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小种子,五谷磨食方防治常见病

小种子,五谷磨食方防治常见病

时间:2023-12-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章药祛食随,五谷磨食方防治常见病感冒、咳嗽、口腔溃疡、腹痛、腹泻、便秘、食欲不振……有的人患上长期失眠之后,就开始服用安眠药,尤其是一些老年人,常常用安眠药来催眠,这是不可取的。长期服用安眠药很容易导致人上瘾,导致人对药物产生依赖性,而且对身体的危害很大。安眠药在体内大多是经过肝肾代谢的,长期服用会增加肝肾的负担,有的还会引起肝脏肿大、肝部疼痛、食欲不振、便秘等症状。

小种子,五谷磨食方防治常见病

第二章 药祛食随,五谷磨食方防治常见病

感冒、咳嗽、口腔溃疡、腹痛、腹泻、便秘食欲不振……这些不大不小的常见病困扰了不少人。吃药吧,吃多了会“失灵”,还有不良反应。不吃吧,又实在难受。怎么办?

“欲疗疾,食为先”。得病之后,应以食疗为先,能不用药物就尽量不要去用。是药三分毒,而食物较之药物更为平和。《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药以祛之,食以随之”的食物疗法。意思是一旦病邪已衰,在用药治疗的同时,饮食营养必须及时跟上,以恢复正气,增强人体抗病能力。可以说,无论是病初还是病后,食疗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 心神不宁常失眠,酸枣仁粥安神入梦

现代社会失眠的人越来越多。虽然导致失眠的原因很多,比如环境原因、个体因素、躯体原因、精神因素、情绪因素等,但是大部分人的失眠可以说是心神不安所致。针对这种情况就得补心安神。

失眠从古至今都是困扰人们的大问题,南朝时期刘义庆所编《世说新语·赏誉》记载:“王丞相招祖约夜语,至晓不眠。明旦有客,公头鬓未理,亦小倦。客曰:‘公昨如是似失眠。’”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睡眠不足的表现来,如果患者的睡眠时间或质量不能满足身体需要,就会影响白天的社会活动,患者会感到头昏眼花、精神不振、想睡觉、打哈欠、反应迟钝、记忆力差、体倦乏力、面容憔悴等,这些感受会严重影响个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严重一点还会导致精神分裂和抑郁症、焦虑症的出现,有时候甚至还会造成意想不到的重大事故。人体就像一台机器,睡眠是最好的休息方式,一旦不能正常休息,使身体超负荷地运转,必然会产生机器故障。

失眠有暂时性和长期性之分,暂时性的多因环境的改变使人产生生理上的反应,如乘车、乘船、坐飞机、卧室内强光或噪声、天气的过冷或过热都可能使人失眠。不过只要回到熟悉的环境,马上就可以让睡眠恢复正常。可怕的是长期性的失眠,有时候长达几个月甚至几年,这就需要及时调理、医治,以免造成更大的危害。

有的人患上长期失眠之后,就开始服用安眠药,尤其是一些老年人,常常用安眠药来催眠,这是不可取的。服用安眠药后的睡眠不同于平常人的正常睡眠,它虽然能使人较快地入睡,但醒来依然会感觉疲乏、迷糊,且注意力通常在短时间内集中不起来。相反,正常入睡的人醒过来之后不仅会感到精神饱满,且对周围环境的反应程度也会有很大的提高。长期服用安眠药很容易导致人上瘾,导致人对药物产生依赖性,而且对身体的危害很大。安眠药在体内大多是经过肝肾代谢的,长期服用会增加肝肾的负担,有的还会引起肝脏肿大、肝部疼痛、食欲不振、便秘等症状。

要想治好失眠,就要找到失眠的原因。如今很多青年人失眠,大多是精神因素造成的,尤其是从事脑力劳动的知识分子,长期处于紧张的工作状态之中,精神不能放松,以至于造成大脑皮质的内抑制下降,神经易兴奋,睡眠的时候不易引起广泛的抑制扩散,简单地说就是长期的紧张无法很快地放松下来,导致这些人难以入睡或睡得不够深沉,容易惊醒或睡眠时间太短,或醒后又难以再睡。白天就会头昏脑涨,精神萎靡,学习、工作效率低下,让人深感痛苦,而到了晚上又担心失眠。因焦虑而失眠,由失眠而焦虑,互为因果,反复影响,最终患上心神不安的失眠症。所以,我们需要使用一些能够补心安神的食物来缓解失眠,比如莲子大枣、酸枣仁、燕麦莴笋等,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随意选用。在此,我特别推荐一个治疗这种失眠的古方——酸枣仁粥。

这道粥在宋代的《太平圣惠方》就有比较明确的记载:“治骨蒸不眠,心烦:用酸枣仁一两,水两盏,研绞取汁,下粳米二合,煮粥候熟,下地黄汁一合,再煮匀食。”酸枣仁又称枣仁,我们出去郊游,常会看到野外的酸枣,平常光知道吃枣肉,而吐掉枣核,却不知道我们吐掉的这一部分果仁,正是酸枣的精华所在。它味道甘、酸,入心、脾、肝、胆四经,能够养肝,宁心,安神,敛汗,具有镇静、催眠的作用。生枣仁与炒枣仁的镇静作用并无区别,但生枣仁作用较弱,而炒过之后药力比较强,不过久炒油枯后则容易导致人药性失效,所以其发挥镇静作用的有效成分可能与油有关,这就需要在炒酸枣仁的时候十分注意。熟地黄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味甘性温,归肝、肾两经,能够补血滋润,益精填髓,常同茯苓、酸枣仁、党参一起用于心悸失眠的治疗。

健康小贴士 红色食物最养心安神

多吃红色食物,对补血、生血、补阳有很好的效果,因为红色属五行中的“火”,和人体相对应的也是同属红色的血液,以及推动血液流动的心脏,多食红色食物可以增强心脏之气,同时加强人体组织中细胞的活性。尤其对形体瘦弱、脸色无华、贫血、心悸、四肢冰冷等症状也有非常好的疗效。常见红色食物有,番茄山楂、樱桃、牛肉、赤小豆等。

这道粥对于心神不宁所致失眠多梦的症状比较有效,是失眠患者的得力药方。如果老年人长期服用该方,亦可收获养心安神之功。

由于失眠多由心志因素所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尽量放慢自己的生活节奏,减轻自己的身心压力。比如可以练一练动作舒缓的太极拳,学一学让人安心定志的健身气功,此外也可以看一看古典书籍,这些活动都能让人的心情放松下来。

2. 肾亏体虚多健忘,杞子五味茶益精提神

生活中,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遭遇——找钥匙把家里翻了个底朝天,结果发现它却在自己手里。中医看来,很多人的健忘是由于久病肾亏或是年老肾亏所导致,治疗上就要补肾提神,增强记忆力。

健忘让很多人感到畏惧。这里我要纠正一个对于记忆力衰退的认识误区,那就是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力会逐渐衰退。从总体的发展趋势来看,在20多岁之后,尤其是在老年人群里,的确存在年龄增加而记忆力有所衰退的现象。但从整体上讲,衰退现象并不像某些人所想象的那样严重。社会上对于老年记忆衰退的错误认识与老年人对自己记忆力的信心的丧失,是加速记忆衰退的重要心理因素,它比年龄增长对记忆力衰退的影响更大。实际上,现代科学表明每个人的记忆潜力都非常之大,科学观点认为人脑的记忆潜力犹如浩瀚的海洋,真可谓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消除对记忆的错误认识,从对记忆衰退的烦恼情绪中解放出来,对于防止记忆衰退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中医讲“肾藏志”,指人的记忆力或意志,与肾关系密切。肾主骨生髓通于脑,肾精气充盛则脑髓充而精力旺盛,记忆力强;肾精气不足,则精神不振而健忘。像现在很多人健忘,都是因为平时太忙,长期劳累导致肾精亏虚,或者是由于长期生病,还有老人易出现的自然亏虚,而导致肾精不足,从而引起记忆的衰退。这种肾亏所致健忘之人,常常表现得精神萎靡,干什么事情都显得无精打采,浑身感觉酸酸的、软软的没有力气,有时候还常常失眠,甚至出现头晕心悸、耳鸣眼花的现象;有的则在晚上常常有尿频或遗尿的现象;更为严重的男性还会发生滑精早泄。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具有提高记忆力作用的食物进行调养,无论是肾亏导致的健忘还是其他原因所造成的记忆力衰退,我们都可以吃些核桃来进行改善。核桃在国内被称为“万寿果”,在国外被称为“益智果”。每天可以吃两次,每次吃一两颗,可以提高思维能力,增强记忆,消除疲劳,促进大脑功能恢复正常。也可以常常食用一些葵花籽,长期食用葵花籽有一定的补脑健脑的作用。实践证明喜欢吃葵花籽的人,不仅可以保持皮肤红润细嫩,而且脑子特别灵活,记忆力特别强,言谈有条不紊,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另外每天吃一定量的大豆,也有增强记忆的作用。除了多食用这些食物,我下面推荐的这道增强记忆力的食疗方,对于肾亏所导致的健忘也十分有效。

中医里面把药材分为上、中、下三品,枸杞子在《神农本草经》里面被列为上品,它归肝、肾两经,可以滋补肝肾,枸杞子能益精,所以它还会造成遗精之害。所以古人的告诫 “离家千里,勿食枸杞”,意思是已婚成年男性如果长期出差在外或远游,夫妻分居日久的话,而又多食枸杞子,会增强性欲,引起性兴奋。但是,对于肾虚的人,包括有肝肾阴亏、头晕、健忘等病症的人,枸杞子无疑是最受欢迎的美味与妙药,更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保健营养品。

五味子俗称山花椒,它“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因为五种味道集于一身,所以有五味子之名。跟枸杞子同样被《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归于肺、心、肾经,具有补肾宁心之效,对神经系统具有兴奋作用,能够提高人的记忆力。

