首先,通过裁并、改造、重组等方式,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适度调整专业数量,合理控制招生规模,形成文理比例结构合理、基础与应用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其次,在专业建设方面,进一步明确规格,分类培养。对应用型学科专业,采取拓宽专业口径、重组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等措施,着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这些专业的社会适应能力不断增强。对一些基础学科专业,则突出“少而精”“高层次”,按照“加强基础理论教育,重视基本技能训练,注重创新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思路,为其不断提升专业发展水平创造良好条件。三是不断完善质量监控体系,加强过程管理和控制,坚持制度创新,实行弹性学制、课外附加学分制、主辅修制、第二学位制及校内转专业制,营造教学相长的浓郁学风,创造有利于人才培养的良好氛围。

目前,学校共有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3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达到84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达到151个,累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60项,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5篇,实现了办学结构和办学层次的深层次转变,本科生和各类研究生在校人数比例已达到2∶1。

1.3着力自主创新,注重核心竞争能力的新提升

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一流的学科平台,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重要标志。我们坚持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并重,通过凝练学科方向,调整学科结构,组织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初步形成了有利于突出重点,发挥优势,促进新兴、交叉学科发展的新格局。我们持续加大了对7个“211工程”国家立项重点建设学科的支持力度,重点发展了大陆造山带与盆地动力学、早期生命演化、秦巴山区生物多样性、中国思想史中东史、中国发展经济学等基础学科研究方向,使这些学科方向得到进一步凝练,特色更加鲜明。注重基础学科向高新技术应用方向的延伸,形成了油气资源勘探、生物芯片、秦巴山区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能源化工、文化遗产保护、区域经济学等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同时,对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和新兴交叉学科给予大力支持。经过持续建设,在新一轮国家重点学科评选中,我校共获准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涵盖5个二级学科)和5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其中1个为培育学科)。

在加强学科建设的同时,我们充分发挥基础研究方面的优势,进一步完善重大科研任务策划机制;充分发挥科研基地的吸纳、带动、辐射作用,逐步构建了布局合理、优势明显、自主创新能力强的跨学科科研创新平台。“十五”以来,我校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148个,荣获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陕西省科学技术最高成就奖在内的各级各类科研奖励200余项。学校承担的“中国南方(中上扬子)大陆构造与海相油气前景”项目,获得研究经费1.5亿元,是迄今为止我国基础理论研究领域经费支持额度最大的研究项目。在2007年启动的陕西省“13115”科技创新工程中,我校获准组建3个产学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6个重大专项。

1.4面向区域发展,开拓社会服务工作新渠道

我们把创建高水平大学与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与省内外科研院所和国有大中型企业联合培养人才、共建实验室和研发机构、以技术资本入股组建股份制公司等方式,投身社会服务工作,使学校全方位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我们先后与企业合作举办了西北大学现代学院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与中石化、延长集团、陕鼓集团、长庆油田等建立了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积极承担企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依托我校优势力量并联合相关企业,陕西能源化工研究院、中国特低渗油气田勘探开发研究院等相继组建。目前,学校科研经费中,有一半以上直接来自社会企业,服务于社会企业。

同时,我们充分发挥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优势,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为繁荣陕西文化贡献智慧和力量。目前,已建成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唯一一个研究中国西部经济发展问题的基地——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与省内相关单位联合建立的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实验室和砖石质文物保护科学研究基地,已分别成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国家文物局重点研究基地。陕西考古研究院、陕西文化产业研究院、公共行政研究院、文化遗产学院、知识产权学院等也在各自领域日益显示出重要作用。

1.5推进人才强校战略,为事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高等学校而言,教师是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我们把“人才强校”作为学校建设和发展的第一战略,按照“全面提高、立足培养、积极引进、协调发展”建设思路,一方面,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积极推进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开辟优秀人才“绿色通道”,培养和引进一批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和创新团队;另一方面,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分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积极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和良好的学术环境,使他们心想发展,事系发展,情系学校,让大家看到学校发展的势头和前景,在学校事业发展中实现其人生价值。近年来,我校师资队伍总量稳中有升,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更趋合理,国家级“创新团队”“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教学名师”等不断涌现,为学校事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办好高水平综合大学,为高教强省作出更大贡献

