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网络突围:构建治理体系

中国网络突围:构建治理体系

时间:2023-12-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但这其中,高度重视“法规制度”建设,推动国家网络空间治理的高效规范运行显得尤为突出。只有实现中国制造、中国标准,才能实现自主可控,才能最终实现国家网络空间治理的战略目标。

中国网络突围:构建治理体系

四、中国突围(一):打造网络空间治理体系

总书记曾强调,互联网发展对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提出了新的挑战,迫切需要国际社会认真应对、谋求共治、实现共赢。中国愿意同世界各国携手努力,本着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原则,深化国际合作,尊重网络主权,维护网络安全,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

国家网络空间治理是一种适应网络空间和网络社会特征,综合利用国家整体资源,发挥社会多元力量作用,捍卫国家网络主权的有效方式。

与此同时,全球互联网管理权,中国也要争取。我们应遵循“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原则,推动国家网络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夯实参与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的内生力量和自信基础,积极推动在互联互通的网络空间实现共享共治。

建立国家网络空间治理体系既要善于把握好网络空间本质特征的内在驱动力,也要善于运用国家治理的外在行政力,把对网络信息的自主控制能力,作为衡量国家网络空间治理水平的根本标准,并充分认识到:能否统筹信息产业资源,在以信息网络为核心的产业技术革命中赢得领先地位;能否凝聚民族先进文化,在网络空间战略博弈中最大限度地趋利避害;能否汇集国家多元力量,在“和平崛起”过程中避免网络冲突乃至形成威慑能力,这些都事关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

1.打造国家网络空间治理体系

第五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2013年7月10日在华盛顿举行。在“斯诺登事件”持续发酵的背景下,首次纳入对话框架的网络安全问题无疑是焦点之一。“斯诺登事件”清楚地告诉我们,网络空间已成为人类社会的“第二类生存空间”。国家管辖权已实质性地延伸到网络空间,网络治理成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的重要方式。

捍卫国家网络空间主权对内表现为管辖规范公民在网络空间的行为,对外表现为防备、抵御网络侵略,制止借助网络空间实施的意识形态颠覆和恐怖活动。国家网络空间治理是一种适应网络空间和网络社会特征,综合利用国家整体资源,发挥社会多元力量作用,捍卫国家网络主权的有效方式。笔者认为,建立国家网络空间治理体系既要善于把握好网络空间本质特征的内在驱动力,也要善于运用国家治理的外在行政力,把对网络信息的自主控制能力,作为衡量国家网络空间治理水平的根本标准,并充分认识到:能否统筹信息产业资源,在以信息网络为核心的产业技术革命中赢得领先地位;能否凝聚民族先进文化,在网络空间战略博弈中最大限度地趋利避害;能否汇集国家多元力量,在“和平崛起”过程中避免网络冲突乃至形成威慑能力,这些都事关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

国家网络空间治理体系建设要瞄准“全球一网、人造可控、复杂混沌”的态势,抓住网络空间的自身特点,结合多元力量参与的实际情况,“建立一个体系,形成四种能力”。建立一个体系,即站在国家利益全局的高度,统筹国家优势资源,统一设计和构建国家网络空间治理体系。形成四种能力,即网络空间的管控能力、网络产业的推动能力、网络国防的支撑能力和网络文化的引导能力。

国家网络空间治理体系建设是一个探索性课题,在观念,以及法制、机制、体制等方面都还存在很多急需破解的问题,需要我们转变观念、主动应变,综合施策。但这其中,高度重视“法规制度”建设,推动国家网络空间治理的高效规范运行显得尤为突出。“法规制度”建设的关键是“国际法可控、国内法适当、技术标准可信”。在国际法制定上,必须坚持宣扬国家网络主权,建立网络国防力量,形成与网络强国对等的力量,进而严防监控世界、无视网络主权、照搬战争法的“动网就是动武”等网络强国霸权行为;国内法制定上,应结合虚拟网络空间自身的特点,研究并出台与之相适应的法规制度,既保障网络空间的规范运行,也保持虚拟空间的生机与活力。网络空间已成为人类社会的一个“精神乐园”,虽然使国家管辖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但切忌照搬套用,遏制时代潮流;在技术标准上,要认识到真正的“自主可控”,既要“中国制造”,更要“中国标准”。之所以特别强调技术标准,是因为当前网络空间采用美国技术标准产生的所谓“100%国产”的产品绝对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产,更谈不上“自主可控”,有必要在国家战略层面,把扶植具有“自主可控”国际标准的创新型企业作为重要的战略举措,在技术标准这个“核心部位”上先硬起来。只有实现中国制造、中国标准,才能实现自主可控,才能最终实现国家网络空间治理的战略目标。

网络空间作为“第二类”生存空间和全新作战领域,带来“四种变化”:一是科技的作用发生突变,从拓展人类社会实体空间的活动范围转变为构造虚拟生存空间;二是边界概念出现突破,从固化的实体空间边界线转变为弹性的网络新边疆;三是国家主权概念发生变化,从陆海空天实体空间的主权延伸到对虚拟空间的管辖;四是国防力量的承载体正在扩展,从传统的“飞船巨舰”加速向网络空间信息武器映射。

“网络猛于火药”,对“中国梦”具有“三大威胁”:一是可以利用直达人心的便捷通道攻心夺志,实现信息渗透、文化入侵和思想殖民;二是可以利用网络瘫痪民生基础,通过远程控制,阻瘫交通金融能源、供水等基础设施;三是可以网络入侵攻击军事系统,阻瘫作战体系。