健康小贴士 每周最少食用两次沙丁鱼

芬兰的科学家研究证实,更多地摄入多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来自鱼类的Ω-3脂肪酸,具有防止健忘的作用。Ω-3脂肪酸的最大来源便是沙丁鱼,食用沙丁鱼可以有效防止健忘。所以,如果想防止健忘,那么每周最好能够食用两次沙丁鱼。

枸杞子和五味子合在一起,对于由肝肾亏虚、身体衰弱而导致的记忆力减退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它能够增强人的体质,提高人的精神,是补益保健之佳品,尤其适用于老年人的日常保健。

此外,加强思维活动和体育锻炼也可缓解健忘。多思考问题,多动脑子可防止大脑迟钝,使大脑皮层的记忆神经永葆青春;体育锻炼可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保证大脑有足够的血液供应,有助于记忆;还要保持良好情绪,良好的情绪有利于神经系统与各器官、系统的协调统一,使机体的生理代谢处于最佳状态,从而增强大脑细胞的活力,对提高记忆力颇为有益。

3. 南瓜山药粥,控制血糖的“稳定器

糖尿病一旦患上就无法再摆脱,如影随形,让人苦不堪言。从中医上讲,糖尿病是由阴虚燥热引起的肺、胃、肾3个脏器的虚衰。肾脏是“先天之本”,贮藏着我们生命活动最需要的精气,因此,通过日常饮食调养脏器,控制血糖是不错的办法。

糖尿病主要表现为血糖升高和“三多一少”。血糖升高表示超过了我们空腹血糖的正常值(一般为3.9~6.1mmol/L),如果空腹血糖超过6.7mmol/L就具有诊断的必要性了。“三多一少”是指多饮、多食、多尿,但是体重减轻,这是糖尿病患者最典型的症状。中医上把糖尿病叫作消渴,意思就是消瘦和烦渴。消渴分为上消、中消和下消,上消主要是渴而多饮,多累及肺脏;中消表现为吃得多,且容易饥饿,出现大便干燥,这主要累及脾胃两脏;下消主要表现为口渴咽干,小便次数多,尿液混浊如膏样,这多是累及肾脏。总的来说是由于燥热伤阴,是各脏器阴虚火旺,灼伤津液。因此要滋阴清热,调整各脏器的阴阳平衡。

糖尿病还无法做到彻底的根治,它是一种惹不起的疾病,一旦惹上了就抛不开、丢不去了。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预防,防微杜渐,比如说要定期体检或者有了糖尿病的前期症状就要尽快治疗,防止糖尿病降临在自己的身上。尤其需要注意,有糖尿病家族史、中老年人、体型偏胖的人,以及高血压高血脂都是糖尿病的易患因素,这类人群平时要定期做一下检查;反复患上感染性的疾病,比如说顽固性外阴瘙痒,或反复外阴、阴道真菌感染,或屡发疮疡痈肿的人,也有可能是糖尿病患者,有不少女性病人就是因外阴痒去妇科就诊而发现患上糖尿病的;另外出现多尿、口渴、多饮,近期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或视力下降等状况,也是患上糖尿病的危险信号;还有一些年轻人发生了动脉硬化、冠心病、眼底病变等疾病,这种情况下也应该去做一下关于糖尿病的检查。

防治糖尿病在饮食上要多加注意,如果在饮食上能够做到合理的搭配,也能起到不错的防治效果。在饮食上要做到饥饱适度,少食多餐。糖尿病患者的食量并不是越少越好,如果人体经常处于饥饿的状态下,血糖则不容易控制,少食多餐可以使血糖稳定。至于具体吃什么食物也是很重要的,含糖的食物和饮料当然要做到严格的控制,主食可以是淀粉类的食物,像小米玉米等,还可以多吃些豆类或豆制品蔬菜,豆类中比如说黄豆,黄豆味甘性平,能入脾、胃和大肠经,有健脾益胃的功效,可以减少体内脂肪的堆积,蔬菜大多含有丰富的无机盐、维生素、植物纤维,可以缓解饥饿感,这对于糖尿病的病情控制都能起到不错的作用。我在这里向大家重点推荐的是一款食疗粥——南瓜山药粥。

南瓜山药粥是由《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的山药粥加减而成。南瓜有补中益气,润肺化痰的功效,并且含有丰富的果胶,果胶在肠道内可以形成一种凝胶物质,这种物质可以延缓对糖的吸收,可以起到降低餐后血糖的效果。山药能入肺经、脾经、肾经,有健脾、补肺、固肾、益精的作用,由于它上能养肺,中能补脾,下则益肾,药性平和,阴阳俱补,不燥不腻,因此是治疗糖尿病不可多得的一味食材。粳米味甘性平,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除烦消渴的功效,《本草纲目》中说它“利小便,止烦渴,养肠胃”,能够缓解糖尿病口渴多饮的症状。

健康小贴士 夏日炎炎,切忌以饮料代水

一般来说,糖尿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可是现在有些青少年竟被诊断为糖尿病,而且可以排除遗传的因素,这就令人费解了。这种现象很大的原因在于现在年轻人在炎炎夏日,口渴难耐,往往用冰镇的饮料来代替水解渴消暑,我们知道这些饮料是很容易损伤脾胃的,脾胃受损是导致糖尿病的一个重要病因,因此,年轻人一定不要在夏天以饮料代水,以免步入糖尿病的大门。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的全身性的代谢性疾病。慢性是说得了这种病后痊愈的可能性比较小,全身性即是全身各处都会受影响,比如会出现眼部的视网膜病变或者下肢坏疽等;代谢性疾病是说尿病会引起体内代谢紊乱,不只是血糖含量不正常,也很容易并发高脂血症、高血压等病症,急性并发症时还会酸中毒,导致患者昏迷,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饮食上的控制调养,保证血糖处于稳定状态是至关重要的。

4. 不让血压高上去,试试芝麻核桃糊

有人说,高血压已经坐上了“富贵病”的第一把交椅,这话是有道理的。我国高血压病的患者人数确实比较多,而且这种病的病程都比较长,那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把血压控制在正常状态呢?同样,我们可以在饮食上多想想办法。

高血压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病,多发于中年以上的人群,尤其是中年以上的脑力劳动者,一般病程进展缓慢,病程长。有很多中年人在一段时期内出现头晕、头疼、头胀、耳鸣、失眠、健忘等症状,很有可能就是高血压病悄悄降临了。这意味着从此以后要尽一切的努力去保持血压稳定,应对方法除了药物降压,在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上也要多加调养。

在中医上讲,高血压常被称为“眩晕”、“肝阳上亢”,多与肝肾阴虚有关。肝属木,喜条达,一有不适,肝风就会上窜头目,很容易造成血压升高。在这里可以给大家介绍几种方法来自我诊断高血压,在生活中做好防范。第一个就是看眼睛,肝开窍于目,肝风内动就会在眼睛上表现出来,一般来说,高血压病人的眼压会很高,出现眼睛酸痛,视力模糊等症状;第二个是看舌头,如果舌质出现暗紫色,或者有瘀点、瘀斑、舌苔黄腻等症状,也是高血压的征兆;第三个是看嘴唇,看看嘴唇有没有“唇撮”,如果成年人有“唇撮”,多是肝风内动的兆头。

长期的高血压可以使心、脑、肾的血管出现粥样硬化。我们的血管就像运输管道,高血压可以使管道阻塞,影响血液的正常运输,通常会造成心绞痛、脑血栓等病症。由于脑部的血管比较薄,甚至会发生血管破裂,这就是危害性最大的脑出血了。

高血压的危害如此之大,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多加调养,无异于坐以待毙,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好维持血压的工作。高血压与情绪有着密切的关系,保持好心情是稳定血压的妙招。中医上讲“怒则气上”,怒气上冲就会扰乱心神,促使血压升高,出现头晕目眩的症状。

除了保持情绪,食疗就是一种最实用、最方便的选择。高血压病人饮食需要定时定量,可以少食多餐,但不能暴饮暴食,要减少食盐摄入量,每天的食盐摄入量应该限制在5克以下。如果身体出现明显的水肿,就更应该严格控制食盐的摄入量。少吃动物脂肪、动物内脏、甜食等,还要尽量避免食用有刺激性的食品,如辛辣的调味品。高血压病人尤其要戒烟,香烟中的尼古丁会刺激心脏和血管,使血压升高,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高血压病人多吃些含钾丰富的食物比较好,如油菜、菠菜、小白菜及番茄等,吃含钾的食物不仅能保护心肌细胞,还能缓解吃钠太多引起的不良后果,但高血压并发肾功能不全时,就不适宜吃含钾多的食物了,因为体内钾积蓄过多,会导致心律失常以致心脏骤停。平时可以多吃有降压作用的食物,如芝麻、绿豆、玉米、荞麦、西瓜子、葵花籽、莲子心、豌豆、蚕豆、海带、紫菜、菊花、罗布麻、白萝卜、胡萝卜等。

我在这里为大家推荐的一款食疗方——芝麻核桃糊,它是日常生活中用来稳定血压的佳品。

该食疗方是根据《锦囊秘录》中的芝麻粥加减而成。黑芝麻归肝、肾、肺、脾、大肠经,有补肝肾、润五脏的功效,主治肝肾不足,虚风眩晕,大便燥结,须发早白等症。中医上把高血压病归入“眩晕”、“肝阳”、“肝风”的范畴,因此,黑芝麻对于稳定血压是有积极意义的。核桃仁也能入肝经、肾经,有补肾固精、润肠通便的功效,中医上认为高血压的形成与肝肾两脏的阴阳失调有很大的关系,核桃仁则有调养肝肾的功效,因此,可以用来稳定血压。桑葚子味甘性寒,有补肝益肾,滋阴熄风的功效,能治疗头晕目眩、耳鸣、心悸失眠等症,《随息居饮食谱》说它能“滋肝肾,充血液”,这种功效对于防治高血压也有着积极意义。

