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 dysmenorrhea 在经期前后或经期发生下腹疼痛或其他不适以致影响生活及工作,甚至需医治者。痛经是一种临床症状,其强度凭患者自身感觉,尚无客观方法测量。痛经分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多指功能性,即未发现盆腔器质性病变;继发痛经指生殖器官有明确异常,即器质性痛经,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肿瘤等。
功能性痛经 在青年妇女中患病率为13%~40%。
病因 尚不清楚,可能与下述几种因素有关。①子宫因素。子宫肌肉收缩过强或痉挛导致子宫组织缺血而引起疼痛,这与身体其他部位因血管痉挛或阻塞引起的缺血性疼痛相似。亦有些痛经妇女缺乏正常妇女经前期子宫峡部括约肌相应的松弛状态,造成峡部张力过强,持续紧缩状态使经血排出受阻,从而刺激子宫强烈收缩而发生痛经。至于这些妇女子宫峡部增强的原因尚不清楚。此外,子宫过度倾屈、颈口狭窄、子宫畸形等均可能因经血排出受阻引起子宫痉挛性收缩。膜样痛经在当子宫内膜整块排出时子宫收缩增强或不协调收缩引起痛经。②内分泌因素。痛经多发生于有排卵周期者,从而推测与激素间平衡失调有关。现已证实,子宫过度收缩与前列腺素F2α的大量产生与释放有关。该物质是在孕激素作用下的分泌期子宫内膜内合成,可增加子宫肌收缩的频率和幅度,对经前期子宫肌的作用尤其明显。前列腺素F2α进入血循环还可引起全身性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晕厥等。已观察到痛经患者经血中前列腺素E及F2α的含量明显增多。月经前雌二醇增加可促进子宫内膜前列腺素过量产生,故雌激素水平绝对或相对增高可能与痛经的发生有关。
此外,血管加压素是一种比催产素更强烈的子宫收缩剂。有人测出功能性痛经患者月经第一天血浆中血管加压素比正常人高一倍,故认为血管加压素可能是发生痛经的一个重要因素。③精神因素。痛经经常发生在严重抑郁、神经过敏、情绪不稳定及精神紧张的患者,对某些痛经患者使用镇静剂后症状得以缓解,提示痛经可能与精神因素有关。其确切的致病机理尚待研究。
临床表现 功能性痛经并不少见,多发生于未婚未产女子,常常在婚后或一次足月分娩后显著好转。疼痛多在经期第1~2天,也有在经前1~2天开始腹痛,经期加重。疼痛多为阵发性下腹部绞疼、胀疼、坠疼,可放射至腰骶部、股内侧及阴道、肛门。疼痛剧烈者可有面色苍白、四肢冷厥,甚至虚脱。除腹疼外,还可伴有其他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也可有膀胱、直肠刺激症状,如尿频、尿急、肛门憋坠感等,也可有头疼、眩晕、乏力或神经过敏等不适。
通常,功能性痛经并不引起妇女性欲和性活动异常。只是在痛经发生时,由于疼痛和全身不适,会出现性欲低减、性兴趣缺乏,甚至厌烦。值得提出的是性生活和生育可能有助于功能性痛经的缓解或治愈。许多女子婚前痛经严重,而婚后或一次足月分娩后痛经明显好转。可能是性生活对子宫的刺激有利于缓解子宫不协调的收缩,足月分娩时子宫颈经过扩张可改善由于子宫峡部张力过强所致的痛经。
防治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注意对青少年进行月经生理常识的教育和指导,做好经期卫生保健,保证身心适当的休息,对功能性痛经的发生有预防意义。若已出现痛经,常用的药物治疗有以下几种:①激素治疗。应用孕激素可抑制子宫收缩。口服安宫黄体酮,每日1次,从经前10天开始服用,连服7天;或黄体酮肌肉注射,每日1次,从经前7天开始,连续5日。应用雌激素、孕激素或口服避孕药可抑制排卵,减少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合成,又降低子宫肌壁对前列腺素的敏感性,从而使痛经缓解。甲基睾丸素能降低黄体期子宫肌壁张力及收缩强度,从而使痛经减轻,但不抑制排卵。可服甲基睾丸素,每日2次,从排卵前4天开始,连续8天为一疗程。②止痛剂。一些抗前列腺素活性的止痛药能使痛经减轻。复方阿斯匹林,每日2~3次,经前1周开始服至月经期;消炎痛,每日1~3次,服法同上;氟灭酸,每日3次,经期第一天开始,痛经消失停服;杜冷丁、吗啡类止痛药因容易成瘾,故不宜久用。③解痉剂。使子宫峡部括约肌松弛,减少疼痛。阿托品,疼时皮下注射,或每日3次服用。④镇静剂。与止痛剂联合应用增强疗效。安定每日3次。⑤中医中药。中医认为,痛经主要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应根据临床分型辨证施治,或调气活血,行淤止疼,或温经散寒,燥湿化淤,或补气养血治疗痛经。⑥手术。极少数顽固性痛经可实施宫颈扩张术或骶前神经切断术。此法临床极少使用。