网络空间的“豆腐渣工程”对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威胁更加严重,呈现出“三高特性”:一是隐蔽性高,科技腐败容易让老百姓看不见、看不懂;二是扩散性高,程序代码容易被“粘贴拷贝”,隐患也就随之泛滥;三是危险性高,直接影响现代社会赖以建立和运行的最核心资产:信息及控制机制。

2.科研制度需改革

网络空间风乍起,于无深处听惊雷。斯诺登揭开了自由面纱棱镜门折射出刀光剑影。面对崛起中国,有识之士依然呐喊防范日本第三次打断中华民族现代化进程。这也唤醒笔者思考,我泱泱中华是否正面临着一种传统辉煌根本无法抵挡的威胁?

网络空间作为“第二类”生存空间和全新作战领域,带来“四种变化”:一是科技的作用发生突变,从拓展人类社会实体空间的活动范围转变为构造虚拟生存空间;二是边界概念出现突破,从固化的实体空间边界线转变为弹性的网络新边疆;三是国家主权概念发生变化,从陆海空天实体空间的主权延伸到对虚拟空间的管辖;四是国防力量的承载体正在扩展,从传统的“飞船巨舰”加速向网络空间信息武器映射。

面对这些变化,我们既有技术差,又有战略差。各种迹象表明“网络猛于火药”,对“中国梦”具有“三大威胁”:一是可以利用直达人心的便捷通道攻心夺志,实现信息渗透、文化入侵和思想殖民;二是可以利用网络瘫痪民生基础,通过远程控制,阻瘫交通、金融、能源、供水等基础设施;三是可以网络入侵攻击军事系统,阻瘫作战体系。

面对这些威胁,网络治理刻不容缓,而其中关键之一就是科研制度改革。科技实力和科研制度关系社会生产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也直接决定了应对网络威胁的能力。同时,网络空间的“豆腐渣工程”对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威胁更加严重,呈现出“三高特性”:一是隐蔽性高,科技腐败容易让老百姓看不见、看不懂,从而缺少广泛的监督;二是扩散性高,程序代码容易被“粘贴拷贝”,隐患也就随之泛滥;三是危险性高,直接影响现代社会赖以建立和运行的最核心资产:信息及控制机制。

将科研制度改革作为网络治理的重头戏,要从多个方面综合施策。首先要突破观念羁绊,注入网络科技新血液。我们目前更多停留在传统的陆海空军事平台对决上,网络在整体力量布局中属于“弱势群体”。

其次要改革投资制度,形成科技投资的新路子。纵观国家信息产业布局,国家持续巨资投入的传统企业逐渐萎缩,而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互联网企业迅速崛起,已富可敌国,甚至具有超过国家的信息动员能力。但在这庞大的资产中,国资几乎为零。这迫使我们反思现有投资制度,而其中的关键是利用市场机制,尝试风险投资的新模式。

第三,强化检验评估,防范制造网络空间新垃圾。现有科研成果鉴定模式和科技人员晋升制度直接催生“唯成果奖论”,助长科技官僚和科研腐败,包括“不务正业”和“集体堕落”。有戏言称,适当透露中国科研鉴定结论,足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由此来看,建立一个国家级“网络靶场”,兼做科研成果的“遛马场”已经很有必要。

目前,网络强国已将中国视为网络空间最大的对手,由此带来网络“中国威胁论”当面的尴尬和背后的逻辑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让人庆幸的是,习总书记曾指出,“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激发和凝聚社会创造力”。但愿时代的呼唤和对手挑战带来的“网络震撼”,以及正在推动的伟大改革可以让“中国梦”多一份清醒少一份醉。

网络空间是一个自由肥沃的“土壤”,既有利于“庄稼”生长,也有利于“野草”疯长。国家治理就是在网络空间种“庄稼”,当然还需要种“花草树木”,争取“百花齐放”,然后用心经营、悉心管理。

互联网企业要主动担责、利益攸关。网络媒体在通过自己建立的平台分享巨大利益的同时,自身对网络管理也是最便利的。因此,一定要通过立法方式,将互联网平台变成网络信息内容的“利益攸关方”,让网络媒体主动承担自己的法律责任和应尽义务。

广大网民要珍惜声誉、爱护家园。网民应将网络声誉视为自己的“第二生命”。遵循“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美德,珍惜网络空间带来的博大精深和思想飞翔的自由,做网络高德上士。

3.网络空间治理需要综合施策

伴随着对“网络大谣”的打击,两高公布司法解释划定网络言论的法律边界,迈出了依法治网的第一步。但网络空间复杂混沌的固有特征、政府治理经验的不足,以及互联网自组织模式和等级制度之间的天然冲突,为国家治理提出新课题,仅靠一次司法解释无法解决全部问题。如何在保持网络空间活跃和自组织成长的同时,体现国家治理能力、净化网络环境,国家政府、网络媒体和广大网民都需要从自身找问题。

首先,国家机关要主动作为、科学执政。网络空间是一个自由肥沃的“土壤”,既有利于“庄稼”生长,也有利于“野草”疯长。国家治理就是在网络空间种“庄稼”,当然还需要种“花草树木”,争取“百花齐放”,然后用心经营、悉心管理。要敢于在网络空间彰显中国政府的自信与进步,在网络空间种“一棵大树”。

