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民族社团
民族艺术团体是仫佬族民族艺术表现和传播的重要载体,也是仫佬族民族艺术的创新发展基地。1949年以前,罗城、天河两县少数圩镇有业余桂剧团,有的村屯有业余彩调班,个别中学有业余文艺演出队,以表演民间传统歌舞和民谣为主。新中国成立后,县城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城乡学校普遍建有业余剧团和文艺工作队,仫佬族村屯则有民间艺人和演出小队,表演民族民间歌舞艺术等。目前全县有专业文艺表演团体一支,有乡、村业余文艺队伍43支,城区业余文艺队、演唱队、乐队、腰鼓队15支,民间山歌队15支,民间彩调队10支,文艺演唱队18支及篮球队150支。先后有上风立屯业余艺术团、田梧屯业余艺术团、纳冷侗歌表演队、龙岸社区文艺队,山丹丹歌舞队被评为“全区优秀村屯文艺队”。2005年,县艺术团和业余艺术团体,先后在广场演出和送戏下乡达138场次。近年全县各类专业文艺团体送戏下乡500多场,观众达25万人次。
罗城、天河业余剧团。为民间艺术表演团体,有业余桂剧团和民间彩调班(或团)。清代和民国时期,天河、龙岸、东门、黄金、寺门、小长安等圩镇有业余桂剧团,农村有彩调班,一般在逢年过节演出,内容多为传统剧目,剧团经费多由团员自筹和当地群众募捐资助。新中国成立初期,恢复了东门、龙岸、天河3个圩镇的业余剧团。1955年,全县乡、村业余剧团增至36个,1959年,发展到50多个。1949年,大吴村业余剧团创作、改编、移植的彩调剧有《送哥参军》《劝妹修水利》《花鼓配》《错配良缘》《嫌富爱贫》《恩仇现报》《打猪草》《五女拜寿》等。1958年,创作《仫佬人民大炼钢铁》等,其后大多剧团均停止活动。改革开放以来,罗城县的业余剧团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至1985年,全县共有业余剧团72个,1988年发展至81个,有农民业余演员数百人。业余剧团、彩调团除在重大农历节演出外,较大的新历节如元旦、国庆节等也有大型演出活动。
罗城县文艺工作团。为县级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959年成立,当时有团长1名、副团长2名、团员60多名。1961年,机构调整时解散。1965年,成立县文化工作队,有演员15人,后改为县农村文艺宣传队。1969年,成立县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1984年,改为自治县文工团。1985年,改称艺术团,设正副团长、指导员各1人,演职员数十人,主要活动是在各乡村巡回演出,也曾到宜山、环江、河池、柳城、融水、忻城等邻近县区和河南、贵州、广东等省的部分县市演出。2010年春节,艺术团在广东省石碣镇举行迎春歌舞晚会,表演了《新春祝福》《金凤腾飞》《媒婆》《竹梆谣》等精彩的民族歌舞和《青春广东》《都是外乡人》等诗朗诵与小品,热情讴歌了石碣镇与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结对帮扶十几年的友好情谊和互助合作。
罗城县业余文艺队。新中国成立初期,罗城县各区、乡、村和机关、学校普遍组织秧歌队,有业余文艺宣传队140个,大兴扭秧歌、打腰鼓,演唱革命歌曲。1959年,掀起演唱《刘三姐》的热潮,全县成立业余文艺宣传队72个、俱乐部45个、宣传组532个,参加大演唱达5000多人,各类观众达14万人。1976年,县文艺队还到宜山、河池、柳城、融水、忻城、湖南、贵州等地演出。1989年,全县演出86场,观众达4万余人次。2010年春节晚会参演节目主要有喜剧小品、现代舞、表演唱、彩调、男女声独唱、乐器独奏等近20个文艺节目,有40多名业余演员参加了演出。节目多为自编自演,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深受当地广大干部群众喜爱。
仫佬族农民艺术团。1988年,罗城县四把乡企业捐款7600元、房子20间共820平方米,乡办水泥厂捐献解放牌汽车1部,当地群众捐款数万元,成立仫佬族农民艺术团,有团员20余名,为综合性的农民艺术团体。少数成员负责开办放映录像、开舞厅及桌球室等有偿服务活动,其余成员从事业余表演。先后被评为河池地区乡镇文化建设中心先进单位和全国先进文化站。
金龙剧团。龙岸镇金鸡屯业余剧团,2009年成立。剧团成员20多人,包括壮、汉、苗、仫佬、瑶、侗等6个民族、6种方言,成员年龄上至70岁,下至30岁,有专职打击乐手和演员,以排练彩调剧为主,保留古朴传统的民族风格,最具民族代表性。(www.xing528.com)
仫佬族少儿艺术团。2009年成立,现有少年儿童100多人。艺术团宗旨:推新育人,传递最新艺术信息,传达最新教育理念,为仫佬族少年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和整体艺术素质的提高,提供优质艺术教育服务和社会活动实践平台。
民间山歌协会。全县民间山歌队共有15支,有会员105名,有擅长唱壮歌的,有擅长唱仫佬族歌的和汉歌的,唱腔各异,形式多样。2010年,举办民族山歌友谊赛活动,有来自融水、柳城、忻城、金城江、宜州和罗城等地的40多名歌手参加比赛,同时也到其他县市对歌比赛。
平桥诗社。为罗城县第一家民间诗社,成立于2007年,现有会员63名,主要是来自于县城及周边乡镇的退休干部、乡村宿儒和诗联爱好者。诗社取名缘于罗城籍香港著名作家、诗人曾敏之先生吟咏故乡“多情自有平桥水,照得天涯浪子回”的诗句。现聘请曾敏之、韦齐等罗城籍在外文化名人为诗社顾问。
墨中游。县书协下辖的书法社团,有书法爱好者数十人。著名书法家有广西文联主席潘琦,百色市纪委书记刘先明,河池地区书协主席任杏生、吴运彪等。罗城县是河池市书法重镇,仫佬族民间书法、对联活动十分普遍。主要开展书法展和春节送春联等活动。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文艺工作联合会。1963年,成立罗城县文艺工作联合会,简称“罗城文联”,下设戏剧、音乐、美术、舞蹈、文学等5个小组。1985年,成立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文艺工作联合会,下设本土作家、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美术、摄影、书法等协会,现有会员100多人。主要活动:组织开展民族文化艺术活动;创办民族文化刊物《丹凤》和《衔书诗辑》,培养了一大批仫佬族作家;积极培养民族文学艺术人才;组织外出参观、学习、考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有部分文艺工作者先后参加北京、上海等地举办的音乐会、美术展览和戏剧节及云南剧展、桂湘黔三省区侗剧会演和民间文学研讨会,到四川、河北、陕西、海南等省考察文化建设;积极发展仫佬族影视艺术文化和网络传媒,实施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近年组织农村放映队,深入偏远村屯进行放映,每年放映超过1500场次,观众达40多万人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