器质性痛经 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肿瘤等常因有性交痛或全身不适而明显影响妇女的性欲和性快乐,性活动频率下降。
(徐 苓)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premenstrual tension 一般于月经前一周左右,出现焦虑、抑郁、易怒、情绪不稳、头痛、乳房涨痛、水肿、体重增加等临床表现,并在月经来潮后几小时内消失。
主要见于成年妇女,患病率约占成年妇女(20~45岁)的3%~5%。症状轻重不同,个体间差异颇大。大多数人症状较轻,持续时间不长,不影响工作;但也有少数妇女症状较重,且可延续至一周左右,从而颇感痛苦而影响工作。
患者就诊时的主诉,往往以神经性症状为主:如焦虑不安、心境恶劣或抑郁、神经过敏、易激惹发怒、缺乏控制力、注意力不能集中、易疲劳、嗜睡与失眠等。此外,还可有下肢浮肿、少尿、乳房胀痛、暂时体重增加(与水潴留有关)、头痛、眩晕、心悸、四肢感觉异常,碰撞后,易皮下出血,以及恶心、呕吐、食欲改变、腹胀、便秘等消化道症状。如原患有癫痫、皮肤病及其他躯体疾病,届时症状亦可加重。
此病与妇女体内的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波动有关。雌激素有潴留水分的作用,因此可能引起水肿、乳房胀痛和体重暂时增加。此外,不良的精神刺激因素,雌激素、孕激素间的不平衡,醛固醇或抗利尿激素过多,高催乳素血症,对孕激素过敏,碳水化合物代谢改变,肾脏对水和钠的潴留等,都可能与本病有关。此病应注意与月经周期性精神病相区别,即不应误诊为后者而使患者及家属增加不必要的精神负担。
对此综合征的治疗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①临床医生应对患者给予解释,使其了解本病的性质,减轻心理负担,并能较好地应付环境内的应激因素;鼓励患者亲属在该期间对她更加爱护与关心。对焦虑、抑郁、激惹等精神症状严重者可给予多虑平、镇静安定等对症药物。中成药达营汤与谷维素等也可能减轻其上述症状。②经前期减少钠盐摄入,如有明显水潴留症状时,可服用利尿剂(如双氢克尿塞)。③有些妇女用激素治疗有效,经前期用天然孕激素阴道栓剂,或肌内注射孕激素水剂;口服避孕药片;使用长效孕激素,以消除周期性变化。④调整饮食。增加蛋白质,减少糖类摄入,补充B族维生素(尤其是B6)以及微量元素镁,可能对某些妇女有帮助。
(贾谊诚)
闭经 amenorrhea 生理性无月经(如青春期前、绝经期后、妊娠及哺乳期)以外的月经不来潮。女子年满18岁仍无自动月经称原发闭经;曾有自动月经而后又停止行经超过6个月,称继发闭经。闭经可从生理上和心理上影响女性的性活动质量及其生育能力。正常生育年龄女性周期性阴道出血称月经。这是女性性腺功能和子宫内膜对性激素反应功能的体现。任何原因引起的性腺功能障碍和子宫内膜反应缺乏,都可引起闭经。闭经的病因有以下几种。
子宫性闭经 包括先天性无子宫、手术切除子宫及由于感染或多次刮宫损伤了子宫内膜基底层而发生的闭经。卵巢功能正常,性激素有正常的周期性分泌,因而有正常的排卵功能。
先天性无子宫由先天性苗勒氏管发育不全所致,造成子宫、输卵管和阴道上段阙如。乳房等女性特征及外生殖器均可发育良好,外表及体态均不失女性魅力。她们有正常的求偶愿望和性要求,性欲正常。当然,因无子宫而不能生育。阴道发育不全或阙如会带来性交障碍,有些女子需婚前行阴道成形术(见先天性无阴道),手术方式与质量会影响性交感受的满意度。心理因素有时会影响这类患者的性活动及性感受。因发现自己生殖器官的缺陷而心情压抑、悲观,怕男方不理解,对性生活缺乏勇气和信心。在性活动中不能放下这一沉重的心理包袱,因而不能集中于性感受,影响性高潮。亦有不少患者在生育和性爱方面与丈夫互相理解,努力协调,同样实现了美满的夫妻生活。