其次,互联网企业要主动担责、利益攸关。网络媒体在通过自己建立的平台分享巨大利益的同时,自身对网络管理也是最便利的。因此,一定要通过立法方式,将互联网平台变成网络信息内容的“利益攸关方”,让网络媒体主动承担自己的法律责任和应尽义务,切不可放任自由,让污言秽语、造谣生事的信息在网上自由转发。

当然,主流媒体要思考如何实现网络转型、做好榜样。主流媒体正在经历从舆论焦点到边缘化的阵痛,如何利用向网络平台的自然延伸,发布权威、公正的信息,传递正能量,传播好声音,具有极大的示范效应。

另外,广大网民要珍惜声誉、爱护家园。网民应将网络声誉视为自己的“第二生命”。遵循“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美德,珍惜网络空间带来的博大精深和思想飞翔的自由,做网络高德上士。只有这样,网络空间这个“精神家园”才会有美好的前途和未来。

总之,网络空间的特性和互联网成长的模式决定了只靠刚性的约束无法解决网络治理的全部问题,建立政府、企业、个人“三位一体”的规范、约束和自我管理的国家网络空间治理体系才是根本。政府官员、主流媒体需要具有在网络空间展示自己的勇气和能力,“当年下海,今天上网”是历史的选择;互联网企业切不可把自己打扮成一个超越国家、民族利益的赚钱机器;网民个人也要适应一下子坐在“主席台”、手握“麦克风”时,所拥有的“权利”对行为举止的制约。只有政府、企业和网民形成一定的默契,中国的网络生态才能健康发展。

网络空间里,“人人都在主席台、个个都有麦克风”,这给了普通人一个发表意见、建言社会的平等机会,也彻底改变了实体空间的信息传播规律,给谣言的传播提供了更多的土壤,因此网络空间同样要把“权力锁到笼子里”。

面对互联网这个新事物,我们的相关管理机构,或者因为认识不到、或者因为能力不足、或者因为自身不硬,导致在互联网上失语,或者一出口就是一片喊打声,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互联网上的执法真空。

4.大V也要把权利栓到笼子里

一些所谓“大V账号”,以“求辟谣”、“求证”等方式故意扩散谣言,甚至恶意编造一些谎言,诋毁中国几代人树立的学习榜样,让一些不明真相的网民跟风,损害了网络媒体的公信力, 扰乱了正常的传播秩序,让部分公众对社会失去信心,产生悲观的负面情绪。如果不加以约束,毁掉的将是一个民族的传统和美德。

对网络谣言的放松就是对法律的亵渎。利用互联网造谣、传谣是违法行为,我国有多部法律对惩治网络谣言作出了规定。我国《刑法》对以造谣等方式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编造并且传播影响证券交易的虚假信息、捏造并散布损害他人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的虚伪事实、编造恐怖信息等行为作出有罪规定。国家相关部门应加紧对一些经常传播不实信息的网站和微博、博客、微信账号进行深入核查,会同公安机关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维护网络空间的良好秩序。

网络空间里,“人人都在主席台、个个都有麦克风”,这给了普通人一个发表意见、建言社会的平等机会,也彻底改变了实体空间的信息传播规律,给谣言的传播提供了更多的土壤,因此网络空间同样要把“权力锁到笼子里”。一些“大V账号”,由于各种因素拥有了“网络特权”,具有较大的影响力。既然有了特权,也就应该多了一份责任,就应该受到法律监督道德约束。切“不要为一己之私,搅乱世界”,必须时刻认识到,网络空间不是自由王国、法外之地,也是要受到法律的管辖和约束的。这些网络谣言散布者,既有其不可告人的目的,也在客观上损害了近6亿网民的合法权益, 使大家生活在一个谣言四起、互不信任的虚拟世界。

从国外的情况来看,普遍都对网络造谣进行严格管制和严厉打击。英国积极推动互联网立法,强化政府监管职能。早在1996年,英国政府就组织互联网业界及行业机构,共同签署了首个网络监管行业性法规《分级、检举和责任:网络安全协议》。该法规在鼓励使用新科技的同时,要求网络服务商承担起确保网络信息合法性的责任。

俄罗斯不仅严格执行各项监管机制,加大对网络造谣者的惩处力度,而且重视与网民沟通交流,加强政府在网络中的存在和影响,利用网络澄清事实真相, 争夺新媒体的主导权。新加坡更是铁腕管控网络谣言,同时为了驳斥谣言和错误信息,政府还专门建立了一个名为“新加坡信息地图”的网站,发布与新加坡有关的正确信息,以强化舆论引导的效果。

一些“大V”们走到今天, 政府相关部门也需反思,勇于从自身找问题。面对互联网这个新事物,我们的相关管理机构, 或者因为认识不到、或者因为能力不足、或者因为自身不硬,导致在互联网上失语,或者一出口就是一片喊打声,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互联网上的执法真空。

这也为一些“大V”造谣生事,牟取利益提供了可乘之机。因此,借鉴国际通行做法,提高网上执政能力,避免方法简单,防止“烂尾”新闻,是遏制网络谣言频发的最根本保障。遏制和打击网络谣言,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政府责无旁贷、网民人人相关,必须全社会联手行动起来, 共同守卫人类社会的“精神乐园”。

