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民族精神生活的重要载体,民间歌舞是展示一个民族精神世界的重要窗口。历史上,仫佬族是一个喜欢歌唱的民族,唱歌已经成为了仫佬族人生活的一部分,在日常生活尤其是在节庆假日中,都能随时听到仫佬族人悠扬嘹亮的歌声。
一、民间音乐
作为仫佬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仫佬族民歌主要流行于仫佬族聚居的四把、东门、桥头、小长安等乡镇。演唱以仫佬族民歌为基础,其调式和旋律均为双声部,徵调式,即每一个声部由一个人唱,二人双部同声重唱。有时高音声部先唱,低音声部比高音声部慢1~2拍起唱。高音声部是主要的,以2~4度音程的起伏线小跳跃进行。低音声部是衬托性的,以徵调式的头两个音伴唱,拖腔较多,有绵延不断的感觉,与高音声部频繁跳动的旋律形成鲜明的对比,但又有和谐的和声效果,最后两个声部在徵调式音阶的头一个音结束。仫佬族歌种较多,演唱时随着句子的变化而变化,有一定的规律,音域不宽,节奏平稳,抒情流畅,委婉动听。由于仫佬族民歌的句式结构及节奏旋律、衬词与当地的汉族方言(土拐语)“土拐歌”相近,故仫佬族歌手在演唱民歌时有用仫佬语唱的,也有用“土拐语”演唱的。
傩戏演唱是仫佬族的宗教音乐,在仫佬族音乐中占有重要位置,主要有依饭唱腔和师公唱腔两种。前者是在仫佬族依饭节祭祀仪式中由师公演唱的,主要流行在东门、四把一带。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齐唱、伴唱等,歌唱中有时插有对话,并附有表演动作,是一种雏形的戏剧。这种音乐的特点,多为小调,以羽调式为多,节奏轻快跳跃,抒情委婉,曲调旋律富有山歌风味,以2/4、4/4拍为主。每首曲调在结束时都有衬腔,如“勒咧赤勒”“隆郎赤隆郎”“花柳罗和花拉”,起烘托作用。后者是道师在做道场(打斋、打醮、安神、追魂等)时的唱腔,曲调低沉,音乐节奏自由缓慢,平稳抒情,音域不宽,如泣如诉,很是感人。
二、民间舞蹈
比较民间音乐而言,仫佬族的民间舞蹈显得匮乏与逊色,且多已失传,只能在宗教活动、民俗典礼中才能看到独具特色的仫佬族舞蹈,如依饭舞、装身学法舞、花灯舞、独角鹫舞等。(www.xing528.com)
仫佬族依饭节面具
依饭舞。仫佬族傩舞,源于仫佬族依饭节的唱神表演,据史料考证已有500年以上的历史。过依饭节要通宵达旦地举行各种庆贺、祭祀仪式,其中请圣和唱神是主要内容之一,要把仫佬族人民敬奉的36路神依次请来,请到哪一位神便由一名师公戴着该神的面具,手舞足蹈进行表演,不同的神有不同的面具和不同的舞蹈。表演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以跳神祭祀为主的独舞形式,表演有固定程序,如请社王、山界、雷王等神时的表演;另一种是以表现生活、劳动等为主的小型歌舞,无固定形式,表演诙谐,调度自由,还可以与观众对话,有时观众也参与伴唱、伴舞,气氛活跃,如请鲁班架桥、牛哥、白马姑娘等时的表演。依饭舞蹈以罡步为主,有“三步”“五步”“丁步”罡,表演动作强烈,平稳大方,语汇鲜明,轻快活泼,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装身学法舞。一种源于道师的“追魂”“叫魂”表演的民间舞。过去,由于少数民族社会地位低下,文化落后,知识贫乏,凡是有人染病都误认为是被魔鬼摄去灵魂所致,必须请道师进行“追魂”。“装身学法”是追魂的第三项程序,由一名道师舞蹈,另两名道师分别打鼓和吹锡角伴奏。整个舞蹈由“禀神”“装身”“学法”“斩妖”和“追魂”五个段落组成。其中“装身”“学法”是动作比较集中的两个舞段。舞蹈动作以罡步和手诀为主,计有36个罡步和10个手诀。该舞蹈以膝盖颤动贯穿始终为主要动律特征;十指灵活变化构成不同的手形来表达各种内容是该舞蹈的一大特色。表演时表演者下肢罡步轻盈多变,上肢手诀柔运自如,配合默契,语汇丰富,舞姿优美,情节生动,给人以美的享受。随着仫佬族文化素质的提高,“追魂”这一具有迷信色彩的宗教活动已极少见,但它的舞蹈表演经过挖掘、整理、借鉴和提高,对民族文化艺术仍有一定的裨益。
仫佬族为过世老人超度打斋用的唱本
花灯舞。源于仫佬族“打斋”道场的民间舞。“打斋”是给新逝老人超度亡灵的一种丧葬仪式,由道公主持,内容主要是为死者向神灵忏悔升天。打斋有安坛、过十殿等十五道程序,花灯舞是过十殿前的一段舞蹈表演,意思是给亡者送灯,照明引路,使之顺利通过“奈何桥”和“十殿”。花灯舞一般由四位道师同时出场表演,表演者身穿无袖对襟并绣有太极、龙凤图案的长袍,头戴绘有佛宝、法宝、僧宝等“三宝”像的佛冠,头顶、双手各托一盏花灯进行表演。舞蹈分为以下几个环节:拜五方,在原地走罡步和转灯,分别朝拜东、西、南、北、中五个方向;串三门,表演者一边盘灯,一边轮流在三道彩门中穿梭换位;行坛倒步,将灯置于地上,表演者绕灯走罡步,作揖叩拜。表演时道师随着鼓点的变化,时而快速行进,交错换位;时而原地盘灯,上旋下转,步伐轻盈灵活,手腕运转自如,灯碗不倒,灯火不灭,犹如流星,穿梭不绝,舞姿十分优美。花灯表演经过历代仫佬族民间艺人的不断加工和提高,在艺术上已形成了特有的仫佬族风格,成为民族的文化遗产。
独角鹫舞。源于仫佬族狮舞的民间舞,是一种最具仫佬族特色的民俗舞蹈。狮舞由两人持狮表演,按程序完成叩拜、洗脸、舔身、抖尘、觅食、叠罗汉等规定动作,同时还穿插有由四名演员装扮的土地、将军、小鬼、老三(猴子)的行当表演。舞蹈以打击乐伴奏为主,穿插有角色自唱歌曲,边舞边唱,相互逗乐,形式生动活泼。该舞蹈的特点是不同角色性格鲜明,舞蹈语言丰富,动作灵活大方,刚健有力,节奏感强。动律特点为半蹲甩手,臀部成弧形左右上摆,给人以粗犷雄健之感,内容丰富,形式新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