因感染或过度刮宫破坏了子宫内膜所致的闭经多数为继发闭经,其预后与内膜受损的程度及范围有关。若大面积受损,月经则难以恢复,亦不能再生育。有些形成宫腔粘连,会出现周期性腹痛。B超看宫腔有否积血有助于诊断。此时可探宫腔分离粘连,排出积血。为防止再粘连,可同时放置宫内避孕器2~3个月,如经血已通畅,择期取环。这类患者卵巢功能正常,多数曾有正常性生活及妊娠经历。闭经对其性欲及性交生理影响不大,一般不造成障碍。若对闭经及不育过度焦虑,可能会影响性活动中的心理状态。
卵巢性闭经 由于卵巢本身功能低下所致,包括先天性性腺不发育、卵巢早衰、手术切除卵巢及化疗放疗后卵巢受损。
先天性性腺发育不全见于特纳氏综合征或46,XX和46,XY单纯性腺发育不全。特纳氏综合征常有性染色体数量或结构异常,核型为45,XO或其他变异形式,并伴一组躯体发育异常特征,如个矮、颈蹼、面痣多、桶胸及手脚畸形等。46,XX与46,XY单纯性腺发育不全者,身材高,四肢长,如阉割型。上述各种的共同特点是:性腺不发育,为条索状的纤维结缔组织,无卵泡,故不能合成和分泌性激素。血中性激素水平低下,垂体促性腺激素升高。虽外表呈女性,但乳房等女性特征不发育,外生殖器幼女状,子宫及生殖道均发育差,多数以原发闭经就诊。
观察发现,这类患者儿童期的性行为和娱乐兴趣与正常女孩无明显差别。成人后,虽部分病人的性欲正常,但更多的人有中度到严重的性欲减退,这主要是心理社会因素的反映,而非单纯生物学因素影响。躯体发育异常和女性特征的缺乏,可能会影响对异性的吸引,亦会产生心理上的自卑。生殖道发育不成熟,阴道浅小会带来性交困难或疼痛。对先天性性腺不发育的女孩青春期开始用雌激素替代治疗能促进乳房和生殖器的发育,周期性用药可来月经。这不但使患者心理状态有所改善,对性活动质量和性感受亦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提高了作为女性的自信。虽不能生育,但若能正确面对现实,并得到丈夫理解,同样可有美满婚姻及和谐的性生活。
对46,XY单纯性腺发育不全的治疗要特别提出一点。虽此类患者朝典型的女性方向发育,因染色体中有Y,患者的性腺发生肿瘤的机会很高。一旦诊断应尽早切除性腺,保留子宫。以后用雌激素或雌孕激素替代治疗。
卵巢早衰指妇女在40岁以前月经停止来潮,且垂体促性腺激素达绝经水平,故又叫早绝经。发病机理尚不清楚,可能与自家免疫反应过强,促性腺激素分子结构异常或卵巢对促性腺激素不敏感有关,亦可能由于遗传因素使卵母细胞贮备减少或卵泡闭锁加速而导致早绝经。与绝经后妇女一样,卵巢和生殖道萎缩,血中雌二醇水平低落。如全身健康状况良好,卵巢早衰患者不一定会有性欲减退及性高潮能力的丧失。但由于生殖器萎缩,阴道分泌物减少,会发生性交不适或疼痛。补充女性激素可增加阴道腺体分泌,改善性交时的润滑作用。虽曾有卵巢早衰患者偶尔排卵的零散报道,绝大多数患者因已无卵子而不能再自然受孕。
因手术切除卵巢,放疗、化疗或感染后破坏了卵巢组织所致闭经的临床特征以及对性活动的影响与卵巢早衰相似。
垂体及下丘脑性闭经 除卵巢自身问题会引发性腺功能低下外,垂体或下丘脑功能障碍亦可导致卵巢功能低下而发生闭经。造成垂体功能障碍的病因很多,如先天性下丘脑垂体功能不全、垂体肿瘤、手术或放疗破坏了垂体组织、临近器官的肿瘤如颅咽管瘤等对垂体的机械性压迫、产后大出血所致的垂体组织缺血性坏死(席汉氏综合征),以及感染或非感染性肉芽肿浸润,均可导致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和调节障碍,进而发生性腺功能低下。垂体性闭经患者血中雌激素水平和垂体促性腺激素水平均明显低落。
垂体功能低下还可能由于下丘脑功能异常或其他内分泌疾病引起的不适当的反馈调节所致。表现为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不足或其脉冲分泌形式受干扰,导致无排卵而闭经。如先天性下丘脑发育异常、颅咽管瘤、脑炎后遗症等。精神刺激、环境变化、神经性厌食等原因所发生的闭经均与下丘脑分泌调节障碍有关。肥胖、多囊性卵巢综合征、高催乳素血症以及甲状腺、肾上腺疾病等可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方式干扰下丘脑功能,打乱其规律性地脉冲式分泌及其反馈调节而导致闭经。
