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五个重庆”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重庆发展状况是当今中国的缩影,同时,重庆又处于西部内陆地区,其发展既有当今中国发展的普遍性,又有其特殊性。重庆的发展实践,无论在推进发展转型,内陆开放高地建设,还是在缩小城乡差距,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方面,都具有其示范意义。同时,从其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实践路径,也充分体现出对当代城市发展的科学探索。
一、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系统实践
重庆的特殊市情,集合和叠加了以经济社会欠发达为特征的“西部现象”和以国企改革任务艰巨为特征的“东北现象”,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特色于一体,是我国国情的一个缩影。“五个重庆”建设,正是在这个特殊的环境中,践行科学发展观,创新性探索一条发展道路和模式,为西部、全国乃至世界类似地区实现跨越发展提供借鉴。
(一)是城市发展转型的创新性实践
“五个重庆”建设,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以现代城市理念推动城市转型升级的创新性实践。从“五个重庆”建设覆盖区域看,它坚持城乡一体化理念,贯穿于重庆城市(镇)化进程,覆盖主城、卫星城和新农村,突破了传统的城市空间区域概念。从“五个重庆”建设重点内容和目标看,它强调城市的内涵式发展,更加注重城市生态文明、城市文化等城市软实力,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遵循规律,着力突破城市转型发展中的瓶颈,通过着力提升人居环境、提升畅通水平、提升生态绿化水平、提升城乡安全保障能力、提升城乡健康水平等途径,将提升城市功能、城市对经济的承载力与经济结构调整有机结合,全方位提升城市发展品质和综合竞争力。
(二)是欠发达地区解决自身问题的创新性实践
重庆地处整体发展落后的西部地区,又是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于一体的特殊地区,也涵盖了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将加大扶持的“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众多因素相互交织,使重庆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要正视和解决的问题更加复杂、更加棘手。“五个重庆”建设,抓住了科学发展的精髓,结合了重庆特殊问题的实际,系统推进,从解决住行和公共问题出发,为城市发展、经济发展营造优越环境,打造吸引要素的强大“磁极”,将转变发展方式与实现跨越发展有机结合,开辟一条破解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难题、实现跨越发展的新路。
(三)是将民生发展目标和动力充分结合的创新性实践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是核心。如何在财力有限的地区,将民生发展与经济发展协同推进、统筹兼顾,这是摆在诸多经济实力不强、民生任务艰巨地区面前的世界性难题。“五个重庆”建设是全面推进重庆科学发展的重要载体,既是经济建设,也是重要的民生建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五个重庆”建设,正是致力于让最广大的人民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让人民“有钱花、钱花得出去”,成为重庆发展的强大动力。以改善民生既是发展目的也是发展源泉的发展轨迹,深刻诠释了科学发展观,使以人为本不再是一种精神世界的理念。发展之变源于理念之变。如今,以改善民生为动力的新经济发展方式,正引领重庆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的崭新道路。
(四)是生态脆弱地区促进生态与经济发展相统一的创新性实践
重庆作为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偏重化,资源需求量在历史上较大。同时,重庆地处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的任务更加艰巨。降低污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是重庆发展道路上必须采取的战略措施。“五个重庆”建设,尤其是通过“宜居重庆”“森林重庆”建设,一方面构建起对全国生态产生巨大贡献的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加快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建设,对生态脆弱地区的修复保护产生直接的效用,同时通过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促进“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将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另一方面,通过“五个重庆”建设既实现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目标,同时也营造了优良的人居环境,成为引资引智的强大引力,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当代城市发展的科学探索(www.xing528.com)
“五个重庆”建设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系统实践,也是在以城市发展为核心的诸多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同时,它也通过具体内容、方法路径的探索和创新,不断丰富、发展着这些理论。
(一)丰富城市发展理论
“五个重庆”建设既体现了城市发展理论中基本的区位理论,也体现了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更是对城市发展理论的不断创新和探索。城市发展理论包括对城市经济、人口、地理、社会、生态等诸多领域的研究,“五个重庆”建设,是对城市发展进行多方面的探索。一是集诸多城市未来发展方向于一体的新探索和实践。重庆要加快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不能循序渐进、按部就班地推进,需要转变重庆城市发展的传统理念,通过“五个重庆”具体举措的实施,将城市的国际化、现代化、生态化及连绵化等愿景进行系统推进,强调城市软实力的提升。二是对城市人口引导布局进行探索。“五个重庆”建设通过合理规划人口聚居区和产业功能区,配套建设宜居环境,引导城市人口的合理流动,对城市人口的研究进行新的探索和丰富。
(二)丰富区域经济增长极理论
“五个重庆”建设将丰富区域增长极形成动力和路径的基本思想。增长极理论最核心的要素是“磁极”。能形成“磁极”的条件包括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和企业家群体、有强大的吸引生产要素的规模经济效应、有适宜的经济增长环境。其中,环境既包括能源、交通、通信、社会服务等基础设施环境,也包括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社会风气、习俗等非物质因素方面的环境。“五个重庆”建设旨在打造强大的吸引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的强大“磁场”,而形成这个“磁场”的路径具有符合重庆特色的创新性,符合新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阶段的创新性,是对区域经济学增长极理论的新探索。
(三)丰富发展经济学理论
“五个重庆”建设既体现了发展经济学最新理论和关注重点,也从综合环境形成发展动力方面提出了新的理论探索方向和内容。发展经济学经历了3个大的发展阶段,直至今天的新制度主义时期,更多地强调制度、政治、社会资本在经济发展的作用以及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五个重庆”建设既体现了对制度、社会资本、生态环境的高度关注,更体现了关注上述领域中贯穿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具体行动,将民生发展不仅是作为发展的目标,更是作为发展的强大动力,从这一意义上来说,是对发展经济学一直以来更关注产业、资本、环境等转向同时关注人的发展在其中的巨大作用,是对发展经济学理论的创新和丰富。
(四)丰富管理科学理论
“五个重庆”建设既体现了管理科学中需求层次理论的基本内容,还对其进行了丰富与发展。管理科学中,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5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五个重庆”建设贯穿以人为本的理念,从规划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以满足广大居民的需求出发,其满足目标包括:基本的居住空间、公共空间、配套服务、交通出行、生态享受、安全保障、身体及精神健康……“五个重庆”建设的目标和内容既包含了马斯洛5个类型、5个层次的需求,同时更加强调满足人们对生产、生活环境的绿色、宜居需求,对就业创业环境的更高需求,对生产生活安全的系统需求,是对马斯洛需求类型的扩展和提升,是随着人类发展历程而出现的对环境的更高需求。从这个角度上讲,“五个重庆”建设是对马斯洛需求层次和内容的扩展和完善,更加丰富了人们对需求类型、层次的理解和研究。
【注释】
[1]“一江”即通过长江通达太平洋;“西北翼”即通过渝兰铁路,由新疆阿拉山口出境,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鹿特丹港通达大西洋;“西南翼”通过渝黔铁路,由贵阳-昆明-大理-瑞丽出境,经缅甸中部城市曼德烈—石兑港通达印度洋和中东地区。
[2]资料来源:《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的决定》(渝府发〔2010〕59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