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河南省鼯鼠科分种检索表及形态描述

河南省鼯鼠科分种检索表及形态描述

时间:2023-12-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河南省鼯鼠科分种检索表4.3.2.1飞鼠属Pteromys小飞鼠地方名:飞鼠、树标子。形态描述图4.21小飞鼠1)外形小飞鼠为一种小型鼯鼠,体长多不及200 mm,尾长约为体长的2/3。图4.24复齿鼯鼠3)头骨头骨短促,鼻骨前端略凸,眶间部略凹。分类讨论复齿鼯鼠的种级分类地位比较稳定,但对其种下分类尚存争议。图4.25复齿鼯鼠的头骨1.背面观;2.腹面观;3.侧面观表4.11

河南省鼯鼠科分种检索表及形态描述

4.3.2 鼯鼠科

鼯鼠科(Petauristidae) 多为大中型、营树栖生活的啮齿动物。体躯、头骨牙齿构造以及生活方式与松鼠类很相似。所不同者在于其身体略背腹扁平,前肢与后肢之间具密生短毛的皮膜。此皮膜前宽后窄,其侧缘前端为一有腕部伸出的细骨所支持。四肢伸张时使皮膜展开,借以在空中做滑翔动作。前足4指,后足5趾,第四趾最长。尾较长,沿尾轴两侧丛生长毛,尾形扁平或圆。耳壳显著,或具簇毛。头骨之脑颅部圆凸,颧弓不明显向外扩张。鼻吻甚短,眶上突发达,呈三角形。眼眶较大,眶间部低凹。听泡显著。下颌骨角突短而宽,其下缘略向内侧翻卷。齿式为img53= 22。臼齿为低冠型齿,有齿根,咀嚼面结构复杂,有排列整齐的齿嵴或褶皱复杂的齿突,变异较大。适于攀援生活,本科动物前臂骨及胫骨延长,尺骨及腓骨则极度退化。

鼯鼠科动物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及东南部,少数分布于欧洲大陆北部及北美。全世界共有13属40余种,国内有7属15种,河南省有2属2种。

河南省鼯鼠科分种检索表

img54

4.3.2.1 飞鼠属Pteromys

小飞鼠(Pteromys volans,Linnaeus1758)

地方名:飞鼠、树标子。

英文名:Siberian flying squirrel

(1)鉴别特征 小型鼯鼠,被毛细软,耳尖无长毛束,眼大,尾背腹扁平。

(2)形态描述(图4.21)

img55

图4.21 小飞鼠

1)外形 小飞鼠为一种小型鼯鼠,体长多不及200 mm,尾长约为体长的2/3。吻短钝,眼特大,且略显外凸,眼周围有黑色窄环,尾部被以向两侧蓬散的柔软长毛,使整个尾外观背腹扁平。体毛极为细软,耳壳正常,耳尖无长毛束,前足4指,后足5趾。雌性有乳头4对。

2)毛色 夏季整个体躯背面的被毛几乎均为灰色,并杂有少许黑色或浅棕褐色毛尖,体腹面自颏至尾基部也为灰色,但色泽较体背浅淡,并杂有许多白色毛尖。冬毛微染浅黄色。皮膜背方同体背毛色,腹方如体腹面毛色。

3)头骨颅 全长小于41 mm,脑颅部圆凸,颧弓不明显向外方扩张,吻部甚为短钝。上齿隙长等于或略大于上臼齿列长。门齿孔甚长,其后缘几乎达到眶下孔下缘一线,眶间部较宽,显著大于眶后宽。眶间部有一浅槽。上颌骨颧突之颧面宽而高。听泡较大,其长度约等于眶后宽(图4.22)。

img56

图4.22 小飞鼠的头骨

1.背面观;2.腹面观;3.侧面观

4)牙齿 上门齿唇面无纵沟,第3上臼齿(M3)咀嚼面的前、后缘间有2条横嵴。

5)量衡度 小飞鼠量衡度有关数据,见表4.9、表4.10。

表4.9 小飞鼠外形量衡度

img57

表4.10 小飞鼠头骨量衡度  单位:mm

img58

(3)分类讨论 小飞鼠(Pteromys volans)的种级分类地位较为稳定,未见争议。

(4)亚种分化 小飞鼠已记述的亚种有12个左右,国内计有4个亚种。小飞鼠在河南的亚种归属问题尚待深入研究。

(5)地理分布 小飞鼠在河南省分布于豫西北太行山地、豫西伏牛山地(图4.23)。国内分布于河北、新疆、甘肃、四川、黑龙江等省(区)。国外分布于俄罗斯、蒙古北部、朝鲜北部、日本北海道等。

img59

图4.23 小飞鼠的分布(▲)(www.xing528.com)

