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翻译美学:探索英语的逻辑美

翻译美学:探索英语的逻辑美

时间:2023-12-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英语是一种讲究逻辑的语言,逻辑的缜密,表达的严谨便构成了英语的意美。英语的逻辑美,即其意美。现分述如下:5.1形合所谓形合,指句子内部的连接或句子间的连接采用句法手段或词汇手段,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

翻译美学:探索英语的逻辑美

英语是一种讲究逻辑的语言,逻辑的缜密,表达的严谨便构成了英语的意美。英语的逻辑美,即其意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形合(Hypotaxis);(2)时态(Tense);(3)语态(Voice)。现分述如下:

5.1 形合(Hypotaxis)

所谓形合,指句子内部的连接或句子间的连接采用句法手段(syntactic devices)或词汇手段(lexical devices),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把hypotaxis定义为:The dependent or subordinate construction or relationship of clauses with connectives. For example, I shall despair if you don't come. 英语造句主要采用形合法。

所谓意合,指的是词语或分句之间不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句中的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通过词语或分句的含义表达。World Book Dictionary把parataxis(意合)定义为:The arranging of clauses one after the other without connectives show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m. Example: The rain fell; the river flooded; the house washed away. 汉语造句主要采用意合法。

从以上两个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到:1)形合与意合的差别是在小句(Clause)之间是否使用连接词语(Connectives),我们知道Connectives是指关系代词、关系副词、并列连接词和从属连接词;2)形合、意合只指在小句(Clause)之间的关系,没有提及词组一级中词(Word)的关系和语篇中句(Sentence)之间的关系。

目前在汉英对比研究中的形合与意合,一般所指不仅在小句之间,而且还指词组中词与词之间以及在语篇中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是用什么手段来显示的。另外,形合手段主要是指语法手段即词的形态变化,其次才是词汇手段,即连接词语,而且词汇手段方面,除关系词、连接词以外,还要注意介词等虚词的作用,在篇章中还有代词以及代词形式等。

据此我们可以把形合手段分为两种:一是形态,包括构词与构形;二是形式词,包括连接词、关系词、介词、助词、代词、语气词等。这样我们可以把形合定义为:借助形态和形式词来表示词与词、小句与小句、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者为形合。意合定义为:不借助形态和形式词,靠词语与句子本身意义上的连贯与逻辑顺序而实现的连接为意合。所以形合注重的是显性接应(Overt Cohesion),以形显义;意合注重的是隐性连贯(Covert Coherence),以意统形。

汉语没有英语所常用的那些关系代词、关系副词、连接代词和连接副词;介词数量少,大约只有30几个,而且大多是从动词“借”来的。王力指出:“(汉语)所谓欧化的介词当中,其实有大部分不是真的介词,只是靠着西文的反映,就显得它们有介词性罢了。”〔18〕汉语一些介词,如“在”、“向”、“进”、“到”、“沿”、“过”、“从”、“给”、“用”、“拿”、“依”等,原均为动词。介词和连词常常可以省略,甚至不用,尤其是口语,用了反而显得多余。高名凯指出:“汉人平常说话不喜欢用太多没有基本意义的虚词,只是把事情或意思排列起来,让人去了解这两个事情或两个意思之间所生的关系如何。……不过这并不是说汉人说话不合逻辑,因为不加虚词,我们也知道这句话的意思。”〔19〕汉语没有词的形态变化,没有it和there这类替补词,代词也用得较少。总之,“尽量省去一切不必要的形式装置”,重意合而不重形合,词语之间的关系常在不言之中,语法意义和逻辑联系常隐含在字里行间。

其实汉语的形合手段也有很多,好像英语中有的,汉语中大都有,如词缀、介词、连词、连接性副词等,只有英语中的冠词、关系代词、关系副词在汉语中没有。可是也有汉语中有的而英语却没有的,如方位词、语音重叠、语气助词等。由此看来汉语的形合手段与英语是差不多的。为什么非要说汉语是意合语言呢?周志培指出,如果再进一步比较一下两种语言的形合手段和造句方法,就会发现它们有两个根本性的差别。〔20〕

