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完善丰富了中国民族理论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为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搞好民族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高度重视我国的民族问题
从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提出“民族宗教无小事”的思想,强调要充分认识民族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和重要性。1992年1月14日,江泽民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加强各民族大团结 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携手前进》中特别指出:“民族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和建设中的一个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从一成立就非常重视民族问题,积极探索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途径。”他明确指出:“处理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是涉及全局的大问题……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过问民族工作,帮助解决实际问题。”1993年11月,江泽民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又着重指出:“民族问题是关系到我们的国家统一、社会稳定、边防巩固、建设成功的大问题。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正确处理民族问题是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加强民族团结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的重要任务。”江泽民在这次会议上还第一次提出:“民族、宗教无小事。”号召“全党要充分认识民族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和重要性,高度重视民族工作”。1994年9月8日,李瑞环同志在首都各届少数民族人士座谈会上就民族工作的重要性指出:“民族工作在我国始终是一件大事。它关系到国家的统一,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关系到边防巩固,关系到全民素质的提高,关系到挫败国际敌对势力的图谋。”他还强调了“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在一些地方往往交织在一起,在处理民族问题时,还要注意全面正确地贯彻落实党的宗教政策。”1999年9月29日,江泽民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及国务院第三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再次强调要“进一步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问题的规律,深入研究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全党同志必须把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作为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工作的行动纲领。”2001年3月5日,朱镕基在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中也着重指出:结合西部大开发,加大支持力度,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和进步。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坚定不移地沿着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辟的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不断前进,重视新形势下我国的民族问题,并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这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民族工作中的具体运用,是对我国基本国情和民族问题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
二、明确提出了新时期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
明确新时期各个历史阶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邓小平民族理论指导民族工作的具体体现,也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度重视,总揽全局的战略决策。早在1987年4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关于民族工作几个重要问题的报告》的通知中就明确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族工作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新时期民族工作总的指导思想和根本任务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搞活的基本国策,紧密结合少数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的实际,从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进步、相互学习、共同致富出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发展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不断巩固社会主义的新型民族关系,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1992年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江泽民代表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20世纪90年代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使之逐步与全国的发展相适应;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社会事业,促进各民族的全面进步;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增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自我发展活力;坚持与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进一步加强各民族的大团结,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强调了推动各民族发展进步和共同繁荣不仅是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个政治问题的重要性。1999年9月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按照党的“十五大”提出的跨世纪发展的战略目标,从现在起到2010年,我国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高少数民族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逐步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各个历史阶段民族工作主要任务的确定,充分体现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的远见卓识,表明了在实践和发展邓小平理论上不断走向新的高度,是在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道路上迈出的新的重要步伐。
三、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思想
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一直十分关注的重大问题。1989年,江泽民在全国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进一步做好扶贫工作,尽快使这些地区脱贫致富,不仅是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个政治问题。在同年的国庆讲话中,江泽民明确提出,要采取必要措施,积极帮助和支持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教育、文化和其他事业。1992年,在中央召开的民族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江泽民重点提出,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逐步与全国的发展相适应。他还特别指出:“民族问题既包括自身的发展,又包括民族之间,民族与阶级、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把民族自身发展作为民族问题的重要方面,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新发展。1993年,江泽民在民族问题上强调三句话,其中一句是“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江泽民和其他第三代领导集体成员在以后的有关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的讲话中,反复强调了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问题。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新时期确定这一奋斗目标,主要是由历史与现实,以及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实际所决定的。一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的。我国社会主义时期“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是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少数民族是我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经济文化发展方面是最落后的部分,这一矛盾尤为突出,更需要加快经济文化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二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问题实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民族政治上的平等实现后,在经济、文化发展上的差别依然存在,而要消除这种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间经济、文化发展上的差别,必须加快经济文化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三是由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决定的。