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服务业与现代经济增长*
郑吉昌
课题来源:本文是浙江省科技计划重大项目“区域产业专业化背景下的第三方物流研究”(2004C25001)的部分成果。
生产性服务业,是指市场化的非最终消费服务,即作为其他产品或服务生产的中间投入的服务,这一投入不断出现在生产的各个阶段。生产性服务业是知识技术密集型的服务业,改变了服务产品的内容、性质以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突出表现在它是经济的“黏合剂”,正因为这一功能使生产性服务业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牵引力和经济竞争力提高的助推器。服务作为一种软性生产资料正越来越多进入生产领域,对提高经济效率和竞争力产生重要影响。
一、生产性服务业与分工的深化
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突出作用表现在它具有“黏合剂”的功能,也正因为这一功能使之成为经济增长和效率提高的助推器、经济竞争力提升的牵引力,经济变革与经济全球化的催化剂。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容量不断扩大,分工与专业化逐渐深化。在这一趋势下,经济效率越来越取决于在不同生产活动之间建立起来的互相联系,而不仅仅取决于生产活动本身的生产率状况。Riddle(1986)也认为,“服务业是促进其他部门增长的过程产业(process industries)。……服务业是经济的黏合剂(glue),是便于一切经济交易的产业,是刺激商品生产的推动力”(见图1)。
图1 Riddle的交互经济模型及服务在其中的作用
服务业的作用集中体现在作为现代服务业精髓的生产性服务的作用凸现。生产性服务在其理论内涵上,是指市场化的非最终消费服务,即作为其他产品或服务生产
作者简介:郑吉昌(1962- ),男,浙江绍兴人,教授,浙江树人大学副校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服务业发展规划首席专家,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副理事长,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服务经济理论。的中间投入的服务。在外延上,生产性服务是指相关的具体产业(产品)与贸易。格鲁伯和沃克(1989)把生产性服务提供者比作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专家组。他们认为,在生产性服务中,大部分都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作为主要投入。因此,它们的产出体现有人力资本与知识资本的服务。“生产性服务部门乃是把日益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引进商品生产部门的飞轮。人们早就认识到人力资本与知识资本在经济增长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现在很明显,在相当大的程度上,生产性服务业构成了这种形式的资本进入生产过程的渠道。在生产过程中,它们为劳动与物质资本带来更高的生产率,并改进了商品与其他服务的质量”。“通过生产性服务业这一途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的积累、日益专业化与迂回生产表现为一个不断发展的经济”[1]。服务特别是生产性服务的效率在于其作为中间投入所发挥的微观积极作用和宏观经济影响,它有助于促进产业集聚、工业化和经济增长。因此,服务业与工业制造业之间并非简单的因果关系,而是一种不断加强的唇齿相依的双向互动关系。
生产性服务业包括:(1)直接作为工业企业的中间投入;(2)作为商品交换过程的一部分的流通和金融服务;(3)与新生产结构相适应的人力资本的形成所需要的服务;(4)对整个生产体系进行空间上协调和规制所需要的服务。这四点构成了与生产技术和生产组织方式变化相适应的“新服务经济学”的核心。A.佩恩指出,随着服务经济的发展,服务和制造已经卷入它们高度相关和补充的阶段。现代工业生产已经融入了越来越多的服务作为中间投入要素,中间需求的扩大是服务业增长的主要动力。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运输、电信、商业、金融保险、公共事业具有很强的外部经济性。这类服务业效率的提高能够通过降低交易费用达到降低分工成本的目的,分工成本的降低可以推动分工深化,进而推动工业增长。
工业生产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扩展的劳动过程,即由直接的车间劳动延伸到如市场调研、R&G、设计、采购、产品检测、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等扩展过程。现代的工业生产已经不再依靠体力劳动为主要投入方式,而是以人力资本为主要投入方式。服务活动同样是生产过程的一部分,而不是独立的、与物质产品无关的经济活动。据统计,中国工业对服务业的直接消耗大体占中间消耗的10%~23%之间,完全消耗占中间消耗的比重约为这一比值的3倍。这说明,经济发展对服务的需求不是在商品生产体系外部展开,而是由技术进步、分工深化和管理方式变革所引起的对服务的中间需求的扩展所带动,即在商品生产体系内部展开。这种对服务的中间需求大部分与商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信息的搜集、处理、加工和生产有关。因此,这种需求所带动的服务业的发展必将导致工业生产组织结构变革和分工的深化,一些服务环节将随着服务业效率的提高在专业化基础上从工业生产体系中分离出来。