垂体及下丘脑性闭经患者血中雌激素和促性腺激素水平可很低或接近正常,周期性出现的雌二醇及黄体生成素峰均消失。雌激素低下者同时有生殖器官萎缩。这类闭经不会导致女性性功能障碍,但确有一些垂体下丘脑性闭经患者有明显的性欲减退及性活动和性满足程度下降。造成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并非生物学理由,精神心理因素或全身健康状况对患者性兴趣和性能力的影响更大。
对性激素水平低落者同样可以用雌激素和雌孕激素替代治疗,不仅可建立如同月经一样的周期性出血,防止生殖器官萎缩,对提高性欲、改善性交时阴道的润滑作用均有好处。除此之外,对有精神心理障碍者应辅以耐心的心理治疗。神经性厌食者应动员补充营养,增加体重以促进月经复潮。希望生育者应积极诱导排卵。轻症患者雌激素水平无明显低下的应用克罗米酚治疗,可获排卵或妊娠,甚至可自然恢复。雌激素低下或对克罗米酚无反应者可采用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或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治疗,排卵率可达90%,妊娠率30%左右。
(徐 苓)
闭经泌乳 amenorrhea and galactorrhea 妇女在闭经时出现乳汁分泌。泌乳指非产褥期妇女乳汁分泌。泌乳常与闭经相伴随,称闭经泌乳综合征。可发生于曾有过妊娠的妇女,亦可发生于从未妊娠过的妇女。可以是继发闭经,亦可为原发闭经。催乳素分泌和调节异常是导致闭经泌乳的重要原因。
生理情况下,垂体前叶催乳素细胞分泌催乳素,下丘脑分泌的催乳素抑制因子主要是多巴胺类和催乳素释放因子参与催乳素的调节,以催乳素抑制因子的抑制作用为主导。当催乳素抑制因子作用减少时,催乳素分泌增多,称高催乳素血症,从而发生闭经泌乳。约80%闭经泌乳患者为高催乳素血症,90%以上的高催乳素血症患者有闭经泌乳。
高催乳素血症的病因 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催乳素自主性分泌增多。垂体催乳素腺瘤为最多见。其他非内分泌腺肿瘤伴异位催乳素异位分泌,如支气管癌或肾癌等,但较少见。②控制催乳素分泌的抑制作用减少。下丘脑疾患导致多巴胺分泌减少;鞍区及附件肿瘤压迫垂体柄,阻碍了多巴胺到达垂体,均可使催乳素分泌增加。③药物。抗多巴胺类药物如吩噻嗪类(冬眠灵、奋乃静、安定、利眠宁),止吐剂如灭吐灵,抗儿茶酚药如利血平,抗组织胺药如甲氰咪胍等均可刺激催乳素分泌增加。此外还有鸦片类药、口服避孕药、雌激素等也可刺激催乳素分泌增加。④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低下患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增加,这是下丘脑分泌的催乳素释放因子,可促进催乳素的分泌。⑤肝硬化、慢性肾功能衰竭时,催乳素代谢障碍可致血催乳素升高。⑥胸壁损伤、手术或慢性乳房刺激会导致高催乳素血症。⑦特发性高催乳素血症。有相当多的高催乳素血症,未能发现明确的器质性病因,可能与下丘脑垂体功能失调有关。
高催乳素血症与性 当催乳素水平异常升高时会干扰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并失去周期性,从而出现不排卵。催乳素过高还可直接影响卵巢性激素的合成,造成性激素水平低下。男性高催乳素血症患者常因性功能减退而就诊;女性就诊的主要原因是闭经,伴有泌乳及性欲下降,阴道干,许多女性患者有性交痛。体检会发现生殖器官萎缩,因排卵障碍而导致不育。
高催乳素血症的诊断与治疗 除闭经、泌乳等临床症状外,血催乳素测定是建立诊断的确切指标。应用放射免疫法或酶免法测定血催乳素水平,正常人应在20纳克/毫升以下。高于上述水平称高催乳素血症。为除外垂体瘤,应进一步做鞍区影像学检查,如鞍区X片、CT扫描或磁共振诊断。视力与视野检查可有助于了解肿瘤部位及大小、是否已压迫视神经,以便及时处理。(www.xing528.com)
