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科隆大教堂:人类建筑史上的伟大奇迹

科隆大教堂:人类建筑史上的伟大奇迹

时间:2023-12-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哥特式建筑的典范科隆大教堂科隆大教堂是德国最大的教堂,也是欧洲乃至世界上最著名、最完美的大教堂。终于,在1322年,科隆大教堂的工程正式告一段落,地区主教主持了唱诗堂封顶仪式。科隆大教堂未尽的工程又被提上议事日程。科隆大教堂外景战争结束后,当时的德国总理康拉德主持了科隆大教堂的重修工作,使其焕然一新。科隆大教堂伫立在莱茵河畔的一座山丘上,总面积达8400平方米。

科隆大教堂:人类建筑史上的伟大奇迹

哥特建筑的典范科隆教堂

科隆大教堂是德国最大的教堂,也是欧洲乃至世界上最著名、最完美的大教堂。它巍峨雄壮,冷峻高耸,是中世纪欧洲哥特式建筑艺术的代表作,也是科隆城的标志性建筑。

科隆大教堂原址是罗马时代的一座神庙,后改为主教堂。它的双塔是世界上最高的教堂塔,北塔高159.38米,南塔高157.31米。它还是世界上建筑时间最长的教堂。据说当初教堂的兴建是为了保存1164年意大利米兰大主教送来的《圣经》上传说的三博士的遗物。从1248年动工兴建到1880年最后竣工,前后共跨越了7个世纪。迄今保存的当年设计教堂的图纸就有成千上万张,堆积如山,在建筑教堂的历史上可谓空前绝后。而且,它还是欧洲教堂中收藏圣物最多的教堂。它的陈列室中呈放着名贵的耶稣受难的木雕、圣器,各个世纪留下来的皇帝的圣衣、手稿等。

在当时德国最大的城市里建造一座世界第一的大教堂是所有德国人的共同愿望。公元1248年8月15日,科隆地区主教康拉德为大教堂动工举行了奠基仪式双顶教堂高达44米,且直上直下,既要保证底座地基的稳固,又要体现哥特式建筑所独具的垂直线性的效果。人们只能先建好直耸高拔的柱子,再用木制起重机,升到几十米的高空,最后安装完成。所有的工程人员在不具备现代几何学和力学知识的前提下,克服着各种艰难险阻,靠着对上帝的坚定信念去完成这“不可能的任务”。设计师们对于每一个细节部分,都精雕细琢、反复研究,边试验边建造。因为没有统一的尺寸标准,他们就去搭建模型和制造实物。木匠、泥瓦匠、石匠、搬运工也都不辞辛苦地忘我劳作,他们希望能造一座人间天堂以请求上帝的赐福。终于,在1322年,科隆大教堂的工程正式告一段落,地区主教主持了唱诗堂封顶仪式。但今天后人看到的双塔并不是中世纪的产物。15世纪初,人们曾试图在原教堂的南面并排修一座南堂,但58米高的建筑未盖成便倒塌了。

到了19世纪60年代,普鲁士帝国日益强盛,财力雄厚。科隆大教堂未尽的工程又被提上议事日程。德国人为了表现自己的强国地位,决定在原来基础上再建一座世界上最高的教堂。于是从1864年起,科隆市便开始发行彩票以筹集资金,到1880年终于完成了修建工作,形成了今日由两座高塔为主门,内部十字心为主体的建筑群。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科隆遭到盟军260余次的大规模轰炸,整座城市几乎被夷为平地。教堂虽中了14枚炸弹,却奇迹般地保存下来。据说,这是因为教堂的塔身都是近乎笔直的,触到塔尖的炸弹都滑了下来,落地的炸弹虽然爆炸了,但教堂的塔基却因都是由两米多高的巨石垒就,十分坚固,从而抵御了巨大的冲击。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教堂从上到下,大小不一、色彩各异的玻璃,也都是完好无损,没有一块是后配上去的。这些一小片一小片的大理石拼绘出色彩斑斓的圣经的人物图画,做工精细,用料考究,堪称无价之宝。据说在二战爆发前夕,为不使这些教会的文化珍品遭受破坏,教皇安排大量人力,将它们一块一块地取了下来,编好号,藏进地下室里。直到战争结束后,才又重新把那些一小块一小块的大理石恢复成画。光是这一项工作,就整整花了10年时间。也因此,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才得以保存。

科隆大教堂外景

战争结束后,当时的德国总理康拉德主持了科隆大教堂的重修工作,使其焕然一新。现在的科隆人对于两位康拉德(1248年的主教和1948年的总理)的贡献都推崇备至,称誉有加。大主教康拉德的肖像,就被镶嵌在大教堂中殿的马赛克地面上。

科隆大教堂伫立在莱茵河畔的一座山丘上,总面积达8400平方米。平面呈拉丁十字形,南北宽83.8米,东西长142.6米,内有10个礼拜堂。科隆大教堂是仿照法国亚眠大教堂建造的,但也有许多自己的特点。大教堂的长厅被分为了5部分,而不是通常的3部分,左右侧厅各为两跨间,宽度都与中厅相等。中厅宽12.6米,高46米,宽与高的比例大概为1∶4,是所有大教堂中最狭窄的,这样就使得空间显得更加细长,向上的动势更为明显,产生一种超尘出世的效果。

