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人们就爱用“一肚子坏水”来形容某些奸诈小人,而对那些学识渊博的君子则誉为“满腹经纶”。“坏水”也好,“经纶”也罢,都与才智有关,或者说是智慧的别名,只不过一贬一褒而已。而人的聪明才智又是大脑的产物,难道老祖宗早就料到人的肚子也是智慧的“产地”吗?
老祖宗还真的料到了,现代科学研究确认:人除了位于一身之首的头部大脑外,还有一个脑藏于肚子里,称之为腹部大脑或“腹脑”。换句话说,无论你是男是女,都有两个脑子,你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将肚子简单地视为“酒囊饭袋”了,而是你的“第二大脑”,它的生理意义与价值比起你的项上大脑(第一大脑)一点也不逊色。
“腹脑”是什么
“腹脑”究竟是什么呢?其实就是指肚子里那一个复杂的神经网络,这个网络由大量神经细胞组成,而神经细胞又广泛分布于消化道内壁、胃部、大小肠中的组织细胞皮层中,相互进行信息传送,叫做“腹部神经系统”,属于内脏自主神经系列。
可能有人会问:人的全身无处没有神经细胞,为什么单单将腹部神经系统称为“脑”呢?理由至少有三点:一是腹部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数量惊人,估计大约多达1000亿个,比背部脊髓中的神经细胞总数还要多,几乎接近大脑的细胞数量;二是腹部神经细胞的类型、有机物质及感受器等都与大脑极其相似,结构同“真正的大脑”差不了多少,只是不构成大脑半球而已;其三,与头部大脑一样,能控制人的喜怒哀乐等情感反应,惟一的差别是不能像大脑那样进行思考。试看全身器官与组织,还有谁家能有如此神奇的能耐呢?
那么,造物主为何要对人体如此设计呢?科学家归因于物种进化。在生命进化的最初阶段,一些生物(例如管状蠕虫)还没有大脑,其神经系统的直接产物就是“腹脑”,而“腹脑”也足以满足它们对于神经功能的需求。以后随着物种的不断进化,动作日趋复杂,“腹脑”便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了。它们需要功能更完备、信息更灵敏的“指挥中心”,中枢神经系统也就是大脑便应运而生了。有了大脑,但腹部神经系统并没有“下岗”,而是遵循自然选择的规律,被机体返聘而继续供职。于是,人体便有了两个脑。
大脑与腹脑——哥俩好
两个脑,一个高高在上,一个隐居在下,通过一种叫做迷走神经的神经组织联系在一起,关系极其密切,堪称“哥俩好”。
首先,哥俩互通信息,其中上传的信息(由腹部传到大脑)比下传的信息(由大脑传到腹部)要多。由于“腹脑”能主动地储存身体对全部心理过程的反应,并在需要时将信息调出上传给大脑,故在大脑做出的一些决定中,“腹脑”的影响力功不可没。德国就流行这样一句俏皮话:“在肚子里选择最佳方案和做出最佳决定。”
其次,哥俩“患难与共”,一起感觉肉体和心情伤痛。当你生气了,就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甚至发生胃痛等。
再次,哥俩“同病相怜”,“一损俱损”,对某些疾病的反应出人意料地“同步”。比如,傍上老年痴呆症及帕金森病的患者,常在头部和腹部出现同样的组织坏死病变;得了疯牛病通常是大脑受损而出现精神错乱,与此同时胃肠也遭受极度损害;还有,当脑部中枢感觉到紧张或恐惧的压力时,胃肠系统的反应也是痉挛和腹泻。
此外,“腹脑”与大脑一样,有自己的喜怒哀乐,能指挥,会做梦。就说做梦吧,不少胃肠病患者总是噩梦频仍,睡不好觉,其奥秘就在这里。
“腹脑”的独特功能
“腹脑”一方面在大脑的领导下“工作”,另一方面还有其自身独特的生理使命。(www.xing528.com)
比如,负责监控胃部活动及消化过程,“观察”食物特点、调节消化速度、加快或者放慢消化液的分泌等,被誉为人体消化器官的总开关。人每天都在摄取大量营养物质与液体(以一个75 岁老年人为例,75年中他的内脏大约要通过30多吨营养物质和5万多升液体),而这些东西的摄入与排泄都是由“腹脑”高智能地操纵着。特别是它要分析成千上万种化学物质的成分,搞清楚哪些是身体需要的,哪些是废物甚至有毒的,帮助人体趋利避害。知道吗?肠子是人体中最大的免疫器官,它拥有人体70%的防御细胞,大量的防御细胞与“腹脑”相通。当毒素进入身体时,“腹脑”最先察觉,立即向大脑发出警告信号,人马上意识到腹部有毒素,接着采取行动,即呕吐或排泄。