治疗高催乳素血症的首选药物是溴隐亭。它是一种多巴胺促效剂,可有效地降低血催乳素水平,恢复排卵和月经,从而恢复生育能力。溴隐亭治疗高催乳素血症所致的不育,其妊娠率可高达70%以上。对特发性高催乳素血症和垂体微腺瘤,溴隐亭有很好的疗效。治疗垂体催乳素腺瘤的传统方法是手术切除肿瘤或应用放疗。由于手术和放疗均难免发生并发症,如瘤体切除不净,或治疗同时破坏了正常垂体组织等,人们越来越倾心于药物治疗。溴隐亭有抑制垂体催乳素瘤生长的作用,不仅使一些微腺瘤缩小,对有些大腺瘤亦有效。国外应用的某些长效溴隐亭制剂可更有效地降低催乳素水平,并有明显的缩小肿瘤作用。药物治疗效果不好者,仍应采用外科治疗或放疗。较先进的伽马刀技术不需开颅便能切除肿瘤。
许多研究报告,应用溴隐亭类药物治疗后,在恢复排卵及生育能力的同时,患者的性功能亦得到明显改善,性欲恢复,阴道的润滑作用增加,性交痛消失,性高潮亦会重新出现。
(徐 苓)
功能性子宫出血 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 由于内分泌失调引起的非器质性疾病所致的子宫出血。简称功血。分无排卵功血与有排卵功血两大类。
无排卵功血 正常月经周期中子宫内膜前半期受雌激素影响呈增殖期,排卵后形成的黄体分泌雌激素、孕激素使子宫内膜变为分泌期。若未受孕,黄体便萎缩。此期的子宫内膜因失去雌激素、孕激素的支持作用而发生坏死,脱落出血即为月经。一般在2~3天内脱落干净。这时在新卵泡生成的雌激素影响下,内膜再生修复,出血停止。正常月经出血一般不超过7天。
若生殖激素分泌的周期性消失,会发生排卵功能障碍。卵泡的生长与退化失去规律性,造成子宫内膜毫无规律地生长和脱落。由于坏死脱落的范围、大小和厚薄不一,时间亦不同步,表现为完全不规则出血。少时淋漓不断,多时伴有大血块。若不及时纠正,可持续出血数月不止,常导致继发贫血,严重者会出现休克。诊断时应特别注意排除血液病、不全流产等其他原因的子宫出血。
无排卵功血较多发生于青春期和绝经前,生育期与绝经后相对少见。青春期正值生殖功能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此期少女的生殖和心理均处于相对不稳定状态。初潮月经多为无排卵月经,从初潮到排卵周期建立约需1~4年,甚至更长。外界刺激、过度疲劳、精神紧张等亦都会干扰排卵周期的建立而发生功血。绝经前妇女卵巢功能衰退亦出现排卵障碍,继而发生功血。
常用的无排卵功血止血方法有两种:①孕激素内膜脱落法;②雌激素内膜生长法。两种方法的选择取决于贫血情况与年龄。前者用于贫血较轻(血红蛋白大于6克)的病例,包括青春期女孩及更年期妇女;后者用于贫血严重需立即输血者,主要是青春期功血病例。
用孕激素使子宫内膜转为分泌期,停药后发生撤退性出血,内膜如月经样脱落干净而血止,故此法又称药物刮宫。为减少撤退出血量常同时加用睾酮。一般用黄体酮和丙睾肌肉注射,每日一次,连用3天。停药后出血一般持续7~10天,若出血多可辅用一般止血剂。正因撤退出血有时血色素会继续下降2~3克,故不严重贫血者可使用此法。
用雌激素可使子宫内膜生长修复,从而能较迅速止血。一般用苯甲酸雌二醇肌肉注射,一般1~3天内血止。血止后雌激素用维持量,每2~3天逐步减量,一次约减总量的三分之一。减量过快会再次出血。当减至1毫克时可改为口服雌激素维持。待贫血得到明显纠正后,再用黄体酮和丙睾撤退。贫血严重者还应辅以输血或其他治疗。
青春期功血止血后应帮助恢复排卵以预防功血复发。首选药物是克罗米酚。北京协和医院用克罗米酚治疗无排卵功血924周期,66%排卵恢复,15%虽未能排卵但可控制出血,19%无效。无效病例可用小剂量雌激素如乙菧酚,以控制出血并等待生殖调节功能的成熟。
有排卵功血 与无排卵功血不同,有排卵功血的出血有周期规律。最多见的经间出血,在排卵前后,出血量一般不多,持续1~3天。发生的原因可能与排卵导致的雌激素波动有关。排卵期出血并不持续发生,常能自行调节消失,故一般不需特殊治疗。经前出血是在月经前先有少量出血,然后正式来月经。出血时间2~5天不等。出血原因可能是黄体功能不足或过早衰退致使内膜提前失去支持而出血。月经延长淋漓不断使出血期延长至7天以上,其原因可能是新的卵泡未及时分泌足量的雌激素使内膜生长修复而出血淋漓不止。
功能性子宫出血与性 无论是无排卵功血还是有排卵功血,都不会影响性欲和性功能,照样会有性兴奋和性高潮。但由于出血带来的不便,有些患者性生活频数减少。特别是无排卵功血患者,若出血凶猛,贫血严重时,身体虚弱,性兴趣会下降。