健康小贴士 降压,可以试试足浴方

防治高血压病的方法很多,这里为大家介绍一种能够防治高血压病的足浴方。准备夏枯草、桑白皮、丹参、白芍、牡蛎各30克,牛膝、地龙、磁石、首乌各12克,决明子、石决明各15克,乌药、钩藤各20克,丹皮6克,独活3克,当归9克。每天煎取1剂,取药液2升,加入少许的冰片和盐,浸泡双足20~30分钟。每天洗1次,10天为1个疗程。这种方法对于治疗高血压是有一定作用的。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病,也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慢性病,尤其是一些急进型的高血压病,病情严重,发展迅速,对身体的危害更大。在治疗上还是要听从医生的意见,以药物治疗为主,食疗只能起到一个辅助的稳定血压的作用。

5. “沉默杀手”高脂血,玉米粉粥助消脂

高脂血症是一种常见病,中医认为高脂血症是由于体内津液输布代谢异常,五脏功能受损引起的。俗话说“病从口入”,不合理的日常饮食最容易损伤各个脏器的正常功能,导致高脂血症。那么,我们应该想办法把吃出来的高脂血症吃下去。

高脂血症不为人所熟知,可是它同高血压一起可以引起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被称为“沉默的杀手”,让人防不胜防,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它做一个详细的了解,让各位朋友在生活中能够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

高脂血症的表现就是血液中的脂质成分异常增高,脂质成分增高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高脂血症可以分为原发性高脂血症和继发性高脂血症。原发性高脂血症是由遗传基因缺陷、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及其他自然环境因素引起的,继发性高脂血症是由某种基础疾患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慢性肾病等引起的。最重要的是治疗原发病,原发病得到治愈,继发性高脂血症就会恢复正常。

对于单纯的原发性高脂血症来说,很多人抱怨它没有明显的症状,因此不易被发现,这也是不少人忽视它的原因。少数人会出现乏力、犯困等症状,或者在眼睑、肌腱、肘、膝、臀或踝部出现隆凸于皮肤的黄色瘤。可是很多人还是要通过血液化验才能被检查出来。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细心关注身体的轻微的变化,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定期检查一次,这样就可以起到很好的防范作用了。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人体内脂肪吸纳过多,造成脂肪中的胆固醇在人体内过剩,形成高脂血症。在饮食上通过合理选择、巧妙搭配也可把高血脂“吃”下来。对于仅有甘油三酯增高而胆固醇不高的患者,首先是要限制进食,增加运动,把体重降到正常范围;其次,尽量少吃或不吃糖类,这是由于糖可以在体内转换成甘油三酯;还需要戒酒,这是由于血中酒精浓度的增高可以促使甘油三酯含量上升。这类患者对鸡蛋、蚌、螃蟹等胆固醇含量较高的食物可适当放宽一点,偶尔吃点动物性脂肪也未尝不可。如果血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都增高,对饮食的控制就要比较严了,既要限制高胆固醇食物,又要降低体重,还要戒酒。

对于仅有胆固醇增高而甘油三酯正常的患者,饮食中要限制胆固醇。应忌吃或少吃含胆固醇的食物,比如动物大脑、脊髓、内脏、蛋黄、蚌、田螺、鲍鱼、墨鱼等。像胆固醇含量并不高的瘦猪肉、牛肉、鸭肉、鸡肉、鱼、牛奶等也是可以适当吃一些的;豆制品、洋葱、大蒜、蘑菇、木耳等有降胆固醇的作用,可以尽量多吃。

黄豆有降低血脂的作用,每天摄入30~50克黄豆蛋白能显著降低有害的胆固醇水平,而不影响对人体有益的胆固醇水平,而且黄豆中还含有一种叫豆固醇的物质,豆固醇可以阻止肠道吸收食物中的胆固醇,还有一种卵磷脂,能够使胆固醇无法沉积在血管壁上,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除此之外,还可以常吃黑木耳,黑木耳能调血,现代医学认为黑木耳有抗血小板凝聚、降低血脂和阻止血胆固醇沉积的作用,因此,老年人经常食用黑木耳能够防治高脂血症、动脉硬化和冠心病,起到延年益寿的作用。海带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能清除附着在人体血管壁上过多的胆固醇,海带中的食物纤维能调顺肠胃,促进胆固醇的排泄,控制胆固醇的吸收,因此海带也是一种能够起到降脂作用的食材。经常食用荞麦、燕麦、大麦,对于降低血脂也有不错的效果。

健康小贴士 平时多运动,防治高脂血症

运动可以降低血浆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消耗体内大量的能量,促进血液循环,对预防高脂血症及其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非常有益。老年人闲暇时间比较多,运动最重要的是适量,循序渐进。运动时感到发热,微微出汗,每天锻炼30~40分钟即可。如果出现心率加快,应该间断休息。运动方式可以选择慢跑、散步、练太极拳等,经常运动配合饮食疗法对于防治高脂血症有药物代替不了的效果。

日常饮食中的许多食物是很好的降脂“良药”。下面介绍一款能够防治高脂血症这个“沉默的杀手”的粥品。

有人会猜,这不就是我们常吃的“玉米面粥”嘛,是啊,可别小看了这道粥,玉米味甘性平,有调中开胃,益肺宁心,清湿热的功效,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尤为显著。相传以玉米为主食的印第安人中几乎没有人患高脂血症,由此可见玉米降血脂的功效确实非同一般。

在现代社会,心血管和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常见的疾病,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它们共同的病理基础都是动脉粥样硬化,而动脉粥样硬化又与血脂过高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控制血脂过高将是有效的预防途径,而食疗又是控制血脂的最佳方法。

6. 降脂茯苓薏米粥,为脂肪肝“减肥”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脂肪肝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病。中医上认为脂肪肝多是人们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厚味,从而导致脾胃、肝胆功能紊乱,肝气淤滞,湿热熏蒸所形成的,因而通过改变人们的饮食生活方式,可以起到降脂,为肝脏“减肥”的作用。

脂肪肝,顾名思义,就是指肝内脂肪含量过多。正常肝脏含少量脂肪,脂肪量约占肝脏总重量的5%,超过这个重量就被认为是脂肪肝,脂肪肝是肝的代谢功能异常所致,因此是可逆性的。可逆的意思是能够恢复的,不像糖尿、高血压病,一旦得上就很难摆脱纠缠了。肝脏内蓄积的过多脂肪消除后,肝功能大多可以恢复正常,也不会留下任何后遗症。

脂肪肝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脂肪肝类似于急性病毒性肝炎,比较少见。慢性脂及肝但是这两种病又有着本质的区别,它们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肝脏疾病。因此说脂肪肝绝不是肝炎,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肝炎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肝炎是具有传染性的,但脂肪肝只是肝内脂肪堆积所致,自然就没有任何传染性。

慢性脂肪肝一般可以通过B超检查来诊断,一旦发现脂肪肝,就要及早治疗,脂肪肝可重可轻,千万不要忽视。在老年人当中,慢性脂肪肝较为常见,起病缓慢、隐匿,病程漫长,早期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一般是在做B超时偶然发现,部分病人可能会出现食欲减退、恶心、乏力、肝区疼痛、腹胀及右上腹胀满和压迫感等症状。

肥胖能引起脂肪肝,严格控制饮食,防止营养过剩,增加体育锻炼,把体重减下去,是防治脂肪肝的一个重要措施;长期大量饮酒也是造成脂肪肝的一个重要原因,经常饮酒,肝脏负担太重,会危害身体特别是肝脏的健康,因此,预防脂肪肝尤其不宜经常饮用烈性白酒,更不宜酗酒。

脂肪肝对人体的危害是人所共知的,但是目前对于脂肪肝的治疗却缺乏有效的药物。慢性脂肪肝的发生与人们的饮食有着密切的关系,预防脂肪肝的发生,尤其应该重视饮食调理,在饮食上多加调养。首先,要控制热量,保证充足蛋白质的摄入,比如多吃鱼、虾、瘦肉、海米等;多吃含维生素、纤维素多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少吃动物内脏、肥肉、鱼子、脑髓等脂肪含量高、胆固醇高的食物,少吃煎炸食物、甜食和刺激性食品;每天盐的摄入量控制在5克之内;还要多饮水,晚餐不要吃得过饱,睡前不要加餐。

为了缓解因减轻体重而带来的饥饿难耐感,膳食中还可以选取低热量的食物,如蔬菜、糙米等,这类食物可以增加饱腹感并延长在胃内停留时间。脂肪肝患者平时可根据饮食口味多吃些具有降低肝内脂肪的食物,如大枣、海带、生姜、菠菜、黄瓜、水芹菜等。

俗话说:“三分医,七分养,十分防。”可见对于疾病的治疗,还是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做调养防护的,我在这里为大家推荐一款防治慢性脂肪肝的疗方,名叫茯苓薏米粥。

本方是由《直指方》中的白茯苓粥加减而成,茯苓能入心、脾、肺、肾、膀胱、小肠经,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薏米能入脾、肺,肾经,有健脾补肺,清热利湿的功效;山楂肉归脾、胃、肝、肺经,有消食积,散瘀血的功效,三味食材合力,对于需要清热利湿、行气活血的脂肪肝来说大有裨益。另外,茯苓被历代医家所重视,它药性缓和,益心脾、利水湿,补而不峻,利而不猛,既能扶正,又能祛邪,是一种食药皆宜的佳品。由于它对肥胖症有不错的作用,因此,对于需要减肥的脂肪肝患者来说也是不可多得的一味食材。

