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前瞻
潘懋元 林 莉
作者简介:潘懋元(1920- ),男,广东揭阳人,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林 莉(1977- ),女,福建龙泉人,厦门大学高教所博士生。
中国民办高等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未来十五年中,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前景如何,不仅是民办高等教育界,同时也是整个高等教育界以及全社会所关注的问题。我们根据科学发展观进行预测:到2020年,多种模式的民办高等学校及其学生,可能达到高等教育总数的三分之二左右;将有若干所民办高校,成为各自定位的一流院校。而其前提条件是:抓住机遇、自强不息、社会支持、政策到位。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启动及广大青年接受高等教育需求的持续高涨,我国的高等教育快速增长。尽管公办高校连年大幅扩招,绝大多数已达到办学的饱和状态甚至超负荷运转,但仍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求。高等教育的供需矛盾仍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可能放缓但不会停止。“十一五”期间,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将扩大到2800万,毛入学率将达到25%。即使如此,中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世界范围内仍处于较低水平,因此,扩充高等教育资源总量是必然的趋势。
高等教育资源总量的增加可以有两条途径,一是依靠国家的财政支持,二是来源于社会资金。从一般发展中国家的财政状况看,以国家财政支持高等教育发展的能力十分有限,对中国财政来说,困难更大。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曾明确于2000年以前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实现4%的目标,但此后多年一直在2.4%~2.8%之间徘徊。2002年,曾一度达到3.32%,到2003年,由于停收农村教育附加费等原因,又回落到3.28%。这不是由于财政部门不重视教育而失信于民,实在是挤不出更多资金用于教育投入。即使今后每年国家财政性经费在绝对数上有所增加,但增长量的70%将用于义务教育,高等教育拨款难望增加。因此,在高等教育1999年扩招以来,全国高等教育财政经费在绝对数上虽然有所增加,但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与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却连年下降(见表1),个别省份如江西、辽宁、陕西等,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仅为2000多元,极大地影响了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除此之外,捉襟见肘的高等教育财政还使得许多公办高校向银行大量贷款,这在世界其他国家是绝无仅有的,也给国家、银行和高校自身带来了很大的风险。因此,依靠国家财政来扩充高等教育资源总量的道路行不通,只能依靠社会资金来支持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表1 全国普通高校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与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情况
资料来源:历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
吸收社会资金发展高等教育有两条途径:一是通过增收学费,二是通过民间投资。1994年以来,我国高校学费不断上涨,尤其近几年来,高校学费水平已经达到了“天花板”,给普通老百姓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对此,教育部已明确表态,今后我国高校教育的收费不能再提高了。因此,通过增收学费来发展高等教育的空间非常有限,而通过民间投资发展民办高等教育就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民间资本进入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但这条路至今并不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年均增速达20%以上,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已从1 979年的不足1%提高到目前的超过1/3。特别是在一般性竞争领域,非公有制经济有的已经超过70%,上交的税收已经占全部税收的43%,民间投资已经超过50%。即使在一些过去非公有制经济难以进入的公共福利领域,民营资本也已经大量进入。例如医疗卫生行业,向民营资本开放的速度和力度引人注目。2000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体改办等部门《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00〕16号),打破了医疗机构的行政隶属关系和所有制界限,为医改指明了方向。2002年2月,国务院明确了全国医改的具体思路:“国家鼓励各种资本对福利性(非营利性)医院进行收购和兼并”[1],意味着国家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公立医院,公立医院已进入产权制度改革阶段。医疗卫生行业吸收民营资本的改革,为我国高等教育吸收民营资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例。
相对而言,各级政府对民营资本进入高等教育领域还有较严格的控制,由于民办高校的产权归属和回报问题也一直没有得到明确的解决,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新的民营资本进入民办高等教育。2005年2月24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使垄断行业、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金融服务业、国防科技工业等等这些长期以来非公有制企业难以进入的领域,如今都获得了国家的准入。针对长期以来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受到过多限制的现象,提出要贯彻平等准入、公平待遇原则,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这无疑给那些正在寻找各种机会进入民办高等教育的大量民营资本打通了道路。相信随着有关部门与地方政府清理和修订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的法规、规章和政策性规定的工作的展开,民营资本加速进入高等教育领域,促进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二、从中外比较看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
国际上,尽管私立高等教育已有很长的发展历史,但在今天的许多国家里却始终保持着惊人的发展速度。近年来,国际范围内私立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主要集中在亚洲、原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和拉丁美洲(见表2)。(www.xing528.com)
表2 部分国家和地区公、私立高等教育比例