功血对生殖能力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无排卵功血所致的不育可通过诱导排卵治疗,预后较好。排卵期出血及黄体不足亦可影响受孕。最好记录基础体温,找出出血的规律,以便针对性治疗。
(徐 苓)
多囊性卵巢综合征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妇女内分泌失调,表现为月经失调或闭经,不同程度的多毛、肥胖及卵巢多囊性增大等一系列症状和体征。此综合征在妇科疾病中十分常见,其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可能涉及中枢神经系统、下丘脑、垂体、卵巢、肾上腺及胰腺等。一般产生过多的雄激素,包括睾丸酮、雄烯二酮和去氢表雄酮,以睾丸酮的生物活性最强。增加的雄激素主要来源于卵巢,部分来自肾上腺。过多的雄激素在周围组织内转化为雌激素。这种持续的无周期性的雌激素使垂体对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敏感性增强,导致黄体生成素分泌增多,但失去周期性变化,而促滤泡激素相对不足。体内雌激素水平并不低,特别是腺外转化而来的雌酮增加使雌酮与卵巢分泌的雌二醇之比例增高。此综合征患者血循环中的雄激素水平约比正常女性高50%~100%。除多毛外,很少出现明显的男性化,偶尔可见有轻度的阴蒂肥大。若雄激素异常增高,应注意与其他情况进行鉴别,如卵巢或肾上腺分泌雄激素肿瘤,酶缺陷所致的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及其他性发育异常。
雄激素有促进性欲的作用。多囊性卵巢综合征妇女体内升高的雄激素水平可能是导致她们比普通妇女性欲更强的原因。这些妇女有更高的性欲、更强的主动性和更明显的性冲动,并积极追求自己的性满足。但因月经失调和无排卵,她们又常常不育。肥胖和多毛可能使一些年轻的女性患者感到苦恼,更因尚找不到有效的减肥和脱毛措施而产生悲观心理。加上不育的困扰,更会失去自信而增加忧虑。这些因素均有可能使其性欲和性兴奋受到影响。性活动和性高潮出现的频数均会减少。特别是当性生活完全是为了生育这唯一目标时,性的乐趣便会黯然无味,有时还会导致婚姻关系紧张。
恢复排卵功能是治疗此综合征的关键之一。最常用的有关药物是克罗米酚,恢复排卵率可达70%。对克罗米酚反应不好的患者可使用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或滤泡刺激素,特别是纯滤泡刺激素制剂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排卵成功率。临床上应用绝经期促性腺激素或滤泡刺激素诱导排卵的用药方式和剂量应因人而异,每个用药周期亦可不同。用药时需监测滤泡发育情况和雌激素水平的变化,以决定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交媾的最佳时机。要注意预防过度刺激的发生。中药补肾或活血补肾治疗亦有恢复排卵的功效。对药物治疗反应不佳者,可行卵巢楔形切除,或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治疗,能观察到患者血雄激素水平下降,从而恢复排卵。
(徐 苓)
更年期 climacteric 妇女卵巢功能逐渐衰退至完全消失的一个过渡时期。在更年期的过程中月经停止来潮.称为绝经。因此,更年期包括绝经前期、绝经期和绝经后期。近年来多用“围绝经期”一词表示自绝经前内分泌变化并出现临床症状至停经后一年这段时期。更年期一般出现在45~55岁之间,自然绝经的平均年龄在49岁左右。40岁以前自然绝经称早绝经。手术切除卵巢或药物、放疗等破坏卵巢功能称人工绝经。更年期的主要生理变化是由于卵巢功能衰退,体内性激素水平下降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当然亦有机体本身老化过程所发生的变化。