健康小贴士 配合饮食多运动,减掉肝内脂肪

面对脂肪肝的威胁,用运动疗法缓慢降低体重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都知道那位感动中国的母亲,为了能够给自己的儿子做肝移植,她加强运动,终于消除了自己的脂肪肝,完成了自己救儿子的愿望。运动可以选择游泳、慢跑(120步/分)等有氧运动,使心率达到100~160次/分(170次减去年龄),每周坚持3~5天,每次持续20~30分钟,平时坚持运动,并且坚持饮食调理,这样可以有效防治脂肪肝。

慢性脂肪肝有一定的隐匿性,因此在平时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比如出现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疾病时就应该提防脂肪肝的发生,要把脂肪肝消灭在萌芽状态。脂肪肝有肝大、肝区疼痛等症状时,要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疾病鉴别开来,以免耽误了治疗。

7. 火热偏盛鼻出血,清热止衄藕米糕

很多时候,有些人会莫名其妙地突然出现鼻子出血的现象,把大家吓得惊慌失措。很多人会说,这是“上火”了,的确,很多时候,鼻子出血主要由于火热偏盛所致,要防治鼻出血,那就得清热止血。

流鼻血这种情况在中医称为“鼻衄”,“衄”的意思是,不是因为外伤所导致的出血。通常来说,流鼻血和肺脏有关系。中医讲“肺开窍于鼻”,鼻子就好比是肺的一道门,肺部的问题一般都会从鼻子上面表现出来,最常见的如冬天寒邪袭肺,就会鼻塞流涕。同样的道理,当人体受到热邪的侵害,有时就会表现为流鼻血。

有时候出现流鼻血的情况,我们还会听到“血热”这种说法。血热指的就是热邪入血,气候过热、曝晒过度、在非常热的环境中长时间工作。过度出汗不及时补充水分,或者吃炒的、油炸等燥热性的食物,还有服用一些兴奋剂,都可能导致血热。血液热了之后,一是热邪使血行加快,迫使血液妄行横溢,容易导致出血;二是热邪可灼伤血络,使血出脉外,也容易造成出血。鼻腔毛细血管密集,有温暖、湿润的功能,使外界的空气在进入肺脏前变得温暖湿润,所以鼻黏膜一般都处在湿润的状态,过于干燥,会使毛细血管壁弹性降低,变得脆弱,就很容易破裂,导致流血。

总的来看,鼻出血多和血热过盛有关系,如《外科正宗》卷四就说:“鼻中出血,乃肺经火旺,迫血妄行,而从鼻窍出。”这里说的就是肺火过盛而导致鼻出血。《寿世保元》卷四说:“衄血者,鼻中出血也,阳热沸郁,致动胃经,胃火上烈,则血妄行,故衄也。”说的就是胃火过盛而导致鼻出血。这类体热偏盛的鼻出血往往还有口里发干或口中发苦的感觉,鼻子往往也显得非常干燥。

流鼻血时,许多人都习惯于将头向后仰,鼻孔朝上,认为这样做可以有效止血,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这样做只是眼不见血外流,不但实际上血还是继续地在向内流。其好处就是不会把鼻血流到地板上,但不会止住鼻血,反而会让鼻血流进咽喉里,甚至可能引起呕吐和窒息。所以如果是想不让血沾污其他的东西,可以在流鼻血的鼻孔中塞上一团小棉球以吸收血液。

有些小办法可能让流血停止,比如在脖子上围一条冰毛巾或湿毛巾会起到止血的效果;也可以在当左鼻孔流血时,就举起右手臂,右鼻孔流血就举起左手臂,这样几分钟后也可止血;还有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就是把大蒜去皮捣成蒜泥,敷在脚心上,用纱布包扎好,可较快止血;或者可以将双脚浸泡在热水中,也有止鼻血的效果。当然,在民间还有各种各样的止鼻血的方法,但是这些方法都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

要想从根本上治疗鼻出血,就要根据流鼻血的原因来斩草除根。我这里特别推荐一个清热消火,凉血止血的“藕米糕”。

藕粉味道甘咸,性质平和或偏于寒凉,莲藕粉的营养价值高,药疗作用也好,除了有清热解暑作用,凉血止血的作用也很强,常常用于治疗衄血。中医普遍认为藕粉是治疗热病血症的良品。藕米糕除了可以治疗鼻出血之外,还具有开胃健脾的作用。《本草纲目拾遗》说:“藕粉,大能和营卫生津……而不知其功用更专益血止血也。凡一切症皆不忌,可服。”藕粉加糯米粉和白糖,味道更为可口。对于治疗鼻出血,还有一种方法更为简易,就是做鲜藕汁饮用,把鲜藕清洗干净,然后磨烂挤汁,再用少量白糖调匀,把藕汁炖滚后服用。这样可以清热解暑,凉血止血,对于鼻出血也有良好的调治作用。

健康小贴士 局部压迫止血法

当鼻子不是严重出血时可用局部压迫法止血。将头部保持正常直立或稍向前倾的姿势,用手指由鼻子外面压迫出血侧的鼻前部(软鼻子处),也就是一般以手夹鼻子的做法,直接压迫5~10分钟。大部分病人都可以此种方法进行止血。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压迫超过了10分钟后血仍未止,则可能代表着严重的出血,可能有其他问题存在,此时就需要送医做进一步的处置。

对于鼻出血,要尽量避免食用使人上火的食物,比如辛辣干燥的东西,辣椒自然不能多吃,对于那种越辣越过瘾的人就需要特别禁止,少吃川菜。一些油炸油煎的食物也要少吃,比如油条,还有火烤火烧的食物也要少吃,特别是烤羊肉串,那是大热的,千万要禁吃。酒不能喝,烟也不能抽。同时还要改掉挖鼻孔的习惯,挖鼻子很容易使鼻部损伤,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人挖着挖着,鼻血就流了出来。

8. 脾胃虚寒易呕吐,温中补脾肉豆蔻莲子粥

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呕吐的现象,遇到这种情况,要想让人停止呕吐,谁都知道需要找到一种止呕药。很多人的呕吐是由于脾胃虚寒所引起的,对于这种呕吐的治疗,就需要温中补脾。

生活中呕吐很常见,酒喝多了会呕吐,怀孕了会呕吐,看见恶心的东西会呕吐,吃了不好的东西会呕吐……一般人都“尝”过呕吐的苦头,但却未必对它的实质有多少了解。在古人眼中,“呕”与“吐”应该分开来解释。金代李东垣认为“声物兼出谓之呕”,即有物有声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无物有声谓之“哕”也就是“干呕”了,另外,无声无物则是“恶心”。因为呕与吐经常同时发生,所以后来大多并称为“呕吐”。

除了喝酒、怀孕等特殊情况,值得一提的要说“吃”出来的呕吐。最常见的是许多人一吃凉的,尤其是在夏天里,喝点冰镇的啤酒,吃点冰冻的雪糕,或吃一些像葡萄那样性质寒凉的水果,就很容易引发呕吐。这都是脾胃虚寒造成的。

脾胃虚寒包括两点,一是虚,脾胃主管消化食物、吸收食物中营养物质,身体健康的人,吃饭后食物在胃中经过消化,传输到小肠。而脾胃虚弱的人,吃饭后食物停留在胃中,不能消化,不能正常传输到肠道,故而会出现饭后胃胀不适,甚至呕吐的症状;二是脾胃的性质喜干燥,不喜寒凉,一旦受到寒冷的过度刺激,就会减弱它的作用,使得食物逆流而上,从口中吐出来。隋代医学家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就指出:“呕哕之病者,由脾胃有邪,谷气不治所为也,胃受邪气则呕”,这也说明了呕吐的发生是由胃受邪气所致。对饮食的不加节制可以说是造成脾胃虚寒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生活节奏快,精神压力大,久病体弱,或是一直忧愁不堪,也会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虚寒。

一旦脾胃虚寒,脾胃就不能运化水谷。这时候的人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害怕冷的东西,喜欢热的东西,或者是害怕冷的天气,而不怕热的天气;总是不想吃东西,对很多食物感觉没有什么胃口,而且一遇到吃冷的和喝冷的就会产生呕吐;四肢常常是冰冷的,饮食不容易消化,吃进东西之后,过一段时间就会吐出来,虽然吐得可能不是很厉害,但可能时不时地来一次。

要调治脾胃虚寒所引发的呕吐,就得温中补脾,吃一些具有温热和补脾的食物,而忌讳食用寒凉之物。可以多吃一些肉桂、山药、荔枝、莲子、肉豆蔻等。肉桂味道辛甘,性质是大热的,往往用来补火助阳,虚寒导致的呕吐的药方常常会用到它。山药入肺、脾、肾经,有补益脾胃的作用,常用于脾胃虚弱的药方。《普济方》认为山药可以治脾胃虚弱引起的“呕吐不思食,脘腹胀满”。荔枝的性质是热的,《泉州本草》就说荔枝具有壮阳益气,补中清肺,能治呕吐呃逆等症,对于温中止呕有作用。我推荐一个针对脾胃虚寒导致呕吐的食疗方子,叫作“肉豆蔻莲子粥”。

肉豆蔻在有的地方又叫肉果,常常作为药用,味道又辣又苦,还带有一点涩涩的感觉;性是温的,入于脾经、胃经、大肠经。能够温中健脾,行气止呕,常常用来治疗脘腹胀痛、食少呕吐。莲子则是常常都能够见到的,甘甜中略带有一点涩,具有健脾之效,可以治疗反胃吐食。整个方子对于脾胃虚寒引起的呕吐具有良好的调治效果。

健康小贴士 生姜可以温中止呕

生姜除了可治疗风寒感冒外,还可以用来温中止呕。李时珍称之为“呕家圣药”。现代科学研究也表明生姜中分离出来的姜烯、姜酮的混合物有明显的止呕吐作用。具体做法:买到新鲜的生姜后,把根须和泥沙除去并清洗干净。将鲜姜用刀削去外皮,切成薄片,再切成细丝,然后剁成细末放入干净的容器中,加入适量醋、食盐、味精、香油,调拌均匀而食。

