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地把握住发展这个主题
吴树清
作者简介:吴树青,男,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老教授协会会长。
最近闭幕的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这是我国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纲要”根据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的精神,明确提出“十五”计划要以发展作为主题。坚持把发展作为主题,体现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贯彻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确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向我们提出的要求。
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就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这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对社会主义社会特别是它的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和根本任务进行科学分析后得出的根本结论,也是深刻总结历史经验以后做出的最重要的政治判断。邓小平讲的“发展才是硬道理”,始终应当是我们经济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经济所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亚洲金融危机以后我们所以能够在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面前从容应对,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坚持用发展的办法去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今天,当我们开始实施“十五”计划的时候,我们面临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同过去相比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这种变化既给我国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提供了迎头赶上,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可能,又使我国经济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从国际经济环境来看,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世界范围内的经济与技术竞争已成为各国注意的焦点,周边国家正在加快发展,我们如果不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就有在新的一轮国际竞争中落伍的危险。只有牢牢抓住发展这个主题,努力加快发展,才能站住脚跟,争取主动,赢得优势。从国内来看,我国当前正处在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改革处于攻坚阶段,加入世贸组织又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十五”期间各方面任务十分繁重,许多深层次矛盾需要解决。完成任务,解决矛盾,把我们的事业进一步推向前进,归根到底要靠发展。不然,我们在改革和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就会更多更大。所以,坚持把发展作为主题,既是顺应世界潮流,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又是解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所有问题的关键。
“十五”计划纲要提出今后五年预期年均经济增长7%左右。这一经济增长率比起“九五”期间的8.3%要低一些,更是远低于“八五”期间的12%。为什么“十五”的预期经济增长率要定得比“九五”实际增长率低,并大大低于“八五”的经济增长率呢,它同以发展为主题是否矛盾呢?对于这个问题,要作具体的分析。7%的经济增长率同过去比好像比较低,其实不然,它仍然是一个比较高的经济增长率,需要作出很大的努力才能实现的。以“九五”同“八五”相比,哪一种经济增长率更有利于持续健康的发展呢?如果仅从增长的速度来说,“八五”确实比“九五”快得多,但是,“九五”增长速度虽然放慢了,但应当说增长的质量提高了。“九五”期间我国经济的发展既克服了“八五”期间的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实现了“高增长、低通胀”,又通过实现扩大内需的方针解决了亚洲金融风暴后一个时期的通货紧缩趋势,并且开始了一个非常明显的增长模式的转变。这就为我们的“十五”期间进一步转变增长模式,把经济发展真正转移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奠定了基础。这说明,看待经济发展不仅是看经济增长率的单一指标,更重要的要看经济是怎样增长的,实现的是什么样的经济增长。
“十五”计划所以把预期目标定为7%左右,这是因为,第一,我们面临的外部经济环境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开放型经济迅速发展,中国经济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已超过40%,外商投资遍及诸多产业领域,近30万家外资企业在国内经营,使国际市场竞争在相当程度上国内化;外汇储备达161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13000亿元以上,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5%,相当于2000年的财政收入。加入WTO是中国积极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大实际步骤,标志着中国的对外开放将进入到新的阶段和更高的水平。在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较高的情况下,不依我们意志为转移的外部经济的变化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影响较大。尽管世界经济发展整体上对我们的发展是有利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可预见的因素应当予以考虑。例如,对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都有重大影响的美国经济近来出现了发展放慢的情况,未来五年美国经济的发展态势如何,是一个必须考虑但又是难以确切作出判断的问题。
