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智慧城市案例:建设思路与规划

智慧城市案例:建设思路与规划

时间:2023-12-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九章智慧城市案例介绍9.1“数字东胜”总体规划纲要9.1.1前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指出:“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大力推进信息化,是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

智慧城市案例:建设思路与规划

第九章 智慧城市案例介绍

9.1 “数字东胜”总体规划纲要

9.1.1 前言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指出:“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大力推进信息化,是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

数字城市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趋势,也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东胜区的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迫切需要运用信息技术来解决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为了满足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充分发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在加强城市管理、完善城市服务、提升城市品位等领域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整体提升东胜区的综合竞争能力,特编制本规划。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本规划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鄂尔多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建议等相关文件精神,结合东胜区信息化发展的实际进行编制。

9.1.2 “数字东胜”综述

“数字东胜”即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的广义城市信息化建设。通过城市宽带多媒体信息网络、城市级数字化技术应用平台、城市级综合管理与服务数据库系统、业务级应用平台,充分利用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等现代科学技术,整合和利用东胜区现有信息与网络化资源,实现信息交互、数据共享、网络融合、功能协同。“数字东胜”建设的模式就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城市级数字化技术应用平台为中心,以城市现代化科学的综合管理和便捷与有效的公共服务为目标,建立起城市级基础数据管理与存储中心和一系列城市各业务级数字化应用二级平台的数字城市规划发展模式。结合城市规划、土地、交通、道路、地下管网、环境、绿化、经济、人口、房地产、商业金融农业、矿业、林业、旅游、水利电信电力等各种数据形成一体化统一的共享数据库体系,建立起数字城市综合管理和公共服务平台(城市级“一级平台”)和业务级应用平台(城市级“二级平台”),如城市综合管理(“大城管”)、城市应急处理指挥、城市综合数据中心、城市电子政务、城市“一卡通”、城市公共安全、城市智能交通、城市公共服务、城市社会保障公共卫生、城市教育与旅游、城市电子商务与物流、城市基础设施监控与管理、城市物业与供暖节能、城市智能建筑与数字社区等。

1.东胜区社会经济概况

东胜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西南,地处鄂尔多斯高原腹地,揽于九曲黄河“几”字湾怀抱之中,是国家新兴能源化工基地鄂尔多斯市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交通和信息中心。东胜区总面积2 530平方公里,人口43万,辖9个街道办事处、3个镇、2个在建新城区,为鄂尔多斯市府所在地。

东胜资源富集,区位优势明显。东胜地处有“中国21世纪能源接续地”之称的鄂尔多斯盆地,境内和周边地区资源富集,尤以优质煤炭闻名遐迩,石灰岩石英砂、建筑粘土、陶瓷粘土等资源储量惊人,开发潜力巨大,此外农畜产品、林果山珍、中药材久负盛名,发展建材工业和绿色食品产业的资源优势明显。东胜交通发达,109、210国道在此交汇,包东、东苏高速公路贯穿市区,包神铁路、包府公路沿市而过,兴建包西、准东、东乌铁路,公铁交通干道与全国公铁路网相连通,市区距包头机场96公里,距建设的鄂尔多斯机场10分钟车程,距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248公里,距西安、北京800公里,为晋、陕、宁、蒙四地及毗邻地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陆路运输要冲。东胜信息集中,网通、电信、移动、联通等几大信息网络覆盖全境,以东胜为中心的交通网络和信息通信网络已经形成。

东胜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整体环境明显改善。近年来,东胜按照“城乡统筹,三化互动”的发展思路,遵循“抓城市建设就是抓经济建设”的思想,坚持走以城市化带动工业化、促进产业化的发展道路,不断加大城市建设力度,全力实施了城市发展“拉大、补欠、崛起”三步走战略,营造了良好的人居环境、生产环境和发展环境。投资近200亿元用于城市建设,城区面积从15.6平方公里扩展到67平方公里,累计新建和改建道路20多条,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从0.6平方米增加到20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从6.8平方米增加到16.4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从15平方米增加到30.5平方米,城市日供水能力从1.2万吨增长到5.5万吨,城市整体形象得到改善,城市积聚效应明显显现,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镇化率达到了93%。按照“生态绿区”的发展要求,东胜坚持把生态环境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于2000年在自治区率先推行了“禁牧舍饲”,目前,全境森林覆盖率达到28%,植被覆盖率达到85%以上,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东胜区经济发展水平位居自治区前列,实力雄厚,势头强劲,与首府呼和浩特、钢城包头构成内蒙古经济发展的“金三角”。东胜区经济实力始终保持在自治区101个旗县(区)前列,2006年由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全国县域排名中,东胜区综合排名由2005年的56位上升到第25位,是自治区连续两年唯一入围全国县域百强的旗区。2007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00亿元,增长34.2%;财政收入完成65.1亿元,增长29%,继续列居自治区101个旗县(区)首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7 545元和6 287元,增长24.5%和15.8%;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88亿元,增长70.3%;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500吨,万元GDP能耗下降5%。2006年,东胜区实现工业增加值55亿元,

东胜区有林面积达到151万亩,退耕还林面积达到32.9万亩,退牧还草面积达到190万亩,草原面积达到304万亩,植被覆盖率达到85%,森林覆盖率达到2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2000年的0.6平方米增加到20平方米。

目前东胜区各类商品市场和商业网点总数达到8 000个,经营商品种类达到3万余种,销售总额达到84亿元,第三产业实现财政收入34.5亿元,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占到了60%,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了从“二三一”到“三二一”的突破。

2007年,东胜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 54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 287元,每百户家庭拥有轿车17辆,移动电话255部,家用电脑43台。围绕“一市、两区、三个组团”的全市整体城市规划来规划东胜区城市建设,2008年,东胜区计划投资70亿元用于城市建设,重点要统筹新、旧城区协调发展,东胜区经济建设实现了从“城乡一体化”到“依托城市发展东胜”到“抓城市建设就是抓经济建设”的历史性跨越。

2.东胜区信息化建设现状

当前,信息技术和国际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全球信息产业以两倍于经济平均增幅的速度增长,成为推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强大动力。信息技术强大的渗透性和信息资源应用的广泛性,更使其逐步影响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极大地促进了不同国家、不同产业和部门的沟通与交融,推动了人类行为方式的改变,引起了国际经济和社会的深刻变革,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信息资源超越了其他自然资源,资源配置和市场份额的竞争更趋激烈。

东胜的电信服务业发展迅猛,网络环境良好,为信息化发展提供了较为扎实的基础。电信网络投入大、起步早,已具备宽带语音、数据网络应用条件。全区五家通信企业(电信、移动、联通、网通、铁通)及广电公司,正着力加大宽带网络建设,基本上实现了光缆光纤到路边、到小区、到办公大楼的目标;全区有线线电视宽带网基本建成,并开播了有线数字电视;电视电话“村村通”工程全面展开。

东胜区的政府信息化建设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较快。区政府成立了市电子政务办公室,同时投资建设了区政府电子政务一期工程,建立了政府信息交流的骨干网络和政府机关内部信息应用、共享与交换平台,全面提高了政府信息化水平。行政、税务、财政、金融、审计、公安、社区、农牧、质检等部门信息化建设全面展开。区政府的门户网站以及区发改委财政局、建设局、科技局、旅游局、农业局、林业局等部门网站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并在区内外已有一定影响。

东胜区的电力、金融、电信以及大中型能源化工企业在产品设计与生产、内部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不同程度地采用了信息技术。数十家企业相继在互联网上建立了自己的网站。电子商务虽然在东胜区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在各大中型企业内部已普遍受到重视,金融、税务、电力、电信等企业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各大商业银行、城区信用社以及邮政系统的储蓄网点陆续推出了网上银行,开通了网上支付、网上自动转账和网上缴费等业务,各类信用卡应用良好。各银行已全面实现了通存通兑业务,并开通了手机、电话进行账户查询、银行转账、自助缴费等个人理财服务。各大银行、城区信用社、邮政储蓄网点共投放联网的自动柜员机近百台,极大地方便了城镇居民。邮政局还开通了11185客户服务系统,用户只要拨打11185客服电话,就可以足不出户享受到邮政系统众多“一条龙”服务。

东胜区内所有大专院校都开设了计算机专业,城市所有中小学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在校学生的计算机和网络实际应用水平大大提高。全区所有公务人员及事业单位的职工都经过了计算机知识培训,信息化基础知识培训工作也已全面展开。政府部门通过一些措施积极引进信息化人才,一些企业也主动找有关院校洽谈合作培养信息技术人才。