对于脾胃虚寒引起呕吐的患者,在日常护理上还需要适当地注意一下,因为患者阴虚内寒,多喜温喜暖,所以室温宜偏高,要多待在阳光充足的地方。这个病症的特征是时不时地呕吐但是并不剧烈,可是时间长了就容易损伤正气,所以应该多休息以颐养正气,不过不能每天都躺在床上不起来,因为这样反而会导致气血不畅、精神不振,总之日常活动要以不感劳累为度。吃饭要以软食为主,少食多餐,比如用一些可以温热或补脾的食物和大米一同熬粥,每隔几个小时就热一热,吃上一碗。此外,还可以用热毛巾放肚子上对胃部进行热敷。

9. 肺燥肾虚会咳嗽,杏仁煎膏助您止咳

当人感冒的时候,常常会有咳嗽的现象。咳嗽或者由咳嗽连带出来的气喘,很多时候都是因为肺气受损所引起的。故治疗咳嗽,润肺是不可缺少的手段。而很多人的咳嗽还与肾气虚弱有关,那么这个时候除了润肺之外,还得补肾。

说起咳嗽,古老的中医对此分得十分详细,《河间六书·咳嗽论》中有这样的说法:“有声无痰谓之咳,有痰无声谓之嗽,有声有痰谓之咳嗽”。但实际上,它们是很难分开的,到了今天,往往就连咳带嗽一并称为咳嗽了。咳嗽实际上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通过咳嗽可以把堵塞在呼吸道的废物排解出来,故每当我们看到有人咳嗽的时候,总是会有各种异物出现,有的时候是痰液,有的时候甚至是血液,还有的时候不知道具体是什么东西,而是一团浊气。排出异物之后,就会减轻身体的负担。故想要咳嗽的时候,千万不能忍,不能因为处于人群之中而不好意思,否则就会让异物积压在体内。

偶尔咳嗽一两次自然是无关痛痒,可如果是长期、频繁并且剧烈地咳嗽的话,那就会严重影响自己和身边的人的学习、工作与生活,还会引起身体的病变,有时会导致喉咙疼痛,有时则会导致声音沙哑。

咳嗽跟肺的关系十分密切,或者是因为外邪犯肺,或者是由于脏腑受伤累及于肺。当肺气损伤的时候,往往就会导致咳嗽。《医学三字经》说:“咳嗽不止于肺,而亦不离于肺也。”这就明确提出了咳嗽离不开肺。而对于“咳嗽不止于肺”的看法,宋代医学家杨仁斋就给出过解释,认为咳嗽也跟肾有着密切的关系,他说肺是主管出气的,肾是主管收气的,凡是咳嗽引动的四肢百骸,感觉气往上走,这就是肾虚不能收气。因而对于咳嗽的治疗当以润肺为主,而对于肺肾虚弱导致的咳嗽来说,则需要双管齐下,一是要补肾,二是要润肺。现在治疗咳嗽的药物很多,既有中药,也有西药,无论是哪一种,一般都会有很好的疗效。(www.xing528.com)

不过,“是药三分毒”,而俗话又说:“三分治,七分养。”对咳嗽的治疗,应加强饮食调护,以养肺为主。一直以来,杏仁和胡桃仁都是养肺之物的首选。这里我推荐一个著名的方子,叫作杏仁煎膏。

杏仁入于肺、大肠二经,能滋润肺燥,能够治疗咳嗽和气喘。不过杏仁分为甜杏仁和苦杏仁,甜杏仁无毒,味甘性平,长期食用的话最好选甜杏仁。而苦杏仁味苦性温,带有毒性,过量服用会导致中毒,所以不宜长期食用。

胡桃仁就是通常所说的核桃仁,是经常食用的食疗之物,归于人体的肾经、肺经、大肠经。可以补肾,还可以温肺润肠,常常用于虚寒所导致的气喘咳嗽。

杏仁与核桃仁的作用极为相似,合用具有很好的止咳平喘的作用,对于一般的咳嗽具有调治之效;而对于肺肾皆虚的情况来说,那就是再好不过。尤其是很多患者或是老年人,特别适宜选用该方,因为这个方子除了可以治疗咳嗽和哮喘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润肠通便,对于老年人常常遇到的便秘问题也具有缓解之效。还有一点就是,老年人或者久病之人,一般都有肾亏的情况,而本方还可以起到补肾的作用。此外,对于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患者,这个杏仁煎膏也可以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当然,如果是脾胃虚弱的人,尤其是患有慢性腹泻的人,就不宜使用这个方子了,因为它的润肠通便作用会使得腹泻变得更加厉害。

健康小贴士 咳呼导引功治咳嗽

平坐在椅子或沙发上,脊背不要后靠,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大腿与小腿成直角。身躯保持平直,全身放松,下颌微微收缩。用鼻子吸气,吸气要深、要细、要匀、要长。就是说一次吸气的时间要尽量延长,但是速度既要缓慢,也要保持匀速。吸气完毕之后,闭气稍微停顿一下,咳嗽一声,使得气从胸中向上冲喉而出。咳嗽之后继续像前面一样吸气,反复进行24次或36次。每天早晚各做一次。

当然,也可以直接用杏仁或者胡桃仁熬粥食用,在《医食心镜》里就有杏仁与大米煮粥治疗咳嗽、气喘的方子。而在《济众新编》里,也有杏仁和胡桃仁跟大米煮粥的记载,具体做法是先把杏仁磨出液汁,然后跟胡桃肉和大米煮粥。这种粥也可以起到补肾敛肺,止咳平喘的作用。

咳嗽的原因非常之多,那么除了润肺之外,还得调理其他的脏器。生活中,我们还发现气温降低也可诱发咳嗽,故在冬天,尤其是到了晚上的时候,很多老人都会咳嗽起来,如果是有习惯性咳嗽的人,那么这个时候就要事先进行调治预防了。

10. 肝肾亏虚致目眩,枸杞子粥调“花眼”

有的人常常无缘无故出现眼花的情况,看东西看不清楚,这往往是由于肝肾亏虚所引起的。要想远离这种眼花,那就得补益肝肾,养血明目。

眼花是人们常用的人们常用的一种通俗的说法,中医里面常常把它说成是“目眩”,而且常常跟头昏联系在一起,说成“头昏目眩”。眩就是眼睛昏暗看不清楚,就像傍晚时分看东西一片模糊。看东西一时看不清楚,或者是感觉眼前发黑,有的时候感觉静止的东西晃来晃去,甚至有的时候还会感到天旋地转,但是过了一会儿可以恢复正常,这就是眼花的表现,尤其是老年人会经常出现这种眼花的情况。

遇到目眩的时候,正确的做法是停止一切活动,躺下来,将头放低,调整头的位置至不觉晕眩为止。若在行走中感到目眩,可以蹲下来休息,一直到恢复正常为止。当然这些做法只是应付一时之急,不能防止目眩的发生,过了一段时间很有可能会复发,故必须从根本上进行调治。

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眼睛上面的问题,多是由于肝脏出了问题。一般认为目眩的原因,就是肝血不足无法上通于目,因此首先就必须补肝。另外如果是目眩比较严重,还需要补肾。因为肝为肾之子,根据子虚补其母的原则,肝血亏虚也需要补肾。虽然中医在临床辨证上有气血亏虚和肾精亏虚的说法,但在治疗时往往是肝肾同补。肝肾亏虚导致目眩的时候,往往还伴随有一些这样的症状:面色枯黄没有光彩,嘴唇、舌头、指甲没有血色,浑身感觉疲倦乏力,手足有时候还会发麻等。

根治肝肾亏虚所致目眩,既可以吃一些具有补肝作用的食物,也可以吃一些补肾的食物。而最为常见的就有龙眼、松子、大枣、黑芝麻、黑豆、枸杞子等。龙眼是人们经常食用的一味补血之物;松子归于人体的肝经、肺经、大肠经,具有养血的功能;大枣更是为我们熟知的具有补气养血之效的养生佳品;黑芝麻则是既能补肝,又能益肾,是补充精血之佳品,因它可以补肾益精,很多人常常把黑芝麻当作肾虚的食疗之物,很多头昏眼花之人坚持食用黑芝麻往往都能收到奇效;黑豆跟黑芝麻一样,也具有补肾益肝之效,除此之外,还可以起到活血的作用。经常用上面这些食物熬粥服用,时间一长就会变得气血充足,目眩现象很可能就随之消失。

除此之外,我在这里推荐一个治疗肝肾亏虚所致目眩的良方——枸杞子粥。

枸杞子归肝、肾和肺经,可以补气补血,而它滋补肝肾的作用更是被人们所看重。《本草纲目》记载:枸杞子粥,补精血,益肾气。此外,它还可以去热降火和除风化湿。无怪乎《神农本草经》里将它列为上品。古人很早就用它来治疗眼疾,晋朝道家学者葛洪就用枸杞子捣汁滴在眼上,用来治疗眼科疾病。唐代名医孙思邈用枸杞子配合其他药制成补肝丸,用来治疗眼睛昏暗不明的病症。宋代大诗人陆游到老年,两目昏花,视物模糊,常吃枸杞治疗,因而留下了“雪霁茅堂钟磬清,晨斋枸杞一杯羹”的诗句。用枸杞子煮粥,再搭配上具有补血作用的红糖,可以补肝益肾,养血明目,适合患有目眩的肝肾亏虚之人食用。除此之外,由于老年人的精血日益亏虚,所以还特别适合中老年人的日常保健。