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尤其是基础产业如:交通、能源、科技、信息等产业比较落后,要赶上或接近先进民族和先进地区,必须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四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决定的。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要“努力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为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占国土的60%,人口占总人口的8%,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能否实现现代化,直接关系到国家能否实现现代化。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要实现现代化,跟上国家的发展步伐,除了依靠自己的努力外,党和国家必须要更加重视和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江泽民对此有精辟的阐述:“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本质要求在民族工作上的体现,也是党的民族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民族地区地域广大,资源丰富,潜在市场广阔,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在国家未来的发展战略中,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2001年3月5日,朱镕基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所作的《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中也明确指出:结合西部大开发,加大支持力度,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和进步。这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邓小平“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理论思想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中的英明决策和重大实践。
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思想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即将全面实现,并开始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时候,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1999年9月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向国内外庄严宣告的,事关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成败、确立21世纪中国在世界格局中重要地位的关键性和战略性工程。
这一战略的实施,继承邓小平提出的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两个大局”思想,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重视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各民族共同繁荣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原则。表明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实践和发展邓小平理论上达到新的高度。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符合民族问题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对马克思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时期,是各民族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充分发展的时期。我国各少数民族跨越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阶段进入社会主义后,历史上形成的各民族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状况还没有完全消除。在少数民族聚居的西部地区,这些不平衡十分突出。这种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影响和制约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问题的解决。解决这些问题,归根结底要靠发展。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便是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根本途径,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
西部大开发是在我国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市场经济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大开发和发展始终受市场经济规律的约束,只有自觉学习掌握并灵活运用市场经济规律,才能实现大开发和大发展。从西部民族地区的情况看,市场经济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已明显滞后。由于市场经济发展的滞后,使西部民族地区在加快发展过程中不同程度存在不适应。例如不是通过市场经济规律的调节作用,而是希望通过国家采取行政手段的方式给资金、物资、技术以及财政政策等方面的照顾支持而获得发展的思想还根深蒂固。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它将推动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在内的整个社会生活的变革,引起人们精神道德、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重大转变。西部民族地区要在西部大开发中有所作为,行动上有所突破,首先要在思想上有突破,要有改革意识、市场意识、金融意识、科技意识和信息意识,要研究制定与市场经济规律相适应、适合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特点的新政策,并努力去实践和开拓。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高瞻远瞩,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出发,提出西部大开发,是21世纪从全国整体性发展大局着眼,考虑西部的民族因素、边疆因素、差距因素,并力图实现西部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新思路和大战略,并把这项重大战略任务摆在非常突出的位置。这是继承和发展邓小平“两个大局”思想,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和实现第三个战略目标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顺应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五、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的思想
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重大措施,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十分重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进一步巩固和完善。
六、高举民族团结的旗帜,维护祖国统一的思想
民族团结是马列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一个根本原则。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总结国际、国内的历史经验,高度重视加强民族团结。
1990年9月,江泽民在新疆视察时提出“三个离不开”的思想,他说:“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构成的,在我们祖国的大家庭里,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社会主义的新型民族关系,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是新形势下对我国民族团结和民族关系的高度概括。
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指出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这既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寻求共同发展的需要,也是解决好民族问题的必然要求。重视和加强民族团结已成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民族问题上的基本思想之一,其实质是使广大各族人民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真正认识到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的发展繁荣也离不开中国现代化的实现。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谁也离不开谁,各民族只有“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才能实现共同的发展。
