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增加政府开支不利于长远内需

增加政府开支不利于长远内需

时间:2023-12-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最近一段时间市场上出现各种报道,主要出发点是增加政府投资。美国曾在大萧条时期实践了凯恩斯主义的主张,用大量的政府开支去创造有效需求,其结果只是在GDP的数字上增加了几个百分点。赤字财政实质是让全体人民背上了更多的负债,从长远来看是削减内需。增加政府开支会抑制国内消费。与此同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措施不仅适用于微观的企业,也适用于各级政府。这样就能够帮助政府在缩减开支的情况下,为减税留出足够的空间。

增加政府开支不利于长远内需

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迅速影响了实体经济,导致我国经济面临下滑的风险。为挽救经济的失速趋势,有人提出应该从增强政府功能的方面人手来提升经济发展速度,以期保持社会稳定。

最近一段时间市场上出现各种报道,主要出发点是增加政府投资。他们主张这些政府投资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增加基础设施的投资(估计有上万亿的铁路投资).大力推动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建设(为了拉动内需,免除老百姓在消费时的后顾之忧)——这是改进版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应对之策。

这些政策的初衷都是好的,是为了保持我国经济在较快水平上的增长。但从金融学角度来说,实现内需驱动型的良性增长模式,不能依靠政府主导的投资,而只能依靠政府降低税收并提高效率。在经济繁荣期,政府可以积极考虑建设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而在经济不景气时,政府就应该积极考虑减税、压缩开支并提高自身服务效率。这样才能促进国内的消费需求,使我国经济平稳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启动消费必须压缩政府开支,而不是增加。美国曾在大萧条时期实践了凯恩斯主义的主张,用大量的政府开支去创造有效需求,其结果只是在GDP的数字上增加了几个百分点。赤字财政实质是让全体人民背上了更多的负债,从长远来看是削减内需。

如果政府增加开支,最终会压缩居民消费,压缩消费类企业的投资。用现代金融学的观点重新审视凯恩斯主义的主张时会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我们用资产复制的办法构建一项风险和收益与基础设施相当的资产包,打开这个资产包,可能会发现其中有许多针对实体经济的空头头寸。果真如此的话,即政府投资持有了基础设施的多头,也就相当于政府发行国债去持有类似可口可乐吉列刀片等消费类股票的空头。政府做多基建类公司,实际上是在做空消费类公司,其原理是现代金融学的基石矢量性头寸的观点。这个问题是那些只懂得“投资就是增量,就是做了加法”的经济学家们不能理解的。

如果政府的政策目标是要启动消费,就不能在经济下滑的时期从事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否则等于给消费品行业加上了一个更大的空头。增加政府开支会抑制国内消费。如果政府的目标是在短期内拉动GDP、补上公共项目建设的不足,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奉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是目前被广泛认可的办法。(www.xing528.com)

启动国内消费,必须从减税入手。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公报中提出要促进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的正确主张。我国政府最近宣布提高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率,但增值税如果只在内销商品上征收而对出口商品退税,就相当于牺牲内需而补贴外销,等于变相地提高了内需的税率。出口加工企业同样在中国领土上享受各种设施和福利,享受各种公共产品,却不用缴纳增值税,其结果就是所有这些公共商品(包括基础设施和社会福利措施)都是由国内居民纳税来支持的。这就相当于国内消费者为国外消费者缴纳了中国的增值税,出口越多则国内消费者的税率负担越重。因此,启动内需应该果断地降低内销的增值税税率,尤其应该让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全面转型,以调控增值税、消费税的方法人手,减轻国内企业与消费者的负担。

外部经济减速,导致国内产能闲置,根源在于西方负债型消费模式导致中国产业规模过度扩张。而现在由政府出面投资基础设施,很有可能给未来造成更大规模的产能扩张,从而加剧了周期性调整的难度。

要消除这些年来企业形成的过度产能,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鼓励企业之间相互并购,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二是启动国内的自主消费需求,而不是由政府代表消费者来花钱。与此同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措施不仅适用于微观的企业,也适用于各级政府。这样就能够帮助政府在缩减开支的情况下,为减税留出足够的空间。

(本文写于20081 1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