健康小贴士 按压中渚穴治目眩

手背的第四掌骨上方有个叫“中渚”的穴位,在小指和无名指指根之间往下2厘米的手背凹陷处,用力按压这个穴位会有力量散失或脱落的感觉。用示指与拇指夹住手掌内侧和外侧,深呼吸之后进行按压,经过6秒钟之后再缓慢吐气,吐气后继续按压。左右手交替,各做5次。这个方法对于治疗目眩可以起到一个辅助作用。

目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生活习惯,不规律的作息是目眩的诱因,防止目眩要避免过度疲劳和睡眠不足,要懂得劳逸结合。要尽量避免会引起目眩的动作,不要突然转动头部,也不要剧烈运动,不长时间保持紧张姿势,也不要突然站起来或突然蹲下,活动时要尽量缓慢。

11. 肠燥便秘苦不堪言,润肠通便试试杏汤

便秘是一件痛苦的事,长期便秘不仅让人身体难受,还会诱发痔疮、肛裂,损害肝功能,加重心脑血管的负担,甚至会造成不孕,并且妨碍和谐的性生活。便秘种类很多,但是很多人都是由于肠燥而引起的,这个时候就需要润肠通便。

便秘是指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想要大便却艰涩不畅的一种病症。通常表现为排便次数较以往明显减少,每2~3天或更长时间一次,在时间上没有什么规律,并且大便显得非常干硬。事实上,由于体质和肠胃不同,有的人一天排一次大便,有的人两天才排一次大便,有的人排泄大便的时间甚至更长。便秘者不仅仅是大便秘结不通,还往往伴随腹部胀大、食欲减退、情绪欠佳、头痛、呕吐、肚子疼、腰痛、下半身不舒服、发热、生痔疮等,如果没有这些症状,就是两三天才排一次便也是正常的。

什么情况下会出现便秘呢?环境改变,睡眠不足,所吃的食物太容易消化或纤维素较少时,就会出现便秘了,而我们实际上要靠食物中的纤维素刺激肠壁蠕动,此外,运动不足的人,他们的肠部运动会比较迟钝,从而造成排泄不通;辛辣、烧烤、油炸等厚味食物吃得过多,致使肠胃积热,耗损津液,大便变得干燥,不能形成足够的压力去刺激神经感受细胞产生排便反射而引起便秘;另外饮用太多浓茶,以及妇女在妊娠时期,都有引起一时性便秘的可能,这种便秘不需要急着诊治,只要消除这些因素,注意平时的饮食和运动,可以很快恢复正常。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肠燥便秘,它属于虚证,由脾虚运化无权,肠道传送无力,血亏津少造成。主要表现为面色无华,心悸头晕,特别爱出汗等。多是由于身体衰弱,或是大病初愈,津液没有恢复,大肠液亏,没有足够的滑动力,导致大便不通。老年人由于身体亏虚,往往会患上肠燥便秘,产妇和病人也常常患上此症。

这样的便秘往往是长期性的,很多人在无法排泄的情况下,只有出一下策,即通过服用泻药来解燃眉之急。在这里特别提醒大家,过度使用泻药和通便剂,会使肠黏膜麻痹。它们对于便秘只有短期的效果,治标不治本,究竟该怎么办呢?对于肠燥引起的便秘,需要通过食物来慢慢调理,可以多吃一些具有补益身体、润肠通便的籽仁,比如核桃仁、芝麻、杏仁等。用这些籽仁来煎汤熬粥,通过长期的食用,也可以渐渐缓解便秘的烦恼。其中有一种“杏汤”,可以作为润肠通便的理想选择。

杏仁入于肺经、大肠经,能滋润肺燥,止咳平喘,润肠通便。但杏仁分为两种,一种是甜杏仁,一种是苦杏仁。甜杏仁无毒,味甘性平。苦杏仁味苦性温,有毒,过量服用会导致中毒。进行长期保健,则当选用甜杏仁。

火麻仁味甘性平,归脾经、大肠经,具有润肠通便之效。《药品化义》说:“麻仁,能润肠,体润能去燥,专利大肠气结便秘。凡年老血液枯燥,产后气血不顺,病后元气未复,或禀弱不能运行者皆治。”

板栗味甘性温,入于脾经、胃经、肾经。《本草纲目》中指出:“栗治肾虚,腰腿无力,能通肾益气,厚肠胃也。”由此可见,板栗对于肠胃系统有补益作用。现代研究也表明,板栗的纤维素能强化肠道,促进排泄。

健康小贴士 揉腹功治便秘

两脚分开站立,如果是男性,那么就用左手捂住肚脐,用右手掌的掌心贴住左手的掌背;如果是女性,则用右手捂住肚脐,用左手掌的掌心贴住右手的掌背。两手绕着肚脐做顺时针旋转,旋转的速度要慢。同时可以想象肚里面的肌肉和肠子也是随着同样的方向转动。共转108圈,早晚各做一次。这个功法可以促使腹肌和大肠蠕动,缓解便秘。

芝麻在古代叫作胡麻,认为是从西域引进我国的,有黑白两种,因为黑色入肾,肾是先天之本,补益药用则以黑芝麻为佳。芝麻味甘性平,入肝、肾、肺、脾经,能补肝肾,益精血,润肠燥。古代养生学家陶弘景对芝麻十分称赞,他说:“八谷之中,惟此为良,仙家作饭饵之,断谷长生。”

由上可见,我们这道汤有显著的润肠作用,故对于肠燥引起的便秘具有良好的疗效。本方常用于肠燥便秘的调治,又因为本方所用之物都有滋润补益之效,故老年人可以将其用作保健品。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体质差排便无力引起的便秘不宜食用,否则容易引起腹泻。

此外,便秘患者还要注意自己的生活习惯,最好能够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保持肠道的清洁通畅,排便时需尽量快不要拖延时间。还可以多饮当天烧开后自然冷却的温开水,每天要喝10杯左右。定量做一些运动,比如每天早晚慢跑、散步。

12. 胃寒胃痛别疏忽,散寒止痛桂花粥

“西药解决酸胀痛,中药养胃治病根”,如今类似这样治疗胃病药物的广告数不胜数,可见胃痛对人们的困扰。很多时候,胃痛是由于胃寒所引起,好发于秋冬季节,常表现为畏寒、四肢冰凉等症状。这类患者,应该采用暖胃的方法,补胃助阳,散寒止痛。

很多人认为胃痛不过是小事一桩,在胃痛时吃点镇痛药,照样忙碌地奔波,努力地工作。胃痛算不上是病,仅是一种症状,很多消化道疾病当中都可以发生,属于中医所说胃脘痛范畴,现代医学中所说的胃溃疡、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胃神经官能症及胃黏膜脱垂等都会引起胃部疼痛。也就是说,您觉得可能是无关轻重的一点点疼痛,也许代表着您内脏器官的严重病变,对干胃痛您应该及早提高警惕。

养护我们的脾胃,除了注意饮食规律外,还要注意情绪的控制。生活中我们形容忧愁会说“茶不思,饭不想”,形容生气会说“我气得胃疼”,这在中医看来,是很有道理的,情绪和身体健康是息息相关的。中医学视人为一个整体,脏腑之间是互为影响的。忧思恼怒,肝气失调,肝若过热,会影响胃液的分泌,这情况称为肝气犯胃。以五行学说解释,肝属木,脾属土,而木克土,因此肝火过盛会令胃部同样过热不适。同样,一个人整天处在精神紧张的状态下,比如怕工作做不好,考试考不好,自然也就会“食之无味”了。

另一件要特别注意的事就是胃要暖,很多人常常胃口不好,感觉疲倦无力、怕冷、口淡却又不想喝水、一到冬天四肢冰凉、泛酸通常是泛出清水、一旦遇到天气变冷、或者是稍微吃一点寒凉的食物就会引发疼痛、疼痛时伴有胃部寒凉之感、喝杯热开水症状就会减轻、情况比较严重的时候,还会造成呕吐。这些都是脾胃虚寒的表现,胃寒的主要病因是饮食习惯不良,如饮食不节制,经常吃冷饮或冰凉的食物。一时吃冰冻的西瓜,一时吃冰激凌,一时吃桃子,一时吃苹果;有的人经常把冷热食物一起吃,一边喝冰镇的啤酒,一边吃烤羊肉串;有的人不按时饮食,今天10点吃午饭,明天12点吃午饭,今天吃早餐,明天不吃早餐,这样就会使人饥饱不均,久而久之也会造成胃寒而导致胃痛。

对于胃寒胃痛,可以通过食用一些能够温中益气的食物来进行调治。糯米、栗子都是补益胃阳的食物,这些东西便宜,但同时对于胃寒的改善却十分有益,其中“桂花粥”就是一个很好的食疗方。

糯米在中国北方常常被称为江米,糯米在性味上是温性的,甘味的,归于人体的脾经、胃经、肺经,有健脾养胃、温补脾胃阳气的作用。《本草纲目》就说过糯米可以“暖脾胃”,《名医别录》也认为糯米可以“温中”,还能够“令人多热”。所以在天气寒冷的时候,尤其是寒冬腊月,人们常常用糯米来煮糯米粥吃,只要一碗下肚,往往都会顿感热气上腾。

栗子有“干果之王”的美称,性质也是平性偏温的,归于人体的脾经、胃经和肾经。它同糯米一样,也具有补脾健胃、温中益气的作用。尤其是古代医书,更是推崇它的益气作用。清代黄元御所编的《玉楸药解》对于栗子有这样的记载:“补中助气,充虚益馁,培土实脾,诸物莫逮。”

把糯米和栗子配伍煮粥,可使温中益气作用更强,更易于驱散脾胃之中的寒气,所以桂花粥对于胃寒引起的胃痛,自然是调治良品。而桂花卤就是把新鲜的桂花加糖腌制而成的,古人说桂为百药之长,据说用桂花酿制的酒能达到“饮之寿千岁”的功效。桂花性温、味辛,入肺经、大肠经,煎汤、泡茶或浸酒内服,有温中散寒、暖胃止痛、化痰散淤的作用,桂花香气浓郁,沁人心脾,再加上糖,吃起来更是香甜可口。故桂花粥不但是一个治病良方,更是一道美味佳肴。