“棱镜门”给世界人民和各国上了一堂信息安全,或网络主权课,让大家的网络主权意识开始觉醒。

这些监控丑闻的曝光也代表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向,互联网的管理者一定要借助联合国的机制,让联合国来管理,通过这个事件后,会有更多国家看到并支持这个趋向。这是个好事情。经过这一系列泄密事件后,网络主权开始受到全世界的关注。

5.网络联合国机制

网络空间也是国家主权的一种自然延伸,虽然美国对此并不认可,但不代表其他国家不承认。很明显的是,美国已经侵犯了其他国家的网络安全或网络主权,所以也必然遭到大部分国家反弹或反击。

遭美国窃听的丑闻曝光后,巴西采取的对策更多意义上是姿态性的,而想通过这些方法完全达到信息安全或维护网络主权难以实现。这和互联网的发展历史有关。因为美国本就是互联网的缔造者,同时也是管理者,由于一些特殊的设计,包括中国在内很多国家的大部分网络解析数据都要经过美国。而且网络是一个流动,动态的空间,存在其他地方也可以被拿走。因此互联网受美国控制的问题不是短期内可以解决的,正如有人说,“老大哥在看着你”,美国就是网络空间的“老大哥”。

但是,这些监控丑闻的曝光也代表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向,互联网的管理者一定要借助联合国的机制,让联合国来管理,通过这个事件后,会有更多国家看到并支持这个趋向。这是个好事情。经过这一系列泄密事件后,网络主权开始受到全世界的关注。

可以说,“棱镜门”给世界人民和各国上了一堂信息安全,或网络主权课,让大家的网络主权意识开始觉醒。那么,我们怎么做才能有效地保护自身的网络权益呢?

首先,大家应该看到,美国管理互联网的趋势短时间内难以改变,其已经掌控了这些资源,一下子和其对抗难以做到,需要长期与其谈判协商,才有可能找到大家都可以接受的方案,因此也要承认这个事实,不要搞恶性的军备竞争。

其次,各国也应提升自身能力,要先把自己国家的网络空间治理做好,从生产力、文化力和国防力这三个方面提升网络空间的治理能力。

最后,谋求全面合作,大家要共同维护网络空间和平发展的机会,因为网络代表着最先进的生产力,给人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因此还是要齐心协力,借助联合国这一机制:制定网络规则,约束网络对抗行为,让网络空间真正成为一个和平发展的空间。

美国政府曾宣称,正在考虑向一个基于“多边利益相关方”模式组建的机构,转交对国际互联网名称和编号分配公司的管理权限。这就好比“皇帝的新装”被斯诺登这个“小孩”戳穿后,终于穿上了一条文明的“小裤衩”。

积极分享权力,以进取的态度加入“多边利益相关方”。这显然是中国参与全球网络治理的应有之道,也是避免在互联网管理中缺位、失语,甚至失能的最佳选择。

6.互联网管理权

美国政府曾宣称,正在考虑向一个基于“多边利益相关方”模式组建的机构,转交对国际互联网名称和编号分配公司(ICANN)的管理权限。在笔者看来,这就好比“皇帝的新装”被斯诺登这个“小孩”戳穿后,终于穿上了一条文明的“小裤衩”。

国际互联网名称和编号分配公司,是总部设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非营利性国际组织,负责全球互联网域名系统、根服务器系统、IP地址资源的协调、管理与分配,可以说是全球互联网的神经中枢。由于ICANN成立时由美国政府主导,因此美国掌握了互联网世界里至高无上的控制权。

美国此次启动互联网管理权移交进程,是“棱镜门”事件让其跌落“网络自由”道德高地后的一个重要举措。一是试图改变普天之下指责“皇帝新装”的战略被动。与传统版“皇帝新装”不同的是,美国是道德上的赤裸裸,而主权国家和广大网民则是网络上的无遮拦。全球网民的指责、欧洲盟友提出建设“欧联网”等尴尬,再联想到此前美国曾拒绝将ICANN交给联合国管理等情况,美国这一态度的转变可以看做是斯诺登效应的延续。

二是展示放弃互联网管理权背后的能力和自信。“棱镜门”之所以让世界哗然,不仅仅是因为美国侵犯了其他国家网络主权和全球网民个人隐私,更重要的是美国已经具备了控制全球网络的能力,远远超出了世界的想象。美国即便不完全控制所谓互联网管理权,也有自信依然控制网络世界。

三是说明美国对互联网模式造成的权利分解有了进一步深刻的认识。互联网将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一网打尽。而这其中最本质的,就是互联网平等、互联、开放的模式,对传统等级权利的解构。这迫使互联网的管理者以一种更加开放的姿态看待互联网管理,独断专行、独自掌控带来的不仅仅是权力,还有巨大的风险。尤其从美国强调的警惕“网络9·11”和“网络珍珠港”来看,高度依赖网络的美国,需要全球合作,共同来应对来自网络空间的风险。

美国宣布放弃管理权的同时,便已挑起“多边利益相关方”的角逐。美国商务部发表声明强调,不会接受“由政府或政府间机构主导”的移交方案。到底将由谁接棒成为互联网世界的大管家,已在2014年3月23日新加坡召开的ICANN大会上做出讨论。显然,美国交出所谓的管理权并不痛快。这个所谓的“多边利益相关方”,和谁的利益相关,估计都还主要是美国说了算。与此同时,移交之中挑动的各利益相关方之间的战略博弈,则更是一篇大文章。