二、生产性服务业与现代产业价值链
价值链理论把企业的所有活动都视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活动,将其比喻为是一个彼此相连、环环紧扣的链条。波特对价值链下的定义是:“在一个特定行业中开展竞争的所有活动都可以用下图加以归类,这就是我所说的价值链(the value chain)在价值链中的所有活动都构成购买者价格的一部分。从广义上说,这些活动包括生产过程、营销、传送之中,以及产品服务(初级活动);还包括投入品采购、技术、人力资源,其他支持活动(辅助活动)的所有基础设施功能的提供。”[2]企业价值链构成可用图2表示:
图2 企业价值链构成图
从图2中可看出,价值链可以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是支持活动,即企业的辅助性增值活动;下部是基本活动,也即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据此我们也可以把企业的生产活动分为上中下游三个环节。产品开发、采购管理等为上游环节,生产加工为中游环节,产品发运、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为下游环节。在上中下游三个环节中,上下游主要是生产性服务。波特认为在企业价值链的运动过程中,并非这个链条上的每一个环节都创造同等价值的,企业所创造的价值实际上来自价值链上的某些特定活动。这些创造较高价值的活动,就是企业价值链的战略环节。从国际经济竞争的现实看,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竞争优势,对加工制造环节的依赖性在减少,生产性服务活动越来越具有战略环节的性质。
生产性服务是围绕着企业生产进行的,包括科技研究开发、管理咨询、工程设计、金融保险、法律、会计、运输通讯、市场营销、工程和产品维修等多个方面。与消费服务不同,生产性服务主要是满足现代社会化大生产中的中间需求,即它是一种服务形式的生产资料,某一生产过程服务形式的生产资料占所需生产资料总量的比重,称为生产软化系数。生产的软性化是当代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竞争力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生产性服务的重要作用体现在多方面:
1.生产性服务实际上是人力资本、知识资本和技术资本进入生产过程的桥梁。技术和知识在生产过程中被实际地应用,大多是通过科技开发、管理咨询等生产性服务的投入来完成的,起着把技术进步转化为生产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作用。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产业发展中对信息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通过信息服务,使各行各业中得以采用新兴的信息技术、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来推动经济活动,而这正是参与全球化竞争的关键。
2.生产性服务是产品价值增值的主要源泉。[3]生产性服务无论是“内部化”服务,还是“外部化”服务都对产品价值增值起着关键性作用。现代社会化的大生产中,企业利润的主要价值链已经不在加工制造,而在产品的研究设计、市场开发等生产性服务链条上。在生产的上中下游阶段都有对专门服务的需求:在上游阶段,要投入的专门服务有可行性研究、风险资本、产品概念与设计、市场研究等。在生产的中游阶段,有的服务与商品生产本身结合,如质量控制、设备租赁、保养与维修等;有的服务与生产中游阶段并行出现,如会计、人事管理、保险等,在生产的下游阶段,需要广告、运输、销售等。生产性服务提供了产品增加总值中越来越大的部分。一个生产企业在世界市场上保持竞争地位的关键是保持上中下游三个阶段服务的优势,因为贯穿于生产三个阶段的服务,在产品价值链中都胜过生产制造阶段。发达国家的技术密集型产品中这种软性投入所产生的增值已占到总增加值的70%以上。
3.生产性服务是形成产品差异性和企业之间进行非价格竞争的重要手段。[4]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是从有形生产要素的角度来论证竞争的比较优势,它强调通过使用本国具有资源禀赋的生产要素,降低生产成本,取得价格竞争优势。在当代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作为差别产品的非价格竞争已经取代了传统的价格竞争而上升到首要地位。现代科技的发展,先进生产线的使用,使不同企业的产品在物质形式方面的差距很小或者不存在差距,要与竞争对手拉开差距,就要靠大量的生产性服务的投入,服务是产生差异性的主要手段。
三、生产性服务业与现代经济增长
(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原因
工业企业或农业企业中的生产服务职能从来就存在。只不过,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服务职能的复杂性、重要性、多样性有所不同。生产性服务产业的发展,就是随着实物生产部门内部服务职能的重要性、复杂性、多样性的发展,而逐渐从“内部化”走向“外部化”的结果。从这个角度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服务业发展导致“非工业化”、“产业空心化”等理论在很大程度上与实际不符合。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并不是削弱工业与农业的实力,只不过是生产方式不同而已,是通过企业分工的方式,把原先工业和农业企业中的服务职能分离出来,让另外一些专门化的服务企业来承担。这种分离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它取决于相应的服务活动,在企业内部的管理成本与对外交易(购买服务)成本之间的比较。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生产性服务不断由商品生产企业中“外源化”出来的趋势,从而使生产性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成为服务业增长最主要的部分。