3.东胜区信息化发展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东胜区虽然加快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但一些部门对信息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认识不高,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观念意识与当今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发展形势不相符。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不一,由于部门、行业发展的不平衡和工作重点不同,一些部门的精力和重心仅局限于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对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使得信息化建设落后于其他工作。社会公众的信息化意识不强,主要表现在上网率低、信息设备有效利用率低、利用信息的能力低,有些部门和单位至今还是电子信息应用的盲区。

近年来,东胜区经济虽然有了快速发展,但市政府对信息化投入的力度有限,信息化建设资金仍然不足。特别是各部门的资金更显短缺,在一些传统产业和管理部门的情况尤为严重,导致许多信息化建设难以实施。

信息化人才总量偏少,且结构不合理,低水平应用型人才多,高水平开发建设型人才少,研发和软件人才严重缺乏,人才供需矛盾突出。

东胜区信息化建设整体起步较晚,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工作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信息安全基础设施薄弱,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防护水平不高,应急处理能力不强;信息安全意识不强,制度不健全,网络失泄密事件时有发生;管理体制不健全,信息与网络安全管理机构尚未建立;信息与网络服务机构少,信息安全支撑体系尚未形成;信息安全技术与管理人才缺乏,远不能适应东胜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和信息化发展的需求。

4.东胜区信息化发展目标

在全球新的经济竞争环境下,围绕把东胜区建设成为经济强市、文化大市、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要继续保持和进一步发挥东胜的优势,实现东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用信息化带动相关产业,加快市域现代化建设步伐,推进“数字东胜”的建设,才能逐步实现强市富民目标。

为了东胜区可持续发展,必须构建一个具备前瞻性的数字化城市,即“数字东胜”。通过城市宽带多媒体信息网络、城市级数字化技术应用平台、城市级综合管理与服务数据库系统、业务级应用平台,充分利用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等现代科学技术,整合和利用东胜区现有信息与网络化资源,实现信息交互、数据共享、网络融合、功能协同。对城市基础设施和与生产、生活发展相关的各方面进行多方位、多层面、城市化的信息化采集、传输、处理、优化、存储、调用、共享,建立具有对城市地理、资源、生态、环境、人口、经济、社会等诸方面实现数字化、网络化管理、服务和决策功能的信息体系。建立起数字城市综合管理和公共服务平台(城市级“一级平台”)和业务级应用平台(业务级“二级平台”),如城市综合管理(“大城管”)、城市应急处理指挥、城市综合数据中心、城市电子政务、城市“一卡通”、城市公共安全、城市智能交通、城市公共服务、城市社会保障与公共卫生、城市教育与旅游、城市电子商务与物流、城市基础设施监控与管理、城市物业与供暖节能、城市智能建筑与数字社区等。整合整个东胜区所涉及的综合管理与公共服务信息资源,包括地理环境、基础设施、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经济资源、教育资源、旅游资源和人文资源等,以数字化的形式进行采集和获取,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统一的存储、优化、管理和再现。实现城市综合管理和公共服务信息的交互和共享,为城市资源在空间上的优化配置,为东胜区城市综合管理和公共服务上的合理利用,为东胜区城市科学与可持续发展,建立和谐社会提供强而有力的手段。

9.1.3 “数字东胜”建设指导思想

1.“数字东胜”建设指导原则

“数字东胜”建设的指导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数字东胜”信息化发展的战略方针是:统筹规划、资源共享,深化应用、务求实效,面向市场、立足创新,军民结合、安全可靠。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努力实现网络、应用、技术和产业的良性互动,促进网络融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信息共享。要以需求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探索成本低、实效好的信息化发展模式。要以人为本,惠及全民创造广大群众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化发展环境。

(2)明确“数字东胜”信息化建设在东胜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所应发挥的作用。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进能源、交通运输冶金机械和化工等行业的信息化水平逐步提高。加快传统服务业转型的步伐,推进金融信息化和金融服务的创新,初步形成现代化金融服务体系。加快电子商务的语音和发展,加快在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领域信息化发展的步伐。

(3)把信息化作为解决现实紧迫问题和发展难题的重要手段,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作用。坚持把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放到重要位置,加强统筹协调,促进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坚持引进消化先进技术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相结合,优先发展信息产业,逐步增强信息化的自主装备能力。

(4)提升网络普及水平、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和信息安全保障水平。抓住网络技术转型的机遇,基本建成国际领先、多网融合、安全可靠的综合信息基础设施。确立科学的信息资源观,把信息资源提升到与能源、材料同等重要的地位。

(5)加快服务业信息化。优化政策法规环境,依托信息网络,改造和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网络增值服务、电子金融、现代物流、连锁经营、专业信息服务、咨询中介等新型服务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降低物流成本和交易成本。

(6)改善公共服务。逐步建立以公民和企业为对象、以互联网为基础、中央与地方相配合、多种技术手段相结合的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体系。重视推动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延伸到街道、社区和乡村。逐步增加服务内容,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加强社会管理,整合资源,形成全面覆盖、高效灵敏的社会管理信息网络,增强社会综合治理能力。协同共建,完善社会预警和应对突发事件的网络运行机制,增强对各种突发性事件的监控、决策和应急处置能力,保障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强化综合监管,满足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规范监管行为的需求,深化相应业务系统建设。围绕财政、金融、税收工商海关国资监管、质检、食品药品安全等关键业务,统筹规划,分类指导,有序推进相关业务系统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的信息共享,促进部门间业务协同,提高监管能力。建设企业、个人征信系统,规范和维护市场秩序。

(7)加强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建设并完善覆盖全国、快捷高效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增强防疫监控、应急处置和救治能力。推进医疗服务信息化,改进医院管理,开展远程医疗。统筹规划电子病历,促进医疗、医药和医保机构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支持医疗体制改革。

(8)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多层次、多功能的就业信息服务体系,加强就业信息统计、分析和发布工作,改善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和政策咨询服务。加快全国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服务质量。

(9)推进社区信息化。整合各类信息系统和资源,构建统一的社区信息平台,加强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的信息化管理,改善社区服务。

(10)推动网络融合,实现向下一代网络的转型。优化网络结构,提高网络性能,推进综合基础信息平台的发展。加快改革,从业务、网络和终端等层面推进“三网融合”。

(11)规范政务基础信息的采集和应用,建设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推动政府信息公开。整合电子政务网络,建设政务信息资源的交换体系,全面支撑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12)完善信息技术应用的技术体制和产业、产品等技术规范和标准,促进网络互联互通、系统互操作和信息共享。

2.“数字东胜”建设实施思路

总结近年来我国在建数字城市的经验就是:既要采用国际上先进数字化应用理念和信息网络科学技术,学习国际上数字城市建设的成功经验,也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研究和创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信息化发展的道路。从目前北京、广州、上海、南京、苏州等数字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思路来看,都是要充分利用城市信息网络资源,着眼于利用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将城市管理由纵向管理向扁平管理转变,大力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和效益。通过数字城市信息化建设,逐步建立政府、企业、社区与公众之间的信息共享和良性互动,协调人与环境和公众与政府之间的关系。特别着重于改善与民生直接相关的城市交通、教育、医疗、居住、治安、社区服务等方面,进行了城市“一卡通”、城市数字城管、城市应急指挥、城市智能交通、城市社会保障与公共卫生、社区物业与服务等数字化应用系统平台的开发和建设。充分发挥政府在城市综合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积极与主动的作用。全面落实和促进城市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

从“数字东胜”指导原则出发,在充分考虑“数字东胜”的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同时以系统工程的观点考虑,“数字东胜”建设实施的思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上而下”的系统和信息集成的思路。考虑到“数字东胜”是一个城市级的众多业务应用平台和综合信息集成的超大型信息系统,因此必须“从上而下”地来考虑和顶层规划“数字东胜”数字化与智能化城市级整体大系统的结构、城市级业务应用平台的集成、城市综合管理和公共服务信息的交互、城市级综合数据共享、应用功能协同等。

(2)建立城市级数字化应用平台(城市“一级平台”)是实现城市级业务应用平台(城市“二级平台”)系统集成、城市综合管理和公共服务信息交互、城市级综合数据共享以及应用功能协同的基础平台。只有建立城市级数字化应用平台(城市“一级平台”)才能消除各业务应用系统间“信息孤岛”的现象。

