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重庆”建设贯穿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在客观分析重庆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管理科学需求层次理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广泛需求,使之既是发展目的,也是发展的强大动力。
一、管理学
(一)管理学及需求层次论的形成和发展
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是一门研究人类管理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是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产生的,是一门横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两大领域的综合性交叉科学。它的目的是:研究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通过合理的组织和配置人、财、物等因素,提高生产力的水平。
现代管理学的诞生是以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Frederick Winslow Tay-lor)的名著《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以及法约尔(H.Fayol)的名著《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1916年)为标志。到20世纪中期,美国管理学家孔茨等合著的《管理学》继承了法约尔关于一般管理过程与管理职能的思想,从管理的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5种职能,构建了管理学的分析框架,这成为一般管理学的基础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hierarchy of needs),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管理学百年经典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
(二)需求层次论的基本思想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5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各层次需要的基本含义如下:
生理上的需求,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对以下事物的需求:呼吸、水、食物、睡眠、生理平衡、分泌、性等。如果这些需要(除性以外)任何一项得不到满足,人类个人的生理机能就无法正常运转。换而言之,人类的生命就会因此受到威胁。在这个意义上说,生理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最首要的动力。马斯洛认为,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要满足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其他的需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而到了此时,这些已相对满足的需要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安全上的需求,这是人类要求对以下事物的需求: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资源所有性、财产所有性、道德保障、工作职位保障、家庭安全等。马斯洛认为,整个有机体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人的感受器官、效应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寻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学和人生观都看成是满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当然,当这种需要一旦相对满足后,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图7.1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图示
情感和归属的需求。这一层次包括对以下事物的需求:友情、爱情、性亲密等。人人都希望得到相互的关爱和照顾。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来的细致,它和一个人的生理特性、经历、教育、宗教信仰等有关系。
尊重的需求。该层次包括对以下事物的需求:自我尊重、信心、成就、对他人尊重、被他人尊重等。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尊重的需要又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总之,内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www.xing528.com)
自我实现的需求。该层次包括对以下事物的需求:道德、创造力、自觉性、问题解决能力、公正度、接受现实能力等。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解决问题能力增强,自觉性提高,善于独立处事,要求不受打扰地独处,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也就是说,人必须干称职的工作,这样才会使他们感到最大的快乐。马斯洛提出,为满足自我实现需要所采取的途径是因人而异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在努力实现自己的潜力,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
1954年,马斯洛在《激励与个性》一书中探讨了他早期著作中提及的另外两种需要:求知需要和审美需要。这两种需要未被列入到他的需求层次排列中,他认为这二者应居于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之间。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主要假设有4个:①已经满足的需求,不再是激励因素。人们总是在力图满足某种需求,一旦一种需求得到满足,就会有另一种需要取而代之。②大多数人的需要结构很复杂,无论何时都有许多需求影响行为。③一般来说,只有在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较高层次的需求才会有足够的活力驱动行为。④满足较高层次需求的途径多于满足较低层次需求的途径。
二、“五个重庆”建设符合需求层次论的基本思想
“五个重庆”建设所推进的重点工作和目标,是在深刻把握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把握人民生活水平的状态,对其需求层次进行准确判断和对未来需求进行预测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重庆和全国一样,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到2008年重庆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已达到70.2%,其中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资源环境六个方面的实现程度分别达到64.6%,70.7%,80.4%,80.3%,67%和61.7%。据预测,到2015年重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进程实现程度将达到93.2%(乐观预期能够达到95%),较2008年提高23个百分点,基本实现全面小康;年均提高3.3个百分点,照此速度在2018年将完全实现全面小康(全面小康实现程度100%)[8]。从总体上看,当前,重庆人民最基本的以生活为重点的生理需求基本得到满足,到2018年全面小康社会完全实现的过程中,人民的需求层次将会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而提升。在此环境下,推进“五个重庆”建设,是对人民在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属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的逐步满足,重点通过“宜居重庆”“平安重庆”“健康重庆”建设的推进,通过构建起和谐、安全、健康的精神环境,不断满足人民需求层次的提升。
【注释】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8.
[2]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G]∥十六大以来的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4.
[3]冯·贝塔朗菲.一般系统论(基础、发展和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7.
[4]资料来源:《中共重庆市委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决定》(2008年)。
[5]赵邦宏.发展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郭熙保,陈志刚,胡卫东.发展经济学[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张培刚,张建华.发展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谭崇台.发展经济学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6]赵理尘.城市发展学导论[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4.
[7]主城分为五大片区;多中心包含一个城市中心和六个城市副中心;主城又分为十六个组团和八个功能区。
[8]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课题组.“十二五”重庆与西部省市全面小康社会进程比较研究[R].20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