对于中国来说,这其中既有塑造新型大国网络关系的相互博弈,也有从网络大国走向网络强国的自身需求,当务之急可以从两方面着手:

第一,积极分享权力,以进取的态度加入“多边利益相关方”。这显然是中国参与全球网络治理的应有之道,也是避免在互联网管理中缺位、失语,甚至失能的最佳选择。(www.xing528.com)

第二,中国可以从技术、经济、文化、人才和国际交流五个方面着手,组建一支强有力的力量,做好参与互联网管理权博弈的全方位准备。另外要主动承担责任。有多大权利,就需要负多大责任。这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输赢背后是国家实力、国家主权和国家尊严的得失。因此,中国积极参与互联网管理的同时,应从打击网络恐怖主义等事关人类社会共同安危的大事入手,主动履行相关国际责任,显示对互联网治理的能力,才能逐渐从一个负责任的网络大国,走向一个受人尊重的网络强国。

中国安天实验室出品的AVL移动反病毒引擎,力压“赛门铁克”、“卡巴斯基”等业界巨头,获得移动设备最佳防护奖,这相当于中国在世界网络安全运动会移动终端项目上获得一枚金牌。此事被业界称为中国乃至亚洲的“零突破”。

从这个意义上讲,此次“零突破”既是中国安全产业攀上的一个技术“高点”,也是国家面临的一道产业“悬崖”。我们必须思考,当发现一棵优质“幼苗”时,能否通过产业引导,让其成长为参天大树。

7.中国“卡巴斯基”

全球安全软件权威认证机构,德国AV-TEST日前公布了2013年度反病毒大奖。中国安天实验室出品的AVL移动反病毒引擎,力压“赛门铁克”、“卡巴斯基”等业界巨头,获得移动设备最佳防护奖,这相当于中国在世界网络安全运动会移动终端项目上获得一枚金牌。此事被业界称为中国乃至亚洲的“零突破”。

高兴之余,我们深入分析中国互联网企业现状,其中隐患值得上升到国家安全层面认真思考。在美国“棱镜门”肆无忌惮地监控各国政府和网民的背景下,中国安全厂商的“零突破”固然让人眼睛一亮,但我们也需要冷静地看到国内专注技术的独立网络安全厂商,在规模、体量以及生长环境上与国际安全企业的巨大差距。

在开放的网络空间,每个国家既需要参与国际循环与竞争,也需要可靠的关键卡位防御能力。这也正是独立安全厂商的核心价值。美国就拥有如星群般众多的独立安全厂商。比如,反病毒起步、已经成长为巨人的“赛门铁克”,以及在国际舆论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曼迪昂特”。而以“卡巴斯基”为旗帜,俄罗斯形成了自己的战略卡位能力。其先进的反病毒引擎核心技术有目共睹。尤其是其对震网、火焰等病毒的快速跟进,将美国攻击行为完整展示于世界面前,已然是俄罗斯国家战略竞争能力的标杆。

从这个意义上讲,此次“零突破”既是中国安全产业攀上的一个技术“高点”,也是国家面临的一道产业“悬崖”。我们必须思考,当发现一棵优质“幼苗”时,能否通过产业引导,让其成长为参天大树。

中国网络信息安全厂商的发展确实不容乐观。有的在互联网巨头的挤压和人才垄断下逐渐边缘化;有的缺乏自主精神,沦为代理商、集成商,甚至是国外产品的贴牌掮客;真正专注核心技术的安全厂商则往往举步维艰。国家信息安全的防御能力实际也随之暗暗弱化。面对斯诺登爆料美国对中国攻击的畅行无阻,我们不禁要问,中国的“卡巴斯基”又在何方?

从国家高度看,如果把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看做是一声“春雷”,涉及国家核心利益的安全产业就尤其期盼一场“透雨”。相关职能部门,能否承担起播洒这场春雨的重任,既防范“良木”因无雨而枯,也防范“洼地”因水多而腐。这其中蕴含的国家主导和市场决定问题,值得上升为国家安全委员会的重要事务。事实上,国家科技投入并不低。目前研发投入总量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已反超欧盟。但资金投向哪里,效率如何,是全面铺开,还是关键卡位,必须深思熟虑,方可有国策良策。

习总书记讲,我们要守望相助。但如何守好网络家门,我们既要登高望远,规划网络空间安全与发展,也要入细入微,抓好国家战略规划的具体落实;既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也要发挥国家导向的战略效应,让中国安全厂商成为全球企业星群中闪亮星系,成为中国网络防护能力的关键力量。但愿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清晰的战略指导下,借力国家安全委员会成立的契机,让中国安全厂商的“零突破”,转变为维护国家网络空间主权、安全与发展的最大正能量。

历史上,中国早在西汉时期就开始募民垦耕北方边郡,开始屯垦戍边。以后历代相承,均把屯垦戍边作为军事、政治、经济上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曾制定政策,设置机构和官吏,专司其事。如今,在比草原大漠更加广阔的网络空间,我们也应该提倡“网络屯垦戍边”战略思维应对美国的网络霸权。

具体到如何进行落实“网络屯垦戍边”,关键是打好两场战役,即突击战和持久战。

在对抗的真实环境中磨砺“网络铁骑”,以强大的网络空间新质生产力、文化力和国防力为支撑,以开放的战略观和安全观为指导,形成大纵深和网络游牧民族式的战略威慑态势,以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

