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古典主义模型的不满以及把注意力贯注在经济制度的理解上,促动了经济学家近来的作品强调“内部劳动市场”的重要性。1内部劳动市场被定义为:
一个诸如制造厂这样的管理单位,劳动在其中的定价和分配被一套管理规则和程序所支配。管理规则所支配的内部劳动市场有别于传统经济理论的外部劳动市场,在那里定价、分配以及培训的决定是直接由经济变量控制的。2
或者,如同爱德华兹所写:“对内部劳动市场的分析,试图通过把工作场所的社会关系部分地视为企业内的劳动交换体系——调整晋升、替换工作、设置工资率等等——而打开新古典主义企业的‘黑箱’。”3作为经济学家,这些作者通常设法考察究竟是建立一个内部劳动市场,还是依赖一个外部劳动市场更有效率。4但是,效率问题不能离开内部劳动市场有助于促成掩饰及确保榨取剩余价值的意识形态基础的方式来考虑。我在此关注的正是后者。(www.xing528.com)
卡尔·波拉尼(Karl Polanyi)把劳动市场无节制的优势的不可避免的衰落归因于“经济自由主义的组织原则与社会保护之间的冲突”。5内部劳动市场的出现是这种衰落的必然结果。对于从未认真对待过经济组织的新古典主义假设的社会学家而言,内部劳动市场只是一个新标签,贴在可以追溯到韦伯和米歇尔的悠久传统中被集中研究过的现象上。虽然如此,出于当前的目的,内部劳动市场的概念在使人们感知现代企业出现时内部与外部变化的联系上是重要的。具体而言,迄今为止由外部劳动市场所执行的功能已经被渐进地吸纳进入企业——一种内化。不过,这里重要的不是内部与外部劳动市场之间的对比而是它们的共性。竞争绝非像德林格(Doeringer)和皮奥里(Piore)所暗示的那样被劳动市场的内化所消除,而是呈现为被不同的限制和规则所控制一种新形式。6我将在本章探究生产之际再生产“占有的个体主义”(possessive individualism)的机制和后果。
任何劳动市场的功能——外部的或内部的——是把个体配置到各处。任何特定的劳动市场界定(a)场所(职位)的总数,(b)个体(工人)的数量以及(c)规划人员调动的转换规则。转变规则包括工人与工作之间双向正式地自由优先选择的匹配。分配过程的最终结果是职位与工人的相对不足。内部与外部劳动市场的差别一方面基于工人数量的限定程度,另一方面基于相应的职位数量的限定程度。此外,转换规则会像市场那样有所差异。在外部劳动市场的纯粹类型中(19世纪前半叶的英国可能最接近它),被认为是未分化人口的整个劳动力会构成整个经济中职位——职位也被认为是未分化的——的候选人。当供求没有限定个体到职位的配置时,人们可能会假定转换规则基于某些随机过程。在《资本论》(Capital)的一些论述中,马克思就认为资本主义会向这一方向发展。内部劳动市场的纯粹类型可能与今天的日本大商社最为接近。7在此,相关个体与场所是某一特定企业中的雇员和职位。企业内的分配规则基于资历与能力的某种组合,通常是更倾向于前者。补充个体供应需要开发一个更广的劳动市场,但是入口只是位于任何特定科层体系的最低层。在一个完全封闭的内部劳动市场中,新雇员只会从在职者家庭中吸纳。在一个更广的外部劳动市场的环境中,内部劳动市场要解决的问题是确保个体不在企业之外寻求职位,以及在填充企业内的职位时,雇员被给予优先权。这种模式可以由强制来实现,或是由制度安排与激励计划的结合来实现。在下文的解释中我将提出自从罗伊到吉尔工作的30年来,个人离开公司的流动性日渐减少,公司内部的流动性则逐渐提高,以及从公司外招工数的缩减并且新人进来时只是处于一个较低的职位。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