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大同天气气象与农历,寒露霜冻与闰年规律

大同天气气象与农历,寒露霜冻与闰年规律

时间:2023-12-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天文气象类B白露的黍子,天社(秋分)的谷。大同地区通常白露割黍子,秋分割谷子。大同地区到春分和秋分这两个季节,白天和黑夜一样长短。冬至后十天,阳历过新年。东风三天必有雨。这里一是说的自然现象;二是借喻说空话放空炮的人。刮一天南风,换一天北风。大同地区到寒露时,野外的百草就枯黄了,天气逐渐冷了。口外、口里分别于处暑和白露就有可能出现霜冻现象。三年一闰,五年二闰。农历十月下雪天气特别寒冷。

大同天气气象与农历,寒露霜冻与闰年规律

第一节 天文气象

B

白露的黍子,天社(秋分)的谷。

大同地区通常白露割黍子,秋分割谷子。

八月打雷,遍地出贼。

迷信讲八月打雷,会出现灾荒年。进而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和动荡,以致盗贼蜂起。

八月十五的月,正月十五的雪。

八月十五的月亮又圆又亮,人们赏月心情最好。

正月十五瑞雪兆丰年。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这两种现象,预兆来年风调雨顺。

八月初一下一阵,旱到来年五月尽。

八月初一如果下雨,一直要旱到明年五月底。

C

初一起尘土,三十迎风走。

初一刮风,三十仍然刮风。

初一下雨初二晴,十五下雨半月淋。

初一如果下雨初二就晴,十五如果下雨要下半个月。

初一下雨初二晴,十五下雨半个月阴。

锄头板上有水呢!

天越旱越要锄田,锄掉杂草,锄松土壤,保证了庄稼的水分。

春旱收,秋旱丢。

相对来看,春天旱还能有点儿收成;

秋天卡脖子旱庄稼

不出穗或不上籽则没一点儿收成。

春分秋分,昼夜相停。

大同地区到春分和秋分这两个季节,白天和黑夜一样长短。

春天的风,冬天的冰。

大同地区春天经常刮风,早春的风还刺骨寒冷;

冬天滴水成冰,到处冰天雪地。

春打河开,南雁北来。

春捂秋冻,少得杂病。

大同的春季气候不稳,忽冷忽热,棉衣不宜早脱;

而秋天为适应冬寒,棉衣不宜早穿,这样就会少生病。

春寒日日消,秋暖日日冻。

辩证地看,虽有春寒,大地在逐日消融;

而秋天虽暖,却逐日在冻结。

春打六九头,雪水绕街流。

春风不刮地不开,秋风不刮籽不来。

刮春风大地消得快;

刮秋风庄稼开花传粉上籽。

春困夏乏秋打盹儿,睡不醒的冬三月。

春雨贵如油。

春冻圪梁秋冻洼。

重阳至十三,无雨一冬干。

农历九月九日至十三日,

这几天如无雨,整个冬天都干旱。

长五月,短十月,不长不短二八月。

这里指白天的长与短。

长不过五月,短不过十月。

D

打罢春,消背阴。

大寒小寒,冻死老汉。

大暑小暑,灌死黄鼠。

大、小暑期间正是下暴雨之际,

能将野外的田鼠灌死。

冬至后十天,阳历过新年

冬至日落晚,白天不再短。

东风不倒,河开不了。

东风不转换方向,冰河很难消化。

东风三天必有雨。

东虹忽雷西虹雨,

南虹出来发大水,

北虹(“虹”读“酱”)来了戳大鬼。

东虹出来要响雷;西虹出来要下雨;南虹出来要下大雨、暴雨;

北虹出来要下特大暴雨或冰雹

弹打一条线。

弹打一条线,风刮一大片。

下冰雹面积小只打了一条线(窄条),

而风灾却是大面积地受害。

E

二八月,乱穿衣。

二八月,云过雨过。

二月二,龙抬头。

二月二,担水领(引)钱龙。

二月重河冻,米面憋破瓮。

二月清,遍地青,三月清,没一根。

二月过清明节,许多草长出地面;

但是三月过清明节,地面反而光秃秃的。

F

风是雨的头儿。

风冻圪梁霜打洼。

“伏里”没雨,“九里”没雪。

伏天不下雨,数九天就不会下雪。

伏天两场雨,秋后万石粮。

伏天下两场好雨,秋天就能丰收。

G

干打雷,不下雨。

这里一是说的自然现象;

二是借喻说空话放空炮的人。

勾勾儿云,雨淋淋。

刮一天南风,换一天北风。

如果刮了一天南风,就会再刮一天北风。

过一冬,长一针;过一腊,长一拃。(拇指和其余各指之间的距离)

过了冬至,白天就要长一小会儿;

过了腊八,白天就会再度延长。

H

黄风盼日落,日落不停等鸡叫。

白天刮大黄风(沙尘暴)要盼到太阳落山后才能停;

如果还未停止,就得等到第二天鸡叫时才能停。

黑云红潲,老天下雹。

黑云夹日头,且(等)不得枕枕头。

如果乌云夹住太阳了,等不到人们睡觉时雨就来了。

寒露百草枯。

大同地区到寒露时,野外的百草就枯黄了,天气逐渐冷了。

寒露不冷,霜降变天。

J

久旱有大雨。

节令不饶人。

各个地区的农民,要严格按照当地的节令安排农事,

节令不等人,误了节令就会欠收。

交五九,消井口。

今日十九尽,明日是春分。

今冬一分雪,明春一分墒。

“九”里风多,“伏”里雨多。

九月忽雷十月雾,明年必定要饿肚。

九月响雷,十月起雾,明年是灾年。

九月暖和十月温,十一月冷几天,腊月又打春。

蛤蟆叫唤水瓮津,大雨要来临。

蚧蛤蟆叫唤,水瓮出汗,大雨下得天昏地暗。

K

口外怕处暑,口里怕白露。

口外、口里分别于处暑和白露就有可能出现霜冻现象。

L

雷声雨,一阵子。

雷声雨下得时间不会长。

雷声雨,三后晌。

雷声雨往往连着下三个下午。

雷声大,雨点儿小。

雷声很响,雨点儿不大。(www.xing528.com)