(3)在“数字东胜”建设项目实施前期,应及时制订和编写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系统平台之间信息互联互通与数据共享的标准和实施规范。这对于下一步编制《“数字东胜”总体实施规划》提供了一个指导性的文件。

(4)在对东胜区目前信息化现状和发展需求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编制《“数字东胜”总体实施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编制的要点是:“数字东胜”需求分析、“数字东胜”建设目标(包括近、中、远期)、“数字东胜”城市级数字化应用平台(城市“一级平台”)实施规划、“数字东胜”各业务级应用平台(城市“二级平台”)实施规划、“数字东胜”项目实施保障措施、“数字东胜”近中远期建设实施内容及预算等方面的内容。

(5)落实近期(2009年)“数字东胜”实施的重点项目,深入进行需求分析、实施项目调研和考察,与具有突出工程案例和技术实力的工程承包商进行技术交流,为东胜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6)坚持“从上而下”的系统工程设计一步到位的思路和“数字东胜”工程项目分步实施的原则。充分发挥东胜区已建信息系统的现有资源,着重在信息互联互通与数据共享方面进行完善和提升,使得“数字东胜”早日见成效。

9.1.4 “数字东胜”建设规划目标

1.“数字东胜”建设总体目标

建设“数字东胜”,实现综合信息基础设施高度普及,信息安全保障水平大幅提高,全区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取得明显成效,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取得进展,广大群众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显著提高。

“数字东胜”将会成为一个能够综合运用数字化技术、智能化技术、宽带网络技术,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功能机制进行信息自动采集、动态监测管理和辅助决策服务的技术系统,具有城市地理、资源、生态环境、人口、经济、社会等复杂系统的数字化、网络化、虚拟仿真、优化决策支持和可视化表现等多种强大功能的全国一流数字城市。

“数字东胜”建设将促进东胜区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发展信息服务业。

“数字东胜”建设会提升东胜区网络普及水平、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和信息安全保障水平。抓住网络技术转型的机遇,基本建成国际领先、多网融合、安全可靠的综合信息基础设施。确立科学的信息资源观,把信息资源提升到与能源、材料同等重要的地位。

“数字东胜”建设必定能够增强东胜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和国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电子政务应用和服务体系日臻完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密切结合,网络化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2.“数字东胜”建设具体目标

基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融合,结合东胜区的实际情况,“数字东胜”建设在未来三年内将达到以下规模:

(1)到2011年,网络规模和容量达到全国领先的水平。网络基础设施供给能力显著增强,基本满足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2)到2011年,信息服务业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取得长足进步,建成一批门类较为齐全,可供交互查询的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的信息资源数据库。

(3)到2011年,全面完成电子政务建设,2009底完成电子政务内网工程建设,2009年底实现区党政办公大楼入住单位互联互通。2009年实现全区所有政务部门互联互通。各政府部门所有网站纳入区政府门户网站,90%的政务信息资源得到了有效整合、开发、利用。

(4)到2011年,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在全市9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中得到推广和应用。

(5)到2011年,城市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和宽带IP城域网全面建成,在此基础上,加快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应用,使“数字东胜”形成一定规模,全市智能化居民小区数达到新建小区总数的80%以上。

(6)到2011年,信息化人才队伍满足信息化推进的需要。各类信息专业人才要有较大增加,全市所有政府部门的公务人员、事业单位职员和企业领导干部都要接受信息化知识培训,并能熟练掌握和使用信息化基本技能。

9.1.5 “数字东胜”建设实施内容

1.“数字东胜”建设总体实施内容

“数字东胜”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要按照科学规律分步骤分级别地逐步实施,在整个建设过程中,有贯穿始终的“五大重要任务”:

1)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充分利用数据通信网、广播电视网等网络平台以及无线通信、光纤通信等通信技术,完善城市信息化基础平台,打好应用基础。统筹规划全市接入宽带化工作,切实改善市民上网条件,为广大市民提供选择多样的宽带接入方式。

研究和制定网络建设以及扩大应用的专项规划,引导和鼓励各运营商按照全市统一规划,有序竞争,在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上达成共识,在扩大网络应用上形成合力。紧密跟踪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潮流,切实把握第三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等技术发展的动向和机遇,确保信息基础设施能满足全市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管理,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

2)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需要多方面的条件,包括:现代信息技术和装备支撑,将信息加工成信息库,对大量信息资源进行编目和定位,有进行信息交换和提供服务的系统,还有可靠的安全保障以及有效的管理。

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其他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相比具有更大的复杂性,这是因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渗透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诸多领域,涉及政府部门、企业单位、公益机构、社会公众等多方面的主体。

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涉及4个领域: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领域、公益性信息开发服务领域、信息资源产业发展领域、宏观环境领域。

在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领域,工作重点主要集中在:政府信息公开、政务部门间信息的共享以及政务信息资源的社会化增值开发。

在公益性信息开发服务领域,工作重点主要集中在:政务部门尽可能提供信息资源的公益性开发服务,公益性信息机构加强对公众的信息开发服务,以及鼓励引导企业和公众进行公益性信息开发服务。

在信息资源产业发展领域,要实现信息市场繁荣和产业本身的发展,其工作重点主要集中在:推进信息资源开发过程中信息产品的商品化、信息流通的市场化和信息开发的产业化。

在宏观环境领域的工作重点包括:加强组织协调和统筹规划、增加全社会对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投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制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标准体系、加快相关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营造公众利用信息资源的良好环境、构建和强化信息安全体系以及培养信息资源领域的人才等8个方面。

3)电子政务的综合应用

确立“数字东胜”的“建设网络环境下的一体化政府,为社会提供一站式服务”的电子政务实施目标,大力推进政府转型提效和便民利民服务的应用。要从提高行政效率、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高度,认真做好政务公开的规范化、透明化、可控化工作,努力建设服务、法治、廉洁政府。

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电子政务的基础,电子政务是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目标和方向。在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是政务信息资源最大拥有者,也是最大的政府信息生产者、使用者和发布者。政府是否能够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信息资源,是能否正确、高效行使行政职能的重要环节。东胜区政府将紧抓实效,坚决落实政府信息资源公开,使电子政务成为政府行政效率提升最有效工具。

牢牢把握“建设网络环境下的一体化政府,为社会提供一站式服务”的总体目标,建立和完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和政务门户网站平台上的行政执法、监督功能,搭建网上行政执法、网上监督等应用系统,明确网上行政执法的事项和流程,使电子政务成为东胜区政府服务的主窗口和公众参与的“直通车”。

数字化城市管理,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基于万米单元网格和城市管理部件事件法,量化城市管理的部件和事件,明晰责任、准确定位、细化管理行为,形成城市管理问题的发现、处置和监督评价多层面完整闭合的系统和方法。

部件指城市管理的各项设施,即城市管理要素中的硬件部分,主要包括道路、桥梁、水、电、气、热等市政公用设施,及公园、绿地、休闲、健身、娱乐等公共设施,也包括如门牌、广告牌匾等部分非公用设施。通过普查,确定空间位置,明确主要责任单位和部门。

事件是指人为或自然因素导致城市市容环境和环境秩序受到影响或破坏,需要市政管理部门处理并使之恢复正常的事情和行为。

4)企业信息化

针对传统产业在城市经济中仍然占有很大的比重的实际情况,采用先进实用的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产业竞争能力。大力推进广大企业,特别是重点企业和企业集团的信息化进程,引导企业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实现企业人力、财力、物力和技术资源的优化配置。

另外,要借助国家级“两化融合”创新实验区成立的大好时机,全面贯彻中央关于“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思想,大力推进区内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

5)电子商务

在现代商务活动各个主要环节和经济管理部门全面建设一个高效率、低成本、国际化的电子商务系统。以开展电子商务作为推进传统企业信息化改造,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重要内容,选择大中型加工制造企业、大型商厦、物流等流通企业作为电子商务试点,促进传统企业从采购到销售以及产品上下游之间逐步全面实现电子化,建立网上超市,逐步提高网上交易比重;加快各类电子缴费系统建设,加快建设电子交易平台;加快电子商务信用认证机构的建设,推动物流活动中财务结算的电子化进程,抓住现代物流建设的契机,全面推广电子商务。

2.“数字东胜”近、中、远期实施内容

1)“数字东胜”近期实施内容(2009年)

2009年“数字东胜”工程实施的重点内容是:建立一个中心,确保三项工程,强化四项基础设施,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1)一个中心