健康小贴士 揉捏小腿肚治胃痛

每天捏捏小腿肚对于胃痛有治疗作用。具体部位是小腿肚内侧1/3处的肌肉部分。用拇指与四指相对,用手捏住肌肉,稍用力按捏,以自觉有较强的酸痛感为度。自上而下按捏,再自下而上按捏。一般以各15~30次为宜。根据疼痛情况,酌情加减,每天可进行1~3次。注意在按捏的过程中,应有揉的动作。酸痛感越强,止痛效果会越好。无论是急性发作的胃痛,还是慢性胃病,此法均有良好的效果。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糯米和栗子都是不能多吃的食物,多吃难以消化。今天的街头上到处是炒板栗的,千万不能因为嘴馋,而吃个不停。《本草衍义》更是明确强调小孩不能多吃栗子:“小儿不可多食,生者难化,熟即滞气隔食,往往致小儿病。”胃酸过多的人更是不宜食用栗子,因为胃酸过多的人本就会烧心,再食用温中益气的板栗无异于火上浇油。

俗话说:三分治,七分防。既然我们知道了造成胃痛的原因,那么就应该及早预防,而不是等到犯病之后再来治疗。故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就应该学会保护自己的胃,不让自己的胃轻易受伤。我们可以从以下两点来预防:按时吃饭是保护胃的一小步,按时吃早餐则是保护胃的一大步,君不见如今患有胃痛的人,很多都是早晨不吃早餐的。

13. 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莲肉糕来开胃健脾

几乎每个人都有食欲不振的时候,尤其是小孩、老人和病人,常常会出现缺乏食欲、吃不下饭的情况,这种情况令人相当头痛。食欲不振大多是脾胃虚弱所引起的,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得开胃健脾。

很多日常行为或者是外界物质侵袭都会使人食欲不振,在你吃腐坏食物时、心情不舒畅时、醉酒时、误服有毒物质时、感冒发热时,你的脾胃肠道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此时它们不能很好地完成消化和吸收工作。于是,人体为了保护胃肠,就暂时不想吃饭,以减少脾胃肠道的负担,让其尽快恢复。如果你能及时消除对胃肠的伤害,它就会很快恢复。但是很多患者并不注意调养,而是反复刺激胃肠,比如有的人想一醉解千愁,有的人则是越辣越过瘾,这些感受导致的做法都会对脾胃造成伤害,脾胃损伤后食欲不振,修复所需要的原料又不能及时补充,想要恢复更是难上加难。

食欲不振看起来是小毛病,实际上它隐含着大问题。中医认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这里的胃气通俗地说就是食欲、能够吃饭,有食欲就想吃饭,能吃饭就能活;无食欲就不想吃饭,不能吃饭就会死。言外之意就是说,不管什么疾病,只要能吃饭,人体就能得到充足的营养来进行恢复和调整。这也充分表明了食欲的重要性,证明食欲不振不是无足轻重的小毛病。

不过偶然的食欲不振不用担忧,它多发生于情绪不佳、睡眠不足、身体疲倦、饮食单调等时候,大多持续时间较短,当这些原因解除之后,可很快恢复食欲。如果是长期性的食欲不振就需要医疗诊治了。尤其是近期突然出现无明显诱因,且持续时间较长,不易恢复的食欲不振并伴有其他症状时,比如恶心呕吐、上腹饱胀等,这时就应当提高警惕。

产生食欲不振的原因有很多,脾胃虚弱是食欲不振的根本原因。中医认为“脾开窍于口”,即是说,脾的功能与口味和食欲有密切的关系,口淡、食欲不振都是脾虚的症状。脾的运化力不足,进食后会感到反胃作闷、消化不良、腹泻、大便溏薄,中医学上称这情况为“脾虚泄泻”。当人脾胃虚弱之时,通常的表现是面色泛黄、发白,没有神采亮光,时不时地打饱嗝,大便很稀,有的时候,还会出现闻到食物的味道则恶心想吐的情况。

显而易见,对于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我们除了可以使用生姜泡糖茶等办法来缓解一时之急外,想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得从补脾健胃入手。故患者可以多食用一些有补脾健胃功效的果实籽仁,比如莲子、茯苓、芡实、藕粉、山楂,也可以食用一些它们的制成品,比如山楂糕。其中芡实又叫鸡头莲或鸡头米,入于心、肾、脾、胃四经,是补脾养胃之佳品。这里我介绍一个专门治疗脾胃虚弱的古方,叫作“莲肉糕”。

莲子味道甘涩,归脾、肾、心经,味道甘甜故能补脾。《本草备要》记载,说莲子可以“开胃进食”,看来莲子对于健脾补胃确有其效。

茯苓因为一般生于松树根上,故常常又称松苓。味道甘甜,入于心、肺、脾经。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之效。一方面,甘味入脾,故茯苓具有补脾之功;另一方面,因为脾恶湿喜干,茯苓的利水渗湿作用可以减轻脾的压力,从而达到健脾之效。

健康小贴士 按摩足三里穴健脾胃

在足阳明胃经有一个重要的穴位叫作足三里穴,位于膝盖外侧凹陷处往下约四指宽处,按摩这个穴位可以调理脾胃、促食欲、助消化。按摩的方法是:用指腹以画圆方式按压,力度以有酸胀感为宜,每次按压15下,每天按2~3次。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通过刺激足三里穴,可使胃肠蠕动有力而有规律,还能提高多种消化酶的活力,从而增进食欲,帮助消化。

总之,这个莲肉糕所含之物,均为甘甜之味,中医认为甘味补脾胃,故此方对于健脾养胃具有良好的功效。除此之外,心神不安或者失眠的人也可以食用此糕。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大便秘结之人,不宜食用此糕,因为莲子具有固涩的作用,会加重便秘。

当然,对于食欲不振除了饮食补养调治之外,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随意地喝酒,不要吃生冷的食物,这些日常细节对于脾胃的关照也非常重要。否则一边调养的时候,一边又在损害,这样恐怕是徒劳无功,甚至会使得病情日益恶化。

14. 虚弱贫血让人愁,养血安神杞圆膏

我们现在常常听到有人说贫血,有的是小孩出现贫血,有的是妇女出现贫血,有的是老人出现贫血,有的是病人出现贫血。按照中医“虚则补之”的原则,贫血就要补血。

中国传统医学博大精深,对贫血及其相关病症的论述古已有之。但中医没有贫血这个词,而是将贫血列入“血虚”的范畴,将气与血紧密地联系起来,强调血虚是由于气虚所致,而血虚又反过来加重了气虚,导致气血两虚。

中医认为,气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其存在是通过它的生理功能表现出来的,如血的生成和运行,气不足或气的运动失常,人的生理功能就会受到影响;而血在中医里则是实实在在的物质,其在人体内运行,将氧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处,血不足就会导致人体缺乏滋养,表现为口唇、指甲、眼结膜苍白,全身疲乏无力,气短心跳,面色枯萎发黄或者泛白。往往还伴随有头昏、眼花、耳鸣、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尤其是在劳累后,这些症状更为明显。

造成血虚的原因有很多,一是因为失血过多,如受伤流血过多,女性会因为月经过多而导致血虚;二是身体的缓慢消耗也会导致血虚,比如有的人是工作狂,日夜劳作不休息,有的人是病猫子,经常生病消耗精气,常常发大汗、呕吐、下泻等都会导致血虚。

贫血属血虚证,虚者则应补之。补什么呢?补肝。肝在人体,如同“血库”,能够贮藏一定的血液,以供人体活动所需,维持各脏腑、器官的功能作用。所以《黄帝内经·素问》里讲:“眼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爪为肝之华”,肝血虚的话,那么指甲就会显得苍白。在中医里面,讲求身体的阴阳平衡,血属于阴,而气属于阳,肝血虚的话,就无法收敛肝阳,肝之阳气就会上扰,从而使人出现头晕目眩和耳鸣等现象。

除了补肝,贫血患者还应健脾助运。气血是互生互根的,补血当先补气,气血的生化又需要靠脾的运化,而且补血之品多黏腻,有碍人体对其中营养物质的吸收。所以,健脾益气还能够舒塞,帮助吸收。

除了补肝补脾,还要注意养心。我们常说心血,做事费了很多心血,就说明心与血是紧密联系的。心主管血脉,心藏神,心血不足的话,就不能养神,从而会导致心神不宁、心慌心悸、失眠多梦等。那么对于这种心血亏虚的贫血就需要人们养心安神。

对于贫血患者,我推荐一道食疗方——杞圆膏。

这个方子是明朝刘伯温所载,看似简单,原料只有两味,实际上深得中医之精髓,完全考虑到整体调治的原则。枸杞子又称血杞子,是常用的营养滋补佳品,它味甘,归于肝经、肾经和肺经,具有补肝益肾之功效。其补肝作用对于肝血亏虚自是门当户对,而对肾的补益则对补血来说,又是金宝彩礼。现代科学研究也表明,枸杞子具有提高身体造血功能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贫血、营养不良等病症。龙眼又叫桂圆,也是常用的滋补佳品,入心经、脾经、胃三经。有壮阳益气、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的功效。其补心作用对于心血亏虚自然是再好不过,而补益脾胃的作用又可以让身体的造血功能增强,对于补血自然有莫大的帮助。所以这个方子,对于贫血患者来说,有着良好的调养功效。