8.网络“屯垦戍边”

“斯诺登事件”曝光后,美国受到国际舆论严厉谴责。但从“网络自由”道德高地跌落的美国,仍然在舆论上围攻中国。尤其是最近还以司法部名义起诉五名中国军人。

美国这种“舆论战”背后都有“网络枪手”公司的身影。以去年披露所谓中国“黑客”部队的网络安全公司曼迪昂特公司为例,它是一家总部位于弗吉尼亚州亚历山德里亚的私人网络安全公司,成立于2004年,主营探测、预防以及追踪黑客袭击。创始人凯文·曼迪亚原来是美国空军特别调查办公室的网络犯罪调查员,曾为美国联邦调查局、美国特勤局、美国空军提供网络安全课程服务。

曼迪昂特公司成立最初几年生意清淡,2011年,该公司获得美国风险投资基金KPCB公司和摩根大通7000万美元投资,员工增加到330多名。后来,被上市网络安全公司“火眼”收入囊中。

“网络枪手”Crowdstrike公司则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据媒体考证,这家公司与美国政府关系密切。该公司主席Shawn Henry是FBI前高官,副主席Wendi Raffety曾长期在美军中供职。技术总监作为美国空军特别调查办公室的特工,长期在五角大楼处理网络安全事务。而该公司的服务总监Christopher Price,则是曾被曝光61398部队的曼迪昂特公司的前经理。

显而易见,美国政府正是利用官方背景深厚的所谓网络安全公司,对中国频频出手。事实上,“棱镜门”事件透露出已经有多达上千家高科技公司,参与美国的全球网络监控。美国显然利用高科技公司云集的“狼群战术”,对中国这个网络大国的大数据等战略资源肆意掠夺。

探寻应对之策,可以借鉴中国古代屯垦戍边的智慧,探索网络空间安全与发展的创新模式。

历史上,中国早在西汉时期就开始募民垦耕北方边郡,开始屯垦戍边。以后历代相承,均把屯垦戍边作为军事、政治、经济上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曾制定政策,设置机构和官吏,专司其事。如今,在比草原大漠更加广阔的网络空间,我们也应该提倡“网络屯垦戍边”战略思维应对美国的网络霸权。

按常理,屯垦戍边一般都在不毛之地、战略关隘。事实上,网络空间作为新兴领域,恰恰处于蛮荒和开拓之中。为此,我们应遵循国家领导人提出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一体两翼、双轮驱动的观念,看到中国网络安全产业相对信息化产业、相对美国网络安全产业极为弱小的现实,继承中华民族屯垦戍边的固有智慧,在网络空间的重要领域、主要方向、关键环节,调集人力、物力、财力,包括配套的政策、法规,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的双重作用,汇聚精英人才,进行“网络屯垦戍边”,强大网络部落(网络安全公司),助力实现网络强国的伟大梦想。

具体到如何进行落实“网络屯垦戍边”,关键是打好两场战役,即突击战和持久战。

突击战就是必须立即采取的应急之法,目的是遏制住对手猛烈的战略进攻,稳住网络阵脚。这既需要大国的战略定力,也需要切实的战术战法。目前当务之急是把握好政策、法规这个卡位点,抓紧制定立法规划,出台产业发展政策、等级保护制度。其中最紧迫的就是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安全检测制度和安全承诺制度,对进入我国网络空间枢纽重点的跨国公司进行有效监控,以市场平衡力、制度规范力、法律威慑力保证其走共建、共享、共赢的网络安全之路。与此同时,大力提倡自主创新,鼓励国产可控,推动科技创新,为我们的“网络部落”提供足够的成长空间。

持久战则是瞄准技术、市场这个卡位点,形成可持续的科技创新机制,逐步推动技术先进、行业领先战略目标的实现。正如国家领导人强调的,建设网络强国,要有自己的技术,要有过硬的技术。

我们应通过制定全面的信息网络技术研发战略,支持形成具有网络空间卡位防御能力的企业星群,在网络空间态势感知、入侵防御、漏洞挖掘方面不断取得技术突破。同时,要高度重视包括可信计算等提升自身免疫力的技术路径,逐步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全球布局的产业链生态环境,在对抗的真实环境中磨砺“网络铁骑”,以强大的网络空间新质生产力、文化力和国防力为支撑,以开放的战略观和安全观为指导,形成大纵深和网络游牧民族式的战略威慑态势,以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

中国拥有最多网民,占世界网民的五分之一,理应为世界搭建一个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开放平台。我们显然要有这种“命运共同体”意识,给中国一次飞跃,给世界一次机会,给未来一个梦想。

提出中国主张的网络治理观,既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自我要求,也是中国对网络空间和平与发展的美好愿景,但归根结底靠实力说话。

我们必须始终清醒地认识到,此次大会虽然称之为世界互联网大会,但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大多数国家和网络强国美国之间并非“互联”关系,而是一种特殊的“接入”关系,美国独自掌握着世界互联网的控制权。

9.“网络新丝路”

以“互联互通、共享共治”为主题的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曾在浙江乌镇举办。大会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浙江省政府共同主办,是我国举办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互联网大会,有全世界100个国家和地区的上千名嘉宾参会。