就是建立大型城市级数据共享中心。按照“数字东胜”整体规划设计,“数字东胜”实施需要建立一个大型城市级数字化应用平台(城市“一级平台”)来实现城市综合信息的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功能协同。“数字东胜”城市“一级平台”建设内容包括:城市综合信息集成平台、城市整合管理中心、城市应急处理指挥中心、城市市民卡数据库、城市综合管理数据库、城市公共服务数据库、电子政务数据库等。“数字东胜”城市“一级平台”的建立将为东胜区领导提供及时和准确的信息、数据和决策依据,同时由于这些海量的数据存储、调用和共享,也为城市的综合管理和公共服务提供了更好的信息资源整合,更合理、科学、高效地为“数字东胜”服务。

(2)三项工程

①鄂尔多斯市民卡工程项目

“鄂尔多斯市民卡”是2009年东胜区政府实施的重大惠民项目。这是“数字东胜”数字化与智能化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以服务市民为理念,以政府服务、公用事业及金融支付三大功能为主体,以规范和整合政府部门与行政单位的功能卡为目的,统一规划和发行,具备一卡多用的功能。2009年10月集中发卡,计划于2010年将鄂尔多斯市民卡应用覆盖全市其他旗区。

②数字城管工程项目

“数字城管”是2009年东胜区政府实施的城市综合管理项目。这也是“数字东胜”数字化与智能化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东胜区“数字城管”按照监督指挥相分离的原则,结合东胜区“数字东胜”城市级数字化应用平台(城市“一级平台”)具有与城市各业务级平台(城市“二级平台”)信息交互、数据共享、功能协同整合的能力,创新地提出三个轴心的管理体制,即在区一级成立综合管理联席会议,下设城市管理监督评价中心、城市管理指挥中心、综合信息管理中心。

第一阶段:到2009年7月底,完成数字城管平台的搭建工作,将数字城管相关的专业部门,例如城管、市政、园林、环卫及各街道办等率先接入到整体的数字城管平台上来,形成东胜区数字化应用平台的基本框架,并建立相应的考评机制。

第二阶段:到2010年,将数字城管平台进一步向下延伸,建立数字执法体系,在管理方面向社区延伸,建立数字社区应用系统,构建主动式的社区管理和服务的新模式。

第三阶段:从2011年开始,基于数字城管平台的框架,在城市综合管理平台中纳入综合治安管理、平安城市、智能交通、公共设施管理、智能建筑、数字社区、劳动保障管理、城市医疗卫生管理等社会管理内容,真正实现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的目标。借助于先进的监控手段,逐步监控路灯、城市噪声、污染源、水质等,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同时建立3DGIS共享平台,实现基础地理信息的共享和应用。逐步完善“数字东胜”城市级数字化应用平台(城市“一级平台”)的功能。

③电子政务深化工程项目

按照市政府确定的电子政务发展目标以及区委和政府的要求,不断提升电子政务应用水平,突出重点、强化特色,增强可操作性,进一步优化政府网站功能。积极主动完成市政府下达的电子政务审批、电子监察任务,推广办公自动化(OA)系统,不断提升政府网站的服务水平,积极构建服务型政府、阳光政府。

(3)四项基础设施

①新建和整合现有光纤宽带网络

根据“数字东胜”基础网络规划,初步建成互联互通、网络融合、无线与有线相互结合的大容量宽频网络框架。逐步实现数据、语音、电视“三网融合”,形成光纤网络和无线覆盖的数字化城市。

②建立可视化城市管理系统

逐步建设城市视频专网,建成区、街道、社区(智能建筑)三级可视化视频监控互联互通体系。为城市治安防控、城市综合管理、城市应急指挥、城市智能交通搭建共享共用的可视化监控与管理平台。启动实施数字林业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系统。

③完善城市地理信息系统(3DGIS)

地理空间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实现城市数字化重要的技术支撑,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是城市规划、综合城市管理、平安城市、城市应急指挥、智能交通、城市基础设施监控管理等城市综合管理的基础数字化应用平台。

④全面开展智能建筑和数字社区建设

区政府把联邦大厦、总部经济、就业局办公楼建成东胜区智能建筑试点与示范工程项目。在社会层面上,将要求新建建筑物和住宅小区全部采用《“数字东胜”智能建筑系统工程实施细则》和《“数字东胜”数字社区系统工程实施细则》的规范和标准进行规划与设计,由东胜区信息化委员会实行统一的规划审批、监督管理和验收评价。通过区政府的积极引导,对居住区、建筑物、工业和科技园区进行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应用的推广和建设,将“数字东胜”向智能建筑和数字社区延伸,在东胜区全社会的层面上扩大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应用范围和领域。

2)“数字东胜”中期实施内容(2010—2011年)

根据《“数字东胜”总体实施规划方案》编制的“数字东胜”中期实施内容包括:数字城管(二期)、基础网络(二期)、智能供暖监控平台、社会保障与公共卫生信息平台、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数字社区物业管理与服务平台、智能建筑、数字社区、城市公共与基础设施监控管理平台、城市综合治安管理平台(接口)、城市智能交通监控管理平台(接口)。

3)“数字东胜”远期实施内容(2012—2013年)

根据《“数字东胜”总体实施规划方案》编制的“数字东胜”远期实施内容包括:智能供暖监控平台(二期)、城市综合服务平台、旅游信息服务平台、城市水务监控管理平台、矿业监控管理平台、智能建筑、数字社区等。

9.2 “智慧广州”建设思路与策略

中国共产党广州市第十次代表大会描绘了幸福广州的美好蓝图,作出了“12338”的决策部署,确立了全面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率先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州”这一目标任务,大力推进国际商贸中心和世界文化名城建设两个战略重点,坚持低碳经济、智慧城市、幸福生活三位一体的城市发展理念,推动战略性基础设施、战略性主导产业、战略性发展平台实现“三个重大突破”,全力实施产业提升、科技创新、城乡一体、生态环保、文化引领、人才集聚、民生幸福、党建创新“八大工程”。

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核心在于创新城市发展理念。“智慧广州”作为城市概念和内涵的拓展,将城市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教育等信息有效地组织起来,在信息网络环境下建立起城市级数字化应用平台,形成城市综合管理(“大城管”)、城市应急处理指挥、城市综合共享数据仓库、政府电子政务、城市市民卡、城市公共安全、城市智能交通、城市公共服务、城市社会保障与公共卫生、城市教育与旅游、城市电子商务与物流、城市基础设施监控与管理、城市物业与供暖节能、城市智能建筑与数字社区等几乎城市经济和生活的所有方面提供现代化科学的综合管理和便捷与有效的公共服务。明天,我们将在数字化的美好环境中享受和谐幸福的生活。

9.2.1 “智慧广州”建设目标

“智慧广州”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走经济低碳、城市智慧、社会文明、生态优美、城乡一体、生活幸福的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这条道路,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内涵特征:

(1)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强调人是城市的主体,人的全面发展和幸福是城市化的终极目标,规划为人而设计,交通为人而建设,环境为人而美化,人在城市中可以找到归属感、认同感、自豪感,城市成为关怀人与陶冶人的幸福家园。

(2)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强调集约、生态、低碳、包容的可持续发展,推进节地、节水、节能、节材,突出城市内涵提升和功能完善,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3)更加注重创新发展动力。强调以新知识、新技术带动发展,以智慧城市引领发展,以人才集聚推动发展,强化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发展动力更加多元强劲。

(4)更加注重优化发展空间。强调按照精明增长理念,优化提升城市空间布局,统筹城乡全域规划,推动形成“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型”紧凑高效的城市空间格局。

(5)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发展。强调城乡一体,把城市化与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口转移与农村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智慧广州”建设目标就是在一个城市中将政府信息化、城市信息化、社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四化”为一体。通过数字化技术应用,整合整个城市所涉及的综合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信息资源,包括地理环境、基础设施、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经济资源、教育资源、旅游资源和人文资源等,以数字化的形式进行采集和获取,并通过计算机和网络进行统一的存储、优化、管理和展现。实现城市综合管理和公共服务信息的交互和共享,为城市资源在空间上的科学化与优化配置,为城市综合管理和公共服务上的合理利用,为城市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建立和谐社会提供强而有力的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的应用效果日渐显著,政府信息化以电子政务内外网建设促进政府的管理创新,实现网上办公、业务协同、政务公开。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数字技术应用大大提升了城市信息化在市政、城管、交通、公共安全、环境、节能、基础设施等方面现代化的综合管理水平。社会信息化在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社区信息化以及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等领域发展势头良好。企业信息化在新能源、交通运输、冶金、机械和化工等行业的信息化水平逐步提高。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步伐加快,信息服务业蓬勃兴起。金融信息化推进了金融服务创新,现代化金融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9.2.2 “智慧广州”建设思路与策略