在大教堂的西端,正立面直立着一对塔楼,它们高耸入云,宛如两把利剑直插蓝天,在科隆市区以外就遥遥可见,十分壮观,这也是科隆大教堂最突出的形象标志。两塔的塔尖各有一尊紫铜铸成的圣母像,圣母双手高举着圣婴,圣母和圣婴均成十字架状,构图优美,形象生动。在教堂四周还林立着无数座小尖塔,众星拱月般簇拥着两座主塔,如同尊奉着至高无上的王者。教堂东端的后圆殿则完全仿照了法国亚眠教堂的形制。在两座尖塔上面,是科隆大教堂的钟楼。里面有5座大钟,最著名的是直径为3.1米、重达24吨的大摆钟,名为“圣彼得钟”。它在全世界的教堂中都属于“巨无霸”级的。每当宏钟齐鸣,洪亮深沉的钟声就如同波澜壮阔的洪流,此起彼伏,气势磅礴,久久地回荡在科隆的天空和大地,把整个教堂烘托得更为神圣庄严。(www.xing528.com)

科隆大教堂全景

科隆大教堂共由16万吨石头建造而成,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风格,它除了门窗外几乎没有墙壁,在高大、明亮、涂金的柱子之间,是一块块镶满彩色玻璃的大窗,辉煌而神秘,令人有恍入天堂圣境之感。整个建筑高耸、轻盈、富丽、灿烂,充满了雕刻与绘画的装饰,如同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品。它从奠基之始直到形成今日之规模,蕴涵着强烈的德意志民族精神

科隆大教堂充分体现出建筑师对哥特精神的理解,表现出卓越的空间结构的想象力,富有创造性地揭示出哥特式建筑的本质。无论是中厅两侧拔地而起的成柬的细柱,还是尖端收尾的拱顶,高高细长的侧窗,都是笔挺的直线,没有任何横断的柱头及线脚来打断。整个教堂的外部通通由垂直的线条所统贯,一切造型部位和装饰细部都以尖拱、尖券、尖顶为要素。所有的拱券、门洞上的山花、凹龛上的华盖、扶壁上的脊饰都是尖尖的。所有的塔、扶壁和墙垣上端也都冠以直刺苍穹的尖顶。而且整个建筑越往上越是细巧,越是玲珑,建筑物所有的细部上都覆盖着有流动感的石造透空花纹,明快流畅,纤巧空灵。

走进大教堂,中央是一个大礼拜堂。堂内陈列着各种金工、石工、木工的历史文物,一件件巧夺天工、异彩纷呈。其中由黄金、宝石和珍稀饰品组合而成的三王龛是宝中之宝。“三王龛”的名称源自《圣经》中的耶稣故事。传说耶稣降生时,有3个来自东方的博士前来朝圣,向众人显示这是上帝之子——神圣的基督。科隆大教堂还有许多关于“三圣节”故事的彩色玻璃,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教堂的珍宝陈列室中则陈列着各个世纪留下来的法衣及用具,其收藏在整个欧洲都数一数二。教堂中还有一件著名的圣物,就是主教堂前面高高的祭坛上陈放的,1164年专门从意大利米兰送来的三博士的遗物——黄金棺、乳香和没药。现在它们都用金神龛装着,这个金神龛本身也是中世纪的一件金饰艺术品。这里还有一件著名的艺术品,就是唱诗班长廊中一幅巨大的宗教画,它是15世纪早期科隆画坛的著名画家斯蒂芬·洛赫纳的杰作。

科隆大教堂内景

大教堂里面有着中世纪德国最大的圣坛。圣坛上耸立着一个巨大的十字架,据说这是欧洲大型雕塑中最古老、最著名的珍品。圣坛两侧排列着104个供信徒就坐的木制席位,全部都用厚实的巨木制成,经过千年的使用,都露出发光的木纹。其旁是放射性的走廊。在教堂四壁上方有总面积达1万多平方米的窗户,镶嵌着描绘《圣经》人物的玻璃,在阳光反射下熠熠生辉,瑰丽缤纷,令人叹为观止。

科隆教堂的内部结构独具一格,全部采用框架式的几近于裸露的骨架券,原本由大量石头堆砌的墙壁,都由彩色玻璃墙所取代。玻璃所代表的轻灵和透明,使人的心灵更为空灵,能更深切地感悟到浩瀚的苍穹和无涯的宇宙,体现了基督教神圣忘我的宗教精神。与法国的哥特式教堂相比,科隆大教堂的装饰较为疏简冷峻,就连雕刻和壁画都没有。

人们常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科隆大教堂依傍着莱茵河的波光艳影,如同一首撼人心魄、恢弘壮阔的交响诗,每年都会吸引200多万的游客在这里流连忘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