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村庄的布局、结构,村庄建设发展定位,承载着农村社会化服务的各种要素和资源的配置,是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载体,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服务对象、服务组织、服务队伍等等方面都离不开现代村庄建设。
农村现代村庄承担为农业产业化服务功能,承担为农村发展服务功能,承担为农民现代化服务功能。
通过研究典型村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状况、不同村庄类型以及村镇分化趋向,我们发现现代村庄农村社会化服务功能发挥的模式与途径主要有这么几种。
1.中心村庄或中心村镇。4~6个村庄围绕一个中心村庄(镇),服务设施相对集中。这个中心村庄(镇)是目前尚未定为建制镇的集镇和中心村庄,它是较大的农民聚居社区,是农村政权建设的基础,农村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管理的基础层次,它设有农民生产、生活必需的服务设施,为本村镇和周围村庄服务。它至少有一所学校、一个医疗所、一个银行储蓄所、一个社区文化中心,还有幼儿园、一批农业社会化服务系统:农业机械、农用生产资料、技术服务、农产品收购(包括农产品分级、包装等)的服务站所,小餐厅、购物点多处可见。中心村镇的这些正规或非正规的设施,为周围村庄和分散的农户提供基本的服务,它就是一个乡村服务中心。它把村庄连成了一个功能实体,既能最大限度地散开,又能以最优的规模保证有效地利用资源提供服务,还为周围各个不同群体农民提供互相交往的机会,有利于他们的发展。上世纪90年代后,很多中心村镇是通过撤并部分行政村和自然村形成的。据统计,全国约有自然村庄300多万个,平均每个村庄不到50户,200多人,而且各地村庄规模差别甚大,极其分散。1996年全国乡村平均人均居住用地154平方米,安徽省乡村人均占地达220平方米。据规划方面专家介绍,按照国际惯例和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乡村居民村庄人均占地(包括住宅、村庄内道路、公共设施和绿化等用地在内)以不超过100平方米为宜。建设中心村庄(镇)是解决农村用地和公共设施建设不经济的一种合适选择。(www.xing528.com)
2.专业型村庄(镇)。包括农产品、农副产品、工业品生产型村庄(镇),农产品、农副产品市场型村庄(镇),观光旅游型村镇,等等。这些村镇都有专业合作组织和专业协会,他们把种植、养殖、加工、运输等各行各业和千家万户农户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农民提供技术咨询、指导和各种农情、商情信息,进行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服务。这种专业型村庄(镇)的建设,科学的村庄规划布局、明确的功能分区特别重要。村庄建设布局要科学处理生产、生活、生态、文化之间的关系,农户建房相对集中、村组间路网布局合理,出村和村内主干道达到等级标准,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畅通,有完善的上、下水和污水、污物的处理设施,居民点、主要道路和溪沟清洁卫生,绿化覆盖。
3.开发区型村庄(镇)。这是一种只有工业、农产品加工业或高新技术农业以及服务设施,没有住宅区布局的“开发区”型的村庄(镇)。人们只是在上班时才来到这里,下班就回到周围村庄或附近城镇的家里,这里白天充满了生机,夜晚却宁静安谧。以色列人将这种类型的村镇称之为“安静中心”。这种“安静中心”也是一种社会化合作的结果。因为单独的村庄不足以开办各项服务和经济活动,即使开办了也可能很不经济,几个或者一些村庄通过股份合作方式把资源汇在一起,建立更大规模的联合企业和有关机构,选择合适的地址建设生产经营所需要的服务设施(不建立附设的住宅区),为自己及周围村庄服务和利用。由于村庄的服务设施比较集中而且利用率高,方便了周围村庄,降低了村庄建设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比较好地协调了农村服务设施应尽量靠近村庄的需要与服务系统专业人才、工作人员对环境需求两者之间的矛盾。特别是这类村庄既有能力吸引城市的一些企业,又由于其基础设施的规模效益和第三产业的连带发展,为村庄的剩余劳动力提供了较多的非农行业就业机会,使年青一代的农民成为居住在农村的“洗脚上田”的新型农民,既缓解城市压力,又促进农村发展。
4.专业合作公司或集团型村庄(镇)。如:江阴华西村、天津大邱庄、安徽东涧村等。这些村庄(镇)一般非农产业有一定基础,集体经济有一定实力,有几个甚至一个大的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并且后来发展为村镇农工商贸公司或集团。这些村庄(镇)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都比较好。随着村庄工业化发展,这些村庄成为“超级村庄”,发展为小城镇、小或中等城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