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基督教在客族人中的传播与组织

基督教在客族人中的传播与组织

时间:2023-12-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这种社会原因造成了基督教在客族人中传播的机会,客族人也将基督教在本族中特有的组织拜上帝会,作为躲避外力迫害、聚集力量的社团。据现存的教会史料来看,清朝的官厅在镇压太平军的过程中,追捕了许多在客族人中宣教的福汉会的中国传道人,将他们作为太平天国的同党处死。

基督教在客族人中的传播与组织

一、客族人中的基督教

历来有关太平天国与基督教之间神学和历史渊源的探讨,多从洪秀全与《劝世良言》的关系作立论,这诚然是很有见地的。然而两者之间的联系并不局限于此,早在洪秀全接受基督教并自行洗礼之前,基督教已经在两广的客族人中流播,而这些客族后来成为太平军首义的主要成员。

包括洪秀全在内的太平天国首义诸王,其出身多为由北方而南徙的客族人。以洪秀全为例,其远祖为北宋时朝廷命臣台辅洪皓。徽、钦二帝北掳后,他挺身赴金,事奉二主,至十五代裔孙居于广东潮州府,因受族人欺侮而迁于嘉应州,再散居于广东各处(4)。居于花县官禄▍的洪氏族人,都被称为“客家人”。当时的所谓“客家”或“客族”,都是指先世本中原汉族,在千百年前,因避内乱,或受异族侵略之压迫,逐渐南迁,或游宦南方,挈家眷来此地开族的。他们大都散居于湘、闽、粤、桂诸省,言语大致相同,俗称“客家话”;来到广东的“客家”,先到者又称“本地人”,尽行占据沿江毗海之沃壤平原,后到者不得不卜居住偏僻的山区;在桂省之客家,多半是由广东西迁的人;广西的“客家”又称“来人”,以别于徭僮土人(5)

根据现代学者的研究,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在很早的时候,就有向客族人中间宣播基督教的企图。第一个使用华人宣教师向中国内地传教的团体是郭实腊创立的“福汉会”(6),1844年至1846年,福汉会在广州、佛山、顺德、三水、韶州、南雄、潮州各地分设福音站,传道人所到之地远及海南岛、广西、江西和福建等地,其散发之《圣经》及宗教书刊,已遍布华南沿海各省。后来太平天国得到的《圣经》或宗教书刊,多从福汉会传道人手中获得,甚至还有福汉会的会员加入了太平天国的早期组织(7)。福汉会在郭实腊去世之后演化为三巴传道会,曾在郭实腊门下受业的王元深曾著《圣道东来考》,为华人所著之第一部新教入华的史书,其中记叙各会入广东传道的文章次序为:《德国礼贤会入粤记》、《德国巴色传道会入粤考》、《德国小巴陵传道会入粤考》,均列于《福汉会史》之后。可见三巴传道会由福汉会演变而来,而各教士在以后五年内的工作,包括东莞虎门、镇口、李朗、荷拗、新安布吉、大鹏城、西朗、潮州汕头、琼州海口等地(8),这些地区也都是客族人聚居之地,而三巴会的传道人则成了“客族”人最早的记录者和研究者。巴色会最早在华的韩山文,于1854年去世以前撰有客家方言字典,黎力基则于1860年出版罗马字拼音《马太福音书》的客语《圣经》;礼贤会的高怀义牧师于1859年撰有《新安县志略》,对“本地”和“客家”的活动地域作了区分,指出新安八百五十四个村庄,本地人居住有五百七十九个,客家人居住有二百七十五个,而黎力基牧师后来写的“客家人”引用族谱资料分析了李姓、洪姓、罗姓、何姓等客族源流及南迁所经之地(9)。关于客族人之风俗习惯以及由于本地人的排挤和官府的压迫而倾向于太平天国造反的情况,传教士韩山文记载尤为详细:

广西有客家村落甚多,但不若本地村落之强大。本地人与客家人之感情甚坏,互相仇视,一有事端发生,仇怨更深,其时有客家富人温姓者,纳一女子为妾,此女已与本地人订婚,遂起争执。温姓以女子父母协商,予以重金,因此不允退让与本地人。县官每日接收本地人控告此客家人之状词无数,不能审判曲折,县官似乎是畏难,故意推宕不理此纠纷。据说,县官暗中却怂恿本地人以武力对待客家人,无论此事确否,客家人与本地人未几发生械斗……但本地人愈战愈强,且经验丰富,又以其人数较多数倍,卒将客家人击败,焚其屋宇。许多客家人无家可归,在此患难中,彼等央求拜上帝会教徒之庇护……但如今不特有患难之村民,而且被官兵击散之匪贼,均视拜上帝会为逋逃薮,老幼男女携眷挟财产大队加入,情形大不同前时。(10)

从这段记述可以看到,客族人因来自外省,因种种事端常与当地的土著人发生矛盾和纷争,官府在有意无意间又偏袒本地人,再加以土著人多势众,占据地利,客族人在争斗中渐渐处于劣势,于是拜上帝会的宗教组织就成了他们的庇护所。战乱和人口膨涨是造成客族人流迁南方的原因,他们来到当地以后,本来已经狭窄的空间和微薄的生活资源,又使他们必然与本地的社会势力发生冲突。这种社会原因造成了基督教在客族人中传播的机会,客族人也将基督教在本族中特有的组织拜上帝会,作为躲避外力迫害、聚集力量的社团。(www.xing528.com)

据现存的教会史料来看,清朝官厅在镇压太平军的过程中,追捕了许多在客族人中宣教的福汉会的中国传道人,将他们作为太平天国的同党处死。这些史实说明了早期福汉会与太平天国的联系:(一)罗彦彬牧师发表于1908年的《中华基督教礼贤会在华传教史》载,1855年礼贤会派遣陈长兴、庄满和两位中国传道人从广州搭船到梧州,在舟中传道派书,被人目为洪秀全余党。到梧州登岸后有人向县官密告,两人被逮于寓所,并再押解回广州,时制府为仇视外人之顽固官僚叶名琛(他在汉阳的老家因被太平军焚毁而又深恨之),遂将两人押至海南县起云仓,故意将两人押毙(11)。(二)两广总督徐广缙在太平军起事之初,捕获一名重要的囚犯,锁逮入京,并判处死刑,将著录口供,在北京的邸抄上发表。根据这个口供,“很容易窥破一种嫁祸基督教徒的阴谋:汉会——郭实腊所创的秘密团体——被认为是叛乱的主要兵源供给者”(12)

太平天国的起事,是由拜上帝会组织和发动的。拜上帝会的创始人冯云山,据说在1848年访问过郭实腊牧师,并在其名下领洗。福汉会在1853年9月27日也报告说,冯云山在三年前与广西福汉会成员接触,其后成为福汉会成员,曾受业于郭实腊牧师门下(13)。郭实腊是早期来华的基督新教传教士,其神学思想和传教方式深受欧洲摩拉维弟兄会(14)的影响。摩拉维弟兄会的信仰以基督为中心,但上帝与基督彼此同一,决定性的因素在于人心对基督的态度,生活快乐的意义在于灵性生活的实践,主张消除等级特权,注重人人平等,实行财物公有,信徒依性别、婚姻划分小组,由长老和组长负责纪律与灵修,以保证生活严谨。摩拉维弟兄会在举行礼拜时,一般多在室内进行,崇拜的陈设非常简单,不设圣坛和十字架、图像及讲台。聚会之时,男女分坐礼拜堂两旁,牧师只在座位之前站立或坐近一桌子之前,崇拜仪式简单,只有唱诗、读经祷告。自1457年组会以来,迄无法定教义之标准以及信仰之条文,传教皆随个人意愿而为,不受布道会的约束。摩拉维弟兄会的这些特点,通过郭实腊创立的福汉会部分成员为媒介(15),也对太平天国的拜上帝会发生过一定程度的影响。据记载,太平天国拜上帝会的仪式与福汉会有相当接近之处:举行洗礼时,大堂一端的神桌上置明灯两盏、清茶三杯。男女分坐左右,开始时齐唱赞美诗,主礼人讲道。祈祷时,全体向着阳光进入处跪下,由一人代众祷告。新皈依的教徒要写一张“悔罪奏章”,上书各人姓名,行礼时由各人高声朗读,读毕焚化。主礼人求问洗者:“愿不拜邪神否?愿不行恶事否?愿恪守天条否?”求洗者悔罪立愿后跪下,主礼人从大盆清水中取水一杯,灌于受洗者头顶,同时念道:“洗除罪恶,去旧从新。”然后领洗者起立,自饮清茶一杯,再以盆中清水自洗胸口,表示洗净内心。教徒也常到河中浸洗,同时祈祷认罪求赦。受过洗礼者即可承领各种祈祷文,在早晚礼拜和食饭时念诵。此外,还有婚、丧、动土等的祈祷文,在举行仪式时念诵,并以食品为牺牲,礼毕共食之(16)。这种仪式,与福汉会的中西合璧的形式很相似,既带有一点摩拉维弟兄会的简约和朴素,又类似中国祭祖拜神的旧俗。

