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敦煌莫高窟:人类建筑史上的伟大奇迹

敦煌莫高窟:人类建筑史上的伟大奇迹

时间:2023-12-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全人类的瑰宝——敦煌莫高窟敦煌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于中国西部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千米处鸣沙山的崖壁上。敦煌莫高窟标志建筑莫高窟分布高低错落、鳞次栉比,上、下最多有五层。后世因“漠”与“莫”通用,便改称为“莫高窟”。莫高窟现存彩塑2400余身。敦煌莫高窟壁画莫高窟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数量最大、内容最多、色彩最鲜的壁画艺术!

敦煌莫高窟:人类建筑史上的伟大奇迹

人类的瑰宝——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于中国西部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千米处鸣沙山的崖壁上。这里全年日照充足、干燥少雨、四季分明,昼夜温差较大。石窟南北长1600余米,上下共五层,最高处达50米。莫高窟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历史悠久,与山西云岗石窟、河南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

敦煌莫高窟标志建筑

莫高窟分布高低错落、鳞次栉比,上、下最多有五层。它始建于十六国时期,据唐《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的记载,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乐僔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此后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后世因“漠”与“莫”通用,便改称为“莫高窟”。

北魏西魏和北周时,统治者崇信佛教,石窟建造得到王公贵族们的支持,发展较快。隋唐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莫高窟更是兴盛,在武则天时有洞窟千余个,“千佛洞”之称由此而来。安史之乱后,敦煌先后由吐蕃和归义军占领,但造像活动未受太大影响。北宋、西夏和元代,莫高窟渐趋衰落,仅以重修前朝窟室为主,新建极少。元朝以后,随着丝绸之路的废弃,莫高窟也停止了兴建并逐渐湮没于世人的视野中。

莫高窟现存北魏至元的洞窟735个,分为南北两区。南区是莫高窟的主体,为僧侣们从事宗教活动的场所,有487个洞窟,均有壁画或塑像。北区有248个洞窟,其中只有5个存在壁画或塑像,而其他的都是僧侣修行、居住和亡后掩埋场所,有土炕、灶炕、烟道、壁龛、台灯生活设施。两区共计492个洞窟存在壁画和塑像,有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唐宋木构崖檐5个,以及数千块莲花柱石、铺地花砖等。

敦煌莫高窟塑像(www.xing528.com)

莫高窟前后经过近千年的不断开凿,使莫高窟成为集各时期建筑、石刻、壁画、彩塑艺术为一体,世界上规模最庞大,内容最丰富,历史最悠久的佛教艺术宝库。那鳞次栉比、重重叠叠的洞窟犹如蜂巢嵌在刀削斧劈的断岸上。窟前栈道蜿蜒曲折,楼阁巍峨兀立,铁马风铎悬响,气势宏伟壮观。

莫高窟的建筑艺术完整地保存了千百年来的建筑形式。莫高窟的标志性建筑——9层楼,洞窟编号第九十六号,始建时仅有4层楼,后5层是后来修建的,内有一尊大佛,是世界“室内第一大佛”。洞窟中有形式多样的禅窟、殿堂窟、塔庙窟、影窟等形制。它是设置宗教雕塑和壁画的神殿,是僧侣从事宗教活动的场所。从早期石窟所保留下来的中心塔柱式的外来形式的窟形,到隋唐时期开始消失。隋唐时期的石窟,典型的形制是平面方形,覆斗顶,后壁一龛。唐代后期以至宋元,壁画佛龛又被洞窟中央的佛坛所代替,腾出一整块石壁绘制大型壁画。从建筑形式的演变,反映了古代艺术家在接受外来艺术的同时,在不断的艺术实践中加以融化吸收,使它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的形式。其中不少是我国绝无仅有古建筑杰作。

彩塑为敦煌艺术的主体,在石窟中占据着主要位置。彩塑多为一佛二菩萨的三身组合还有阿难、迦叶、十大弟子及罗汉、天王、金刚、力士等。莫高窟现存彩塑2400余身。其造型从北魏前期的粗壮而逐渐演变为后期的清瘦。隋唐以来,出现了七至九身彩塑的群像。艺术风格又趋向雍容华丽。特别是唐以后的许多优秀作品——那轻倩柔媚的菩萨和刚劲勇猛的金刚、力士,充分体现了艺术家的娴熟技巧和注入的真情实感。这些塑像与西壁、顶部的壁画。地面上的莲花砖,构成了一个充满宗教氛围的佛国天堂。

敦煌莫高窟壁画

莫高窟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数量最大、内容最多、色彩最鲜的壁画艺术!现存壁画45000多平方米,是一座巨大的美术陈列馆。当你置身于窟中,那神态逼真、含笑自如的菩萨;那婀娜多姿、翩翩起舞的仙女;那姿态妩媚、凌空翱翔的飞天;那五彩缤纷、纷纷扬扬的鲜花;那不奏自鸣的乐器演奏着仙曲——仿佛把你带进神仙天国,身心随着飞天飘旋,好像整个洞窟都在晃动!

敦煌艺术博大精深,气魄宏伟。莫高窟是集建筑、雕塑、壁画三位一体的立体艺术宝窟,内容极为丰富。历代民间艺术家在继承中原汉民族和西域兄弟民族艺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并融化了外来文化的表现手法,发展成为具有敦煌地方特色的中国民族风格的佛教艺术。这些规模宏大、为数惊人的宗教艺术品,为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交通地理、宗教、社会生活、民族关系、中外友好往来提供了浩如烟海的珍贵资料,是人类稀有的文化宝藏和精神财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