长期以来,省委、省政府十分关注并大力支持西北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在《关于省属高校发展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支持西北大学创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努力成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摇篮和科技创新基地。在陕西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又决定投资3亿元,支持西北大学“211工程”三期建设。西北大学有责任、有义务办好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为陕西建设高教强省、实现建设西部强省的宏伟目标作出更大贡献。(www.xing528.com)

2.1立足陕西,探索创建高水平大学的新途径

作为一所地方高校,如何探索既符合学校实际,又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发展道路,一直是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迅速进入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出现多样化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高等学校的办学层次、办学主体和办学形式的不同。当前,“高水平”“综合性”“研究型”等已成为许多高校的发展目标,还有一批大学提出世界一流的奋斗目标。西北大学该何去何从?在确定学校定位和办学目标时,我们认真总结百年来的办学经验,科学分析学校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经过广泛调研和充分论证,提出了立足陕西的思路和举措,积极探索创建高水平大学的新途径。作为省属高校,西北大学始终坚持以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把创建高水平大学与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紧密结合起来,把人才培养与陕西的人才需求结合起来,把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结合起来,把开展社会服务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结合起来,为提高国民素质,为科技创新、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这种思路,与我国建设高教强国和陕西建设高教强省的战略部署是相符的,也是切实可行的。按照这样的思路,我们必定能在建设高教强省的进程中发挥更加积极主动的作用。

2.2提高教学质量科研水平,服务陕西科教强省建设

我校学科已覆盖十大学科门类,并在地质学历史学、化学、物理学、生物学、经济学等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我们要进一步发挥综合大学的优势,坚持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并重,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重点建设与全面建设相结合,多学科协调发展与非均衡发展相结合。进而依托多学科交叉优势,努力进行原创性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基地,不断增强解决重大战略问题的能力,成为新知识、新思想、新理论的重要摇篮,成为地方政府决策咨询的思想库、智力库。

按照“加强基础、强化应用,提高素质、注重创新,激励个性、体现特色”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探索素质教育基础上实施专业教育的宽口径人才培养模式和“基地班”的精英教育模式,建立符合学生全面发展规律、激发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模式,充分发掘学生自身潜能,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为建设西部强省培养输送基础扎实、作风朴实、工作踏实、综合素质高、发展后劲足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为使我省潜在的人力资源变成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人力资本和人才优势作出贡献。

2.3坚持“两个结合”,服务陕西经济强省建设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要求大学必须坚持“两个结合”的新模式,成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高新技术研究的重要方面军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强大生力军。作为综合大学,我们具有围绕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需求展开联合攻关的能力和优势,具有一批有较大发展潜力的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在陕西自然资源的勘探、开发和利用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我们将巩固并不断深化与中石化、延长集团、长庆油田、陕鼓集团等企业的对接联系和合作关系,增强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服务能力,继续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谋发展”,积极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平台,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为陕西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科教资源优势有效地转变为经济竞争优势,不断增强科教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而作出更大贡献。

2.4发挥人文社会科学优势,服务陕西文化强省建设

综合大学具有传播科学思想、传承民族精神、弘扬先进文化、普及科学知识、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道德基础和良好文化环境形成的传统和责任。我们将巩固历史、经济、文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的优势,发挥依托学校建设的7个省部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或研究基地的作用,充分利用陕西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独特的资源条件,组织力量,整合资源,在陕西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和人才培养、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产业发展、西部经济发展、劳动价值与社会保障等方面开展联合攻关,设立一批与繁荣发展陕西文化事业紧密相关的学科专业,努力使学校成为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动理论创新和促进先进文化建设,增强文化服务能力、提高文化创新能力、丰富文化产品,继承传播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基地。

2.5分层次办学,非均衡发展,不断提高综合实力

对于西北大学这样一所地处西北的省属高校来说,所能获得的外部资源十分有限,把各个学科专业都做大做强是不现实的,我们必须按照分层次办学、非均衡发展的思路,有所为,有所不为,科学定位各个学科专业的发展目标,妥善处理重点与一般、传统与新兴、基础与应用等之间的关系,集中力量,个别突破,构建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协调有序的发展格局。

