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及应用方法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及应用方法

时间:2023-12-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以及城市机动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加剧了中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城市机动车增长与道路设施滞后的结构性矛盾,决定了中国道路混合交通严重,道路交通设施匮乏的状况依然存在。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及应用方法

6.4.1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系统现状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是指某一城市路线、路段或交叉路口交通的安全程度,是交通事故发生情况是否严重的客观反映,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交通安全设施与交通管理的水平。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以及城市机动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加剧了中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城市机动车增长与道路设施滞后的结构性矛盾,决定了中国道路混合交通严重,道路交通设施匮乏的状况依然存在。城市道路交通面临社会需求高与实际管理水平滞后、社会交通法制意识薄弱的矛盾,表现为交通拥堵加重,交通秩序不佳,交通事故呈上升态势。

据资料统计,城市道路交通事故的时间分布明显地呈现出三个高峰时段,即:9:00~11:00(约占12.06%)、14:00~17:00(约占17.49%)、20:00~22:00(约占10.91%),此三个时间段共占全天交通事故发生总量的40.46%。深夜23:00~1:00和凌晨5:00~7:00这两个时间段内所发生的交通事故次数虽不多(分别约占7.05%和4.77%),但死伤情况严重。

从城市地理空间来看,城市道路交通事故高发点多集中在城乡结合部位的出入口道路上,这主要是由于:①城乡结合部位多为过境交通,货车较多,机动车组成复杂,行驶特性差异大,对行车安全造成了不利影响;②城乡结合部位是城市道路与公路连接点,城际之间的连续交通流在此受阻,在公路上行驶的车辆一般车流连续、车速快,而到达城乡结合部位时,转入城市道路交通管控方式,开始遇到信号控制以及行人的侧向干扰,连续交通流经常受到强制性阻断,城乡结合部道路管理归属不明确,导致管理松散,且各类市场较多,管理混乱;③流动人口多,交通安全、交通法规意识薄弱。

由于交通流特性(比如车速、交通量、交通组成等)的不同导致交通事故在不同等级道路上的分布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以西安市为例,城市道路交通事故中约有3/4发生在城市主干路上,之所以大量的交通事故集中在城市主干路上,究其原因主要有:①城市主干路上交通繁忙,机动车、非机动车流量都比较大,因此发生交通事故的机率也远高于其他等级道路;②道路交通工程设施不健全,中国大部分城市主干路交通渠化不够或未加渠化,而使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机动车与机动车之间侧向干扰大,同时,主干路通常既具有交通性功能,又具有商业性功能,造成主干路上行人穿越需求较大,由于缺乏必要的行人过街设施,使得行人违章穿越行车道,增加了主干路上的交通安全隐患;③交通视距不足。在城市道路的有些地方,过高的、过密的绿化树及广告牌的设置阻挡了驾驶员的视线,使他们不能及时掌握交通状况。

6.4.2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系统问题诊断

自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截止到2010年我国市区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数量超过了78个,超过1 000万的城市达到了7个,城市化水平接近50%。城市的快速兴起和不断集中的人口规模给城市道路交通安全带来了非常大的压力,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攀升以及大量的交通事故伤亡人数都在预示着城市交通状况的潜在隐患。

影响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的因素很多,综合起来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直接原因,一类是间接原因。直接原因方面主要包括的因素有:交通参与者的失误,车辆机械故障,道路状况不佳等,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多是由相关的交通安全教育培训、规章制度、组织管理和交通环境的缺失而引起的;间接原因方面主要包括的因素有:车辆缺乏基本的检查维护和保养,道路及其辅助设施缺乏养护,交通环境的综合治理力度不够以及车辆安全行驶制度落实不力等。

道路交通事故是汽车的伴随物,涉及人、车、路,以及法规政策等种种因素,要完全消除道路交通事故是不现实的,但通过有效的管理和实施相应的对策,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量,降低交通事故的严重程度是可以实现的。

1.加强事故高发时段的交通管理

在高峰时段内,应加大警力及人员安排,有针对性地组织好交通流。对于凌晨和夜间行车,应合理地限制车速,控制车流的速度。同时,完善道路照明设施,对降低事故的发生,提高行车安全性有很大作用。此外,为避免过密的车流堵塞交通,影响道路的通行能力,在道路交通管制上,硬管制与软管制双管齐下,即一方面用行政手段直接管制,如限制某些车辆在某些路段、某些时间通行,车牌单双号轮流受限等;另一方面用经济手段进行软管制,如对交通流过于密集的路段、时间采取付费通行等做法。

2.改善道路交通环境,降低事故发生率

(1)加强对城乡结合部位的道路改善和交通管理。城乡结合部位交通事故频频发生,应加强该区域的道路改善和交通管理工作,提高行车条件,对此应该注意:①道路标准由公路到城市道路的平顺过渡;②完善该部位的交通工程设施;③明确道路管理归属,并对各种市场进行严格的规范管理;④建议对货车提供专用的行车空间或时间,合理规划货运枢纽。(www.xing528.com)

(2)改善主干路交通环境。主干路是城市道路交通事故的易发路段,改善主干路交通环境,可有效控制交通事故:①完善道路工程设施,加强主干路渠化工程,保持交通流的连续和单一,对主要交叉口进行科学的信号配时和渠化设计;②改良道路线形,使道路的线形和绿化保证安全视距,合理布置行人过街设施;③通过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方法和手段,建设城市现代化交通信息系统,建立能实时监测车辆、路段状况,及时传输交通信息的网络。

3.加强交通安全教育,提高交通安全意识

研究制定符合中国交通特点的城市交通政策,加强对机动车驾驶员、行人、事故高发人群的教育,增强群众安全意识,普及交通安全常识

(1)出租车驾驶员。出租车每天绝大部分时间都处于运营状态中,出租车驾驶员是良好交通秩序得以实现的重要群体,针对出租车肇事比例较高,应加强对出租车驾驶员的管理和交通安全教育,提高驾驶员素质。

(2)非机动车驾驶员。中国城市交通中机非混行问题严重,从而导致机非之间的交通事故频繁,在很长—段时期内非机动车在中国很多城市都将存在极大的市场,因此应合理分隔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行驶空间,尤其在易发生事故的路段必须设置安全设施。

(3)行人。针对目前行人事故死亡率高,行人乱穿马路现象严重等问题,在对行人进一步加强交通安全教育的同时,建议在行人穿越街道繁忙的路段或交叉口设置必要的行人过街设施,有条件的城市可考虑形成独立的行人系统,增强行人安全系数

4.进行交通发展策略研究

从交通结构构成、交通需求管理等方面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从本质上讲,城市交通问题是个供求关系问题,城市交通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们的可达性需求,因此,在增加城市道路供给的同时,更应该在抑制需求上下功夫,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鼓励群体交通,适当发展私家车。

5.事故救援

完善交通事故救援、出警系统,增强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建立起能快速反应的交通事故紧急救援联动系统,把事故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在中国,城市道路交通事故伴随着机动化程度的提高仍在不断上升,交通事故的伤害程度还比较严重。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城市道路交通安全应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针对城市道路交通事故的特点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在加大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加强交通管理,提高广大城市居民的交通安全意识的同时,尽快完善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的相关政策法规,尽量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