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性伦理学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及其发展史

性伦理学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及其发展史

时间:2023-12-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研究性伦理学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意义。发展史性伦理学作为人类对自身性关系、性道德现象的理性思考,源于古代奴隶社会。因此,基督教伦理学可以看做以“上帝中心论”为内核的一种禁欲主义性伦理学。资产阶级现代性伦理学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们一心要对传统性伦理学进行革命,希望建立使人性,特别是使妇女得到自由解放的性伦理学,也确实提出一些有意义的性伦理思想。

性伦理学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及其发展史

伦理

伦理学 sexual ethics  研究性道德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的学科。既是性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又是伦理学的分支学科。它研究各种性社会关系,概括总结一定社会的性道德原则和规范,用以指导人们的性意识和性活动。性伦理学作为人文科学之一,是人类关于性道德实践的经验积淀和智慧的结晶。

研究性伦理学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意义。其理论意义在于,性伦理学可以用科学的、理论思维的形式反映性道德现象,揭示性道德的起源、形成、发展、演变的规律及其本质、特性和社会作用,使人们从理性上把握性道德的本质,预测性道德发展的趋势,有效地发挥性道德的社会作用。其实践意义在于,性伦理学可以根据一定社会和阶级的利益,概括总结出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性道德原则和规范,用以指导规约社会成员的性意识、性行为,促进婚姻家庭的稳定和谐及社会的安定团结。

发展史 性伦理学作为人类对自身性关系、性道德现象的理性思考,源于古代奴隶社会。

在西方,人们对性道德的思考,有文字的记载可以追朔到公元前11~前9世纪的古希腊荷马时代。反映当时历史政治及社会生活的史诗《伊里亚特》和《奥德赛》中就表现了奴隶主阶级歧视妇女,片面要求妇女守贞守节的性道德观。古希腊许多思想家在自己的思想库中都有对性道德的思考与论述。2400年前,在一些著名的思想家和剧作家之间还发生过一场关于爱情问题的辩论,其中有不少颇为深刻的思维成果。例如:斐德罗指出:“对青年人来说,最伟大的莫过于真正的爱人和真实的爱情。门第、财富、名誉或者其他任何东西,都不能像爱那样使人感到生命的价值,使人发扬高尚的争胜心,并感到卑鄙行为的可耻。”包撒尼认为:“庸俗的爱情是没有价值的、不和谐的、短暂的,可是德性的爱情却是生死不渝的。”古希腊著名思想家苏格拉底进一步概括了爱情的内涵:“性爱是希望肉体长存的欲望的表现,这种以繁衍方式达到永生的欲望是动人的;灵魂的美比形体的美更圣洁,理智的产儿比肉体的产儿更崇高。”苏格拉底的弟子、著名的思想家柏拉图则提出了远离情欲和肉体关系的精神恋爱学,表达了一种禁欲主义的性伦理观。古希腊时代关于性关系、性道德的理论思考,为西方性伦理学的产生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料来源,成为西方性伦理学的发端。

中世纪的欧洲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基督教伦理学。基督教伦理学有两大支柱:即“上帝中心论”和“禁欲论”。“上帝中心论”宣扬上帝是宇宙万物的主宰,是至高、至美、至仁、至义的神灵。人们对上帝必须绝对信仰,顶礼膜拜,道德的全部价值在于服从上帝。“禁欲论”源于《圣经》的“原罪说”。据《圣经》记载,人类的祖先亚当和夏娃违反了上帝的禁令,偷吃了智慧果,发生了男欢女爱,因此,他们的子孙后代世世代代都带有“原罪”。原罪说认为人的情欲是万恶之源,人类必须遵从上帝的旨意,压制情欲,忍受痛苦,恪守禁欲主义道德观,才能借以赎罪求得上帝的宽恕。因此,基督教伦理学可以看做以“上帝中心论”为内核的一种禁欲主义性伦理学。这种性伦理学随着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纳等神学家对基督教伦理学理论化、系统化的研究和著述,随着《圣经》和基督教教义的广为流传,获得了一定的独立体系和理论形态。宗教性伦理学宣扬性禁锢、性神秘、性愚昧,它压制人的正常生理机能,剥夺人们享受性爱的权利;它歧视妇女,违反人性,给广大人民带来了的极大的痛苦,造成了欧洲中世纪社会生活的黑暗。