“智慧广州”建设思路与策略,就是加快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科学编制智慧城市发展规划,建立健全“智慧广州”建设相关规范和标准体系,以高水平的规划设计引领智慧城市建设。

“智慧广州”建设应遵循以下思路与策略:

(1)进行“智慧广州”建设顶层规划,规划的重点是“智慧广州”功能体系、“智慧广州”网络体系、“智慧广州”系统体系、“智慧广州”技术体系、“智慧广州”信息体系、“智慧广州”基础设施体系、“智慧广州”标准体系、“智慧广州”指标体系、“智慧广州”建设保障体系等方面的内容。

(2)进行“智慧广州”城市级数字化一级平台的研究与开发,以云计算、云数据、地理信息科技创新为基础,实现政府信息化、城市管理信息化、社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集成平台间的网络与信息的互联互通和数据的共享交换,全面消除“信息孤岛”。

(3)以社会管理创新和民生服务为“智慧广州”建设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积极进行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房产、智慧城管、智慧交通、智慧社区、智慧建筑等智能化应用系统的研究和系统平台的开发与建设。将“智慧广州”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延伸到街道、社区、农村、建筑和家庭。

(4)以云计算技术、智能化物联网技术、无线互联网技术应用为核心,将现代科技应用充分体现在“智慧广州”的建设中。建设“智慧广州”示范城市项目,为在全国推广和复制“智慧广州”积累成功建设模式和经验。

9.2.3 “智慧广州”建设内容与步骤

根据广州市委、市政府正在加快制定的关于实施“智慧广州”的战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意见,遵循“顶层设计、统筹管理、深度融合、全面提升”的工作要求,按照2011年12月15日举行的第13届162次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制定广州市智能化城市管理与运行体系顶层设计的工作方案》(下称《工作方案》)要求,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敢于超越,前瞻规划,统筹编制《广州市智能化城市管理与运行体系顶层设计方案》,作为“智慧广州”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核心工程之一,力争在2014年前初步建成全市高效统一的“一个海量数据库、一个综合管理平台、一个协同工作机制、一套支撑保障体系、一支管理应用队伍”的智能化城市管理与运行体系,初步完成重要城市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建设,实现城市管理运行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城市管理运行协同化能力明显提高,一体化工作机制日益完善,智能化管理应用体系初步建立,实现城市重要资源和要素信息的自动感知、高效传递、智能运用和互联共享,成为全国智能化城市管理与运行的创新示范城市。

“智慧广州”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智慧广州顶层设计

以实现智能化城市管理与运行体系为中心开展“智慧广州”顶层设计。智能化城市管理与运行体系不是在一般定义的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基础之上实现智能化管理,而是要覆盖城市管理与运行工作相关联的所有政府部门、区(县级市)政府有关机构,根据其职责分工确定各分管业务在城市管理与运行流程中的角色,梳理城市管理运行的业务及信息,构建统一的数据库和应用平台,进一步规划和完善城市管理与运行的信息系统建设,最终实现整个城市的管理与运行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

(1)顶层设计的外延。智能化城市管理与运行体系必然要以广州市电子政务已经建立的信息基础设施、数据库、数据交换平台、应用支撑平台、视频监控系统、公共视频会议系统为基础,但要在“智慧广州”的大框架下以实现智能化的城市管理与运行为目标,因此必然要考虑如何结合“天云计划”开展设计,如何利用广州超级计算中心等战略性信息基础设施等问题。

(2)明确总体框架。组织开展全市智能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现状与需求分析,提出目标体系、总体框架、业务管理流程与机制、平台功能、城市部件编码标准和数据库、业务和平台管理体制机制设计。

(3)制定标准规范。统一制定智能化城市管理与运行体系数据流程、信息交换、资源共享、网络通信的标准和规范。

(4)促进智能化建设和应用。大力推动物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智能感知技术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管理等方面的广泛深入应用,实现城市资源和要素信息的自动感知、高效传递、智能运用和互联共享,推动城市管理与运行由“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转变。(www.xing528.com)

2.建设一个统一的智能化城市管理海量数据库

建设智慧广州城市级海量数据库,实现逻辑集中和物理分布相结合的技术体系,建设全市统一的智能化城市管理海量数据库体系。

(1)统一建设和管理城市基础信息资源。完善全市人口、企业机构基础数据库,整合建设“智慧广州”地理空间框架基础数据库,建设完善人口、企业机构、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及工作机制,构建统一的城市地理空间信息资源体系,汇集叠加人口信息、空间、企业单位、城市部件等,完善建成城市管理运行基础资源体系。

(2)集约建设和管理专题信息资源。加快完善城市管理部件、事件信息基础资源库,全面开展城市部件普查、事件分类和三维实景影像数据建设,对各类城市部件进行网格化分类确权,摸清管理家底,确定责任权属。建立资源目录体系,对城市各领域专题信息资源实行统筹管理。

3.统筹建设一个智能化城市管理运行综合平台

推动市、区两级综合监控指挥中心的建设,形成“一级监督、两级调度、三级管理、四级网络、归口处置”的城市管理运行模式。

建设全市统一的智能化城市综合管理运行管控中心,分期汇接包括但不限于公安、国土、环保、城建、交通、水务、卫生、规划、城管、林业园林、质监、食品药品、安监、水电气、电信、消防、气象等部门的信息系统和子平台,实现城市各种信息基础设施广泛接入和信息互联互通及事件联动处理,提升城市管理运行效能。

4.建立健全一个协同工作机制

(1)信息共享机制。集约管理共享信息资源,以业务协同为核心,整合各类专题资源,建立部门信息资源和应用系统目录,建立资源共享更新责任制度,实现共建共享共用,促进业务协同应用。

(2)业务协同机制。建立跨部门应用机制,整合优化城市管理跨部门业务流程与数据流程,实现跨部门业务联动协同,促进城市管理运行协同化能力明显提高。

5.强化一套支撑保障体系

(1)加强公共信息化基础设施支撑。强化全市电子政务外网、电子政务数据中心、电子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平台、无线城市建设、800兆数字集群网络的建设和运营,有效承载智能化城市管理建设和保障运行。深化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建立长效建设、管理机制,保障智能化城市管理与运行的共享应用。

(2)建立集约化财政投资建设机制。统筹智能化城市管理与运行体系建设资金,进一步规范全市信息化立项审核和资金管理制度,建立集约化的财政投资机制,杜绝多头投资、重复建设。

(3)完善政策法规保障。建立健全智能化城市管理与运行的政策及规定、智能化城市管理责任监督体系,建立以行政效能监察为保障的城市管理评价考核机制,将城市管理评价考核结果纳入电子监察范畴,完善智能化城市管理有效的协调和督办机制,为智能化城市管理运行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证。

6.整合优化一支管理应用队伍

结合事业单位改革,整合优化城市管理相关部门的信息化建设管理机构队伍,逐步建立资源整合、集约建设的信息化建设管理体制。

整合区、街两级城市管理部门工作队伍,建立健全城市管理网格化、精细化巡查监督队伍。

7.智慧广州建设步骤

广州市智能化城市管理与运行体系建设总体上分两期工程实施:

1)广州市智能化城市管理与运行体系一期工程(2012—2013)

初步建成智能化城市管理海量数据库、综合管理运行平台的基本框架,整合汇接包括但不限于市城管委、市建委、市国土房管局、市规划局、市林业和园林局、市水务局、市环保局、市公安局等城市管理部门,实现智能化城市管理核心业务相关资源整合和跨部门业务协同,实现与电子政务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推进并初步完成城市重要基础设施智能化建设,建立智能化城市管理应用系统的基本框架模式。

2)广州市智能化城市管理与运行体系二期工程(2014—2015)

基本建成智能化城市管理海量数据库、智能化综合管理运行管控中心,全面汇接包括但不限于公安、交通、卫生、质监、食品药品、安监、电信、消防、气象等部门的信息系统,实现与智慧政府、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港口等智能化系统平台的对接,规模化推进智能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市各种基础设施的广泛接入和信息互联互通和事件联动处理,建立健全跨部门管理应用、绩效监督的工作机制。