资料来源:巴西数据来自王留栓:《巴西的私立高等教育》,《教育科学》2004年第2期;智利数据来自王晓辉:《国际高等教育私有改革及其借鉴意义》,《现代大学教育》2001年第1期;俄罗斯数据来自杨广云:《俄罗斯私立高等教育初探》,《现代大学教育》2004年第1期;泰国数据来自赵守辉:《泰国发展高等教育的经验》,《外国教育资料》2000年第5期;韩国数据来自刘昌明:《论韩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办学主体》,《当代韩国》2003年冬季号;日本数据来自王留栓:《日本私立高等教育对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普及化的贡献》,《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马来西亚数据来自李毅:《马来西亚私立高等教育法规探析》,厦门大学高教所2000级硕士论文;菲律宾数据来自张随刚:《东南亚国家私立高等教育政策比较》,《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印度尼西亚数据来自袁本涛:《亚洲三国高等教育新政策述略》,《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年第2期;中国台湾数据来自台“教育部”《教育统计》(2002);中国数据来自教育部规划司司长韩进在2005年第三次教育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
亚洲是目前世界上私立高等教育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私立高等教育机构数占全国高等教育机构总数的比例都在80%以上;泰国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的比例稍低些,但也达到了65%左右。从在校生数来看,亚洲大部分国家私立高校在校生数占全国高校在校生数的比例都在60%以上,韩国和菲律宾的这一比例接近了80%。在亚洲的这些国家中,日本、韩国和菲律宾是人们所熟知的三个私学传统深厚的国家;泰国和印度尼西亚历史上是以公立大学为主、私立大学为辅;马来西亚传统上高等教育就一直是公立事业,20世纪80年代以前几乎不存在私立高等教育。但是,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些国家均放手发展私立高等教育,形成上面所述的公私立高等教育结构比例,私立高等教育在今天都处于本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主体地位,反映了亚洲国家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
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由于这些国家教育经费不足和经济领域进行私有化改革,近年来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也十分迅速。今天,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也面临着国家财政经费有限、经济领域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背景,作为曾经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和东欧国家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为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意义的参照系。
相比较而言,在亚洲,中国尚属于私立高等教育较不发达的国家。民办高校及其在校生数占全国高校及在校生数的比例分别为40%和20%左右,远远低于亚洲其他国家。但我们也应看到,我国民办高等教育近几年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见表3),尤其是民办普通高校,在2000年至2004年的5年间,经批准有学历授予权的高校数由42所增长到228所,5年间增长了约4.5倍,在校生数由6.83万人增长到139.75万人,增长了约19.5倍。全国民办高等教育学校数由1282所增加到1415所,增长了10.37%,虽增幅不大,但在校生数却从105.03万人增长到245.08万人,增长了133.34%。以这样的发展速度并根据国际上尤其是亚洲国家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的经验,我们有理由相信,再过15年也就是2020年,当高等教育大众化毛入学率达到30%~40%,全国高校在校生数达到4000万左右时,民办高等教育规模占全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比例很有可能达到三分之二。
表3 2000—2004年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状况
资料来源:2000年民办高校数来自邬大光《中国私立大学经费运转状况分析——兼论私立高等教育财政政策》,2000年民办高校学生数来自《2002年中国民办教育绿皮书》。2001年数据来自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中宣部等五部委联合举办的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就系列报告会上做报告《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性成就》;2002年数据来自中国人口信息网《2002年教育事业统计主要结果及分析》;2003数据来自《200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04年数据来自教育部规划司司长韩进在2005年第三次教育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
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不仅仅是数量的增加,还应体现在质量的提高上。许多国家私立高校的教育质量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了公立高校,很多私立高校是世界一流大学。美国的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是世界上最为著名的大学;日本的庆应大学和早稻田大学,无论在其本国还是在国际上,都处于顶尖位置。
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经过20多年的艰苦历程,发展到今天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全国民办高校在总体质量逐渐提高的同时,已有一批办学理念先进、办学条件较佳、资金雄厚、质量良好、发展前景广阔的优秀民办高校开始冒尖。目前,全国已有24所民办本科院校,它们已基本上完成了以规模扩张和校园建设为主的第一阶段的发展任务,开始向提高质量和注重内涵发展的第二个发展阶段转变。由于它们具有较多的办学自主权和灵活的办学机制,在办学模式的创新上,在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上,在对外合作办学的道路上,可能走在高等教育改革开放的前头。一方面,它们将以民办高校特有的体制和机制优势,给公办高校带来实实在在的冲击,促使公办高校打破僵化体制,加快改革步伐;另一方面,它们也完全有可能超越部分公办高校,跻身于中国名牌大学的行列。
今后,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民办高校自身质量的提高、内外部环境及政策的成熟,中国的民办高等教育必将以活力与稳健兼具的姿态,拥有一个美好的发展前景。
(原载2005年第3期)
【注释】
[1]王晓耕:《民营资本逐鹿医疗市场》,《健康报》2002-03-0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