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某某,女,48岁,2000年4月15日初诊。
黄疸不消退5年。
患者5年前出现黄疸,治疗久不消退,在南京等地大医院诊断为免疫性肝硬化,胆囊炎。1个月前出现腹水,经西医治疗腹水减,但黄疸深度,面色灰暗,轻度水肿,巩膜深黄,溲赤,纳谷差,大便溏薄,体极虚弱,苔腻黄,脉弦细。
[中医诊断]黄疸,肝郁血瘀,湿热内蕴。
[西医诊断]免疫性肝硬化,胆囊炎。
[治疗法则]解郁调肝,清利退黄。
[方药]逍遥散加味:当归10 g,赤芍20 g,柴胡、白术各10 g,茯苓15 g,枳实、郁金各10 g,丹参15 g,牡蛎、茵陈各30 g,焦栀、丹皮、佩兰各10 g,紫草根、六一散各12 g。
[二诊]上方服6剂,苔黄腻渐退,纳进,面色略有好转,但黄疸未减,再改下方。(www.xing528.com)
茵陈45 g,白术10 g,猪茯苓、泽泻、车前子各12 g,枳实10 g,赤芍、茜草、紫草根各12 g,丹参15 g,牡蛎30 g,鳖甲、白茅根各12 g,泽兰10 g,虎杖15 g,秦艽10 g,六一散12 g。
[三诊]上方进7剂,黄疸消退明显,脉转和缓,面部轻浮也消,纳转正常。
上方赤芍30 g,再进7剂。
[四诊]黄疸基本消失,B超检查示肝已好转,见有少量腹水。改用下方善后。
太子参12 g,白术10 g,茯苓、山药、薏米各15 g,陈皮10 g,砂仁5 g,柴胡、枳实各10 g,丹参、茵陈、鸡内金、焦山楂、炒二芽各15 g,甘草5 g。15剂。
[五诊]自此面色转华,二便正常,纳食佳,精神饱满,苔薄白,脉和缓。临床症状缓解,观察数年,一直未见较大的反复,稍有不适,即来服中药调理,亦能缓解,至今尚健在。
[按]此患者接手之初,病者腹胀大而重度黄疸,面色发暗,纳谷甚少,大便溏薄,有类《金匮要略》里所描述之女劳疸,且经南京等大医院住院治疗,效果不显,似乎有病入膏肓而无法挽救之状。坚持用逍遥散加味,重用茵陈、赤芍,并加退黄疸诸药,终获黄疸渐退,纳谷渐增,病情有转机,再遵扶正祛邪之法,用补脾抑肝之法,取得临床近期稳定之疗效。总结此例久疾重病经中药调治,获稳定之疗效,得益于中医望诊,初诊时观其面色虽黑暗,但黑暗中隐约见有明亮,黑而有光泽,不似黑炱之色,因此料想预后不会太差。《难经·六十一难》曰:“望而知之谓之神”,《医学心悟》曰:“大抵五色之中须以明润为主,而明润之中须有蕴蓄,若一概发华于外,亦凶兆也”,对临床均有较高的指导性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