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的问题与视角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成功之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党的十四大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到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再到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在执政党的设计、规划和领导下进行,并取得了巨大成功和辉煌成就。然而,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发展能否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成功之路呢?这是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否成功的关键问题。从1980年邓小平同志发表《党和国家领导体制改革》,到党的十三大通过以政治体制改革为主题的政治报告,到党的十六大提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再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发展党内民主是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到党的十七大提出发展党内民主的战略部署。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发展经历了曲折坎坷,在不断探索中逐步摸索出一条道路来,这条道路就是以发展党内民主为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通过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的政治发展道路。
近年来,中央对发展党内民主的思想越来越清晰,党内和学术界对发展党内民主也形成初步共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党内民主问题上不存在分歧,一些人对发展党内民主存在一些怀疑或者担心。一种观点怀疑党内民主的可行性,认为在一党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发展执政党的党内民主缺乏理论和现实依据,他们援引罗伯特·米歇尔斯发现的组织内部存在权力向少数人集中的“寡头统治铁律”,[1]而作为组织严密的政党更是如此。从现实来看,发展党内民主不存在其他模式可供借鉴,共产党政治结构向民主政治转型至今还没有成功的先例。[2]另一种观点担心发展党内民主的可控性,认为发展党内民主将导致放弃民主集中制和党管干部管则,甚至产生影响党的团结和社会稳定等负面影响。持这种观点的人一般认为发展党内民主是必要的,但是不赞成党内竞争性选举或选拔。[3]更多的人只是表示一种担心,害怕过度的群众参与及民主失控破坏社会稳定。无论是在党内还是在学界,持这两种观点的人并不少,如果不能真正认识到党内民主的可行性和可控性,在实际中推动党内民主发展将会遇到很大的阻碍。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展党内民主的思路是否正确,通过发展党内民主能否走出一条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道路,关键要看中国的具体实践。党的十六大以来,一些基层和地方党组织进行了一系列发展党内民主的改革试点。这些试点在某些操作环节或具体规程方面突破了传统的运作模式,表现出很大的创新性。这些试点的效果怎么样?通过考察这些试点能否看出党内民主发展是否真的可行?是否会出现令人担心的失控情况?本书试图对近10年来基层和地方党内民主的主要试点进行总结,通过考察这些试点来思考党内民主的可行性和操作性,并回应各种对党内民主发展持怀疑和担心态度的观点。
表0-1 基层和地方党内民主试点情况分类统计(www.xing528.com)
①四川建设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坚持“公推直选”,《四川日报》2009年07月30日。
②在党的十七大举行的第二场记者招待会上,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欧阳淞介绍中国共产党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情况,新华网,2007年10月17日。
③《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暂行条例》,《人民日报》2008年07月17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