外源化(utsourcing)也称资源外包,是指企业将某些内部资源交予外部服务组织代为管理的经营方式。外源化的主要趋势在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兴起,90年代得到进一步发展。世界范围内的外源化服务由1996年的860亿美元增长到2001年的1360亿美元。美国为外源化发展规模最大的国家,其外源化费用支出约占世界外源化市场的一半。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主要有如下几个原因:
1.技术进步、生产专业化程度的加深和产业组织的复杂化,导致企业内部某些服务活动专业化程度提高,对专业化服务需求的增强。一些专业化服务部门应运而生,如信息服务业、管理咨询服务业的发展。
2.企业降低管理成本,改进服务质量,提高生产效率的需要。由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的许多工业企业把精力集中在生产活动方面,更多地将与生产活动无直接关系的服务活动交给专业服务公司去做。根据专业化分工原理利用外部服务,企业既节省开支又节省人力,可以得到内部无法提供的高质量、及时的服务,企业可以减少劳务管理上的困难。从发达国家企业组织结构的变化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国际大公司的总部正在收缩,各种后勤、服务工作,如发工资、法律事务、文书、保健等,正在尽可能交给日益完善的社会服务业。
3.生产性服务外源化集中反映了企业在竞争和创新压力下对知识技术密集性服务业的市场需求的增长。这主要体现在国际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技术创新周期的缩短,使企业难以单纯依靠自身力量来应付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环境;同时,技术创新的研制成本大大提高,迫使许多企业从外部获取技术与知识资源。根据专家测算,20世纪70年代技术创新周期平均为5~6年,80年代缩短为4~5年,到了21世纪,技术创新的寿命就只能维持1.5~2年了,企业单纯依靠自己力量取得的竞争优势在逐年下降,而风险则在逐年上升,因此,取得外部技术常常成为一种最好的选择。制造业技术进步,导致分工细化、产业关联复杂化、创新压力日益加大的结果。
4.生产的迂回化以及知识资本的作用。现代经济发展表现为生产过程的迂回化以及智力资本在其中的巨大作用。生产性服务业是把智力资本引进商品生产部门的媒介和飞轮。如我们用最简单的工具可以生产出各种道路,但是它一定是粗糙的低质量的道路;如果要生产出高速度公路,就一定要用高级的设备,如推土机、压路机和测量设备等。为了生产这些高级的设备,我们要在各个生产环节投入大量的科学技术知识。这样对用简单的工具建设道路的劳动而言,生产高级的推土机、压路机和测量设备等活动,就是“迂回化”的。生产过程越是迂回化,产业链就越长,附加价值就越大,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投入也越大,各种作为中间投入的生产性服务也越重要。
在我国以往的经济发展政策中,为了追求快速的经济增长,人们往往偏好于商品生产部门特别是制造业部门。究其原因虽然复杂,但是与人们认为制造业具有更高的生产率有关。其实,生产率的提高,在工业部门比服务部门高这一支撑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变化的理论假设,在实证研究中并未充分地被证明。如据1975—1984年的统计资料,加拿大制造业的生产率每年平均增长1.5%,但服务业中的贸易、交通与公用事业的年平均生产率增长2.8%。相反,服务业在推动工业生产率的进步中起了重大作用。这种关系从长期来看更为显著,因为工业生产率得以进步的市场体系都寓于服务业中,更得益于服务业中有效的医疗保健、文化科技教育因素,各种有助于工业内部联系的服务因素,如运输、电讯、商业、银行、保险等,构成了工业企业组织正常运行的逻辑基础。因此,工业部门生产率上升较快,只不过是说明了产业部门间劳动分工程度的重要性,它是决定工业生产率上升的决定因素,而不能断言工业生产率进步更快。由此可知,解释服务业的发展对理解现代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变化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对于生产性服务业在现代社会经济中迅速膨胀的现象,是劳动分工演进的必然结果,即随着专业化劳动分工的发展,引起了交易费用的指数化扩张和知识生产部门的扩大,因此可以断言的是,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基本上表现为提高交易活动效率的部门增长和有关人力资本部门的增长。[5]