资产阶级在反封建斗争中,以自己的人性论武器向宗教禁欲主义展开了猛烈进攻。他们指出:情欲是人的自然合理要求,享受性爱是人的自由和权利,并以此为理论内核形成了资产阶级的性伦理学。资产阶级性伦理学的产生,廓清了封建性道德迷雾,把两性关系从宗教禁欲主义、蒙昧主义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从而促进了对旧社会的变革,带来了人性的解放。但是,资产阶级性伦理学建立在资产阶级人性论基础之上,它错误地把人的自然属性当做人的本质属性,把人的性要求、性关系看做纯自然的、不受社会约束的生物性要求和关系。因此,这种性伦理学一开始就包含着纵欲和蔑视社会规范的不良倾向,包含着不可克服的缺陷。

资产阶级现代性伦理学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代表人物是英国心理学家H. H. 霭理士、奥地利精神病学专家S. 弗洛伊德,英国哲学罗素等人。他们从各自的学科领域对性道德问题进行了长期专门的研究。霭理士撰写的《性心理学》、《性的道德》,弗洛伊德撰写的《“文明的”性道德与现代人的不安》,罗素撰写的《婚姻革命》、《我们的性道德》等许多著作,全面阐述了他们的性伦理观,形成了具有一定理论形态的资产阶级现代性伦理学。

资产阶级现代性伦理学是以“性革命”的理论形式来表达的。“性革命”理论认为人的性欲要求是人的自然本能,宣泄性欲是人的正当要求应当给予满足;它认为性结合应该绝对自由,凡是不生育的性行为与社会无关;它反对虚伪的性文化,反对对性的压抑和神秘态度,主张开放性教育;它反对对男女两性性道德的“双重评价标准”,主张妇女的性解放。

从“性革命”的理论内容和实践效果看,“性革命”实际走上了二元化的道路。霭理士、弗洛伊德、罗素等思想家是以严肃科学的态度来讨论性欲、爱情、婚姻、子女、性权利、妇女解放等问题的。他们一心要对传统性伦理学进行革命,希望建立使人性,特别是使妇女得到自由解放的性伦理学,也确实提出一些有意义的性伦理思想。但是,他们的理论有一个共同的弱点,那就是没有摆脱资产阶级的人性论的束缚,过分夸大了属于人的自然属性的性欲成分,忽视了性的社会性特质。这一点被资产阶级纵欲主义者和享乐主义者推崇和歪曲,成为他们实行性放纵、性自由的理论依据,给社会、家庭、个人带来了种种危害和灾难。这种社会实践效果是性革命理论家和思想家始料不及的。

在西方,人类对性道德问题的理论思考,最科学、最深刻、最完善的当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他们虽然没有构建马克思主义性伦理学体系,但在领导工人阶级反抗剥削压迫的革命中,他们始终没有停止过对剥削阶级腐朽性道德的揭露与批判,也始终没有停止对无产阶级先进性道德的张扬与总结。恩格斯撰写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撰写的《论离婚法草案》、《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及给燕妮、拉法格、考茨基的多篇信札和诗文,列宁与女革命家蔡特金关于性问题的谈话,都全面阐发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爱情、婚姻、家庭、两性关系、妇女解放和离婚问题的基本观点,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性道德观。应该指出的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为研究人类两性关系以及性道德问题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此,性伦理学的研究走上了科学的轨道,并孕育出了社会主义的性伦理学。

在中国古代没有作为独立学科的性伦理学,但是关于两性关系的伦理研究和道德思考却自古有之。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许多关于爱情、婚姻和两性关系的诗篇,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达了中国古人对性关系、性道德的理解和认识。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道德理论的发达时期,人们对性关系和性道德的认识也具有了明显的理论特征。《易·序卦》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措)。”

两性关系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和伦理关系,维系着社会的根本秩序和道德秩序。因此,性道德和性伦理作为整个封建社会伦理思想的基础而成为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并随着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系统化的发展而具有了相当的理论形态。

中国封建社会的性伦理观是小农经济和男性家长制的产物,它包含两个基本理论内容:其一是宣扬性神秘、性禁锢;其二是宣扬“夫为妻纲”、男尊女卑。这种以性禁锢和男女不平等为基本理论特征的封建性伦理观,造成了中国几千年的性保守、性愚昧、性落后状态,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妇女的解放,抑制了人性和人的创造力的发挥,是应该坚决抛弃的封建糟粕。

