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翻译美学:英语与汉语的模糊性对比

翻译美学:英语与汉语的模糊性对比

时间:2023-12-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美国五角大楼发言人说We attacked a target of opportunity。在价值取向上,英语的模糊性本身常常并不能构成审美对象,它只是文学美的一个潜在条件,不具有稳定的审美价值,而汉语的模糊性往往不仅有一种激发读者审美意识的潜在功能,其自身也构成了审美对象。汉语的模糊性一般能增强语言表达审美效果。

翻译美学:英语与汉语的模糊性对比

虽然中西方在文论语言上达成了一定言不尽意的默契,但西方的“言不尽意”比起中国丰富的内涵而言,还存在着很大的局限。

英国自然语言派史奈尔(J. Channell)在她的《模糊语言学》(Vague Language)一书中,对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总结了以下十点:

1)提供恰到好处的信息;

2)不想说明详情;

3)具有劝导性;

4)词义中断的过渡;

5)缺少具体信息;

6)置换作用;

7)自我保护;

8)有力和礼貌;

9)非正式的气氛;

10)女士语言。

如在美伊冲突中,2003年3月20日美国向伊拉克开战,进攻方美方用moment of truth(动真格的时刻),表示向伊拉克动武的时候到了。美国五角大楼发言人说We attacked a target of opportunity。a target of opportunity是a target of Iraq's leadership的意思,即中国的古话,“擒贼先擒王”,现在称作“斩首行动”。对造成的伤亡说成是collateral damage(附带的损伤),即civilian casualties。我们知道,在战争中平民的伤亡并不只是“附带的损伤”,有时是入侵方故意攻击意在造成敌国民众shock and awe的心理战。

从接受美学角度看,英语的模糊性所引发的具体化往往只是一种阐释性活动,透过阐释达到对作品意义的把握;而汉语的模糊性作为文学作品的多层次结构,为读者进行再创造提供了幽深绵渺的审美空间,诱发特定的审美态度。它不是像西方接受美学那样靠形式的推理、理性的认识去把握世界,而是以直接感悟的方式去体认宇宙之精神。在价值取向上,英语的模糊性本身常常并不能构成审美对象,它只是文学美的一个潜在条件,不具有稳定的审美价值,而汉语的模糊性往往不仅有一种激发读者审美意识的潜在功能,其自身也构成了审美对象。

如:《红楼梦》十二曲之一的《聪明累》("Ruined by Cunning"):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www.xing528.com)

Too much cunning in plotting and scheming

Is the cause of her own undoing;

While yet living her heart is broken

And after death all her subtlety comes to nothing.

A rich house, all its members at peace,

Is ruined at last and scattered;

In vain her anxious thought for half a lifetime,

For like a disturbing dream at dead of night,

Like the thunderous collapse of a great mansion,

Or the flickering of a lamp that gutters out,

Mirth is suddenly changed to sorrow.

Ah, nothing is certain in the world of men.

汉语中使用了“卿卿”、“意悬悬”、“荡悠悠”、“忽喇喇”、“昏惨惨”五个叠音词,写出了王熙凤操心劳神,提心吊胆,费尽心机,到头来却一败涂地的悲惨结局,充满了极大的嘲讽,具有极佳的音乐美感。而英语则分别译成了her own, her anxious thought, disturbing, thunderous, flickering,效果明显弱于原文。

汉语的模糊性一般能增强语言表达审美效果。英语也有意象,但大都是从意象到意象,为意象而意象。它注重的是事物引起的感觉,而不去挖掘深层结构和事物之间的联系,尤其是事物与情感的联系。美国意象派诗人对意象的理解是:在一瞬间呈现理智和情感的复合体的东西。其意象始终是明确的、具体的,没有超拔于意象之上的抽象观念。如吉丽安·道格拉斯《初雪》中对树枝、雪中阳光等的描写:Every branch of every tree is weighted with cold and stillness... The sun has flung diamonds down on meadow. (严寒和寂静重压在每棵树的枝头……太阳把千万颗宝石撒在草地上。)其对物象的描写具体可感、客观理性,从中看不出诗人的情感倾向,也没有留给读者想象的线索和空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