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迈向文化强国

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迈向文化强国

时间:2023-12-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是保护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文化根基的需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是立足时代实践、顺应时代潮流不断进行新的文化创造的需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是吸纳融会外来优秀文化成果,在与世界文化对话交流中丰富发展中华文化的需要。制订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分类保护标准和保护规划,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建立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制度。

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迈向文化强国

◆为什么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坚持保护利用、普及弘扬并重,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

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是保护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文化根基的需要。对于当今中国来说,必须以对民族、对历史、对后人高度负责的精神,把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更好地用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民族生命力、激发民族创造力、铸造民族凝聚力,建设好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是立足时代实践、顺应时代潮流不断进行新的文化创造的需要。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源泉,我们要在广征博采的基础上廓清历史文化发展脉络,认真挖掘提炼传统文化的有益思想价值,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阐发,作出通俗易懂的当代表达,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使其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发扬广大。同时要按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要求,进行科学梳理、精心萃取,从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结合上进行新的文化创造,用新的思想、新的精神丰富文化宝库,不断创造符合当代精神和时代潮流的新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www.xing528.com)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承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是吸纳融会外来优秀文化成果,在与世界文化对话交流中丰富发展中华文化的需要。中华文化之所以生生不息、经久不衰,就在于它具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襟,具有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传统,中华文化在吸收借鉴中不断丰富壮大。当然,学习借鉴不是简单模仿、照抄照搬,不能生吞活剥、囫囵吞枣。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始终保持自己民族文化的主体性和独立性,把有益外来文化同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融入中国文化元素,打上中华文化烙印,形成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使中华文化始终立于世界文化发展的潮头。

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是乾隆皇帝亲自组织的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最大的丛书。1772年开始,经十年编成。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经史子集四分法是古代图书分类的主要方法,它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据文津阁藏本,该书共收录古籍3503种、79337卷、装订成三万六千余册,保存了丰富的文献资料。

根据省委十一届十四次全委会《意见》,甘肃省将深入挖掘甘肃文化资源,传承历史文脉,凝聚精神力量。开展各级文物清查、建档备案工作,建立文物名录数据库。实施重要古籍保护计划和整理出版工程,抓好以丝绸之路、敦煌及民族文化为核心的、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精品图书体系建设,编纂出版陇右文库、丝绸之路及敦煌文化系列书系、西北民族文化研究丛书,推动文溯阁《四库全书》数字化出版项目的实施。制订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分类保护标准和保护规划,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建立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制度。推动有条件的地区申报国家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推动丝绸之路整体申遗,加大对“花儿”的挖掘和保护,建立一批文化生态保护区、民族传统节日标志地。到2015年,建成14个市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博览中心、86个县区民俗博物馆、30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等重点项目。发挥国民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加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内容,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研究基地建设。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做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保护工作。发挥传统节庆的作用,深入挖掘文化内涵,赋予时代特征,维护传统文化的基本元素。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工作,加强《甘南报》等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党报党刊、广播影视节目、出版物等译制、播出、出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