在中国传统性伦理观中,也有以劳动人民和志士仁人的爱情婚姻生活实践为基础的经验积累和优良道德的结晶,比如:反对等级门第观念,追求平等真挚的爱情;男女双方对爱情的互相忠贞不渝,对婚姻和两性关系的严肃谨慎态度;女子对自己贞操的自重、自珍、自爱等。这些优秀的性道德成果,成为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中的重要内容。

中国现代性科学、性道德的宣传研究发生于20世纪初“五四”时期。一批具有民主主义或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如鲁迅陈独秀李大钊、李达、胡适、陈望道等人在探索救国救民改造中国的社会实践中,在新文化运动的大潮中,发起了一场性道德革命。他们著书立说,发表文章,批判封建的性道德,讨伐吃人的旧礼教,宣传性知识、性科学,倡导民主、平等、科学、进步的新型性伦理观。特别是鲁迅先生,于1909年8月,在当时到处充塞着封建性道德的中国,敢于应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之聘,登上讲台讲授生理课,传播性科学、性文明,开中国现代性教育之先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性伦理学逐渐形成。社会主义性伦理学是以马克思主义性伦理观为理论基础,以生产资料公有制男女平等为伦理出发点的新型性道德体系。它对人类历史上一切有价值的性伦理成果采取了批判继承的态度,又以其特有的阶级属性,崭新的精神内质,积极的社会作用从本质上与历史上一切剥削阶级的性伦理学区分开来。社会主义性伦理学的宗旨是以科学的形态再现人类性道德,以理论思维的方式揭示性道德现象及其规律,并提炼概括出社会主义性道德原则和规范,用以指导恋爱婚姻家庭生活,引导人们的性意识、性行为健康发展。社会主义性伦理学是一种科学进步的性道德学说,它在促进婚恋家庭生活的美满和谐,促进社会成员性道德的发展完善,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和精神文明发展中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积极能动作用。

研究领域 性伦理学是以性道德为研究客体的学科。性道德具有复杂的内部结构,是一个由性道德意识现象、性道德规范现象、性道德活动现象构成的有机复合体。性伦理学的研究领域就是以这3种现象的不同特质和内涵为基础而展开的。

性道德意识现象 指人们对一定社会性道德关系的心理感受和理性认识,是人们在长期的性道德实践和研究探索中所形成的具有善恶价值取向的心理过程和理论体系,是性伦理学研究的首要领域。性道德的心理过程包括性道德观念、性道德情感、性道德意志、性道德信念、性道德理想等,它们是以个体性道德意识的形式表现的。性道德理论体系包括性道德的起源和本质、性道德的结构和特征、性道德的历史演变及规律、性道德的社会功能和作用、性道德的社会调控和自然调控等内容,它们是以社会性道德意识的形式表现的。

性道德规范现象 指指导人们性意识、评价人们性行为的善恶标准和具体尺度。它一方面是人们在长期的性道德社会实践中积淀而成的、公认的习俗、惯例和传统,另一方面是一定社会和阶级的思想家根据自己的利益概括提炼出的调整两性关系的指导原则和行为准则。性道德规范现象包括性道德基本原则、性道德普遍原则、性道德规范3个层次的内容。性道德基本原则是一定社会和阶级的性道德对人们性意识、性行为的最基本要求,是处理两性关系的根本指导性准则。它是从一定社会客观存在的最基本的两性利益关系中引申出来的,集中反映了某种性道德体系的社会属性和阶级属性,是该种性道德体系的核心。综观人类社会,性道德体系有多种类型,但性道德基本原则只有两种:一种是以男女平等为本质特征;一种是以男女不平等为本质特征。前者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经济关系在两性关系中的集中表现,后者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和剥削制度在两性关系中的必然反映。性道德普遍原则是指人类在两性关系长期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所形成的调整两性关系的一般性、普遍性、具有相对概括性的指导准则。它是低于性道德基本原则的又一等次原则。性道德普遍原则主要包括:性禁规原则、生育原则、婚姻性爱原则、私事原则、无伤原则等。这些原则是对性道德普遍规律的反映,是人类关于性道德认识的共同文明成果。但不同社会,不同阶级的人对其赋予了不同的内涵和解释,使其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条件下,显示出阶级性特征来。