9.3 智慧克拉玛依先导项目研究总结报告

9.3.1 先导项目研究相关说明

1.关于先导项目研究课题内容的说明

确定先导项目研究课题内容,并提供书面的数字城市先导项目研究课题(方案)及电子资料文件。包括如下内容:

(1)电子商务及物流平台建设实施方案。

(2)智慧城市规划方案。

(3)云计算平台架构设计方案。

(4)电子沙盘设计方案。

合同确定的上述数字城市先导项目研究内容,在2011年8月下旬作者来克拉玛依进行先导项目研究调研时,经与克拉玛依红有软件公司数字城市部门主要领导讨论后共同确定将“数字城市先导项目研究”名称修改为“智慧城市先导项目研究”,同时将原数字城市先导项目研究课题内容调整为智慧城市先导项目研究课题内容,调整后,应提交的课题方案内容如下:

(1)智慧城市规划方案。

(2)市民卡建设方案。

(3)智慧社区建设方案。

(4)电子商务建设实施方案。

2.关于先导项目研究课题调研和需求分析的说明

在2011年8月18日至9月7日作者在克拉玛依市对调整后的先导项目研究四项课题进行了有关应用现状、需求、可行性等方面的调研和考察。作者和红有软件公司有关项目负责人及技术人员以召开需求分析会、走访应用部门、召开技术论证会与汇报会等形式开展调研的工作。通过走访市政府有关部门、电信及移动通信公司、社保医保单位、商业联盟、油田公司物资供应站、电子商务物流园区、城市社区街道、油田物业管理公司等进行了深入和全面的调研,了解上述部门、单位、企业对今后本单位信息化应用的需求和设想。以调研和需求分析会的方式,经与红有软件公司参与调研人员进行课题调研资料的整理,形成了智慧城市、市民卡、智慧社区、电子商务四项课题的调研报告。

3.关于先导项目研究课题方案的编制与汇报的说明

作者在此次先导项目研究调研和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同时结合在来克拉玛依之前已经初步完成的《克拉玛依智慧城市规划方案(初稿)》《克拉玛依电子商务及物流建设实施方案(初稿)》,以及在克拉玛依调研期间编制完成的《克拉玛依市民卡建设方案(初稿)》《克拉玛依智慧社区建设方案(初稿)》,与红有软件公司项目负责人和技术人员通过反复对初稿方案进行论证和相关核心应用技术的研讨,多次修改初稿方案,最后形成了向市政府领导和市信息中心领导汇报的书面材料及演示文稿(PPT)。杜市长和市信息中心吴主任、毛主任多次听取了红有软件公司和作者的方案汇报。杜市长对上述汇报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抓住智慧城市顶层规划,要落实市民卡、电子商务、智慧社区和智慧旅游方面的具体实施步骤和计划,争取在2012年8月份第二次克拉玛依智慧城市国际论坛召开前初见成效。市信息中心吴主任和毛主任也对先导项目明年落实进行了部署,并提出到新加坡进行智慧城市、平安城市、智能交通和社区管理等领域考察学习的意见。新加坡新电子系统(顾问)有限公司承诺配合进行新加坡考察学习的接待工作。克拉玛依政府的新加坡考察学习于2011年11月19日—11月24日赴新加坡,分别考察了新加坡科技电子与工程有限公司、华为新加坡公司、新加坡QA公司、新加坡地铁公司、义顺区市政理事会(社区),并就新加坡“智慧国”、政府云计算、城市公共安全、城市智能交通、绿色建筑节能管理、社区信息化等领域的新加坡经验进行学习和沟通与交流,并取得了考察学习成果(详见“新加坡‘智慧岛’考察报告”)。

在2011年9月份以后,作者组织新加坡新电子系统(顾问)有限公司和广州睿慧新电子系统有限公司有关数字城市专家和课题组成员,对克拉玛依市领导和红有软件公司提出的对先导项目研究课题方案的修改意见,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讨论,对四项课题方案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最终完成了四项课题方案的专家评审稿,并装订成册提供给专家评审。

9.3.2 先导项目研究课题方案编制原则与目标

智慧城市先导项目研究课题方案编制的总体思路,就是以智慧城市规划方案为克拉玛依智慧城市建设的总纲领和行动的总路线。将市民卡、智慧社区、电子商务等业务级应用方案与智慧城市规划方案整合为一体,并作为克拉玛依智慧城市建设的先导性项目,优先组织实施。克拉玛依智慧城市先导项目研究课题方案的编制应遵循以下原则和实现以下目标要求。

1.先导项目研究课题方案编制原则

克拉玛依智慧城市先导项目研究课题方案编制遵循以下原则:

(1)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原则。

(2)以国家“十二五”规划为原则。

(3)以城市社会管理创新为原则。

(4)以克拉玛依可持续发展为原则。

(5)以克拉玛依智慧城市建设实际需求为原则。

2.先导项目研究课题方案编制目标要求

克拉玛依智慧城市先导项目研究课题方案编制实现以下目标要求:

(1)以实现克拉玛依智慧城市指标体系为目标。

(2)以实现智慧城市信息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交换为目标。

(3)以优先实现社会管理和民生公共服务为目标。

(4)以实现城市绿色节能低碳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5)以实现智慧城市先导研究课题项目一体化集成和综合应用为目标。

9.3.3 智慧城市规划方案编制

1.智慧城市规划方案编制要点

中国特色的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必须围绕和支撑党和国家的发展战略与政策方针,当前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全面支撑党中央提出的社会管理创新,以国家“十二五”规划以及民生社会化的公共服务为出发点和立足点,通过智慧城市信息化平台提供科学化的解决方案和技术手段。

克拉玛依智慧城市规划的编制要体现以下“四个坚持”:

(1)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2)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3)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4)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作为智慧城市先导项目研究课题成果是提交《克拉玛依智慧城市规划方案》。《克拉玛依智慧城市规划方案》的编制强调前瞻性、可行性、实用性、完整性、经济性、集成性等原则和要求,应在充分对克拉玛依进行智慧城市调研和需求分析以及已建数字克拉玛依的基础上,明确克拉玛依智慧城市建设的意义、目标、原则、指标体系和业务应用等内容。在确定需求分析和目标与任务的前提下,进行克拉玛依智慧城市可行性的研究和分析。克拉玛依智慧城市规划应从顶层对智慧城市功能体系、系统体系、技术应用体系、标准体系、信息体系、保障体系进行全面的规划,规划的重点是克拉玛依智慧城市支撑体系的规划和业务级应用平台的规划。在规划的基础上,制定克拉玛依智慧城市系统工程项目实施计划,包括项目建设工期和项目系统工程投资估算等内容。

2.智慧城市规划方案内容简述

《克拉玛依智慧城市规划方案》共由7章组成。分别是:

第一章:克拉玛依智慧城市概述。分别阐述了智慧城市的基本概念、国内外数字城市及新加坡“智慧岛”建设与发展的经验以及克拉玛依智慧城市规划远景。该章节重点强调了克拉玛依智慧城市建设的现实意义。克拉玛依需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智慧城市”,因此必须结合党和国家现阶段的工作目标和中心任务,应以党中央提出的“社会管理创新”和国家“十二五”规划为出发点和立足点。通过克拉玛依智慧城市建设促进政府管理创新,提升城市科学化管理水平,推动民生现代服务业,带动企业经济信息化应用。

第二章:克拉玛依智慧城市建设思路。以克拉玛依可持续发展战略,基于克拉玛依数字城市及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别对经济转型发展、优化城市环境、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和打造最安全城市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全面的需求分析。确定克拉玛依智慧城市建设目标和任务,从而形成克拉玛依智慧城市指标体系。

第三章:克拉玛依智慧城市可行性研究。分别从智慧城市可行性要素、城市节能减排、社会及经济效益和项目实施风险等层面进行可行性研究与分析。为克拉玛依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可行性的依据、意见和建议。

第四章:克拉玛依智慧城市总体规划。在上述对克拉玛依智慧城市建设现实意义、需求调研与分析、可行性研究分析的基础上,从克拉玛依智慧城市顶层进行总体规划。总体规划包括以下内容:

(1)总体规划原则,包括智慧城市总体规划原则和智慧城市体系规划要求。

(2)智慧城市支撑体系规划,包括业务应用体系、基础环境体系、系统体系、技术体系、标准体系、信息资源体系等的规划。

(3)智慧城市信息互联互通,包括信息互联互通原则、信息互联互通平台实现功能、信息互联互通平台总体结构以及信息互联互通通信接口规范等。

(4)智慧城市物联网技术应用,包括智慧城市物联网应用原则、智慧城市物联网应用规划思路与重点、智慧城市物联网应用重点领域以及智慧城市物联网应用保障措施等。

(5)智慧城市云技术应用,包括智慧城市云计算技术应用思路与目标、云计算应用与产业现状、智慧城市云技术发展重点以及智慧城市云计算应用保障措施等。

(6)智慧城市无线通信技术应用,包括无线通信技术应用分析、无线通信技术应用发展趋势以及无线通信技术在无线城市中的应用和案例。

第五章:克拉玛依智慧城市业务级应用平台规划。首先明确了克拉玛依智慧城市业务级应用平台的概念和业务级应用平台的构成,并分别对以下业务级应用平台在其应用平台规划目标、应用平台构成、业务应用系统组成方面进行全面的规划。

(1)智慧城市政府应用平台规划。

(2)智慧城市“大城管”应用平台规划。

(3)智慧城市应急指挥管理平台规划。

(4)智慧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平台规划。

(5)智慧城市智能交通平台规划。

(6)智慧城市节能减排管理平台规划。

(7)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管理平台规划。

(8)智慧城市市民卡服务平台规划。

(9)智慧城市民生服务平台规划。

(10)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服务平台规划。

(11)智慧城市智能建筑及智能小区服务平台规划。

(12)智慧城市电子商务服务平台规划。

(13)智慧城市智慧医疗卫生服务平台规划。

(14)智慧城市智慧教育服务平台规划。

(15)智慧城市智慧旅游服务平台规划。

第六章:克拉玛依智慧城市项目实施。该章节主要制定克拉玛依智慧城市系统工程项目实施方案,主要包括实施方案编制原则、实施指导方针、项目实施保障措施、项目实施组织与管理、项目运行管理以及技术培训等内容。

第七章:克拉玛依智慧城市建设工期与投资估算。克拉玛依智慧城市建设工期暂定3年,从2012年至2015年分为三期执行。在建设工期中确定了一、二、三期具体实施的系统工程项目和工程投资估算。

9.3.4 市民卡建设方案编制

1.市民卡建设方案编制要点

市民卡建设方案编制首先确定城市市民卡近、中、远期建设目标。将建设智慧城市市民卡信息与服务集成平台和市民卡数据系统(中心)作为城市市民卡近期建设的目标。应优先开展政府在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领域内便民、利民、惠民的应用项目。要将城市市民卡与社区信息化的应用进行整合,应作为市民卡建设近期实施的重点,要通过智慧社区、智慧家庭、智能建筑、社区物联网、社区信息亭以及“三网融合”,将市民卡在社会保障服务、城市公共安全、医疗卫生服务、教育文化服务、公共事业服务等方面的应用延伸到社区和千家万户。要逐步实现商业服务领域内的小额消费(电子钱包)、金融服务、电子商务等应用功能。要重视和充分发挥智慧城市“一级平台”和城市级数据资源中心对城市市民卡建设和应用的支撑作用,要从城市市民卡顶层规划与智慧城市政府信息化、社会信息化、企业信息各级应用平台和系统的互联互通与信息共享。要重点规划城市市民卡与社会信息化在政府服务、公共服务、商业服务各应用平台和系统的融合,实现一体化的“信息交互、数据共享、网络融合、功能协同”。

克拉玛依市民卡建设先导项目研究以提交《克拉玛依市民卡建设方案》为研究成果。《克拉玛依市民卡建设方案》的编制应在充分对克拉玛依现有公交卡、社保卡、医疗卡、银行卡等应用现状进行调研,并明确进一步需求与分析的基础上,明确克拉玛依市民卡建设的目标、原则和要求。

2.市民卡建设方案内容简述

《克拉玛依市民卡建设方案》共由7章组成。分别是:

第一章:城市市民卡应用。分别阐述了城市市民卡概念、城市市民卡应用与现状、城市市民卡建设原则与目标以及国家“金卡”工程规划与应用。

城市市民卡是政府发放给市民用于办理个人相关社会事务、享受政务服务、公共服务与商业服务以及个人电子身份识别的多功能集成电路智能卡。主要应用于社会保障、公共安全、医疗卫生、文化教育、民政优抚、人口计生、社区服务、住房物业等政府公共管理和社会事业各领域,以及公共交通、水电气暖讯等公用事业缴费、园林旅游门票结算、车辆安全管理、商务消费银联交易、小额电子钱包支付等服务行业。目前智慧城市采用的市民卡是一张承载CPU接触式及非接触式、磁条和RFID/二维条形码的多界面智能卡。多界面市民卡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IC卡应用的安全性和使用的广泛性,其中CPU接触界面支持社会保障及医疗等应用;CPU感应界面支持居住证卡、公共交通、轨道交通以及采用非接触式读卡机具的使用环境;磁条界面支持银行卡和银联卡的使用功能;RFID/二维条形码支持商场、超市和所有采用二维条形码阅读机具的应用场合,二维条形码内还可以记录市民个人的一些非实时性的基本信息,如出生时间、出生地、籍贯、民族甚至血型等。城市市民卡具有个人身份认证识别和在社会管理与服务领域广泛的应用功能,同时市民卡记录了持卡人全面、完整、准确、动态的个人信息和其在社会活动中详实的实时信息与数据,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市民卡也是市民的第二张“身份证”。城市市民卡建设和应用是推进智慧城市政府信息化、城市信息化、社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实现社会服务清廉、透明、高效和均等化的重要手段,也是建立城市和社会管理长效机制与科学化管理的一项可行措施。

第二章:城市市民卡卡技术应用与要求。该章节包括市民卡界面结构、市民卡多界面特性、社会保障卡技术应用与要求、公共事业IC卡技术应用与要求、银行卡技术应用与要求,二维的条码卡技术应用与要求、居住证技术应用与要求等内容。

第三章:城市市民卡建设总体规划。市民卡建设总体规划包括市民卡需求分析、市民卡建设总体规划要求、市民卡功能体系规划、市民卡系统体系规划、市民卡业务支撑系统规划、市民卡应用系统规划、市民卡管理与卡结构规划、市民卡安全系统规划等内容。

第四章:城市市民卡信息与服务集成平台设计。市民卡信息与服务集成平台设计内容包括:市民卡集成平台设计原则与需求分析、市民卡集成平台结构与组成、居住证信息服务集成设计、市民卡集成平台技术应用、市民卡信息与服务门户网站设计、市民卡集成平台网络设计、市民卡集成平台数据、存储与接口设计、市民卡集成平台总体功能设计、市民卡集成平台总体设计图纸深度要求等内容。

第五章:城市市民卡业务支撑系统设计。城市市民卡业务支撑系统设计内容包括市民卡网络系统设计、市民卡数据系统设计、市民卡安全系统设计、市民卡制卡/储值服务系统设计、市民卡消费系统设计、市民卡清算系统设计、居住证卡服务系统设计等内容。

第六章:城市市民卡应用方案。城市市民卡应用方案包括政务服务应用方案、社会保障应用方案、公积金管理应用方案、智能交通应用方案、智慧医疗应用方案、智慧校园应用方案、智慧社区应用方案、企业工厂应用方案、旅游景点应用方案、信息亭应用方案、城市居住证应用方案等内容。

第七章:城市市民卡运营与管理。城市市民卡运营与管理包括市民卡运营及管理体系、市民卡盈利模式分析、市民卡项目实施建议等内容。

9.3.5 智慧社区建设方案编制

1.智慧社区建设方案编制要点

社区指国家最基层的行政管理机构,包括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居住区、楼宇等。社区是政府贴近民众的一线政权,是建设和谐国家、和谐社会的基础,是服务型政府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智慧社区建设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增强社区管理和服务能力,满足居民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为建设规划的重点。克拉玛依智慧社区建设规划应注重实效,政府主导、多方参与,部署和推进社区管理信息化和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

智慧社区公共服务平台上联政府信息化电子政务平台、城市信息化数字“大城管”平台、应急指挥平台、公共安全平台、基础设施管理平台、社会信息化服务平台、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下联社区智能建筑、物联网智能小区智能化综合信息集成系统,横向与社区办公自动化系统、社区行政管理系统、社区事务管理系统、社区民政事务系统、社区政务服务系统、社区公共服务系统、社区商业服务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交换。形成社区纵横贯通的社区管理信息化和社区服务信息化系统体系,实现“信息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业务和功能协同”,支撑和谐社会、和谐社区、和谐家庭的建设与发展。