再如,“腹脑”拥有与大脑记忆功能有关的同种物质,因而能储存记忆。举个例子,假如你小时候特别喜欢吃甜点,很快就吃腻了,这种感觉会被“腹脑”“记住”,于是你长大后一想起这种甜点就会泛酸水,胃部不舒服。另外,如果你在成长过程中经历过离别亲人等伤痛情绪,长大以后更容易与肠胃疾病结缘,也是缘于腹脑的记忆功能。
还有一点不可忽视,“腹脑”容易得病,得病概率比头部大脑还高。而且“腹脑”一旦得病,会株连大脑,甚至引起全身不安。故欲求健康,善待腹脑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复苏“腹脑”的思维力
刚才说过,腹脑与大脑的主要区别点在于没有思维能力。可你想过没有,大脑是神经系统,会思考;腹脑也是神经系统,而且结构与大脑基本相同,也应该具有思维能力呀。只是由于人类的进化和活动需要,主要将思考集中在更加复杂的中枢神经系统,致使“腹脑”功能因长期废置而退化。那么,能不能通过训练和培养,使这一功能得到“复苏”呢?如果“腹脑”的思维功能复苏成功,一个人就有两副脑供使唤,聪明才智不就翻倍了,该有多好?
这并非异想天开,已经有专家尝试用一种古老的锻炼方法来达此目的,这就是太极拳。研究认为,太极拳要求“松腰、落胯、敛臀、提肛、尾闾中正”,做到了这些要领,就给“腹脑”创造了一个宽松舒畅的内部环境和容量充裕的圆满空间;加上独特的“松静自然”、“气沉丹田”呼吸法,将大脑的“神”与腹脑的“气”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同一种“神经体操”, 对“腹脑”产生积极的调节作用,在大脑的推动下,唤醒“腹脑”的思维力;如同“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一样,达到“肚子一鼓计上心来”的境界。尽管这一探索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但科学家的态度是乐观的,变为现实的可能性相当大。
善待你的“腹脑”
“腹脑”与人体的生理、心理的关系如此密切,务必善待于它。可以说,只要你照看好了“腹脑”,你的健康就获得了一定的保障。
(1)防寒保暖:胃最“怕”冷,因为寒冷刺激可通过一系列神经与内分泌变化,引起胃黏膜血管收缩,供血减少,胃液分泌不足,既妨碍对食物的消化与营养吸收,又可导致胃脘胀满、疼痛不适等症状临身。如果已患有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胃病,则易引起复发或加重病情,甚至诱发消化道出血。对策为注意保暖,患有胃病的中老年人最好加穿一个棉背心或棉肚兜,以保护腹部免受寒冷之害。
(2)吃好三餐:删掉早餐,午餐泡包方便面应付,晚餐全家团聚大吃一顿,已成为不少都市人的“时尚进餐模式”。还有一些人偏爱夜宵或火锅,吃喝无度。打乱了胃肠的生物钟,加重了胃肠的负担,对“腹脑”很不利。就胃而言,其黏膜上皮细胞寿命短暂,两三天就要更新1次,这种再生修复过程大多是在晚间处于休息状态时进行的,天天晚餐大吃,或常与夜宵、火锅等“零距离接触”,势必影响胃黏膜的修复和再生,时间一长导致胃黏膜抵抗力减弱,引起糜烂或溃疡,胃炎、胃溃疡等疾患就这样缠上你。对策为三餐定时定量,少吃或不吃夜宵,切忌饮酒御寒,则“腹脑”幸甚!
(3)稳定情绪:相当多胃肠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起因于情绪障碍,而冬春季寒潮频繁,天气阴沉,最容易使人精神抑郁,加上生活或工作中的过大压力,造成紧张、焦虑、愁闷,对“腹脑”无疑是一种恶性刺激,随着敏感神经的紊乱、胃肠功能乱套,疾病就跟上来了。对策为学会调控情绪,化解压力,坚持适度锻炼,做日光浴,力求心情愉悦、情绪稳定,“腹脑”自然安康。
(4)谨慎用药:不少药物有害“腹脑”, 如阿司匹林、保泰松、吲哚美辛(消炎痛)、泼尼松(强的松)、地塞米松、呋喃唑酮(痢特灵)、红霉素、利血平、洋地黄等。对策为得了病请医生处方,尽量避开上述药物。非用不可者,不妨在饭后服用,或加用保护胃黏膜的药物(如思米达),将药物之害减到最低限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