性道德规范是调整两性关系,判断人们性意识、性行为是非善恶的具体规则和尺度。它受制于性道德基本原则和普遍原则,是性道德原则的补充和展开。相对于性道德原则来说,性道德规范是更具体、更丰富、更多样化、更可直接比照的性道德准则。性道德规范所要研究的包括:择偶和恋爱中的性道德、婚姻家庭关系中的性道德、婚外性关系与性道德、青少年儿童的性道德等。

性道德活动现象 指人们根据一定的性道德观念、性道德原则和规范所进行的各种具有善恶意义的实践活动。它包括性道德教育活动、性道德评价活动、性道德修养活动等内容。青少年儿童的性道德教育,对同居、独身、同性恋的性道德评价,重婚纳妾、卖淫嫖娼、强奸乱伦等性罪错问题都是这一部分研究的内容。(www.xing528.com)

研究方法 性伦理学的研究方法可以从两个层面上来把握,即社会科学的一般方法和性伦理学的特殊方法。

一般方法 指在研究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即使用历史分析、阶级分析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方法。

历史分析的方法是运用唯物史观揭示性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道德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性道德是随着人类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的现象,性道德具有历史性和时代性。只有坚持历史分析的方法,才能揭示性道德的本质、特点和社会作用,只有在历史源流中才能找出性道德得以产生、发展、存在的科学依据。

在阶级社会中,性道德具有强烈的阶级性。从性道德的产生、作用、地位上看,无不打上深深的阶级烙印。但是由于这种阶级性转化或者折射到男女两性关系中,因此具有隐蔽性,容易被两性关系的其他社会性所掩盖。在研究性伦理学时,要把握阶级分析的方法,看某种性道德是如何产生的,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其阶级属性和社会本质是什么,从而从本质属性上把握性道德。

理论联系实际是社会科学研究中,也是性伦理学研究中必须坚持的重要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有较广的含义,它要求在性伦理学研究中联系历史的、现实的、国内的、国外的、社会的、个体的性道德实际,要具体分析各种性道德现象,批判一切腐朽落后的旧道德,提高个体的性道德水平,改善整个社会的性道德风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是性伦理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根本方法,也是实现性道德社会作用的有效途径。

特殊方法 包括价值分析方法和心理分析方法。

价值分析方法是在性道德思想和行为评价、判断、选择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所谓“价值”就是客体对主体的有用性、有意义性。价值分析方法就是把性意识、性行为按其对主体是否有意义划分为有价值、无价值或有负价值3个价值等级。那种对个人、社会、婚姻、家庭有积极作用的性意识、性行为是有价值的,应予以肯定和支持;那种对个人、社会、婚姻、家庭无积极作用或带来消极危害作用的性意识、性行为就无价值或有负价值,应予以否定和反对。通过价值分析和确定,激发人们的爱憎好恶情感,促使人们弃恶从善,追求有价值、有意义的思想和行为。

心理分析方法是性伦理学研究中常用的一个特殊方法。性伦理学要研究个体性道德认识、情感、意志、信念的形成和发展,要研究个人的性心理、性意识、性行为的发生和变化。这些都离不开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以及人们的性格特征。特别是性道德活跃于人们私生活领域,心理活动尤为突出。因此,在性伦理学研究中要借鉴心理学研究方法,如进行心理咨询、个别调查、直接观察和心理实验等,从而获得比较真实可靠的材料,推动性伦理学研究准确深入地发展。

现状和展望 1981年在耶路撒冷举行的第5届国际性学大会上,与会代表一致提出,2000年之前的性学研究目标,应该是建立一种系统化的性哲学体系。性伦理学作为伦理学的分支学科,应该是这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性伦理学尚处于开拓和初步发展阶段。从国际范围看,一些著名的性心理学家,如H. H. 霭理士,S. 弗洛伊德等人,在他们的著作中,都用了大量篇幅,专门论述了性伦理学问题。20世纪中叶的性学家构建了以“性革命”为理论特征的现代性伦理学。近些年来以“性伦理学”为题目的专著在一些发达国家相继出版。但是广泛公认的性伦理学专著还未问世,完善公认的性伦理学体系尚未形成。在中国自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发展,性伦理研究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一些伦理学家和伦理学工作者发表了许多有价值的学术著作和论文,批判封建的、资产阶级的腐朽性道德观,宣传社会主义性道德价值观,初步构建了社会主义性伦理学的理论体系。但是也应该看到,作为一门完整系统的科学体系,社会主义性伦理学还处于初创阶段。在实践中建立和完善其理论体系,丰富和充实其具体内容,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性伦理学,是面临的重要伦理课题。

