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批批文化设施建设工程的实施,一座座标志性文化设施拔地而起,广大人民群众品味文化、享受文化有了越来越丰富的选择。但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速度加快的同时,管理滞后、服务水平偏低的问题已经显现出来,甚至变得比较突出,严重影响了文化基础设施的发挥。
目前存在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内容建设和管理运营不到位,许多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展览馆的房子建得很漂亮,但里面的文化内容陈旧,文化氛围不浓,文化设施闲置甚至出租他用现象严重;二是工作开展不经常,缺少品牌性文化活动的引领,没有充分发挥文化基础设施立体式、多元化的服务功能,没有最大限度地惠及乡村群众;三是服务群众的能力不强,服务意识淡漠。
我们应该清醒地意识到:硬件建设只是完成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第一阶段的任务,如何更好地让公共文化设施发挥应有的作用,为群众提供文化服务,是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亟待攻克的难题。
2011年9月,光明日报、中国传媒大学联合调研组针对这一难题,曾对山东省公益性文化事业进行深入调查,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在山东,文化事业管理者清醒认识和科学把握“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的宗旨,组织者在服务方式创新中注重“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服务者遵从“把对群众的真挚情感转化为服务群众的内在动力”的服务精神,扎根基层、奉献基层,并激励更多的人关注基层、投身基层、服务基层。同时他们将现代信息手段和时代元素融入文化下乡,广泛借助新技术、新媒体搭建新的传播平台,采用先进信息手段拓展文化服务领域和渠道,顺应百姓的消费习惯,适应百姓的文化需求,使文化设施的建设、文化作品的创作、文化活动的开展避免流于形式,从而发挥其最大化的文化价值效能。
甘肃农家书屋建设
建时,不图形式。或在学校、或在小卖部、或在村委会,甚至就设在某个热心村民的家里……建设过程中,严格遵循因地制宜和便民原则,有效整合利用现有农村文化资源和公共空间,合理配置资源,避免重复投入。
管时,不走过场。书屋的开放时间并无定式。各地配置图书不讲究“整齐划一”,在地方戏剧和民歌盛行地区,加配戏剧演唱和民歌等资料;在蔬菜种植区,增加蔬菜种植和加工类的图书;在养殖业发达的地方,多配牲畜、家禽、渔业养殖方面的图书……(www.xing528.com)
用时,不当摆设。学龄儿童、普通农妇、古稀老人,都能从书中汲取自己所需的“精神食粮”。
哪里的文化工作做得好,哪里就有一支过硬的文化队伍;哪里的文化生活搞得好,哪里就有一批热心服务群众的文化能人。为有效避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陷入重建设,轻管理的窘境,还需要激发文化服务工作者的艺术活力,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从业者的整体素质,优化从业人员的组织结构,把对群众的真挚情感转化为服务群众的内在动力,是确保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精彩语录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是实现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
★提高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辐射力和影响力,必须加快构建技术先进、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现代传播体系。
★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
如何让越来越多的基层群众享受到公益“文化大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