另一件证明郭实腊和福汉会与客族人有联系的事实是,他确是最早向西方报导中国客族人的传教士。他于1843年11月30日在港致函德国教会,谓:“余又认识一部华人曰客族者,此种民族,勤俭耐劳,吾既习其言语,与之过从,且招之会集而祈祷焉。”(17)更有甚者郭实腊所译的《圣经》译本,曾经被太平天国采纳为标准译本,据参加太平天国的英人呤唎在所著的《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记载:“何斯木号访问南京数月之后,法国战船加西尼号也访问了南京,带回《创世记》、《出埃及记》的重印本和一部分《新约》,包括根据郭士立博士译本复印的《马太福音》。”(18)自马礼逊逝世以后,麦都思、裨治文和郭实腊着手进行马氏译本的修订工作,1837年由麦都思主持编订的《新约》——《新遗诏书》在巴达维亚出版,1840年由郭实腊主持编订的《旧约》——《旧遗诏书》也刊印了。后来,郭氏还将《新约》重加修订,称之为《救世主耶稣新遗诏书》,而此修订本即为太平天国采用之译本,在定都天京后印发,每册封面印有太平天国徽号和太平天国年历。洪秀全还将郭氏译本之《创世记》、《出埃及记》、《马太福音》,作为应试员生之参考本。(19)

与太平天国领袖人物有直接交往的三巴传道会传教士是韩山文。1851年洪秀全在金田起兵,其族弟洪仁玕因未能与太平军会合,为清兵缉捕,逃往东莞李朗,为族人洪新带往香港,投靠韩山文。不久,韩山文到新安布吉传教,洪仁玕在港生活无依无靠,遂潜回东莞牛眠埔,在友人处居住,以教私塾糊口。1853年,韩山文染病回港,洪仁玕再来投靠,并从韩氏学道,于11月在港领洗,随后他在教会里教授西方传教士华文。1854年春,洪仁玕准备抵上海去南京投效洪秀全,韩山文资助两百元,又赠三本《圣经》、巴特氏之《圣经历史》、叶纳清所著《圣会大学》、世界地图、中国地图、巴勒斯坦地图、打孔机、铜模机、字带、望远镜、圆规、寒暑表以及小刀等物(20)。韩山文来华传教达七年之久,在福汉会任事四年,尝主持福汉会也有一年半时间。1851年至1854年,他仍在福汉会原有的传道地区去发展巴色会的传教事业,因而成为在中国客族中开教的第一人。对于郭实腊、韩山文在客族地区大力推广基督教的努力,西方人士这样评论道:“当天主教国家在欧洲似乎沉睡的时候,耶稣教的国家却奋力向前进展,向外扩张,在这广大的地球上,占取大块土地。”(2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