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锡伯族的赛马活动-中国民间体育

锡伯族的赛马活动-中国民间体育

时间:2023-12-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新中国成立后,赛马成为重要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每逢节庆日,民间自发组织赛马活动,有时也由政府部门组织。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民都开始饲养马匹,他们把马驯养得膘肥体壮,每年组织数次赛马活动。

锡伯族的赛马活动-中国民间体育

第三节 民间体育

锡伯族民间体育活动丰富多彩,有射箭、摔跤、赛马、叼羊、游泳、打猎、举重、角力等项目。

锡伯族素有“善骑善射”的美名。早在东北大兴安岭地区生活时,锡伯族就以骑马射箭作为狩猎的主要形式。到明末清初,锡伯族逐渐被清政府收归。他们得知锡伯族善骑善射的特点后,就将其编入满洲八旗,并分派到各个省的要害地区驻防。当时的清军还是以弓箭、长矛、大刀作为主要武器,因此,练习射箭是军训的主要内容。一部分锡伯族军民西迁到新疆伊犁之后,弓箭仍然是锡伯族军队的主要武器。当时,锡伯营八旗的每个牛录,每年春秋两季举行选拔“乌克辛”(披甲)的活动,选拔会上主要考骑射的技艺,被选上“乌克辛”的人可以得一块公田耕种,未被选上的就成“苏拉”(闲散),得不到公田。年满18岁的青年踊跃参加选拔活动,争取当上“乌克辛”。因此,经常性的射箭活动成为锡伯族军民的惯例。为了争取当上“乌克辛”,男孩从小练就一身过硬的骑射技艺。当男孩一出世就和弓箭结下不解之缘,孩子的父亲和祖父母一知道出生的是男孩,就赶紧用红丝绳扎一个小弓箭,系扎在象征保佑人口兴旺和家宅平安的“希林妈妈”上,预祝他将来成为一个能骑善射的勇士清朝覆亡以后,弓箭退出了军事舞台,但是,锡伯族群众没有因此而放下弓箭。弓箭成为他们显示武功、锻炼身体的体育项目之一。过去,每一个牛录,每年都举行一到两次射箭比赛,其形式是先在本牛录举行选拔赛,即每一条街都选出数名射手,参加本牛录的比赛,从中选出善射者数名,利用十几天时间练习,然后参加8个牛录范围举行的比赛,夺魁者受到政府的奖励,所在牛录群众也自发捐献,奖励载誉归来的英雄。不仅如此,输方还要准备丰盛的筵席,请赢方赴宴。席间,获胜方的长者在热烈的掌声中,给获奖的人们发奖品。奖品有弓箭、靴、箭袋等,有时还奖牛马。

练 箭

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射箭厅内景

在锡伯族村庄里,经常可以见到八九岁的男孩,身背用柳条扎成的小弓,手拿用柳条或芨芨草棍制作的小箭“练兵”的情形。他们或者射飞翔的麻雀,或者在土墙上画靶环,练习射箭。每逢节假日,也经常看到中青年们比赛的情形。过去,成年人比赛时使用的弓箭都是特制的,具有民族特色。箭靶是用马皮毛毡制成的,靶上粘着蓝、黄、绿、黑、紫、红六色布环圈,红色圈是靶心。赛箭的箭头呈尖圆形,用牛皮制作,上有四个小孔,箭一离弦,啸声震耳,称做响箭,使观者精神振奋,倍感乐趣。

摔跤是锡伯族民间重要的体育活动项目之一,由来已久。摔跤能磨炼人们的斗志,培养坚强的性格。据说,锡伯族在元代被蒙古族统治的时候,踊跃参加每年举行的摔跤比赛,每次比赛,锡伯人不是第一名,就是第二名、第三名,并经常受到蒙古王公的奖励。到了近代,在锡伯族民间也出了许多摔跤能手,他们曾经把异国的“布库”(摔跤手)摔翻在地,大长锡伯族和我国人民的志气。在民间,摔跤运动没有像射箭运动那样形成定期、定规的比赛程序。平时,中青年们在聚众的场合和劳动闲暇时自由进行较量。人们不以失败为耻辱,而是互教互学。现在每逢节庆日,和射箭活动一起,也进行摔跤比赛。