这里借喻声势造得很大,实际抓得少,效果小。

冷生雨,热生风。

冷清明,热谷雨

淋伏头,旱伏尾。

伏头下了雨,伏尾就干旱。

立了秋,把扇丢。

乱片云,晒死人。

腊七腊八,出门冻脚。

腊七腊八,冻坏下巴。

六月北风当日雨。

六月的天,孩儿的脸。

六月的天气像小孩子的脸变化快,变化无常。

离“九”十天冻死狗,离“伏”十天热死狗。

立夏不起尘,起尘活埋人。

大同地区通常立夏就不刮大黄风(沙尘暴)了,

但是一旦再刮起风来,沙尘更大。

闷生雨,湿衣裳。

没有不漏(透)风的墙。

蚂蚁乱跑,雨水不少。

N

逆风行云天要变。

年怕中秋月怕半。

年过中秋月过半。

上面两句都是形容时光过得快,过了中秋节新的一年又到了,

过了前半个月下半个月很快就过完了。

R

日头爷出宫,冻得人发昏。

冬天早晨太阳升起是一天中最冷的时刻。

日落云里走,半夜听雷吼。

日落黑云长,半夜听雷响。

上面两句谚语都是说太阳在云里落山,

半夜就会听到响雷。

人灰闯乱子,天灰下弹子(冰雹)。

人有小九九,天有大算盘

意思是说人算不如天算。

S

霜前冷,霜后寒。

三月三,穿单衫。

三月三,苦菜叶子往上钻(蹿)。

三九三,冻烂砖。

三年一闰,五年二闰。

农历三年一个闰月,五年两个闰月。

三月初一的风,四月初一的雨,麦子黄淡,谷子秕。

三年总能等你个闰月年。

此句既是自然规律,又是借喻只要有信心,总能等到机会的。

三伏没雨,谷子没米。

四月的雨,农家的喜。

四月八,小麦淹老鸹。

大同地区农历四月八日到来,

地里的小麦苗子就长得能淹埋住乌鸦了。

四月不起尘,起尘活埋人。

十月的雪赛如铁。

农历十月下雪天气特别寒冷。

十四下雨十五晴,十五不晴半个月阴。

数九数暖,数伏数寒。

辩证地看问题,数九就离温暖不远了;

数伏就离寒冷不远了。

数五九,消井口,数六九,阳坡(向阳坡上)看柳。

水瓮“出汗”蛤蟆叫,大雨立马就来到。

水瓮“出汗”,场面上忙乱。

水缸壁上有小水珠儿预示快下雨了,

场上的人怕粮食被雨淋湿,特别忙活。

T

天变一时。

天旱雨涝不均匀。

天寒日短,没风就暖。

天寒日短,不刮风就暖。

天寒日短,做营生甭缓。

冬天白天短,干活儿的时间不长,没必要休息。

天旱一大片,弹(雹子)打一条线。

天河调角儿,穷汉要袄儿。

天上勾勾儿云,地下水淋淋。

头伏雨末伏旱。

天旱不忘(误)锄田,下雨不忘浇园。

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里头种荞麦

土变粪,粪变土。

W

无风不起浪。

误了四月八上庙啦。

五月十三,地皮不干。

五月十三这天,大同地区通常或多或少要下点儿雨。

民间说是关老爷圣诞,又叫磨刀雨。

五月端午下一阵,瓜田菜地生虫虫。

未曾数伏先数伏,未曾数九先数九。

往往还没到数伏时,天气热得像伏天了;

未到数九时,天气已经冷得像数九天了。

X

下雪不冷,消雪冷。

西北风,一场空。

刮西北风没有雨。

小满前后,点瓜种豆。

根据大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农民总结的经验。

小雪卧(杀)羊,大雪卧猪。

夏至三庚数头伏。

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入伏。

星星稠,满地流;星星稀,好天气。

夏天夜里星星稠雨水多,星星稀是晴天。

星星稀,冻死鸡;星星稠,冻死牛。

冬天夜里星星稀冷得能冻死鸡;

星星稠能把牛冻死。

Y

夜晴没好天。

雨天蛇出洞。

一腊三白。

一个腊月通常要下三次雪。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形容山高地形复杂,气候反差大,变化大。

一溜烟是好天,烟扑地有潮气。

观察烟囱的烟,直线上升是晴朗天气;

烟往地面上飘,空气中湿气大。

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

云往东,一场空,云往南,水湍湍。

云往东,放了空,云往南,下不完。

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立刻就来到。

Z

灶火烟,要变天。

早看东南,晚看西北。

早晨东南天空,晚上西北天空,

云多就有可能下雨。

早潲有雨,晚潲晴。

早晨天空出现火烧云(彩霞)要下雨;

晚上出现要晴天。

早潲不出门,晚潲晒死人。

针尖儿大的窟窿,椽头大的风。

指冬天人家的门窗要严实,说明大同冬天风大、太冷。

正月十五雪打灯,风调雨顺好收成。

正月十五雪打灯,八月十五云遮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