首先是多与少的差别。英语的词缀约有110个,其中前缀约50个,后缀与后附加形态约60个,外部形态shall, will和more, most等大约有20种。汉语中的前后缀基本的只有20个。〔21〕如果把后附加形态和外部形态即结构助词、语气助词等也算进去,加到一起也不过30个左右。〔22〕英语的各类介词据G. Curm统计,约有286个。〔23〕汉语有多少介词呢?大约35个左右。〔24〕由于汉语的介词大都由动词衍变而来,而且有许多是兼类,如“在”、“到”、“朝”等既可用作动词也可用作介词,所以汉语中究竟有多少介词,没有个定数,不过有一点是很清楚的,那就是比起英语的286个来,汉语的介词要少得多。再来看连接词语。汉语中没有与英语中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相应的连接词语,就其他连接词来说,汉语中的并列连词、从属连词与关联副词配合使用的连接词语总共有50个左右,〔25〕英语中连接性词语,包括连接词、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一共约有100个左右。〔26〕

第二是使用形合手段死板与灵活的差别。英语中的这些形式手段该用的时候一定要用,该有的地方一定要有,是硬性规定,是死的。而汉语中仅有的这些形式手段,该用的时候可以不用,该有的时候可以没有,不是硬性规定,是灵活的。英语句子中(包括小句中)的谓语动词必须以它的形态(包括内部的和外部的形态)与主语在人称和数上取得一致,在时、体、态方面都要有一定的规范,是现在时就不能用过去时,是完成体就不能用进行体,是被动态就不能用主动态,是虚拟式就不能用现实式。汉语的动词除了“着”、“了”、“过”以外没有像英语动词那样有那么多的形式,而且“着”、“了”、“过”在汉语中的使用也并非像英语那样要遵守那么多死规则,使用起来要活得多,许多该用的时候也可以不用。英语语法的硬性规定还表现在,即使遇到例外也会马上做出补充规定,把那些本来是活的东西也用规则套住,让你遵守,如主谓在人称和数方面的一致关系。

语言学家惯以“竹节句法”写英句。所谓“竹节”,则指其断不可缺的种种连接词(Connectives),倘若缺了这些“竹节”,英句就不成其英句了。语言学家又以“流水句法”写汉句。所谓“流水句”,则指句与句之间的连接,少用乃至不用连接词,因此行文流畅。

美国的翻译学家Eugene A. Nida曾经深入浅出地说明了英汉这一差异:

就汉语和英语而言,也许在语言学上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形合和意合的对比。在英语以及大多数的印欧语言中,句子的从属关系大多是用连接词如if, although, because, when, in order that, so及so that等词明确地表达出来。但是,这同一概念,我们用意合的方法基本上也可以表达出来;那就是说,将两个句子放在一起并无连接词表明其相互关系,而从句子本身的意思中体现出来。例如,我们说because it is late, I must leave。在这里两个句子的逻辑关系是用连接词because加以表达的。然而我们也可以说It is late, I must leave。在这里,虽然无明确的词汇表明彼此的关系,但是这种关系显然是存在的。〔27〕

以上Nida所言,有一点似需纠正。他说:“我们也可以说It is late, I must leave。”此议不甚妥当,因为这样缺乏连接词的英句是不合其表达习惯的,至少也是拙句(clumsy sentence)。比如:

An Englishman who could not speak Chinese was once traveling in China.

一个英国人,不会说中国话,有一次在中国旅行

英语原句是一个典型的形合句,而相应的汉译则是意合句。假如,将英语原句改成意合句,那读上去还有英语味吗?

There was an Englishman. He could not speak Chinese. He was once traveling in China.