当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网络空间最大的贡献者。正如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鲁炜指出,“截至今年全球网民达30亿,人类全面进入互联网时代。中国拥有最多网民,占世界网民的五分之一,理应为世界搭建一个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开放平台。”我们显然要有这种“命运共同体”意识,给中国一次飞跃,给世界一次机会,给未来一个梦想;但又必须具有新型大国网络关系思维,看到网络空间并不太平。网络犯罪、网络恐怖主义等新型威胁接踵而至,尤其是网络空间军事化趋势,对中国的网络强国梦带来极大的挑战。

因此,我们必须以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性视角,要看到此次大会召开的重要战略背景。其一,是中国提出从网络大国到网络强国建设目标之后,组织的首次世界网络盛会;其二,是中国从深化改革开放到依法治国新阶段之后,举行的首次网络盛会;其三,是习总书记提出“多边、民主、透明”的世界互联网治理观之后,牵头的首次世界网络盛会。大会凝聚了网络空间的中国智慧、中国设计和中国主张。

而此次大会所要表述的中国主张,正如网络强国建设的执行者、组织者和探索者鲁炜所讲,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设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而要实现这一主张,必须处理好四个关系:既要尊重互联互通,也要尊重主权;既要加快发展,也要确保安全;既要提倡自由,也要遵守秩序;既要自主自立,也要开放合作。

提出中国主张的网络治理观,既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自我要求,也是中国对网络空间和平与发展的美好愿景,但归根结底靠实力说话。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中国的话语权从哪里来?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有责任也有力量为世界网络空间设置议程;作为世界第一网络用户大国的中国是,有义务也有能力在全球网络空间承担大国责任;作为世界下一个30亿网民主体的中国,有必要也有需求在网络空间规则制定中体现话语权。

但从实力来看,大会仅仅是一个充满“互联互通、共享共治”美好愿望的开始,是中国人民和政府“表述中国主张,开启拥抱世界的网络新丝路”的全球网络治理大智慧。中国从网络大国走向网络强国的的道路充满博弈。我们必须始终清醒地认识到,此次大会虽然称之为世界互联网大会,但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大多数国家和网络强国美国之间并非“互联”关系,而是一种特殊的“接入”关系,美国独自掌握着世界互联网的控制权。

目前,国家网络强国建设渐次展开,千头万绪。但在建设法治中国,法治网络的战略背景下,在加紧完善国家网络空间治理法治体系的同时,积极参与世界网络空间规则制定,形成有利于中国发展、世界和平的网络空间新秩序至关重要。中国应坚持开放的发展观和开放的安全观,以拥抱世界的网络新丝路为纽带,充分体现中国智慧、中国设计、中国自信和中国力量,逐渐发展成为维护世界网络空间和平与发展的中流砥柱,让中华民族复兴的梦想插上网络的翅膀。

美等“网络强国”对手战略攻势咄咄逼人。2014年3月国防部最新颁布的《四年防务报告》中,网络战能力由上次报告的6种核心能力之末,上升为此次列举的7种新型作战能力之首,并公开提出要“建设133支网络部队”的战略目标。美国网络战部队发展态势疯狂而迅猛。

习总书记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其中每一种安全都离不开网络安全,网络安全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和作战体系赖以正常运转的基础保障。网络时代的军事安全已经成为“总体国家安全”的战略支撑和力量保证。为此,新一轮军队改革树立“无网而不胜”的理念至关重要。

10.“无网而不胜”

首份《国家安全蓝皮书:中国国家安全研究报告(2014)》在京发布。报告指出,当前网络安全问题凸显,网络空间成为大国争夺的新战场,网络战也成为继太空战之后的战争新形式。无独有偶,最近有媒体重提美国智库兰德公司的一份报告:中美未来冲突始于网络且限于网络。再认真领会习总书记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其中每一种安全都离不开网络安全,网络安全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和作战体系赖以正常运转的基础保障。网络时代的军事安全已经成为“总体国家安全”的战略支撑和力量保证。为此,新一轮军队改革树立“无网而不胜”的理念至关重要。

当前,中国周边形势严峻,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面临新的挑战,新一轮军队改革势在必行。但改什么、改哪里、怎么改,都是需要讨论探索的大问题。尤其是对于怎么改,依然是军队新一轮改革的难题。回想20世纪80年代大裁军,有中越自卫反击战血与火的教训,就知道怎么改;上一轮军队改革,参照的海湾战争等一系列战争,改的就是军队信息化能力。而新一轮军事改革,形势发生了大变化,我们已经切切实实进入网络时代。回答怎么改就必须换挡网络思维看世界。

当前,美等“网络强国”对手战略攻势咄咄逼人。2014年3月国防部最新颁布的《四年防务报告》中,网络战能力由上次报告的6种核心能力之末,上升为此次列举的7种新型作战能力之首,并公开提出要“建设133支网络部队”的战略目标。美国网络战部队发展态势疯狂而迅猛。

但是,我们强调新一轮军队改革“无网而不胜”的理念,并非完全来自于对手咄咄逼人的战略攻势,也密切兼顾我军信息化发展的程度。随着我军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军队“能打仗、打胜仗”的战斗力标准已切切实实进入一个“无网而不胜”的时代。

网络时代,站在国家总体安全的视角,从国家利益拓展看,“无网而不强”,中华民族复兴离不开网络强国,要网络强国就必须网络强军;从战争体系支撑看,“无网而不能”,信息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运行和作战体系运转的血脉和纽带;从作战领域拓展看,“无网而不战”,网络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融入传统战场,开辟新兴战场,网络空间成为战略博弈的新高地。

