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怒无常之人近乎粗鲁
【原典】
喜高怒重,过目辄忘,近“粗”。
【译释】
喜怒情感表现得很强烈,但又转眼即逝的人,其气质近乎粗鲁。
解读
毕生混迹于官场,曾国藩深知情绪带给人的负面影响是致命的。一个人若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势必成不了什么大事。
生活中我们常见到有些人因不能克制自己而引发争吵、咒骂、打架甚至流血冲突的情况。有时仅仅是谁踩了谁的脚,一句话说得不当,在地铁里抢座位,在公交车上挨了一下挤,都可能成为引爆一场口舌大战或拳脚演练的导火索。在社会治安案件中,相当多的案件都是由于当事人不能冷静地处理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发生的。
人皆有七情六欲,遇到外界的不良刺激时,难免情绪激动、发火、愤怒。这是人本能的生理和心理反应。但这种激动的情绪不可放纵,因为它可能使你丧失冷静和理智,不计后果地行事。因此,当你遇到这类事情时,面对人际矛盾时,要学会克制,学会忍耐,不要像炮捻子,一点就着。(www.xing528.com)
古代打仗时,如果守城的一方宣布闭门停战,攻城的一方便在城下百般秽骂,非要惹得那守城的一方怒火中烧,杀出城来——攻城的才可以乘机获胜。兵法上称之为“激将法”。但如果守城的能克制忍耐,对方也就无计可施了。不但敌我作战之际需要有克制忍耐的大将风度,就是日常生活中待人处世,也需有克制忍耐的涵养。
在三国的大舞台上,与曹操、孙权相比,刘备是最没有实力的一位。曹操是大官宦的后辈,虽然出身算不上高贵,但有势力;孙权世代坐镇江东,有名望,有武力;唯有刘备,一个编草鞋、织苇席的小工匠,属于当时社会的最下层,名望、地位、金钱,什么也没有。他唯一的资本,便是他那稀释得早已寡淡如水的一点刘汉皇家血统,而当时有这种血统的人,普天之下不知有多少,谁也不将这当回事。可刘备偏偏沾了这个光,那个孤立无援的汉献帝为了多一分支持,按照宗族谱系排列下来,竟将这个小工匠认作皇叔留在了身边。这固然让刘备觉得脸上有光,可也成了招风的大树,为曹操所猜忌。
刘备虽然不满意于曹操的僭越,可他却没资格同曹操抗衡,只是暗中参加了一个反曹联盟,却又提心吊胆,时时防备着曹操对他下毒手。好在他在朝廷也无所事事,便干脆在住处的后园里种起菜来,大行起韬晦之计。然而曹操还是没有放过他,于是便发生了“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故事。这个故事被《三国演义》渲染得有声有色,早已是人所共知的了。
此时的曹操并没有将刘备放在眼里,但也不完全放心,他之所以邀刘备饮酒,之所以专门谈起谁是当今英雄的话题,之所以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意在试探,刘备原本心中有鬼,以为被曹操看破,所以吓了一跳,才将手中的筷子失落在地,偏偏此时又打了个炸雷,刘备才得以“闻雷而畏”为借口,既表示自己不是当英雄的材料,又将自己惶恐的心情掩饰过去了。由于这一次的示弱,消除了曹操的疑心,才有了他后来的发展。
真正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无论祸福险夷的来临,还是横逆生死之际;无论处在功名富贵之中,还是处在山林贫贱之际,他们的心中总有一个自己的主宰存在,不被外物与环境所潜移默化。
宋代有这样一个故事:向敏中,天禧(真宗年号)初,任吏部尚书,为应天院奉安太祖圣容礼仪使,又晋升为左仆射,兼任门下侍郎。有一天,与翰林学士李宗谔相对入朝。真宗说:“自从我即位以来,还没有任命过仆射的。现在任命向敏中为右仆射。”这是非常高的官位,很多人都向他表示祝贺。徐贺说:“今天听说您晋升为右仆射,士大夫们都欢慰相庆。”向敏中仅唯唯诺诺地应付。又有人说:“自从皇上即位,从来没有封过这么高的官,不是勋德隆重,功劳特殊,怎么能这样呢?”向敏中还是唯唯诺诺地应付。又有人历数前代为仆射的人,都是德高望重。向敏中依然是唯唯诺诺,没有说一句话。
第二天上朝,皇上说:“向敏中是有大能耐的官职人员。”向敏中对待这样重大的任命无所动心,大小得失都接受,这就做到了喜怒不形于色。人们三次致意恭贺,他三次谦虚应付不发一言,可见他自持的重量,超人的镇静。正如《易经》中所说:“正固足以干事。”所以他居高官重任三十年,人们没有一句怨言。他能以这样从政处世的方法,对于进退荣辱都能心情平静地虚心接受,所以他理政应事、待人接物也就能顺从天理,顺从人情,顺从国法,没有一处不适当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