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扇》是清初作家孔尚任经十余年苦心创作,三易其稿写出的一部传奇剧本,历来受到读者的好评。《桃花扇》作为一部成熟的传奇历史剧,为古典历史剧的创作提供了典范。
孔尚任(1648~1718年),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堂,自称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清初诗人、戏曲作家。
在洪升的《长生殿》脱稿11年之后,孔尚任酝酿已久的传奇历史剧《桃花扇》终于诞生了。一时间,京城内外的文士们纷纷传看传抄。孔尚任与洪升得以并列驰名天下,被人称为“南洪北孔”。金埴的绝句“两家乐府盛康熙,进御均叨天子知。纵使元人多院本,勾栏多唱洪孔词”说的就是两剧都被送入皇宫内廷以及它们被唱遍各地情况的忠实记录。
孔尚任像
明朝中期开始,传奇剧越来越多地以重大历史事件入戏,这无疑加强了传奇的厚重之感。直到清前期的《长生殿》和《桃花扇》的出现,历史剧的创作才真正被推到一个艺术的高峰。这两部戏剧都是在巨大的社会动荡中讲述一个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使爱情与政治达成完美的融合。区别在于《长生殿》是在国势兴亡中歌颂至死不逾的爱情,《桃花扇》则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作为一部传奇剧,《桃花扇》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明末,东林党与魏忠贤阉党的斗争十分激烈。在崇祯帝打击阉党的时候,东林党人曾进享入阁,后来东林党人失败了,继之而起的是复社的政治活动,他们以诗文方式讥讽议论朝政,在历史危亡之际表现出充分的政治热情和忧患意识。李自成打入北京,崇祯缢死,福王朱由崧逃到南京之后,阉党马士英、阮大铖不择手段地推举小福王为弘光皇帝,夺得了迎立之功,而史可法被排挤出南京,在扬州奋勇抗击清军。马、阮在南京搞打击报复,排斥异己,弄得朝政日非,人心惶惶。明朝人明白亡国与亡天下的不同,普通百姓奋起反抗。满清推行剃发易服,不屈死难者数千万。《桃花扇》的主人公李香君就是一个有着民族气节的女子。(www.xing528.com)
《桃花扇》表现了明末时以复社文人侯方域、吴次尾、陈定生为代表的清流同以阮大铖和马士英为代表的权奸之间的斗争,揭露了南明王朝政治的腐败和衰亡原因,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作者的创作意图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通过侯方域和李香君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表现南明覆亡的历史,并总结明朝300年亡国的历史经验,表现了丰富复杂的社会历史内容。
李香君与侯方域像(清 陈清远)
《桃花扇》是一部抒情韵味很浓的传奇剧,就文采而言,说它是诗剧毫不过分。作者将悲壮的历史、凄惨感伤的爱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既令人动情不已又发人深思。跨过残垣断壁,透过无限相思泪,我们不难看出作者的良苦用心——以爱情的离合幻灭,显现美好梦想的破灭和道德理想的崩溃。孔尚任自称写《桃花扇》“不独使观者感慨涕零,亦可惩创人心,为末世之一救”。
所谓“传奇”,顾名思义,就是强调一个“奇”字,要求情节和人物具有独特性和新颖性,曲折多变地展现生活面貌,令人惊奇,引人入胜,即俗话所说“无奇不成戏,无巧不成书”。要达到这个要求,传奇作家就必须面向生活,自出机杼,善于运用多种多样的表现手法,对情节和人物做巧妙处理,传奇而不失其真。
“传奇”之名,起源于晚唐小说集《传奇》,最早特指唐代的短篇文言小说,宋代话本小说中也有“传奇”一类。元末明初时也有人将元杂剧称为“传奇”。自从宋元南戏在明代规范化、典雅化、声腔化和全国化之后,传奇就成为不包括杂剧在内的明清中长篇戏曲剧本的总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