网络时代,站在战争形态变化的视角,从作战思想认识看,“无网而不深”,网络思维和网络手段已经成为深化作战思想的必须;从战场制权获取看,“无网而不控”,从信息获取、信息共享到信息控制,网络始终是基础;从作战目的实现看,“无网而不成”。网络战不仅是保障社会秩序和作战体系运转的核心保障,也是在网络空间或通过网络空间实现作战目的的新兴力量。

网络时代,站在军队自身变革的视角,从军队自身变化看,“无网而不精”,依靠网络支撑才能走出精兵之路;从作战行动实施看,“无网而不优”,网络已经成为优化军事行动的血脉和纽带;从能力持续提升看,“无网而不增”,网络战实力成为作战能力新的增长点。

为此,新一轮军队改革必须改战争观念,网络化战争正以与传统战争融合甚至独立的方式出现,离开网络支撑和网络思维的战争已经不可想象,无论是虚实空间,军队不可能只守营门而不守国门,深化改革必须走出在传统战场领域对决的旧有模式;新一轮军队改革必须改编制体制,数量规模要让位于质量优势,传统力量和新兴力量和均衡发展,依据时代特征优化军队组织结构,成为新一轮军队改革的重中之重。新一轮军队改革必须改武器装备,武器装备网络化,信息网络武器装备化已经成为趋势,字节是子弹,程序是武器的时代已经来临。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当前,从网络大国到网络强国,我们刚刚起步,从世界大国到世界强国,我们正在路上。但只要军队在新一轮改革中树立“无网而不胜”的理念,就一定可以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新特点新趋势,成为实现中国梦的战略支撑和力量保证。

网络国防活动软性化。网络空间融入陆、海、空、天4个传统战场,不仅是联合作战的血脉和纽带,也成为人们进行社会交往和思想交流的平台。这些特性决定了网络国防活动的软性特征,既可毁伤于无形,也可攻心于无声。

11.网络新国防

以互联网为主体的全球网络空间迅速兴起、发展和普及,网络战力量异军突起,打破了原有的国家防卫格局,网络国防成为网络时代国防的全新内容。有别于陆海空天等实体空间,网络国防呈现出活动软性化、边境弹性化、手段多样化等特征。

网络国防活动软性化。网络空间融入陆、海、空、天4个传统战场,不仅是联合作战的血脉和纽带,也成为人们进行社会交往和思想交流的平台。这些特性决定了网络国防活动的软性特征,既可毁伤于无形,也可攻心于无声。

网络国防边境弹性化。网络空间互联互通,多路由、多节点特性为我们带来了一条“无形但有界”的复杂“疆界”,网络空间融入实体空间,并随着技术发展时期、斗争对抗阶段的不同而发生相应的变化。

网络国防手段多样化。由于网络空间融入陆海空天战场,其武器和手段多样化趋势明显。网络国防的武器既包括能量武器等硬杀伤,也包括病毒、木马等软手段,同时其作战手段也突破了传统范畴,具备网络情报战、网络阻瘫战、网络心理战等独特样式。

网络国防范畴全域化。传统国防的范畴主要集中在陆海空天等实体空间,聚焦点在实体领域。而网络国防的范畴有了极大的拓展,既包括实体领域,也包括信息、认知、社会等全息范畴。

网络国防力量多元化。传统国防的核心和主体力量都是军队。但在网络国防中,主权国家、经济竞争者、各种罪犯、黑客、恐怖主义者等都可能成为网络国防的对象。另一方面,网络国防的力量也拓展成军政联合、军民融合的复合力量。

不断上升的网络安全挑战与网络国防的全新特征,亟须树立大安全观加以应对。

在认识领域,应该加强网络空间整体安全意识,树立全民防卫观。1960年,美国前总统肯尼迪在演说中提出了“新边疆”的纲领性口号。肯尼迪号召美国人民,要勇敢地面对“未知的科学与空间领域、未解决的和平与战争问题、未征服的无知与偏见等”。事实上,在网络空间这个战略博弈和军事角力的新领域,网络国防建设最迫切解决的是观念更新问题。无论军队还是地方,无论军人还是百姓,都要克服传统观念的偏见,摒弃重视实体战场而不重视虚拟战场的传统观念,军民一体、军地融合,形成合力。

在战略领域,应该提升网络国防管理思维,树立全维战略观。美国2011年接连推出“网络空间国际战略”和“网络空间行动战略”等报告,世界各国在网络空间话语权方面的公开争夺也日益激烈。不少国家已经把网络空间安全提升到与海洋、太空安全利益同等重要的高度来认识。提升网络国防战略管理思维,加快网络国防建设整体筹划和顶层设计的迫切性日趋凸显。

最后,军队信息化转型中应树立常态战争观。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国家主权和政权在和平时期也面临被侵犯和颠覆的威胁。在西亚北非,美国网络空间的“飞船巨舰”就是社交网络,直击社会稳定和国家政权,引起严重社会动荡。军队信息化转型面临如何在信息领域、网络空间完成守土有责的使命重托,既要准备“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硬战争”,也需准备并打赢“养兵千日、用兵千日”的“软战争”,加速核心军事能力向新的作战领域拓展,向战略博弈的制高点聚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