进入更年期,排卵逐渐减少以至停止,卵巢缩小,皮质变薄,表面皱缩。绝经后卵巢中几乎没有卵泡或仅存少数对促性腺激素不敏感的始基卵泡,卵巢分泌雌激素的功能逐渐停止。绝经后体内低水平的雌二醇主要是由雌酮转化而来,雌酮又是由雄烯二酮在腺外组织中转化而来。更年期妇女卵巢功能开始衰退的标志是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初期仅滤泡刺激素升高而黄体生成素仍正常,随着雌激素水平的进一步降低,滤泡刺激素与黄体生成素均升高。在绝经后2~3年内,滤泡刺激素与黄体生成素继续上升,随后则随年龄增长及垂体功能衰减,滤泡刺激素与黄体生成素逐渐下降至最高值的40%~50%,但仍较生育年龄时为高。
几乎半数以上妇女在更年期期间出现一系列症状,被称为更年期综合征。其发生与性激素下降、社会文化、性格特征及心理状态等诸多因素有关。这些症状包括潮热、出汗、心悸等植物神经及血管舒缩功能失调;情绪不稳定,易激动、急躁或抑郁好哭,不能自己控制感情等精神神经症状。绝经前会出现月经不规则、周期缩短、稀发或功能性出血。绝经后生殖器官萎缩,阴道分泌减少,生殖器官的支持组织张力丧失,导致子宫脱垂与阴道壁膨出。尿道缩短,粘膜变薄,括约肌松弛,常有尿频或尿失禁及反复发作的泌尿系感染。皮肤变干燥,弹性减弱,有时有瘙痒。骨丢失加速,导致骨质疏松。脂代谢亦发生变化,胆固醇与甘油三脂升高,冠心病发生率增加。
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和适当的心理咨询,可帮助妇女提高对更年期这一生理过程的了解,消除不必要的顾虑。加强体育锻炼,建立和谐的生活规律,轻松愉快的心境,会使许多妇女更年期症状得到改善。雌激素替代治疗正被越来越广泛地用来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及绝经后妇女因雌激素低下所致的各种症状和疾病,特别是对绝经后妇女生殖器官萎缩、骨质疏松、心血管疾患及老年性痴呆等均有明显的预防作用。详见激素替代治疗。
妇女绝经只表示生殖力的结束,并非性能力的消失。性欲和经历性快感的能力应是一种终生拥有的属性。许多调查表明,老年妇女性反应减少并不明显。从单纯生理学观点看,绝经后妇女的性欲应有理论上的增强。因为进入更年期后,内分泌代谢出现不平衡,雄激素水平相对较高,又失去雌激素的对抗,可更大程度地发挥作用,包括雄激素对性反应的促进作用。绝经后妇女不再有来月经的麻烦,不再害怕会妊娠,孩子多已长大,家务负担减轻。这些变化带给妇女心理上的轻松活跃,使夫妇双方都有更充分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性享乐。其性意识和性活动质量亦会进一步提高和发展,变得更成熟、更细腻。但老年人对性观念、性兴趣和性能力方面存在着极大的个体差异,受健康、文化、心理、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临床上也常发现更年期妇女有性欲减退、性淡漠,甚至性厌恶现象。这主要是因为性腺功能减退,性激素分泌减少,生殖器官萎缩,阴道弹性差,润滑分泌减少,易发生性交疼痛或不适,严重者会妨碍正常性生活进行,从而影响了性欲。陈旧的传统观念认为性活动是年轻人的事,老年人有性生活会伤身体、不正经等,使一些中老年妇女过早地停止性交往。性活动的过度抑制,会导致严重的生殖道废用性萎缩。许多全身性疾病也会导致老年妇女性欲下降。现实的观察表明,一个健康状况良好、性兴趣不减的绝经后妇女,若有一个性兴趣正常的配偶,其性欲和性能力能维持到70岁、80岁,乃至90岁。
(徐 苓)
激素替代治疗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通过口服或注射向体内补充激素,以减缓和消除疾病,并改善生活质量的方法。妇女绝经后,由于性激素低下,会相继出现许多健康问题。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除生殖系统与第二性征器官外,全身很多部位如心肌、冠状动脉、骨骼、皮肤、脂肪、泌尿道、肾脏、肝脏,甚至脑组织等都存在雌激素受体。雌激素亦参与重要的脂肪、糖、蛋白及骨代谢等过程。因此雌激素对维持妇女全身健康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类寿命的延长,广大妇女将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生命历程是在绝经以后。因此提高绝经妇女生活质量,使其健康幸福地度过后半生是广大妇女的愿望,也是当今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和身体内其他内分泌腺体功能低下需补充替代一样,绝经后卵巢功能低下亦需补充性激素。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绝经后妇女应用雌激素补充治疗后,潮热、出汗、心悸、失眠等更年期症状能得到有效控制;生殖道萎缩、阴道干等症状得以改善,骨丢失过程减慢从而减少骨质疏松性骨折,减少心血管疾病死亡的危险性及预防老年性痴呆的发生。
