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节 电影视听规范 |
大卫·波德维尔等人曾对经典好莱坞进行研究后认为:“某些一开始只是简单的拍摄惯例,用来叙述空间、人物心理状态及其动机,可是电影观众一旦接受了这些经验作为规范的标准,它们就不再只是约定俗成的惯例而已。”好莱坞经典叙事追求效率与强度,其构成要素包括:讲求连贯逻辑的剪辑方法、空间呈现的拍摄惯例、平行进行的戏剧动作与场次的分镜方法、前后镜头的关系、摄影机的运动以及叙述视点的建构,等等。[11]
从格里菲斯时代开始,电影在视听表现手段上就逐渐建立了一套完备的程式规范,在经典好莱坞电影中表现为对梦境的营造,包括时空连续统一的幻觉、流畅性剪辑,以及视觉和听觉方面的其他规范等。从大到小和由远而近的镜头组接模式、180度轴线原理、视平线原则、蒙太奇和场面调度规则等是营造连续统一时空的核心规范。而经典油画影像的传统剧情片(晨夕黄金光线)和钢筋水泥和钢化玻璃冷色调的科幻大片,则是最显著的电影视觉规范。在听觉方面,杜比5.1环绕立体声、枪炮声、格斗声、金属撞击声、音乐音响化、音响音乐化和(生活中不存在的)超验音响等也是公认的规范。
电影视听规范离不开电影技术的持续发展,有声电影、彩色片、立体声、宽银幕、电脑特技和数字电影等都为电影视听规范的突破和颠覆提供了坚实的支撑。正因为电影视听规范不断遭到突破和超越,电影艺术才得以持续进步和发展。譬如蒙太奇剪辑规范被认为是电影艺术最核心的金科玉律,但蒙太奇本身就来自于对既有规范(格里菲斯的剪辑规范)的反叛,蒙太奇剪辑的最初试验就是重新剪辑进口的美国电影胶片(归因于苏俄早期电影资源的匮乏)。而跳接、电视剪辑和MTV剪辑等对于蒙太奇规范的颠覆,也成为对蒙太奇本身反规范传统的一种继承和发展。
最具革命意识的导演大师戈达尔常常不用分镜头剧本进行即兴拍摄,其在视听规范上的颠覆包括:(1)跳接;(2)多余镜头(打断和间隔);(3)“自我介入”和“乱发议论”。乔治·萨杜尔认为:“在技巧方面,还没有人能够如此老练地打破陈规。戈达尔把电影语言的所有语法和影片的其他句法都付之一炬了。”戈达尔对偶像的打破,使自己成为新的视听规范偶像,其惊世骇俗的大胆手法再次被奉为信条(规范)。
80年代MTV风格的兴起也是对电影视听规范的一种反叛。MTV源于实验电影和电视广告,讲求故事、人物或环境呈现的快速和刺激,时空湮灭、叙事淡化和节奏强化,强烈的音乐感和情绪氛围。《霹雳舞》(Flashdance,1983)、《壮志凌云》(Top Gun,1986)、《堕落花》(La femme Nikita,1990)、《末路狂花》(Thelma & Louise,1991)和《天生杀人狂》(Natural Born Killers,1994)等影片都运用了MTV的视听风格。“斯通在《天生杀人狂》中对他所操纵的一切进行反思,对传媒的权力进行礼赞和谴责。MTV的风格(它的特性和诉求)还从未被如此创造性地运用过。”[12]黑白、彩色、偏色(滤色镜)、电视画面、新闻图像、动画、变形和电脑图形、动物和神魔形象,长镜头、运动镜头、大特写、光影变化等被大杂烩式地运用到影片之中。“MTV风格经常会反省性地将传媒自身当做叙事的一个人物(对象)”,而这与后现代电影的互文本策略(将电影本身作为表现的对象)形成有效的关联。
(www.xing528.com)
图10-4 《堕落花》具有摇滚节奏
对电影视觉规范的挑战和颠覆还体现为彩色片时代对黑白片的选用。1939年维克多·弗莱明的《绿叶仙踪》首次有意识地运用了彩色片和黑白片的对比性表意功能。《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天生杀人狂》、《低俗小说》、《疾走罗拉》、《歌剧魅影》(The Phantom of Opera,2004)和《失忆》沿用了黑白片和彩色片的综合处理方法,以表现回忆、梦境、幻想、情绪的变化等;《裸岛》、《愤怒的公牛》、《泥之河》和《天堂陌影》则打破常规,全部使用黑白片。而黑白片中的彩色点睛之笔,则对视觉规范更具反叛意味,瓦尔达的《五点到七点的克莱奥》开片算命的彩色扑克牌、科波拉的《斗鱼》(Rumble Fish,1983)中彩色的鱼、斯皮尔伯格的《辛德勒的名单》里穿红衣的小女孩和姜文的《鬼子来了》中砍头之后的彩色影像就是典型的例证。
山姆·佩金帕的《日落黄沙》“结尾段落的价值在于不但运用了密集的特写镜头和快速剪辑,而且有一系列镜头聚焦在死亡的时刻,慢动作又经常被用来拉长死亡的瞬间”[13]。超近距离特写、快速剪辑(四分半钟270个镜头,几乎每秒钟一个剪辑点)、高速摄影和前后景动作的并置等都突破了既有的规范,使暴力和残酷上升为一种激情的炫耀、纯粹的美感和视觉的愉悦,并成为新的暴力动作规范,也成为斯科西斯(《出租汽车司机》、《愤怒的公牛》)、吴宇森(《英雄本色》、《喋血双雄》)、塔伦提诺(《低俗小说》、《杀死比尔》)和沃卓夫斯基(《骇客帝国》)等人学习的榜样。
赫尔佐格的《阿奎尔,上帝的愤怒》则使用特殊的影像语言和剪辑方式模仿一种非(反)常规的视角,赋予影片一种奇异而又迷人的特质。导演以一种不同寻常的方式,将观众带入一个原始自然的世界。影片开场是一个大全景,在云雾缭绕的崇山峻岭上,渐渐出现了殖民者渺小的身影。镜头缓缓摇下,从前景冒出的阿奎尔等人登上山脊,成为中景,充分展现了自大狂般的殖民者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影片结尾,阿奎尔在木筏上独自面对无数亚马逊猕猴,三百六十度的环摇镜头给人以强烈的震撼,也与影片的开场镜头形成精彩的呼应。
图10-5 《阿奎尔,上帝的愤怒》画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