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基督教在中国的外患与内战中的角色

基督教在中国的外患与内战中的角色

时间:2023-12-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十二章外患与内战中的教会20世纪中国基督教会的自立运动——新教的“本色化”和天主教的“本地化”的历史都不长。在战乱之中,教会和国家遭受到同样的苦难,同样遭受轰炸,教会中的爱国人士同样遭受日寇的迫害与屠杀,很大一部分教会的医院和学校被日军占领和使用。教会在这一段时期内有过短暂的复兴,新教教会发起了“三年复兴”运动,天主教则在中国建立了“圣统制”,并任命了中国第一任枢机主教。

基督教在中国的外患与内战中的角色

第十二章 外患与内战中的教会

20世纪中国基督教会的自立运动——新教的“本色化”和天主教的“本地化”的历史都不长。相继为日益逼来的外患所阻断。1931年,日寇发动的“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东三省。到1937年,“卢沟桥事变”和全面的抗日战争的爆发,逐步上升的民族危机迫使中华民族在危机面前作出抉择。当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面对亡国灭种之境的时候,民族的矛盾和民族的抵抗成为一种时代的主题。从1937年至1945年,八年抗战使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教会也不例外。在战乱之中,教会和国家遭受到同样的苦难,同样遭受轰炸,教会中的爱国人士同样遭受日寇的迫害与屠杀,很大一部分教会的医院和学校日军占领和使用。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西方传教士大批人被日军投入集中营。同时,日本为了监视和控制教会,设立了“教团”。它是日本帝国主义用来监视和利用、控制中国教会的组织,该教团在上海、山东、汉口、南京、北京、苏州招募教会参加教团,否则则被解散。有些新教教会为了维持工作和聚会,就参加了“教团”。天主教教会的宗座代表,则在抗日战争中保持中立。

在那个时代,民族矛盾的高涨促使了民族心理的高涨。作为中国民族中成员的基督徒,他们没有也不可能置身事外。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基督教新教教会就联合抗议,并且把9月27日定为“国难祈祷日”。此外,教会还通过艾迪等西方传教士和布道家的联络,致电各国政府和新闻机构,揭露事实,要求国际社会主持公道。战争的严酷的景象,也使曾经抱有“唯爱主义”观点的基督徒改变了想法,投身于抗日的洪流。抗战军兴以后,基督教新教教徒和天主教教徒纷纷组织救护团体,上前线抢救和护理伤员,并捐款、捐物支援前线。天主教会的著名人士马相伯、陆徵祥和于斌,都发表了支持抗战的爱国言论,雷鸣远还亲自投军,亲自参加抗战。这些事实,都充分显示了中国基督徒在国难面前的爱国行为和爱国态度。(www.xing528.com)

抗战胜利以后接踵而至的是四年内战。到1949年,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取得了胜利,国民党政府从大陆败退至台湾。教会在这一段时期内有过短暂的复兴,新教教会发起了“三年复兴”运动,天主教则在中国建立了“圣统制”,并任命了中国第一任枢机主教。然而,有迹象表明,从1947年年底至1948年,教会已经在布置撤退的工作。到1949年,大批西方传教士已经撤离中国。不过,罗马教廷驻华的公使直到1951年才离开中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