健康小贴士 照气中穴功为女性血亏支招

女性血亏的现象比较多见,这里专为女性介绍一个小功法:两脚平行站立,与肩同宽,全身放松下来,两手侧平上举,画弧到胸前,合上双掌,两眼注视两掌中指。站立10分钟后,两掌分开,两手劳宫穴对正小腹部两气中穴,距离腹部约10厘米。每次站立10~20分钟,每天早晚各站1次。气中穴的位置在肚脐下5厘米,左右旁开5厘米处,左右各一穴;劳宫穴在手掌心,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

在进行食物补养的同时,还需要特别注意自己的日常生活,因为血虚体质的人,容易精神不振、失眠、健忘、注意力不易集中,因此,在精神调养方面要努力做到注意力集中,不去东想西想,使得心神涣散。还有中医学认为“久视伤血”,所以血虚体质的人要注意眼睛的休息和保养,平时要少看电视、电影,不要每天都泡在网上,防止因为过度用眼而耗伤身体的气血。

15. 积湿生热长脚气,赤小豆粥除足癣

脚气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皮肤病,往往是夏季加重,冬季减轻,但也有人终年不愈。在中医看来,脚气是由于积湿生热所致,在治疗上就得除湿祛热。

在医学上,脚气跟脚气病是两种不同的疾病,不能混为一谈。脚气是脚癣的俗称,医学上常常称为足癣。脚气病是维生素B1缺乏症,它是由于人体维生素B1缺乏引起的一种全身性疾病。不过一般来说,人们随口所说的脚气或者脚气病往往都是指足癣。相传有外国船员到了香港之后,很快就染上了脚气病,当他们离开香港之后,这病就好了,而他们再次返回香港时,脚气病又复发了,所以他们就把这病叫“香港脚”。

在今天看来,脚气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皮肤真菌病,皮肤真菌一般寄生在脚趾头之间的部位,有的还寄生在脚底下。往往会使得附近的皮肤软、脱皮并伴有裂隙,患者多足部多汗而发生脚臭,常常瘙痒难忍。它看上去是一种小病,但痒起来不但影响学习和工作,继发感染更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让人脚部糜烂而行动不便,甚至还会传染他人,因此必须认真对待。

实际上,中医早就对脚气有过认识和研究。脚气虽为皮肤病,但与人体五脏六腑、经络及各器官有着密切联系,所以在采用外治疗法的同时,内治方法亦不容忽视。脚气在中医里面被称为“脚弱”,是由身体积湿生热,湿热之邪流注腿脚而致。在治疗上应当以除湿为主,兼以祛风清热,调血行气。虽然具体的脚气有干脚气和湿脚气之分,湿脚气又分为很多种,有的是热湿脚气,有的是寒湿脚气,有的是湿痰脚气,还有的是湿毒脚气,但在治疗之时往往都离不开除湿去热的手段。《医学正传·脚气》里面就明确提出了治疗脚气的参考方法:“故为治者,宜通用苍术、白术之类以治其湿,知母、黄柏、条芩之类以去其热……”如此看来,治疗脚气时,除湿去热可谓必不可少。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以吃一些清热除湿的食物,《备急千金要方》等方书中,就记载了大豆、乌豆、赤小豆可以治脚气。在《日用本草》里还有一个治疗脚气的方子——赤小豆粥。

赤小豆又叫红小豆,它性质平和,归心经和小肠经,有清热祛湿、解毒消肿、利水健脾的功效。虽是这么小的一粒豆,却是治疗脚气的灵丹妙药。《本草纲目》就明确提出:“赤小豆粥,利小便,消水肿、脚气。”《食疗本草》还记载了赤小豆跟鲤鱼一起煮食,对于脚气治疗十分有益。此外,赤小豆还有一个作用,那就是可以用来减肥,故《食疗本草》提出赤小豆“久吃瘦人”。选择赤小豆的时候,最好选择颗粒饱满、颜色暗红的,这样的比较容易煮烂,而且功效更为显著。

很多人患了脚气,即使是一时治好了,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又复发了。有些人眼看脚气已经消除,就以为大功告成,却不知道细菌仍然会存活在皮肤鳞屑或鞋袜之中,当遇到潮湿温暖的环境,这些细菌又会大量繁殖,导致脚气复发。有的人不太注意清洁卫生,就算脚气已被治愈,一旦长时间穿不透气的鞋袜,使用他人的脚盆、拖鞋、毛巾,或在公共浴室、游泳池和地毯上赤脚行走等,很容易再次感染。还有的人不懂得脚气的病因,在皮肤瘙痒之时,便用一些软膏,虽然把真菌引起的过敏性瘙痒控制了,但因这些软膏内有大量的激素成分,正好是真菌的营养剂,最终为足癣火上浇油。所以对于脚气,只有认真治疗并且合理护理,才能有效遏止其反复发作,而不是一旦治好之后就万事大吉。

健康小贴士 黄豆泡脚治脚气

黄豆150克、水约1000克,用小火约煮20分钟,待水温能洗脚时用来泡脚。在一般情况下,连洗三四天即可见效。如果黄豆水洗脚还不能奏效,那么可以用白糖揉搓,将脚用温水浸泡清洗干净,取少许白糖在患脚气部位用手反复揉搓,搓后可以清洗干净,也可以不洗。每隔两三天1次,3次后一般轻微脚气患者即可痊愈,此法对于趾间脚气疗效尤其显著。

脚气很容易复发,从一定意义上讲,预防脚气复发比治疗脚气更为关键。平常,记得要对穿过的鞋袜进行消毒,可以拿到阳光下暴晒,如果不太重要的干脆就扔掉,以免让残留的细菌继续滋生传染。平时应该经常洗脚,勤换鞋袜,尤其是要穿透气鞋,不让湿热在鞋内积压。

16. 心肾虚弱生自汗,枣仁人参粉可固表

自汗是一种无故出汗的病,实际上,自汗多半是由心肾虚弱所引起的,要想解除此症,那就得宁心安神,补益心肾。

谈起出汗,大家都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因为大家平常稍微做点锻炼或干点活就会出汗,觉得出汗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估计谁都没有认真地想过出汗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有一些朋友很爱出汗。当然,炎炎夏日,可以说所有的人都会出汗,不动也会出汗,这时候这些爱出汗的朋友可能还没有什么感觉。可到天气并不热,别人都已经不怎么出汗的时候,他们还经常是满头大汗,比如吃饭时没吃很热的东西,没有劳动,没有穿厚衣服,甚至没有发热,也没有服用什么发散的药物,就会无缘无故地出汗,有的时候甚至是静坐也会汗流不止,而稍微活动一下,更是会汗如雨下。这种不因外界环境影响,无故在人的头面、颈胸或四肢乃至全身过度出汗的现象,中医称之为自汗。更有甚者会出现盗汗的情况。盗,指的就是偷盗、隐蔽,这个汗不是在白天出,而是晚上睡着之后,不知不觉满身大汗,第二天醒来浑身非常不舒服,冷汗津津,四肢疲软无力,一天都没精打采。《明医指掌》早就对自汗、盗汗的名称作了恰当的说明:“夫自汗者,朝夕汗自出也。盗汗者,睡而出,觉而收,如寇盗然,故以名之。”需要注意的是,自汗还多与心悸、失眠、眩晕、耳鸣等病症同时出现。

有的人说出点汗,多喝点水不就可以了,这种想法可不对。《黄帝内经·素问·寒明五气篇》说:“五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为五液。”由此可见,汗来自心。也就是说,汗是心之所藏,在内则为血,在外则为汗,故也有血汗同源之说,血液耗伤的人,不可再发其汗。因为我们也知道精血同源,血由精气所化,汗为心之液,若出汗持续时间较长,出汗量太大,则常发生精气耗伤的病变,以致出现神情倦怠、肢软乏力、不思饮食等症。

常人出现自汗就会感到身体不适,而且不由得心慌害怕,这就需要查找病因并抓紧诊治了。产妇往往容易患上此症,因为新产后气血偏虚,腠理不密,不少妇女产后出汗较平时多,尤其在进餐、活动之后更为明显。我们前面也说过,汗是心脏的液体,而肾脏主管五液,所以说关于汗的病往往都跟心肾亏虚有关系,可服用温补之品进行调理。这里我给大家推荐一个良方——枣仁人参粉。

这个方子源于《普济方》,原文说:“治睡中盗汗:酸枣仁、人参、茯苓各等份。上为细末,米饮调下半盏。”此方是后世医者改制而成,原料没有改变,只是分量配比上有所增减。其中酸枣仁性平和,入心经、脾经、肝经、胆经,能够养肝、宁心、安神、敛汗。主治虚烦不眠,惊悸怔忡,体虚自汗、盗汗等症状。

茯苓一般生于松树根上,故常常又称松苓。味甘性平,入于心经、肺经、脾经,有宁心安神、益脾和胃之效。故可以用于养心益气。

健康小贴士 手疗法治自汗

预防手掌出汗,可以通过刺激手掌中间的“多汗点”。将手自然地握起,无名指所对应的部位恰好就是“多汗点”。如果柔缓地指压“多汗点”,可以消减手掌出汗,逐渐使手干燥,对消除心理紧张等也将起到很大的作用。

人参被人们称为“百草之王”,它性平、微温,味甘、微苦,归脾经、肺经。是大补之物,能大补元气、生津止渴、安神益智,对于改善体虚自汗之症大有帮助。

统观几味药物食材的作用,可以看出枣仁人参粉对于自汗的调养极具效果。另外,又因为酸枣仁能够催眠,而茯苓、人参能安神,所以此方还适用于治疗神经衰弱的失眠患者。

必须说明的是,对单独出现的自汗,可以依据此方来调治,如果是急性热病、危重症或其他疾病引起或伴发的自汗,就应该首先治疗原发病,而不是治疗由原发病所引发的自汗。治病要有主次之分,缓急之别。

小种子 大能量

捣碎百籽释放自然精华

吃对五谷补充生命能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