(安云凤)

性禁规原则 self-restriction in sex  人类对性关系进行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的性道德标准。又称“性禁忌”。它在本质上表现为对某些性关系的禁止和否定。性禁忌最早始于原始社会。当代性伦理学中人们公认的禁规原则主要包括禁止结婚(性交)的血亲关系和禁止结婚(性交)的疾病两方面。关于禁止近亲结婚的范围,各国法律都有直系血亲间不得结婚的规定。对于旁系血亲间禁止结婚的规定不尽相同,宽严不等。日本民法禁止三亲等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罗马尼亚家庭法典禁止四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中国婚姻法规定禁止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关于禁止结婚的疾病主要有两类:一是精神方面的疾病,如精神病、白痴等;二是身体方面的疾病,一般是重大不治的恶疾以及足以严重危害对方和下一代健康的病症,如麻风病、后果严重的遗传性疾病、艾滋病等。

(安云凤)

生育原则 reproductive sex morality  评价人们对待生育的思想、行为和态度的道德标准。即生育道德原则。生育道德原则是一定的社会道德在人口生育中的具体表现。在农业文明的社会里,婚姻内生育、唯生殖论、重男轻女、多子多福是其生育道德原则。在工业文明的社会里,生育道德原则是婚姻内生育、男女平等、优生优育;中国则提倡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生育观。中国的生育道德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具体内涵:①婚内有计划地生育。②提倡少生优育。③生男生女都一样。

(安云凤)

婚姻性爱原则 marriage based on love  婚姻内的,以互相倾慕、互相依恋为基础的两性关系的道德标准。婚姻是两性结合的社会形式,形成了当时社会所承认的夫妻关系;性爱是在性欲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蕴含着真挚热烈情感和精神追求的灵与肉的结合。婚姻性爱原则的主要内涵是:①婚姻是两性关系的合法前提。②现代性爱是一对男女之间具有对等性、专一性、排他性和强烈持久性的爱情关系和性关系。③现代性爱是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双向过程,男女双方既有从对方享受性爱的权利,又有对对方履行性爱的义务。

(安云凤)

私事原则 sexual privacy  性关系的私人性和隐私性准则。它是现代性伦理学的产物。私事原则主要包括两性关系的自由自主性、非公开性和自律性。两性关系的自由自主性,即男女双方均有选择配偶、结婚、离婚的自由性和自主性。两性关系的非公开性,即现代性爱是一对男女之间最亲密的肉体与精神的结合,是两个人互相给予、互相享受的特殊天地,只能两人独有,不能与他人共享;只能在两人共有的空间内进行,不能公开展示。两性关系的自律性,是说两性关系虽然具有自由自主性和非公开性,但并非是性本能驱使下的任意、轻率、放纵的行为,而是在自尊、自重、自负责任等道德意识以及社会道德规范指导支配下对性本能欲望的合理节制。

(安云凤)

无伤原则 no-harm principle  在处理两性关系中,尊重对方,爱护对方,不伤害对方的道德原则。无伤原则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无伤原则是指在两性的日常生活和交往中,对对方的政治信仰、思想感情、人格尊严、工作学习、兴趣爱好、经济收支等各方面的尊重和不伤害。狭义的无伤原则是特指性生活中的互相尊重和不伤害。这种无伤害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对身体器官无伤害,即性交行为应该给对方带来生理上的满足,不能损害对方的身体健康。违背本人意愿的强迫性、粗暴性、虐待性的性行为,或不顾忌对方身体健康状况,不适时宜或过度频繁的性行为,或本人患有传染病,特别是性病、艾滋病,却隐瞒病情而发生的性行为,都直接损害对方的身体健康,或造成对方性器官的撕裂、破损、伤痛,都是违反无伤原则的。其二是对精神心理无伤害,即性生活必须出于双方自愿,给双方带来精神、感情和心理上的愉悦,不能给对方带来精神、感情和心理上的伤害。强迫性、粗暴性、虐待性的性行为,和以性交为侮辱、欺压、征服对方的手段,或以拒绝性交为报复、泄愤、惩罚的手段,都会给对方造成精神和心理上的伤害,都是不道德的。

(安云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