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的重要性想必不用我再多说了,因为你可能在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高考选专业的时候,很多学生十分注重如何选到一个好的专业。但在“热门”和“父母对自己好”的影响下自己原有的想法还是被阉割了!但我知道很多学生虽然没有选到自己一开始看上的专业,但来到大学后,通过各方面的了解,自己对以前选的专业和现在学的专业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开始对自己的这个“被专业”有兴趣了,甚至开始痛恨一开始想选的那个专业。
我认识的一个学生叫小林,大一的时候读的专业是公共管理,来到大学后的第二天看到该校食品学院打出的一条横幅,上面写着“民以食为天,来这里就是做天大的事情。”于是有些好奇,思考着食品专业有这么伟大吗?要不要去读食品专业呢?于是大二的时候选择了转专业,之后没想到自己越读越没劲!
其实这是典型的好奇心给小林的一个冲动!这就好像看到一个美女的艺术照之后,就有想认识的冲动,等真的看到真实素颜照之后全然崩溃了,不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和视力。我们的好奇心会使我们对一些陌生和新鲜的事物感兴趣,就好像我大哥听说了微博很好用就马上有开通的冲动。我侄子第一次来广东,我请他吃螃蟹,他看到既好奇又害怕,但还是想品尝。我的一个朋友很少关注足球,但当我说要带他去现场看广州恒大的足球比赛,他跃跃欲试,比我还急。这就是兴趣的第一步,觉得有趣。生活中我们感到有趣的东西太多了,似乎只要我们没经历过的都算是。
我平时经常会看看学生的简历,他们在上面经常会写到自己的兴趣爱好是:唱歌、跳舞、书法、画画、瑜伽……然后自己的特长是:跑步、篮球、钢琴、武术、下棋……
其实认真分析上面的关键词,你有没有发现这些都很难和职业联系起来,毕竟这帮人都是学理工科的(我自己的学生)。然后仔细问他们关于职业的兴趣,他们就会很纠结,半天说不出来。有时候,想想未来是很美的,但是剖析自己却是血淋淋的,需要勇气。
一个人喜欢一件事情不难,难就难在长时间去喜欢。哪怕去喜欢你的恋人,要喜欢一辈子还真不容易。职业兴趣就是你和职业紧密接触后,你仍然很喜欢它。
职业兴趣可以分成几个阶段,即有趣、兴趣、志趣,这就好比谈恋爱的发展阶段,即有感觉、恋爱、结婚。有趣即对一个事物感到新鲜,有进一步去了解和认识的想法和冲动。这就像你看到一个女孩很有眼缘很有触电的感觉(注:女性读者自动转换),然后就有了去认识和追求的冲动了。有的人接触这个新事物后的确会慢慢感觉更加强烈,慢慢变成了兴趣。好比你想追的那个女孩你越来越喜欢,甚至感慨相见恨晚,两人互有好感后开始谈恋爱了。有的人则通过长时间的接触,觉得并不是自己想要的,兴趣全失。好比你想追的那个女孩不太适合自己,于是全身而退。如果在兴趣的基础上继续获得价值和结果,那么这样的兴趣必然会发展到下一步,即志趣,志趣的产生就是你可以看到职业希望的第一步了,坚定下来就可以,不要犹豫,去选择这样的职业。这好比慢慢觉得自己可以找到结婚的对象了,稳定一段时间,就可以选择结婚了。
如果你要问我兴趣可以转化为职业吗?那我告诉你,绝对可以。但一定要谨防伪兴趣。
什么是伪兴趣呢?伪兴趣就是有趣之后认为可以去从事的事情,然而这样的事情并不能成为真正的职业。
伪兴趣的产生主要由于一个人对职业的了解不够,或者是不清楚这样的兴趣是否有利于长期的职业发展。对于大学生来讲,没有接触过真正的职场,他们的兴趣往往可能会是伪兴趣。比如那些想考公务员的人,其实没有多少人真正了解公务员工作的本质和内涵,很多人都是看重大家认为的稳定、轻松。有的人幸运地通过了笔试、面试,干了几年后开始压抑不住自己的悔意。我还曾遇到一个学生,理科生,喜欢写作和文字表达,想从事文学创作,觉得自己的作品能跃然纸上和别人分享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当然他并不知道,一个作家能成名,写出好作品被人认可是很难的事情,可能一开始连养活自己都很难。而且他写得很一般,如果真要去尝试,最好是先找一份与文字编辑相关的工作养活自己,然后边工作边写作,在提升自我的同时慢慢发表一些文章。所以,如果只是有兴趣,拿不出好的作品和结果,想做作家就不容易了。
如果要将兴趣转化成职业,那么第一步,要先确定那是不是伪兴趣,第二步再考虑该兴趣能否成为一份工作,是否能干得好,能否出业绩。然后再考虑是否进一步发展成志趣,使其成为自己的一个职业。这是所有人寻找职业时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因此,在自己喜欢的同时,能干,干得好,才可以让这种兴趣成为职业。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南湾地区的托马斯·苏亚雷兹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虽然还是个孩子,却早已被誉为“少年版乔布斯”。