形形色色的Connectives就是英语表达的逻辑标记。逻辑标记的外露,使行文染上了阳刚之美。如:

Transgenic plants and animals result from genetic engineering experiments in which genetic material is moved from one organism to another, so that the latter will exhibit a characteristic.

上句中的黑体字,如航标灯一样,明示句内的种种逻辑关系,提示读者的阅读理解。而汉译却可省略这些逻辑标记,而句意自明。如译:

转基因动植物系遗传工程实验的产物,在这些实验中,一个生物体的遗传物质被植入另一个生物体内,后者就能显示出新的特征。

形合,并非科技英语之专利。请读以下一段叙事文字:

I knew my command of English was my asset, for I might make a deal with a pianist who would give me access to his piano in exchange for English lessons.

上句共计31个单词,而Connectives(黑体字)有7个,占全句的23%!英语表达之美,由此衍生。而相应的汉译则可全然不顾这些Connectives。如译:

我懂英语,我知道这就是我的本钱,我可以和有钢琴的人进行互助,我教他英语他教我钢琴。

汉语重意合,无需Connectives,疏放流散,却别具韵味。在汉译英的过程中,若是对英语的形合美,或曰逻辑美,知之甚少,或不善运用,那么,其英译将乏味。试比较: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朱自清《背影》)

a. We entered the railway station after crossing the River. While I was at the booking office buying a ticket, father saw to my luggage.

b. We crossed the Yangtze and arrived at the station, where I bought a ticket while he saw to my luggage.

后译比前译多用了一个Connective,其英语味也更浓郁!除了英语味之外,英语表达使用了Connectives,貌似遣词有所增加,其实,表达却更趋精练。

5.2 时态(Tense)

英语重时体,汉语轻时体。

英语学习者长期以来惯于从语法视角观察英语时态,其实,说到底,时态问题,也是一个逻辑问题。逻辑欣赏条分缕析,反对胡子眉毛一把抓。逻辑总有逻辑的美,令表达精当,叙述准确。以汉语为母语者,会觉得英语的时态烦,不善准确传递英语的时态意义,更说不上领会其中的微妙口吻。如:

It has often been noted that those who live, or have lived, in the shadow of death bring a mellow sweetness to everything they do. (Helen Keller: "Three Days to See")

原句运用一般现在时(live)及完成体(have lived)细微而又精确地说明了两类人,即those who live in the shadow of death和those who have lived in the shadow of death。不识此美者的译文是:

大家看到凡是起死回生的人或者幸免一死的人,他们对所做的任何事情,总是兴趣盎然。

唉!“起死回生的人”与“幸免一死的人”,不是一回事吗?

人们已经注意到大凡正受到死亡威胁的人,或是死里逃生的人,对于他所干的事情总是兴趣盎然。

值得一提的是,英语的时态,又并非仅仅具有表达时间的精确美,它还别具口吻美。如:

You will have noticed in daily life that when people are inquisitive they nearly always have bad memories and are usually stupid at bottom.

在日常生活中你可以发现,那些专爱打听别人闲事的人们,往往记忆力很差,而且,通常他们实际上都是些蠢家伙。(www.xing528.com)

You will have noticed…系英语的一个常用口语句型,基本跟时间无涉,其含义委婉而又礼貌。大概意思是:你也许已经注意到了……。因为,英语“情态动词+完成体”常表示对过去,即说话之前已经发生的事情做某种推测。另如:

a. Sorry to be so late. You will have been waiting for some time.

b. You will have heard about it by now.

英语的现在进行时更是别具口吻功能。如:

He is always thinking of how he could do more for the people. (表示赞扬)

他总是考虑如何为人民做更多的事。

He is constantly leaving his things about. (表示讨厌)

他老是乱放他的东西。

I am now living in a very pleasant flat. (表示满意)

我现在住在一间非常舒适的公寓里。

In the large entrance-hall visitors are constantly coming and going. (表示真切感受)

大厅里来访者你来我往。

5.3 语态(Voice)

英语,多被动(Passive);汉语,多主动(Active)。

同样,我们惯于把voice(语态)归入语法范畴,然而,大而视之,这个语法问题,说到底,其实也是一个逻辑问题。逻辑欣赏归类和辨析,反对模糊和混淆。逻辑总有逻辑的美,令表达精当,叙述准确。以汉语为母语者,也会觉得英语的语态烦。不善欣赏其美其妙。

英语被动语态有其独到的修辞功能,试读:

Some kinds of plastics can be forced through machines which separate them into long, thin strings, called "fibres", and these fibres can be made into cloth.