克拉玛依智慧社区建设先导项目研究以提交《克拉玛依智慧社区建设方案》为研究成果。《克拉玛依智慧社区建设方案》的编制应在充分对克拉玛依现有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社区物业管理、社区智能化等应用现状进行调研,并明确进一步需求与分析的基础上,明确克拉玛依智慧社区建设的目标、原则和要求。

2.智慧社区建设方案内容简述

《克拉玛依智慧社区建设方案》共由9章组成。分别是:

第一章:智慧社区概述。分别阐述了社区概念、国外社区建设与特点、新加坡社区建设与管理、我国社区发展历程与现状、推进智慧社区建设与发展。

第二章:智慧社区需求分析。该章节分别对智慧发展现状、智慧社区与实体社区互动关系、智慧社区与社会管理创新支撑关系、智慧社区建设阶段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和深入的分析。

第三章:智慧社区建设思路与策略。该章节内容包括智慧社区建设思路、智慧社区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智慧社区健全社区管理体系、智慧社区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智慧社区繁荣社区文化、智慧社区改善人居环境、智慧社区推进电子政务向社区延伸。

第四章:智慧社区建设规划。智慧社区建设规划包括智慧社区建设规划总体要求、智慧社区建设规划原则、智慧社区总体结构规划、社区管理与服务功能规划、智慧社区平台及应用系统规划等内容。

第五章:智慧社区公共服务平台设计。智慧社区公共服务平台设计包括智慧社区公共服务平台设计要求、公共服务平台结构设计、公共服务平台技术应用、公共服务平台社区门户网站系统、公共服务平台数据管理与共享交换系统、公共服务平台数据分析与展现系统、公共服务平台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公共服务平台地理空间信息与可视化系统、公共服务平台综合数据库系统、公共服务平台实时监控系统接口、公共服务平台与城市级“一级平台”接口等内容。

第六章:智慧社区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智慧社区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包括智慧社区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要求、智慧社区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智慧社区行政审批应用系统建设、智慧社区行政管理应用系统建设、智慧社区事务管理应用系统建设、智慧社区民政管理应用系统建设等内容。

第七章:智慧社区服务信息化系统建设。智慧社区服务信息化系统建设包括智慧社区服务信息化系统建设要求、智慧社区政务服务应用系统建设、智慧社区公共服务应用系统建设、智慧社区商业服务应用系统建设、智慧社区物业与设施服务应用系统建设。

第八章:智慧社区物联网智能小区建设。智慧社区物联网智能小区建设包括物联网智能小区概述、物联网智能小区智能化新技术应用、物联网络与信息网络融合、数字化与智能化系统综合信息集成、物联网智能小区综合服务平台、智能物业及设施管理系统、楼宇管理与机电设备自控系统、综合安防管理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公共广播系统、车辆管理系统、“一卡通”管理系统、数字家庭智能化系统、智能小区物联网系统、电子公告牌系统、弱电防雷与接地系统、智能化监控中心机房等内容。

第九章:智慧社区智能建筑建设。智慧社区智能建设建设包括智能建筑总体需求、智能建筑智能化系统实施要点、智能建筑智能化系统组成与实现功能等内容。

9.3.6 电子商务建设实施方案编制

1.电子商务建设实施方案编制要点

智慧城市框架下的电子商务应该是由政府主导下的服务型电子商务,即以电子政务(G2G)为基础,以政府向企业(G2B)和公众(G2C)提供公共服务为核心,同时整合商家与商家(B2B)和商家与客户(B2C)等商业电子商务服务资源。打造智慧城市政府服务型电子商务(G2B2C)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实名制、可追溯,同时结合智慧城市业务级应用的市民卡、智慧社区、智慧医疗、智慧商业、智慧金融,为企业和公众提供一体化安全与可信的电子商务新模式。

克拉玛依电子商务平台规划包括:技术路线、平台结构、平台功能、支撑系统以及与第三方应用系统信息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交换的接口设计。建设实施方案提供平台软硬件配置方案和具体实施计划、项目建设工期和项目系统工程概算等内容。建设实施方案同时应提供银行金融、电信移动、智慧社区、中小型企业电子商务的应用方案。

克拉玛依电子商务建设先导项目研究以提交《克拉玛依电子商务建设实施方案》为研究成果。《克拉玛依电子商务建设实施方案》的编制应在充分对克拉玛依现有电子商务现状进行调研,并明确进一步需求与分析的基础上,明确克拉玛依电子商务建设目标、原则和要求。

2.电子商务建设实施方案内容简述

《克拉玛依电子商务建设实施方案》共由6章组成。分别是:

第一章:电子商务概述。分别阐述了电子商务基本概念、智慧城市与电子商务、政府服务型电子商务(G2B2C)模式、国外电子商务应用与发展、克拉玛依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思路与策略等内容。

第二章:克拉玛依电子商务平台需求分析。克拉玛依电子商务平台需求分析包括电子商务对现代服务业的促进作用、国内电子商务建设存在问题的分析、克拉玛依电子商务的现状分析、克拉玛依电子商务的需求分析等内容。

第三章:克拉玛依电子商务建设规划。克拉玛依电子商务建设规划包括电子商务规划原则、克拉玛依电子商务建设总体目标、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体系规划等内容。

第四章:克拉玛依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设计。克拉玛依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设计包括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技术路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结构、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功能支撑系统、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业务应用系统、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安全系统设计、与第三方应用系统互联互通与数据共享交换设计、电子商务平台软件配置设计、电子商务平台硬件配置设计等内容。

第五章:克拉玛依电子商务重点应用与发展领域。克拉玛依电子商务重点应用与发展领域包括银行业电子商务应用、移动电子商务应用、智慧社区电子商务应用、中小型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智慧物流园电子商务应用、智慧旅游电子商务应用等内容。

第六章:克拉玛依电子商务项目实施方案。克拉玛依电子商务项目实施方案包括项目实施效益与风险分析、项目实施组织与管理、项目实施保障体系、项目运营模式、项目投资估算等内容。

9.3.7 先导项目研究总结与建议

1.智慧城市先导项目研究特点

(1)克拉玛依智慧城市先导项目研究围绕目前党和国家的发展战略与政策方针,以社会管理创新、“十二五”规划和社会民生公共服务为出发点和立足点。规划方案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和远景规划。

(2)《克拉玛依智慧城市规划方案》涵盖了智慧城市规划所必需的内容,即:现实意义、思路与策略、需求分析、指标体系、可行性研究、总体规划、支撑体系规划、业务平台及应用系统规划、实施方案、工期及工程投资估算等。《克拉玛依智慧城市规划方案》满足了前瞻性、可行性、实用性、完整性、经济性、集成性等编制原则和要求。

(3)克拉玛依智慧城市先导项目研究的特点,就是以《克拉玛依智慧城市规划方案》为智慧城市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和项目实施的总路线,将民生社会化的公共服务的市民卡、智慧社区、电子商务等业务应用融为一体,将市民卡应用与智慧社区管理及服务和政府服务型电子商务(G2B2C)应用结合在一起,同时通过智慧社区和电子商务深化市民卡的应用。实现应用集成,形成民生公共服务的一个整体,从而避免了目前绝大多数城市在实际应用中所造成的“信息孤岛”弊端。

2.关于智慧城市先导项目研究的建议

(1)以《克拉玛依智慧城市规划方案》为基础,积极开展智慧城市深化设计标准、智慧城市保障体系、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智慧城市指标体系等软课题方面的研究与编制工作。

(2)以《克拉玛依市民卡建设方案》为基础,应尽快着手进行克拉玛依市民卡项目深化设计的工作,落实克拉玛依市民卡工程项目招投标和项目组织实施。

(3)以《克拉玛依智慧社区建设方案》为基础,应尽快着手进行克拉玛依智慧社区项目深化设计的工作,智慧社区建设应与社区信息化建设和房产智能小区建设相结合,选择和确定克拉玛依智慧社区示范工程项目。

(4)以《克拉玛依电子商务建设实施方案》为基础,建议政府着手进行政府服务型电子商务(G2B2C)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并以此支撑城市市民卡和智慧社区的建设,推进社会民生公共服务的应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