生产性服务业主要有三类部门。第一类是为提高交易活动效率的部门,包括国内外贸易、金融、保险、通信、运输、房地产及政府部门等;第二类是为人力资本、知识资本价值生产有关的产业部门,包括科学、文化、教育和卫生保健等。从交易费用经济学的角度看,社会劳动分工的深化和泛化,必然导致生产者之间所交换的商品数目和规模的扩大,为此也会带来各种交易费用的直线上升。这种交易费用具体表现为生产性服务的服务业和政府服务业的巨大增长,无论是这些部门的就业人数还是增加值规模,都是如此。只要劳动分工的边际收益大于交易费用增长的边际损失,劳动分工的进一步细化就能促进生产率的增加。从历史分析来看,在工业发展早期,贸易和运输的就业人量和产值份额十分有限。在工业生产处于标准化的大量生产和大量销售阶段,不仅引起交通运输、通信、公用事业等服务规模急剧扩大,形成了大量的辅助性服务的就业岗位,而且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诱导了服务业的增长:(1)大规模制造业的兴起,诱导了企业组织形式(如股份公司)和金融市场的创新;(2)在大批量标准化生产和廉价商品消费增长中,批零贸易、金融、保险、不动产等就业领域急剧增加;(3)企业规模的扩大引起了企业中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大批专业管理人员进入企业的管理阶层,促进了有关企业服务业的兴起,如会计、法律、广告、工程咨询、研究开发、人力资源培训等;(4)劳动分工愈复杂,企业规模愈大,交易活动愈频繁,供求平衡机制愈脆弱,金融活动稳定性愈重要,对交易活动的管理和伸长愈必要,政府干预就愈重要。历史发展证明,政府机构的扩张和政府服务人员的增加,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会劳动分工的复杂程度增加。(www.xing528.com)
综上可知,为提高交易活动效率的服务部门的增长,是制度创新的结果和节约社会中交易费用的要求;与人力资本、知识资本价值生产有关的服务部门的增长,则与现代经济中物质生产的水平基本取决于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的投入有关。经济增长过程,从最初依赖于自然资源、依赖劳动力,到依赖物质资本,最后为依赖于人力和知识资本,勾勒出现代经济增长方式的转移和工业化的基本阶段。现代经济的发展如何更有效率地利用人类的知识之源即大脑,所有的制度创新都可归之于如何更有效地利用知识这个本质问题。经济学家的研究证实,在国民收入中由资本所创造的份额大约从45%降低为25%,而劳动的份额占75%。[6]
由此可以推断,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劳动分工程度的进一步演进,将使有关的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产业成为一个经济系统中核心的产业,社会就业的分布和产值的分布,将进一步从其他交易领域转向该产业。科学发明、技术创新、制度变革将加速调整产业结构和推进经济进一步成长。
(二)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特点
生产性服务业,绝大多数具有知识和技术密集的特点,其主要活动集中于产品和服务价值链中价值含量最高的部分,如研究与开发以及产品和服务的销售与市场拓展。在高技术产业不断发展的同时,对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业的市场需求也不断增长。美国学者指出,以知识为基础的服务性行业正在美国的城市中蓬勃发展,作为银行业、证券业、会计业、和广告业最重要的中心,曼哈顿拥有世界上所有城市中最多的联络各座大厦的光纤数量;美国一些技术性咨询公司发展迅猛,仅1995年,该行业就带来120亿美元的贸易盈余。在美国经济2000年创造的260万个就业机会中,知识密集型的服务行业就占了240万个,约占9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信息服务的外源化趋势日益加强,这成为生产性服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信息服务外源化就是将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管理职能或部门,以长期合同的方式部分或全部包给企业外部的服务公司经营。从1989年起,美国企业在信息技术外源化方面的支出年增长率为25%,1994年,约有550家公司实行了信息服务外源化,其中有300多家是位于排名前1500名之内的大型企业。一些政府部门也加入了这股浪潮。如美国住房与城市开发部,通过信息服务外包,解决了内部信息技术人员短缺问题。
企业管理咨询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成为生产性服务业中兴盛的又一部门。管理咨询是由外部独立的专职人员或咨询公司为帮助管理者分析和诊断企业经营管理问题而提供的知识服务。从管理咨询的历史发展来看,它最早产生于19世纪末的美国,以泰勒为代表的“效率”顾问工程师将其管理理论运用于企业管理,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20世纪30年代,美国又形成了一代新型的管理咨询队伍,心理学家博思建立了博思咨询公司,管理学教授兼注册会计师麦肯锡创建了麦肯锡咨询公司,管理咨询业开始发展起来。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良好的经济环境和旺盛的市场需求,创造了管理咨询业快速发展的条件。在美国,到20世纪70年代末,各种咨询服务的专业公司已发展到近4000家,一些大型咨询公司的分支机构遍及世界各地。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和科技竞争的日益加剧,信息技术的应用,使西方管理咨询业进一步繁荣。1994年,咨询业在全世界的从业人员达到了250万人,总收入为500亿美元。而且,咨询公司不断向综合性、大型化、跨国化发展。如创建于1903年的美国著名管理咨询公司——安永国际公司,不仅在美国设有100多个分支机构,还在125个国家中设有680多个办事处,拥有员工67000余人,1994年营业额达60多亿美元。