在构建符合现代教育特征的人才培养体系方面,我们尝试分层次办学。对应用型专业,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科学运用市场调节机制,淘汰落后专业,适度精简专业数量,控制招生规模,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急需人才。对一些基础专业,本着为国家培养和输送“少而精”“高层次”的基础型人才这一目标,注重高水平拔尖人才培养,为其不断提升专业发展水平创造良好条件。在学科建设方面,我们积极探索非均衡发展的新模式。以国家重点学科和“211工程”立项建设学科为核心,分层次构建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重点学科建设体系,汇聚有限资源,形成拳头优势;根据发展态势和建设效益,对一些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科在资源配置方面适时适度进行调整,实行动态管理,以学科建设推动高水平大学建设。

3.对陕西建设高教强省的思考与建议

所谓高教强省,主要是指标志着一个省高等教育发展数量和质量的主要指标处于全国前列,达到公认的先进水平。综观国内高等学校发展的总体状况,结合西北大学近年来创建高水平大学的实践与探索,我们深深感到,陕西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的教育大省,教育经费投入有限,办学资源相对紧张,要建设高教强省,实现陕西高等教育的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就要立足我省省情,在巩固“两基”攻坚成果、大力实施“人人技能工程”的同时,把全省教育发展的重点逐步向高等教育转移,抓住建设西部强省的战略机遇,通过改革与创新,提高陕西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

3.1坚持科学发展,实现高教大省向高教强省的转变

陕西建设高教强省,最主要的是实现由高教大省向高教强省的转变。陕西是西北地区高教实体较为集中的省份,作为传统意义上的高教大省,在体现高等教育规模的一些重要的指标上,陕西长期占有优势。但“量大”不一定“质优”。所谓的“强”,关键在于质量的提高。建设高教强省,不能单纯从扩大规模方面来进行考虑,而应把重点放在如何在现有规模下提升质量和内涵上来。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正确处理规模、质量、结构、效益之间的关系,重点在一些反映质量和内涵的指标上来进行考虑,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技创新能力和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加强战略研究和规划,深化宏观思考,细化微观把握,明确我省建设高教强省的目标和任务、重点和措施、阶段和步骤,稳步推进,分步实施,全面提高陕西高等教育的实力,实现由“大”向“强”的跨越。

3.2坚持解放思想,优化整合现有高等教育资源

陕西的高等教育资源比较丰富,但由于陕西的高校很大一部分是建国初期设置的单科性行业院校,在很大程度上与陕西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是隔离的,导致陕西的高教优势成为以潜在性、资源性、全国性和以地理意义上的优势为主。建设高教强省,就要解放思想,打破条条框框限制,克服现有教育资源比较分散、学科专业设置日益趋同、办学特色逐渐淡化等问题,尽快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实现优势资源共享。首先,要引导省属高校优化学科结构,不断凝练并彰显办学特色,增强高教优势与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衔接度,使现有的高教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其次要进一步放开政策,逐步下放招生招聘、人员编制、职称评审等权力,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三是要在不断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对影响和制约高校发展的贷款问题尽快出台得力举措,帮助省属高校消化和解决新校区建设债务

3.3坚持非均衡发展,带动陕西高教实力的全面提高

陈至立在第十八次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会上指出,建设高教强国,必须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使相当一批重点学科达到世界一流水平。陕西建设高教强省,必须加强省属高校的建设和发展,坚持分层次办学、非均衡发展,重点建设好自己的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发挥优势,重点突破,以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带动全省高等教育总体实力的全面提高。要将省属高校中的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给予更大力度的支持,通过积极发展特色学科、优势学科、前沿新型学科和交叉学科,主动承担国家和省上重大科技项目和重点实验室建设,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增强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进而充分发挥这些高校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带动其他高校的发展,提高全省高校办学水平。

【注释】

[1]孙勇,男,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北大学党委书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