第二,“十五”期间我国经济面临许多复杂而困难的问题。以扩大就业为例,这是关系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十五”期间我国的就业形势相当严峻。新增劳动力供给明显加大,劳动力供过于求的矛盾更加突出。2001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净增约1100万人,比2000年多增180万人,按78%的劳动参与率测算,将新增劳动力供给860万人左右。按2001年7%的经济增长率测算,全社会大体可以增加700万个左右新的就业岗位。当然,城镇劳动力的供求好于全国平均,但消化失业和下岗的任务十务繁重,能力有限。同时,深化企业改革、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环保要求,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等因素的共同作用,结构性失业的矛盾愈加突出。再加上农村剩余劳动力要求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就业压力十分严重。再以提高农民收入来说,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们实行了正确的农业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加上农业科技的应用和投入的增加,粮食生产能力上了几个大台阶,解决了十多亿人的吃饭问题。但是,近几年来农民收入增幅持续下降。80年代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9%左右,90年代降到4%左右。1998年、1999年分别为4.3%和3.8%。1990年到1999年年均增长4.8%,低于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增速2.1个百分点。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增长2.1%,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4%相差甚远,中西部一些地区特别是粮食主产区甚至出现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之比达2.78∶1,已经超过改革开放之初2.57∶1的差距。这种状况不改变,农民的积极性势必受到严重损害,农业这个基础就有动摇的危险,不仅会影响农业和农村的稳定和发展,而且会影响国民经济全局。然而提高农民收入难度很大,涉及好多方面的问题,如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问题、乡镇企业如何发展问题、农村富裕劳动力出路问题、减轻农民负担问题等等。总之,要解决农民增收减负问题,而其中每个问题都非常复杂。此外,加入世贸组织又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因此,“十五”期间各方面的任务十分繁重,许多深层次的矛盾需要解决。这一方面要求我们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另一方面又使我们的发展难度加大。(www.xing528.com)
第三,我国经济的总量已超过万亿美元,发展的基数提高了。而基数的增大意味着每增加一个百分点的绝对值扩大,因而必然影响增长速度。
最后,较长时间以来,我们一直希望把经济发展转移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但过去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真正能够实现这种转变。“十五”期间应当使我们经济的发展步入新的轨道,因此,“十五”计划纲要提出的发展强调是速度和效益的统一,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实现较快的发展,要求实现的速度是有市场、有效益的速度。预期目标留有余地,有利于引导各方面把主要精力放在调整结构和提高效益上,以有利于防止经济过热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因此,7%的预期目标是一个积极进取的目标,体现了求真务实的精神。实现这个目标,将为我国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打下坚实的基础。
把发展作为主题,有一个对发展的全面理解的问题。“十五”期间强调的发展,我理解至少应当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发展首先当然是指经济的发展。但是,讲经济的发展不能片面地理解为只讲规模的扩大,数量的增长,保持较高的速度,而是更应当强调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经济增长的质量、整体经济素质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就是说经济发展要讲规模与结构、数量与质量、速度与效益的统一。这一方面因为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我国的市场供求关系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不仅过去那种以解决供给数量短缺为首要目标,以数量增长、总量扩张为主要特征的阶段已经基本结束,而且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我国经济已经进入必须通过结构调整才能促进发展的新阶段。另一方面因为“十五”时期面临的经济增长环境是国际竞争和国内竞争都将变得更加激烈。要在尖锐激烈的国际国内的竞争中发展我们的经济,过去那种高投入低效益、高消耗低产出的办法是无能为力的,必须致力于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提高市场竞争的能力,提高经济活动的效率和效益。“十五”计划纲要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把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作为动力,提高经济活动的效率和效益。“十五”计划纲要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把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作为动力,正是体现了对经济发展的新的要求。
发展这个主题还应当是可持续发展,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世界性的大课题,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所必须坚持的一条重要战略。我国号称地大物博,但由于同时是一个人口大国,因此我国绝大多数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只能说是一个资源小国。特别是过去多年来在资金缺乏、技术水平比较低的条件下快速推进工业化所采取的粗放式发展,靠消耗大量资源以及污染环境而实现经济的增长,使今天我国的资源和环境的状况已经相当严重。水、石油等重要资源短缺,部分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而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人民群众对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日益迫切,生态和环境问题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人口问题则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一个特殊问题,由于人口基数大,尽管实施了计划生育的国策,每年人口增长的绝对量仍然比较庞大,因此就业压力巨大,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十五”期间一个难题。因此,“十五”计划纲要把加强人口和资源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提到突出的位置。
发展这个主题还应当是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没有精神文明的发展,不是社会主义应有的发展观。社会主义不仅要最终创造出高于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率,而且要创造出高度发达的精神文明,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生活的需要。
总之,“十五”纲要提出的发展这个主题,是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全面发展,它要体现在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不断提高上,目的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人民的共同富裕。
(原载2001年第1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