[7]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是社会分工与专业化深化的结果,反映了现代企业依据比较优势原理,在生产活动对重要价值增值环节的选择与把握。在美国,经济评论家已经指出,即便在高新技术产业中,生产环节的价值增加也远不如服务环节,因此美国制造业公司正转向发展服务业务。《纽约时报》指出:在生产环节,竞争更加激烈,技术革新使产品使用周期缩短了,“开放性结构”允许各公司能够混合和配用制造业竞争对手生产的零部件。结果,制造业的利润一度高达75%,现在极少超过30%,而服务业利润超过50%;尤其咨询业的利润同制造业相比从未像现在这么高。于是,“工业后”具有一个全新的含义:从通用电气公司到王安公司,从施乐公司到惠普公司,几年前几乎全靠销售各种产品获得利润的公司,现在正迅速将自己转变为提供服务的企业,在电子计算机行业,一大批制造厂商现在进入服务业。
参考文献:
[1]俞梅珍.服务业与当代国际竞争.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
[2]程大中.论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黏合剂”作用.财贸经济,2004(2):26-28
[3]郑吉昌.基于服务经济的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关系.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12):86-89
[4]郑吉昌.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竞争力关系研究.财贸经济,2004(9):89-93
[5]郑吉昌.服务业、服务贸易与区域竞争力.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6]格鲁伯,沃克.服务业的增长:原因与影响.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3
[7]华而诚.论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性地位.经济研究,2001(12):63-68
[8]刘戒骄.服务业的开放及其对工业的影响.管理世界,2002(6):126-129
[9]Braunstein,Y.M.Information as a Factor of Production:Substitutability and Productivity.In formation Society,1985(3):261-73
[10]Engelbrecht,H.Are Purchased Information Services Underused in Manufacturing?Evidence from Japan,Korea and Taiwan.App lied Economics,1990(22):201-109
[11]Hayes,R.M.and Erickson,T.Added Value as a Function of Purchases of Information Services.In formation Society,1982(1):307-308
[12]Karunaratne,N.D.Analytics of Information and Empirics of the Information Economy.In formation Society,1986(4):313-31
[13]Ochel,W.and Wegner,M.Service Economy in Europe:Opportunities for Growth.Westview Press,1987
[14]OECD.International Trade in Services:Insurance,Identification and Analysis of Obstacles.Paris,1983.96-98
[15]Riddle,D.ServiceLead G row th:TheRole of the Service Sector in World Development.NY:Praeger Publishers,1986.
[16]Zagier,M.Producer Services,Innovation,andOutsourcingin the New Economy.Mimeo Firenze,2000
(原载2005年第1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年第3期全文转载)
【注释】
[1]H.G.格鲁伯,M.A.迈克:《服务业的增长:原因与影响》,上海三联书店1993年版,第213页。
[2]M.波特:《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第145页。
[3]郑吉昌:《产品服务增值与现代制造企业的竞争优势》,《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4年第1期。
[4]郑吉昌:《服务业革命:中国的战略意义和政策取向》,《中国软科学》2003年第8期,第138-144页。
[5]刘志彪:《产业经济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08页。
[6]西奥多.W.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年版,第160页。
[7]张志源:《现代西方管理咨询业的发展及启示》,《南开经济研究》2000年第4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