加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共同的责任。以江泽民为首的党的第三代集体,在国际共运处于低潮,全球性民族问题突出,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西化”、“分化”的严峻形势下,把民族团结和维护祖国统一摆在一个战略发展的新高度,指出:“历史一再证明,团结就兴盛,就繁荣;分裂就动乱,就衰败。”江泽民多次指出:“为了维护祖国的统一,我们必须同极少数分裂主义分子进行坚决的斗争。”“对那些无视民族大义制造民族分裂的活动,必须旗帜鲜明地进行斗争。”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长期领导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全面性、战略性、辩证性、系统性、实践性的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理论,其核心是确立邓小平民族理论对新时期民族工作的指导地位和通过发展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观点。江泽民曾经指出,旗帜问题至关重要。理论的旗帜是实践的向导,没有正确的理论,就会迷失前进的正确方向。要真正认识和解决好我国的民族问题,就必须高扬邓小平民族理论的旗帜,领会和掌握邓小平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及处理问题的基本思路、基本方法。从事关国家的前途命运和中华民族的共同繁荣富强的高度来全面、正确地认识解决民族问题的特殊性、必要性和重要性,一切从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不断求索创新,在实践中找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符合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成功之路。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加强了民族团建进步事业。胡锦涛2009年9月29日在北京召开的国务院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指出,回首60年,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历程波澜壮阔。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始终是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处理好的一个重大问题,民族工作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工作。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确立了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为核心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引导我国各民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创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重新确立了我国民族工作的正确方向,把民族工作重心转向为经济建设服务,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开辟了历史新时期我国各民族蓬勃发展的崭新局面,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在改革开放进程中迈出了崭新步伐。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深化和发展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制定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有力维护了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把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全面推向了21世纪。党的十六大以来,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党中央确立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强调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是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作出一系列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大部署,我国各族人民大团结不断巩固和发展,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胡锦涛进一步指出,推进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成功经验是:
“——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我国民族问题只有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才能得到正确解决。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团结带领人民解放各民族、振兴各民族,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繁荣各民族、发展各民族。”
“——必须坚持党的民族政策不动摇。坚持我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在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保障各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党的民族政策的基本内容,也是我国各民族团结进步的生命线。我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只有在党的民族政策得到全面贯彻执行的前提下才能得到切实加强,党的民族政策只有在我国各族人民大团结不断巩固和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得到全面贯彻。”
“——必须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不动摇。共同团结奋斗是我国各族人民的深切愿望,共同繁荣发展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核心是我国各民族始终紧密团结,坚持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共同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抓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个主题,就抓住了新形势下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就能把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到国家发展上来,就能不断开拓我国民族工作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必须坚持维护祖国统一不动摇。祖国统一是我国各民族的最高利益。只有我国各民族都坚持祖国利益高于一切,大力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共同维护伟大祖国统一安全,共同反对一切民族分裂活动,我国各民族团结进步才能具有不可动摇的根基。”
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团结事业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问题。我们一定要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做民族团结的楷模,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要充分理解胡锦涛指出的“稳定是福,动乱是祸”的精神实质,为我国民族团结、祖国稳定作出应有的贡献。
思考题
1.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2.简述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对中国民族理论发展的贡献。
本章主要参考书目
1.图道多吉.中国民族理论与实践.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3
2.林耀华主编.民族学通论.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625~626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269页。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441页。
[4]同上书,第444页。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31页。
[6]《列宁选集》第4卷,第336页。
[7]《毛泽东选集》第613页。
[8]《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1359~1360页。(www.xing528.com)
[9]《民族问题文献汇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12月,第17页。
[10]《民族问题文献汇编》,第22页。
[11]《民族问题文献汇编》,第86页。
[12]《民族问题文献汇编》,第165~166,169~171页。
[13]《民族问题文献汇编》,第307页。
[14]《民族问题文献汇编》,第557页。
[15]《民族问题文献汇编》,第595页。
[16]《民族问题文献汇编》,第1290页。
[17]《民族问题文献汇编》,第625~627页。
[18]转引自1963年8月9日《人民日报》。
[19]转引自1963年8月9日《人民日报》。
[20]《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504页。
[21]《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621~626页。
[22]转引自1984年8月27日《人民日报》。
[23]《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同志支持美国黑人抗暴斗争的声明》(1968年4月16日),人民出版社,1968年单行本,第3页。
[24]《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486页。
[25]《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752页。
[26]《民族问题文献汇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第595页。
[27]《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238页。
[28]《民族问题文献汇编》,第595页。
[29]《毛泽东书信选集》,第349页。
[30]《民族问题文献汇编》第323页。
[31]《民族问题文献汇编》,第597页。
[32]《民族问题文献汇编》,第304页。
[33]《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623页。
[34]《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757页。
[35]《毛泽东选集》(第四卷),1182页。
[36]《民族问题文献汇编》第595页。
[37]《民族问题文献汇编》第595页。
[38]《民族问题文献汇编》第742页。
[39]《民族问题文献汇编》第1113页。
[40]转引自《新华日报》,1954年7月,第23页。
[41]转引自《新华日报》,1954年7月,第23页。
[42]参见《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4月,第386页。
[43]《毛泽东书信选集》,第349页。
[44]转引自《新华日报》,1954年7月,第23页。
[45]转引自《新华日报》,1954年7月,第23页。
[46]《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733页。
[47]《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277页。
[48]《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161~171页。
[49]《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62页。
[50]《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46页。
[51]《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48页;(第1卷),第163页。
[52]《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57页。
[53]《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39页。
[54]《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167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