激素替代治疗虽有上述优点,但至今仍未能更普遍地应用,原因之一是人们有顾虑,即长期使用雌激素是否增加癌的发生率。以往的研究表明,在无孕激素对抗的雌激素单一刺激下,子宫内膜会过度增生,甚至可进一步演变,发展为子宫内膜癌。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单一补充雌激素5~10年以上者,发生子宫内膜癌的危险会增加3~8倍。这些内膜癌一般分化较好,恶性程度低;又因常常在激素替代治疗的定期随诊中,易于早期发现,手术切除子宫一般预后良好。现在更多地提倡补充雌激素的同时合并应用孕激素以对抗雌激素对子宫内膜的增殖作用。前瞻性的观察已表明,雌激素、孕激素联合应用的子宫内膜癌发生率并不比不用雌激素补充的对照人群高,甚至还发现一定的保护作用。补充雌激素与乳腺癌发生率的关系并无肯定结论。人们顾虑补充女性激素会增加乳腺癌的危险。事实上大多数研究的结论不支持上述观点,未能发现长期应用雌激素后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雌激素、孕激素合用的结果乳腺癌亦无增多。
激素替代的方法 雌激素、孕激素均有天然与人工合成两大类。天然雌激素如结合雌激素,是从孕马尿中提取而来的;天然孕激素为黄体酮注射制剂。人工合成的性激素制剂作用较强,但对肝脏影响亦较大。
雌激素给药途径有多种,如口服,经皮肤、阴道及肌肉注射等。阴道用药用于阴道萎缩与老年性阴道炎。绝经后长期激素替代治疗以口服和经皮吸收更为常用。后者包括皮肤贴剂、膏霜或皮下埋植等。因对雌激素的敏感反应有个体差异,故药物及途径的选择、用药的剂量应因人而异,在补充治疗中逐渐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最佳剂量。
孕激素给药途径亦有口服、皮肤贴剂和注射等方式,仍以口服最普遍。绝经后补充雌激素的同时加用孕激素的主要目的是对抗雌激素对内膜的增殖作用,并非使其转变为分泌期后撤退出血。因此,雌激素、孕激素联合应用的方式应酌情而定。对年轻妇女雌激素低落而闭经者适用于周期治疗,即在应用雌激素的基础上,周期性加用孕激素12天,停药后将有撤退出血。对于刚绝经1~2年的妇女亦可采用周期用药,只要向她们讲明为什么用药后又会出血以及这样做的安全性,多数会表示理解并欣然接受。对有些绝经年限已久,不喜欢再有周期性出血的妇女,可采用连续给药方式,即小剂量雌激素、孕激素连续用药,很少有阴道出血,能较久地坚持用药,保证了对骨质疏松的预防和心血管疾病的保护作用,是应用较广泛的绝经后激素替代方式。
应当提醒注意的是,有雌激素依赖性肿瘤史、乳腺癌家族史以及有静脉血栓史者,对应用雌激素替代治疗应特别慎重。
激素替代疗法与性 毫无疑问,雌激素替代治疗对老年妇女性器官萎缩及阴道润滑作用均有明显的改善,从而缓解性交时阴道干涩疼痛症状和子宫痉挛性收缩。许多妇女惊喜地告诉我们,补充雌激素后她们的性兴趣又被唤起,停止了多年的性活动又开始恢复。她们觉得自己又年轻了,甚至不敢相信这是否还正常。现在还有人主张绝经后妇女应补充三种激素,雌激素、孕激素和雄激素,因为卵巢本来就分泌这三种激素。当前应用的利维爱就有这三种激素的作用。雄激素有提高性欲的作用。
另一方面,也应当指出,单靠雌激素替代并非能解决所有老年妇女种种性问题。老年妇女性能力的维持根本是要有长期坚持的规律性的性生活基础。有些60岁以上的老年妇女之所以能在阴道发生老年性退化之后仍能有效地扩张和润滑,就是因为她们始终保持适当的性活动,因而免遭其他老年妇女所遭遇的性交疼痛之苦。因此,老年妇女保持活跃的性活动,有利于保存性能力,让青春永驻。
(徐 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