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里的秘密真是太多了,人脑更是一个盛满神奇的汪洋大海。本文仅从这“大海”里捞起“一滴”——小小的松果体,并揭开笼罩其上的层层神秘面纱,让你大开一回眼界,你不会没有兴趣吧。
认识松果体
松果体是一个内分泌器官,大小不到0﹒2厘米3,重量大约200毫克,跟一颗豌豆差不多,形状很像松果,松果体即得名于此。不过,小虽小,神通却很大,其神秘程度可以超越任何人体器官。知道吗?早在16世纪,就有科学家称它为“灵魂的宝座”。随着人类认识与研究的不断深化,它又有“生命密码的中枢”以及“人类第三只眼”等誉称相继问世,已成为科学家们竞相探索的一个热点。
先来看看部位,它深藏于人的大脑中,位于中脑的后方,相当于两眉的中心部位。在孩提时代体积最大,以后随着年龄增长,逐渐钙化而萎缩。至于松果体的生理使命,主要是分泌一种荷尔蒙,叫做褪黑激素,并借助于这种荷尔蒙对人体的生命活动发挥重大影响。
举个例子,你每天晚上睡觉,清晨醒来,天天如此,从不乱套,好像冥冥之中有一只“时钟”在提醒你,这只“时钟”就是松果体。当天黑了,松果体开足马力分泌大量褪黑激素,为你上床入睡做铺垫;当天亮了,松果体随之减少褪黑激素的产量,让你觉醒。
再如,你的胃肠对一日三餐吃进的食物进行消化与营养吸收,心脏跳动不息,肺脏“吐故纳新”,泌尿器官昼夜泌尿……体内的上千个大小器官各自分工而又相互协调地工作,谁在背后操纵得如此得心应手呢?松果体功不可没。
另外,你的血液中种种荷尔蒙浓度,如肾上腺素、生长激素、性激素等,尽管有波动,但都稳定在一个正常的范围内,不至于大起大落,从而维持生命的正常运作,靠的还是松果体——这也是松果体被称为“荷尔蒙总管”的奥妙所在。
“第三只眼”之秘
神话中的二郎神你不陌生吧,尤其是他特有的“第三只眼”肯定给你留下了不灭的印象。他凭借那只“慧眼”洞察一切,连孙悟空的“七十二变”也未能蒙混过关。如果说你也有这样一只眼睛,只是在长期的进化史中退化了,你相信吗?
根据科学家的考察,一些早已绝灭的古代动物头骨上有一个“洞”,这个“洞”其实就是第三只眼睛的眼框。进一步研究发现,不论是飞禽走兽,还是蛙鱼龟蛇,都曾有过第三只眼睛。只不过随着生物的进化,这只眼睛逐渐从颅骨外移到了脑内,成了隐秘的“第三只眼”,这就是松果体。前不久,欧美的医学专家又找到了更为可靠的证据:金鱼与蛙的松果体内竟然具有对光线敏感的结构,这个结构与肉眼里的视网膜极其类似,并拥有分辨光与颜色的蛋白质。故一些研究者干脆将松果体称为“折叠的视网膜”,松果体能够直接感受光线刺激的奥秘也就在这里。
人类如何?大量研究信息显示,人与动物一样存在“第三只眼”,大约出现在人类胚胎发育两个月左右,只不过如同昙花一现,刚一露面就开始退化,最后变成了松果体,故松果体又有“退化的眼睛”之别称。
对于这只退化了的眼睛,一些人设想通过静心、冥想、练气功、打坐等修炼方法(如佛教、道教那样),用体内的能量激发它,让它获得活力重新“上岗”。果能如此,人体无疑增加了一个新的获取信息的渠道,可以弥补肉眼的不足,堪称真正的“大开眼界”了。
调控情绪的魔手
翻开唐诗、宋词或元曲,一行行悲秋的诗词名句便会闯入你的眼帘,诸如“秋风萧瑟”、“凄凄惨惨戚戚”、“断肠人在天涯”等。难道老祖宗们在“无病呻吟”或者“为赋新诗强说愁”吗?至于冬季,即便享受着高度精神文明的现代人也往往消沉烦闷、郁郁寡欢,或者终日无精打采、昏昏欲睡,医学上称之为“季节性情感障碍症”。发展下去,就会形成“冬季抑郁症”,个别人甚至冒出轻生等糊涂念头来,这又是什么缘故呢?
