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人的因素影响分析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人的因素影响分析

时间:2023-12-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1.1驾驶员驾驶员作为机动车辆的操纵者,是引发道路交通事故的最主要原因,由驾驶员直接造成的事故约占总数的44%~84.7%。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人的因素影响分析

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是人—车辆—环境系统各要素间协调失效的后果,同时交通管理、驾驶员培训等方面涉及人因的组织管理因素。对道路交通安全中的人因因素分析可分为驾驶员、行人、交通安全管理、车辆等方面。

2.1.1 驾驶员

驾驶员作为机动车辆的操纵者,是引发道路交通事故的最主要原因,由驾驶员直接造成的事故约占总数的44%~84.7%。其基本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工作适应性因素

工作适应性是指工作人员的生理或心理状态满足按预定目标和进度完成工作任务的要求。主要的职业健康因素包括:疲劳、饮酒、生理状态(包括药品毒品损害)几方面。

(1)疲劳因素:由于汽车驾驶中驾驶员需要处理大量的外界信息,并作出相应的操纵行为,在车辆始终处于运动和振动状态下,易引起驾驶员较快进入生理和心理疲劳状态,导致感知能力与注意力下降,操纵灵敏性降低等。

(2)饮酒因素:酒精对驾驶人员的反应时间、跟踪能力、注意力水平、信息处理、运动技能和驾驶操作能力等均会产生重要影响。当人体的血液酒精浓度超过0.05%~0.08%,将明显导致驾驶员注意力下降;速度、距离判断偏差、反应时延长,精神亢奋或意识水平下降等多种不良状态,是造成交通事故(尤其是恶性事故)的重要诱因。

(3)生理状态:由于生理疾病、服用治疗性药物以及使用毒品均可能导致驾驶员驾驶能力严重下降。此类药物主要指兴奋剂、镇静剂和致幻剂,可能导致驾驶员情绪和意识水平异常,对速度、方向判断差异以及控制的精确性下降等诸多不良后果。

2.驾驶员生理因素

毋庸置疑,驾驶员驾驶能力在个体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年龄、性别因素,反应时、速度和距离的判断能力以及生理节律都对驾驶员的操作行为产生影响。

统计表明:生理节律方面,人存在每天以及大约每月为周期的体力、情绪和智力节律,人的驾驶能力在该生理周期内呈现正弦波形变化;20~25岁是事故率最高的年龄层,事故率最低的年龄层是35~55岁;女性呈现出较高的事故倾向;视力、色觉、速度和距离判断能力低下使部分驾驶员存在更高诱发事故的可能。

3.驾驶员心理因素

驾驶员的心理状态可能对其驾驶行为产生严重影响,不良情绪可导致注意力下降、侵犯性驾驶及动作准确性降低等现象出现。影响驾驶员安全行为的心理因素主要有紧张、麻痹、急躁情绪、心理压力过重、情绪应激几个方面。

2.1.2 行人与骑自行车

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同时又是自行车王国。由于我国道路交通条件差、交通安全宣传力度不够、人们在学校和社会上基本没有接受过交通安全教育活动,交通安全意识淡薄,行人与骑车人随意横穿马路、闯红灯违章交通现象极其普遍,给道路交通组织与管理带来了极大的难度,成为交通安全的主要隐患之一。行人与骑车人的年龄、性别、心理因素、情绪等均会影响到他们的行为,他们是交通参与者中最为复杂的因素,也是最难控制的对象。

行人的交通特性是由行人的心理特征决定的,主要表现为以下特点:

1.行人决定是否开始横穿道路的主要依据是自己与驶近的汽车间的距离。根据国外的调查,如果车速为30~39km/h,行人开始横穿道路时,与驶近的汽车平均距离为45m,当车速为40~49km/h时,平均距离为50m。

2.行人结伴而行时,在从众心理支配下,往往互相以对方为依赖,忽视交通安全而导致事故。行人在横穿道路时,有70%~80%是个人单独步行,其余20%~30%是两人或三人结伴步行。调查表明,三人以上结伴步行组合比其他步行组合危险性大。

3.多数行人横过道路时,往往只注意右方交通而忽视左方交通,使自己闯入了驾驶员的空间也会导致交通事故。有时由于缺乏经验,顾此失彼,往往只顾躲第一辆车而忽视了后边还有第二辆车,或者不注意双向来往车而使自己处于两车流相会的夹缝中,这些都极易导致行人事故。(www.xing528.com)

4.行人的自由度大,与车辆行驶速度差距很大,在行人捷径心理的支配下,往往会突然闯入驾驶员的空间,特别是上、下班怕迟到和着急回家或有急事的行人,表现得更为突出。

5.部分行人对汽车性能不甚理解,在“自我为中心”的心理支配下,错误地认为汽车是由人掌握的,所以汽车不敢撞人,也不会撞人,听到喇叭声或看到车辆临近也不避让,不知汽车常常会失控而导致行人事故。此外,有的行人心不在焉、注意力分散或思想高度集中在其他事件上,边走边低头沉思,对过往车辆的行驶声、喇叭声和复杂的交通环境听而不闻、视而不见,极易造成行人事故。

2.1.3 交通安全管理方面的人为因素

交通事故主要表征为个人行为,追根溯源,违章驾驶、酒后开车等非安全行为多可归于管理因素。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因素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交通违章状况突出:违章驾驶主要包括占道行驶,违章停车、倒车、超车、疲劳驾驶、酒后驾驶以及超载、超高等。同时由于行人、非机动车辆违章占道、随意横穿马路等因素,也是引发事故的重要原因。

2.管理不到位:交通管理重事后管理,轻源头管理。交通执法中缺乏酒精测试、道路监控等必要的设备和手段,导致执法中权威性不够。

3.执法不严:交通管理中缺乏服务意识,不遵章执法,执法效率偏低,有法难依、以权谋私等现象时有发生,执法缺乏长期性和一致性等因素是导致道路交通违章现象屡禁不止的一个主要原因。

4.培训管理和安全教育不到位:车辆行驶证颁发,驾驶员培训、考核等方面的管理存在漏洞,交通法制与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工作不足。

2.1.4 车辆的人因因素

车辆的人因因素分析主要包括车辆设计、制造;车辆维修保养和安全保护措施等几个主要方面的分析。

1.车辆宜人化的设计

在车辆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人体对作业的耐受性、人体尺寸、人体的生物力学特性、人的认知反应特性、人体的安全保护等方面,着重研究以下几个方面:

(1)车辆人机界面的优化:驾驶人机界面包括车内仪表、倒车镜、灯光与油门、刹车踏板、方向盘等。显示器设计充分考虑人的认知行为特性与生理、心理特征,控制器从形状、尺寸、行程、运动方向、阻尼力及布置等方面充分考虑人因因素。

(2)车辆行车安全性及车内安全保护技术:通过主动安全技术设施(如车道偏离系统、前向车辆碰撞警告系统、夜视系统等)和安全带安全气囊、行人保护吸能车体等被动安全保护设施,有效避免或减轻乘员或行人的身体伤害。

(3)车内环境的舒适性:舒适设计包括座椅能否为驾驶人员提供舒适的坐姿;车辆的温度、振动、噪声、通风控制;驾驶员是否具有良好的视野等。

2.车辆的保养和维修

车辆的维修、保养是车辆保持良好的安全行车性能的重要保障。定期的维修、保养和行车前的安全检查是有效防止车辆出现突发故障、保障驾驶安全的重要手段。常见的检查包括车辆冷却剂、刹车系统、轮胎气压检查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