句中两个被动结构的使用令全句上下贯畅,逻辑紧凑,获得了所谓Coherence(连贯性;一致性)之美。不识此美者的译文是:

有些塑料可以通过机器将它们制成又细又长的线,它们被称为“纤维”,而这些纤维可以织布。

句流中阻,表达冗余。识此美者的译文是:

有些塑料可以通过机器将它们制成又细又长的线,这种被称为“纤维”的线可织布。

仅仅从语法视角观察英语的被动句式是不足的。比如,对被动语态的功能的认识,英语语法教材几乎“众口一词”:被动语态的使用目的之一是“为了侧重句子的承受者”。〔28〕此观点可以商榷。以该教材所附例句为例:

The injured were allowed home after treatment at the local hospital, but one of the firemen was detained for observation.

此句的主语the injured和one of the firemen可视作陈述的出发点,即所谓“主位”(Theme)。它表达的仅是已知信息,即相对次要而并非侧重的成分。其中的were allowed home…和was detained for observation才是新鲜重要及强调突出的“述位”(Rheme)。述位即信息核心(information focus)之所在。所以,英语之被动语态,若是从逻辑视角观察,就可发现,它能构成主位在前,而述位在后的句型,增加表达的悬念,符合语用学的原则。如:

2001年7月13日晚,北京时间10时10分,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投票,通过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全球华人都会记住这一时刻。萨马兰奇主席宣布:

The games of the 29th Olympiad in 2008 are awarded to the city of Beijing.

2008年第29届奥运会主办权授予北京!

萨马兰奇宣布的这个消息是全体在场的国际奥委会委员,不,是全世界,都在倾耳聆听的一个消息。这句话的信息核心,即述位,是are awarded to the city of Beijing。由于使用了被动语态,Beijing出现在句末。假如,不用被动语态,而是用主动语态,那表达将失却这短暂的,同时又是极为必要的一点点悬念,从而违反语用学的基本原理,而成为听众无法接受的“怪句”。如:

Beijing is the city for the games of the 29th Olympiad in 2008.

最后,英语多见被动句式与其物称倾向不无关联。充任主语的词既然有大量“无灵”(inanimate)物称,其被动句式则有了繁衍的前提。反之,汉语具有人称倾向,自然采用更多的主动句式。当然,英语也不会无缘无故地滥用被动句式。逻辑,讲究主次和必要。动作施行者为次,则被动句可将其置于句尾by之后;施行者不必、不愿或不便言明,被动句则干脆可将其省略。

通过对比阅读以下五个例句,我们能够发现,由于汉语少用被动语态,不能有效挽留英语原句所隐含的逻辑美。如:

The challenge from the Third World has always been foreseen by our shipping companies.

我们的航海运输公司总能预见来自第三世界的挑战。

The importance of oceanography as a key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our planet is seldom as well appreciated.

海洋学是认识我们星球关键,其重要性人们却很少理解。

An illustration is furnished by an editorial in the Washington Post (January 17, 2001).

华盛顿邮报》(2001年1月17日)的一篇社论提供了一个例证。

It has been known for a long time that there is a firs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eart and the liver.

长期以来,大家知道心脏和肝脏的关系是最主要的。

The oldest Oxford racket had been elbowed out by the black markets in Woodbines, toffees, and tomatoes.

专卖伍德拜茵牌香烟、太妃糖和西红柿的黑市已挤垮了牛津这一历史最久的非法交易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