托马斯·苏亚雷兹是美国洛杉矶的一名六年级学生,虽然他现在只有12岁,但已经成了一名了不起的“软件工程师”,而且还拥有一家自己的公司——胡萝卜软件开发公司。(www.xing528.com)
童年时期的托马斯和很多人一样,在游戏与玩耍中度过,其中免不了打打电子游戏,然而与别的孩子不同的是,还不识字的托马斯在玩游戏的时候,脑子里思考的不是打关积分,而是“游戏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并且立志要把这个疑问解决。上学后,托马斯开始查阅各类专业书籍,对于一些不认识的字词,他就查词典、问大人,并且经常上网寻求答案。美国最大的网游社区,就曾留下过无数个他提过的问题。
托马斯的父亲多次指责他“不务正业”,告诉他学习期间应该以课堂学习为主,不要研究那些对课堂成绩毫无帮助的东西。但托马斯却说:“我并不觉得这和课堂学习有什么冲突,课堂学习是学习,而研究游戏程序则是我的兴趣,我能从中得到乐趣!”抱着这份坚定,托马斯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利用所学的知识日复一日地研究着自己感兴趣的电脑游戏程序。
在上小学四年级时,托马斯终于写成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游戏程序,在把这个游戏程序送到一家计算机公司请求点评时,那家公司的工程师鼓励托马斯说,公司暂时还用不上他写的游戏程序,但是只要他再接再厉,就会有机会。得到赞许后的托马斯对开发游戏程序更加有信心了,一年后,托马斯终于编写成了一款适用于苹果手机的游戏程序,名叫“地球运气”。它是一个虚拟的占卜工具,苹果手机用户在玩这个游戏时,只要用手指推一下屏幕上的地球,它就会变幻不同的颜色,每种颜色都有不同的占卜说明。托马斯把这款游戏送到苹果公司,苹果公司在试用后觉得非常不错,托马斯就把这款游戏上传到苹果公司的在线应用软件商店中对广大用户出售。不到两个月,托马斯居然净赚了5 000美元。
托马斯对钱的兴趣并不大,他让父亲帮忙管理这些钱,自己则照常上学。有一次,托马斯和同学们一起放学回家,路上看见了一张加拿大少年流行天王贾斯汀·比伯的宣传画,许多同学都说不喜欢这个人,因为比伯经常在网上炫耀他的一些奢侈品,托马斯灵机一动,何不用此创作一个游戏程序呢?很快,托马斯创作出了一个类似于“打鼹鼠”的游戏,它和传统的“打鼹鼠”游戏相似,只不过该游戏中用手指敲打的并不是鼹鼠,而是比伯的脑袋瓜。这款游戏程序被上传到苹果公司在线应用程序商店后,短短一个月,就有至少6 000多名苹果手机用户购买和下载了该程序,而托马斯也获得了至少1万美元的“收入”。
接连推出两款苹果手机游戏程序后,托马斯创办了自己的软件开发公司——“胡萝卜公司”,而托马斯本人也被媒体称为“富有才华的天才少年”,但由于托马斯还没有年满18岁,根据美国法律不能成为公司法人,所以公司名义上的老板只能是他的父亲。
最近,托马斯作为有贡献的“软件工程师”,受邀参加了一个针对成年人的科技教育论坛会议,这个会议邀请的20多名演讲者大多数是美国学者和商界名人,在为时5分钟的演讲中,托马斯对自己被外界所称的“天才少年”之名辩解说:“我不是什么天才,如果说我在软件程序方面的这点成绩算是才华,那我只能说,兴趣才是最大的才华,我只是对程序开发充满兴趣而已!”
当然托马斯·苏亚雷兹还是个孩子,以后他的职业发展我们不能预测,也不知道是不是一定就很好。但可以说如果托马斯·苏亚雷兹现在就已经23岁,大学毕业,假设专业不是学计算机或软件开发,他也会找到一份工作。因为他能拿出的不仅是兴趣,更多的是两个作品:“地球运气”和类似“打鼹鼠”的游戏软件。
兴趣固然重要,但要警惕几个误区:
(1)兴趣对于工作很重要。但这个不是最关键的,因为从职场招聘角度来说,你老是和HR说“这是我的兴趣,我很热爱,我一定能做得好”,我想这个不管用,因为人家是要招聘可以胜任工作的。于是从职场开始的1~3年里,要好好考虑自己的能力,如何生存。
(2)不是所有的兴趣都能当职业,能力和兴趣都要同时具备。伪兴趣需要被枪毙。
(3)兴趣可以培养和发展。这个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因为兴趣始终需要社会的认可,如果不被认可,自己再喜欢的东西都还是自己喜欢的,很难成就自己的职业发展。
兴趣是可以转化成职业的,关键在于这个兴趣是你可以做出成绩来的。所以有能力的兴趣才是好的职业兴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