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尉屯的传说
在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略偏东南方向,十里河南岸的不远处,有一个小山村名叫校尉屯。(2009年,随着云冈大景区的建设,该村也搬迁到新建的由五个行政村组成的云佛新村,位于云冈峪口的小站村北面)为什么这个小山村叫校尉屯呢,原来有一段动人的传说。
大约在明朝中期,北方蒙古的瓦剌部屡屡犯边,明军不得不采取随时防御的策略。一年秋天,瓦剌部的一支铁骑约3000人,突破明军的防线,侵入到云冈石窟一带,铁蹄所到之处,烧杀掠抢,无恶不作。这时由陈姓校尉率领的一支明军,乘夜色将瓦剌部包围在现在的兴王庄一带。明军针对瓦剌部全是骑兵的特点,在周围设置了绊马索,重要路段埋下了无数的铁马刺(一种专刺马蹄的兵器),并设置了不少的陷阱。由于瓦剌部藐视明军,在村内饮酒作乐,奸淫民妇,哨兵寥寥无几,将近子夜时分,在陈姓校尉的指挥下,2000多明军向瓦剌部发起冲锋,飞蝗般的火箭呼啸着飞入敌阵,不少瓦剌士兵还未上马,就命丧九泉。骑上马的士兵向外突围时,刚跑不远,有的被铁马刺刺中马蹄,动弹不得,有的跌入陷阱被树立的尖刀刺穿,有的连人带马被绊马索绊倒,一个个成了明军的刀下鬼,明军的冲杀声,瓦剌部的呼救声,相互交织在一起,明军出奇制胜,使瓦剌骑兵发挥不了特长,双方厮杀到天明,瓦剌部大部分士兵被明军消灭,只有瓦剌部的指挥者带着300余骑骑兵冲出包围,向北夺路逃命。打扫完战场,明军把所获部分物资运走作军用,大部分留给周围乡村的农民,光死了的战马,周围十多个村庄都来拉运,足足拉了两天。此役明军巧妙布置,出奇制胜,开创了明军以少胜多的战役典范,受到当朝皇帝嘉奖,皇帝从北京运来上等的御酒,犒赏有功将士。(www.xing528.com)
这次战斗的陈姓校尉的指挥部就设在十里河南岸的一个仅有八九户人家的小山庄,人们为了纪念陈姓校尉这次抗敌保国卫民的业绩,乡民们就把这个小山村叫做校尉屯了。
据该村一辛姓老人介绍,传说那次战役,双方参战人数有5000多人,现在人们在田地耕作时,有时还能拾到锈迹斑斑的箭镞,铁马刺等当年的战争遗物,据说民国初期,有人在该村的南梁上动工取土时,发现了记录那次激烈战斗的一块灰黑色石碑,碑上详细记载了陈校尉带兵袭击瓦剌部的经过。沧海桑田,经过漫长的岁月,那块石碑也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当年陈校尉带领士卒英勇抗敌的事迹,也只能流传在人们的传说中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