说穿了,“悲秋”也好,“冬愁”也罢,背后都有一只魔手在操纵,这就是松果体。它通过褪黑激素来掌控你的情绪涨落,而褪黑激素的分泌又受到昼夜自然规律的控制,白昼太阳光能抑制其分泌,夜色则增加其分泌,故体内褪黑激素呈现“昼少夜多”的生物节律,使你白天工作,夜里睡眠。到了秋冬季节,昼短夜长,日照减少,天气阴冷,致使松果体分泌的褪黑激素明显增多,造成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能振奋情绪的荷尔蒙分泌减少,于是人体细胞活泼性降低,新陈代谢减慢,人的情绪也就抑郁消沉下来,诱发“悲秋”与“冬愁”。古人如此,今人亦然。医学调查显示,秋冬季是一年中发生自杀、诱发精神疾病最多的几个月,就是一个佐证。(www.xing528.com)
弄清了“悲秋”与“冬愁”的来龙去脉,防范措施也就应运而生了,加强日照和光照就是有效一招。出太阳的日子,多到户外活动,勤与阳光亲密接触;阴雨天或早晚,可借助于人工光线,打开家中或办公室中的照明装置,使屋内光明敞亮,人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中活动,可调动情绪,增强兴奋性,减轻或消除抑郁感。同时,多做体育运动,或参与舞蹈、唱歌、器乐演奏等文娱活动。另外,对三餐食谱来个小小调整,适当增加糖类摄入,提高血糖水平,或者喝点咖啡、茶水,也能振奋精神,减少或消除“悲秋”、“冬愁”的消极情绪。
防病保健功勋卓著
松果体虽然不是免疫器官,却能直接或间接调控免疫系统,因而具有一定的保健防病功能。
就说男人的“杀手”前列腺癌吧,往往在早冬与晚春高发,而在冬季则相对少见。这一现象曾是医学界一个解不开的谜,现在随着松果体的身世被曝光,谜底终于水落石出。原来,前列腺癌与雄性激素睾酮有关,即褪黑激素分泌量高,睾酮即可受到抑制,前列腺也就安全了。而冬季日短夜长,人体分泌出来的褪黑激素较多,故不容易发生前列腺癌;相反,晚春或早冬日长夜短,褪黑激素的自然分泌量降低,睾酮相对增多,从而给了前列腺癌以可乘之机。另外,夜班工作者、通夜开灯睡觉者之所以也比较容易与癌症结缘,奥妙亦在于此,因为灯光有抑制褪黑激素分泌的作用。
再如,一些盲人患上不孕症的概率较高,也与松果体有牵连,因为褪黑激素能抑制生殖功能。盲人昼夜皆处于黑暗环境之中,不能接受光线的刺激,褪黑激素的分泌失去了昼少夜多的规律,终年的分泌量都处于高潮期,生殖功能因之而受到削弱。
至于睡眠质量,与松果体的关系更为密切,一些人失眠便是褪黑激素分泌不足造成的一大恶果。此外,医学研究资料提示:褪黑激素还有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防治精神病和冠心病等多重功效。
为性爱添彩
男人大多喜欢在性生活时保持一定的亮度,不太愿意“暗箱操作”。以前归因于男人的“视觉刺激”,认为男人希望能看到性伴侣的形体与神情,并从中得到心理上的快感和满足。现在性学专家则将男人的这一习惯与松果体挂上了钩。前面说过,黑夜里褪黑激素分泌得多,褪黑激素多了则可抑制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间接抑制性腺活动,导致性欲与性快感减低。光照则反其道而行之,可减少褪黑激素的分泌量,间接增强了性腺的作用,性爱的活力得以提升,性快感便可得到强化。
当然,灯光也不是越亮越好,过强的光线刺激会在心理上产生一些负效应,这一点技巧值得向男人们推荐。
让松果体活力常在
说到这里,松果体的重要性你应该清楚了。不过,松果体也有兴有衰。纵观人的一生, 儿童期到少年期是松果体的鼎盛时期,一旦过了青春期,就开始走下坡路了,褪黑激素的分泌量明显减少,中年之后分泌量更少,而老年期的分泌量就微乎其微了,这一规律与人体的老化过程完全一致。因此,做好松果体的保健,让松果体长久保持和谐而有规律的分泌激素的能力,对于延缓人体衰老无疑大有裨益。
首先是科学安排三餐,适当多选择一些富含褪黑激素或有助于褪黑激素合成的食物,如燕麦、甜玉米、米、姜、番茄、香蕉、大麦、海带、黄豆、南瓜子、西瓜子、杏仁果、花生、酵母、麦芽、牛奶等。目的是弥补松果体因生理性衰老而造成的分泌不足。
其次是把握好三餐的进食量。研究表明,适当少吃有利于褪黑激素的正常分泌。实验资料显示,吃得少的老鼠,即使年届高龄,其松果体仍和年轻老鼠一样健康,并且能保持褪黑激素分泌的规律,体内的褪黑激素浓度也还有年轻老鼠的八成左右;而那些贪嘴的高龄老鼠,体内的褪黑激素浓度只剩下四成左右。
再次是合理运动。比如,平日经常静坐的男人,夜间体内的褪黑激素浓度比一般男性要高。再如,常做两脚大趾点地的运动,也可以间接地刺激松果体,增加褪黑激素的分泌量。另外,运动最好安排在白天,夜间则不宜运动,因为研究资料表明,白天运动有助于增加褪黑激素的分泌,而夜间运动则恰恰相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