孩童摔跤

赛马在过去锡伯族人的生活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从军保边离不开马,耕田种地离不开马,交通工具主要也是马匹,因此,锡伯族自古和马结下了不解之缘。锡伯族男孩到十余岁就能骑在烈马背上,扬鞭驰骋在山间的小路或旷野上。他们以会骑马驰骋作为自豪的本领,向不会骑马的同伴们炫耀。到了现代,交通工具和现代火器发展以后,马虽然从军事舞台上退出,只成为农业生产上的畜力,但是仍和锡伯族农家保持着“亲密关系”。新中国成立前,几乎每一家锡伯族农户都有一到两匹马,人们把马养得膘肥体壮,每年农闲季节爱骑马的人会自发组织赛马会,各自显示自己坐骑的本领。按传统习惯,参加比赛的马匹要进行特殊喂养,比赛的一个月以前,尽量让马吃好的饲料,养精蓄锐,从一个月开始减食,并且每天跑一程以壮身,到比赛前夕,参加赛跑的马匹往往不见从前的肥样。平时,经常能在田间地头看见下午农民收工后互相赛骑的情景。新中国成立后,赛马成为重要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每逢节庆日,民间自发组织赛马活动,有时也由政府部门组织。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民都开始饲养马匹,他们把马驯养得膘肥体壮,每年组织数次赛马活动。在政府部门组织的赛马活动中,夺魁者往往可以得到一匹马或一头牛、一只羊的奖励。(www.xing528.com)

打猎习俗。在古代,打猎是锡伯族谋生的生产形式之一。早在大兴安岭地区生活的时候,锡伯族就以狩猎为生,在茫茫大兴安岭密林里纵横驰骋,寻兽狩猎。到明末清初,锡伯族才逐渐转为农业民族。但是,狩猎作为生产的辅助形式,一直延续到清末。现在,锡伯族民间流传着一首古老的打猎歌,生动地反映了当时锡伯族狩猎生活的情景:

雪飘如蝶飞,

驰骋共撒围,

踏遍千重山,

猎夫凯歌回。

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靠近伊犁河的一带是自然芦苇荡,长年积水,冬天结冰,繁衍着很多野猪、野兔、野鸡等,是很好的狩猎场所。西部与哈萨克斯坦接壤,是自生自灭的草场,也有很多野兽野禽。西部还有古松茂密的乌孙山,山上有鹿、山羊、獐子、狐狸兔子、野鸡、野猪等,也是狩猎的好场所。在距一、三牛录南面1千米处是天然芨芨草滩,每年冬天下雪之后,有很多野兔、野鸡等,可供猎人们猎取。这些自然条件,过去为习惯狩猎的锡伯人提供了继续发挥其特长的场所。

锡伯族狩猎用的武器有许多种。长矛一般都是让本族铁匠定做的,矛身扁宽,矛头不是很尖,矛柄有3米多长。大头棒是锡伯人特有的猎具,特选木质坚硬的木头做大头棒,制作时连根刨出,留根基疙瘩,作为打猎物的部分。大头棒是徒步打猎的用具。铁丝环和插网等猎具要安置在兔子出没的小径中,当兔子一受惊,就会沿着小径奔跳,急奔中会套进丝环和插网里。猎鹰和猎狗是猎人最得力的两个助手。训练猎鹰需要丰富的驯养知识,平时不能让猎鹰饿着肚子,更不能喂太饱,太饱了会弃主,肚子经常饿着性子会变得暴烈。在出猎前夕,也不能让鹰吃得太饱,并让它见肉血。猎鹰身上都系小铜铃,这样主人知道它们的所在位置。训练猎狗时,不能光让它跑得快,更重要的是让它嘴重、咬住东西不放,并很快能找到主人。单筒枪和双筒铅弹枪是锡伯族现代猎具之一,枪弹都是自己做的,火药也是自己配制的。过去,有些锡伯族工匠也会自己制造这种单筒枪。这种枪射程不远,射击范围广。但是在射程以外,不会伤着别的东西,是较安全的猎具之一。

锡伯族滑冰由来已久,它是从滑雪演变而来的运动。据有关文献记载,早在汉代以前,锡伯族的祖先鲜卑在茫茫大兴安岭就“骑木而行”。可见,此时他们就会滑雪。过去,锡伯族小孩儿做一种冰板(锡伯族叫“坎提”),在一块脚掌大的木板上,竖向嵌两条铁丝,然后在两脚上各绑一条。这样的冰板既可以滑冰,也可以滑雪。有的小孩儿手上还拿两条撑杆,其姿势和滑雪姿势没有两样。现在人们都喜欢用冰刀(花样刀、跑刀)等,过去的木制刀[1] 很少有人用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