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唐朝完善科举,古代高考揭秘

唐朝完善科举,古代高考揭秘

更新时间:2025-01-20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创立完善科举的关键人物。在唐朝,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因此诗赋便成为科举考试的一贯科目。唐朝科举考试的题目唐玄宗开元年间,有一年考题是《终南望余雪》,据诗意要求歌咏秦岭山脉的支脉终南山上没有溶化尽的积雪,要求写成五言六韵十二句。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创立完善科举的关键人物。在唐朝,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

常设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一史、三史等五十多种。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为人重视,秀才一科,在唐初要求很高,后来渐废。所以,明经、进士两科便成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进士考时务策和诗赋、文章,明经考时务策与经义;前者难,后者易),许多朝中要员也大多出自这两科故对众多文人有特别大的吸引力。明经主要考帖经,按古代圣贤立言来阐释义理,比较束缚人的思想。进士主要考诗、赋,二者均是有韵的文体,它讲究文辞华美,音韵和谐,诗歌要对仗工稳,赋要骈骊顿挫,基本上可反映出一个人的文学才华和学识水平。因此诗赋便成为科举考试的一贯科目。唐朝进士的考试方法很多,也苛刻,及第率常在百分之一二,尽管这样,但仍有不少文士为了跳过龙门,登上仕途,白首穷经,终生研讨诗词歌赋,以把能考取进士作为博取功名,甚至当作毕生追求和整个家族人的荣耀。

唐朝科举考试的题目

唐玄宗开元年间,有一年考题是《终南望余雪》,据诗意要求歌咏秦岭山脉的支脉终南山上没有溶化尽的积雪,要求写成五言六韵十二句。但有个叫祖咏的人只写了四句,“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便交了卷,主考官问他为何不写了,他说“意尽”,结果祖咏当年被录取了。(www.xing528.com)

天宝十年,考题是《湘灵鼓瑟》。

唐德宗贞元七年,刑部侍郎杜黄裳作主考官,考诗一首,赋一篇。诗题是《青云干吕》,赋题是《珠还合浦》。第二年,兵部侍郎陆贽任主考官,诗题是《御沟新柳》,赋题是《明水》。

贞元四年,诗题是《赋得春风扇微和》。大历年间,有一年诗题为《小苑春望宫池柳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