(6)生态小飞 鼠为树栖啮齿动物,栖息于茂密的山地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内,在树洞中营巢,巢距地面4~5 m。无冬眠习性。其活动高峰期为黄昏后,常在树上攀爬,或于树枝间滑翔。滑翔时,尾平展,伸直四肢,撑开皮膜。以松子、浆果、树枝嫩芽、嫩皮等为食。每年繁殖1次,每胎产2~4仔。

(7)经济意义 小飞鼠被毛柔软,可资制裘,但因数量较少,故而生产上的意义不大。其粪便可入药,亦名“五灵脂”,性味甘温,有活血、化淤、止痛之功用。

4.3.2.2 复齿鼯鼠属Trogopterus

复齿鼯鼠(Trogopterus xanthipes,Milne-Edwards 1867)

地方名:飞虎、树标子、寒号虫。

英文名:Complex-tooth flying squirrel

(1)鉴别特征 体型较大,体毛赭褐色,耳基部被有褐色长毛所形成的毛束,四足背面橙红色。

(2)形态描述(图4.24)

1)外形 体型中等略大,体长250 mm左右,前后肢之间有皮膜相连。尾外观平扁,尾长大于体长,尾毛蓬松而长。前足4指,后足5趾。耳壳基部具黑色丛毛,柔软而长。

2)毛色 体背毛色通常为赭色偏灰,毛基灰黑色,上段淡黄色,毛尖黑色。颈背部黄色比体背部明显。体腹面毛色灰白,渲染有棕色,毛基灰色,毛尖白色或淡棕色。体侧的飞膜色泽较体背稍深,飞膜外缘背腹交接处为灰白色,飞膜腹方为褐灰色。头部浅赭灰色。尾毛灰褐色,毛基灰色,毛尖褐色。眼周有赤褐色眼圈,耳基黑色,有长的黑褐色簇毛。四肢前侧深褐色,腹面色浅。足背为橙红色。

img60

图4.24 复齿鼯鼠

3)头骨 头骨短促,鼻骨前端略凸,眶间部略凹。颧弓低下,较薄弱,听泡显著,但并不特别膨大(图4.25)。

4)牙齿 门齿唇面光滑无纵沟,第1上前臼齿(P1)很小,隐于第2上前臼齿(P2)之前内侧,故外侧面观不易见到。第2上前臼齿(P2)较其后的臼齿显著变大,臼齿咀嚼面复杂,釉质成岛状或折叠成不规则齿面。各上臼齿内侧均有1个显著的“Γ”形釉质褶。M1和M2的后缘中部及接近M3内后角处各有一深的凹折。

5)量衡度 复齿鼯鼠的量衡度有关数据见表4.11。

(3)分类讨论 复齿鼯鼠的种级分类地位比较稳定,但对其种下分类尚存争议。

(4)亚种分化 Allen(1940)依据体色差异将该种划分为3个亚种,即指名亚种(T.x.xanthipes),湖北亚种(T.x.mordax)和云南亚种(T.x.edithae)。但Ellerman和Morrison-Scott(1951)、Corbet(1978)则认为Allen所划分的3个亚种在体色上的差异不明显,期间的差异并未达到亚种分化的程度,因此认为该种并无亚种分化。大多数学者同意此见解,即认为该种目前只有1个指名亚种,本书从此意见。

指名亚种(Trogopterus xanthipes xanthipes)其主要特征见种级记述。分布于豫西北太行山地、豫西伏牛山地等。

img61

图4.25 复齿鼯鼠的头骨

1.背面观;2.腹面观;3.侧面观

表4.11 复齿鼯鼠头骨量衡度  单位:mm

img62

(5)地理分布 复齿鼯鼠为中国特有种,在河南省分布于豫西北太行山地、豫西伏牛山地等(图4.26)。国内分布于河北、北京、山西、陕西、湖北、四川、云南、西藏等省(区)。

img63

图4.26 复齿鼯鼠的分布(▲)

(6)生态 复齿鼯鼠的栖息环境多在海拔1 000 m以上的险峻山岭地带,植被主要为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常在陡壁的石洞、树洞等处营巢,呈椭圆形。复齿鼯鼠昼伏夜出,以清晨和黄昏时活动频繁。活动时攀爬与滑翔交替,可由高处向低处滑翔数百米。白天隐匿于巢中休息,头部向外,尾负于背,遮向头部,或将尾垫于腹下,呈蜷卧姿势。食物以松子、植物茎、树皮等为主。每年繁殖1次,每胎产4仔左右。

(7)经济意义 复齿鼯鼠数量不多,故对林业的危害并不十分显著。其毛皮虽较为美观,但皮板薄,质量也次。其粪便可入药,即“五灵脂”,可止痛、散瘀、活血,用于治疗心绞痛及跌打损伤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