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和漏是指不在行经期间经血忽然来潮的病症,若经血来势较急,忽然大下不止,好象山崩似的叫崩;来势较缓,血量不多或在经后仍有少量血液淋漓不断的叫漏。崩漏的性质基本相同,只是在病势上有缓急之别,而且可以相互转化,相当于功能性子宫出血。崩漏的原因,或是忧思伤脾,心脾气虚不能统血;或是因怒伤肝,肝不藏血而迫血妄行;或是任脉、冲脉受损而不能摄血;或是脾肺气虚、中气下陷不能固血;或是饮食厚味,湿热下迫等。临床须审因论治,收效方良。
一、辨证治疗
1.劳伤冲任 崩漏日久不止,精神不振,体倦力乏,失血过多而无血块,腹部也不胀痛,血色淡红,血质清稀,心跳腰酸,口唇淡白,舌质淡,苔薄润,脉虚无力,此因体质过虚或劳累过度,冲任二脉失调所致。宜补益气血,可服十全大补丸,或用人参9g,黄芪24g,当归12g,山茱萸9g,川续断10g,生地黄9g,阿胶9g(烊化),龙骨15g,牡蛎15g,艾叶10g,水煎服。
2.忧思伤脾 漏血日久不止,怠倦嗜卧,胸膈胀满,不思饮食,心悸气短,四肢寒冷,舌质淡,舌苔白腻,脉虚弱。宜健脾养血,可服归脾丸,或用人参9g,黄芪24g,白术(土炒)9g,当归9g,龙眼肉9g,远志(去心)9g,酸枣仁(炒)9g,茯苓9g,五味子9g,蒲黄(炒)9g,炙甘草6g,水煎服。
3.怒动肝火 因怒伤肝,迫血妄行,下血紫红且量多,心烦口渴,两胁胀痛,头晕失眠,烦躁汗出,舌红苔黄,脉弦数。宜清热平肝养血,可服丹栀逍遥丸,或用当归9g,白芍12g,柴胡9g,生地黄9g,牡丹皮9g,黄芩9g,栀子9g,地榆9g,香附9g,白术9g,茯苓9g,蒲黄6g,薄荷3g(后下),水煎服。
4.湿热下迫 血量较多,混有水浆之物,或夹有泄泻,倦怠嗜卧,气短力乏,苔黄白,脉滑数。宜除湿清热,可用黄芪20g,羌活6g,防风9g,苍术9g,藁本9g,独活6g,升麻3g,柴胡6g,当归9g,黄芩6g,炙甘草6g,姜枣引水煎服。虚加人参、陈皮。
5.中气下陷 崩漏日久,血色淡或晦暗,面色黄白,脾阳受伤,消化不良,饮食减少,气短神倦,苔白滑,脉象虚弱。宜补中益气,可服补中益气丸,或用黄芪30g,人参6g,白术9g,炙甘草6g,当归10g,陈皮9g,升麻5g,柴胡6g,神曲9g,肉桂3g,姜枣引水煎服。腹痛加白芍;有热去肉桂,加黄芩;肺热咳嗽去人参。
如果因虚崩漏,用补法不能止血,要防虚脱,可用地榆30g,醋煎服。血止后再随证论治。
6.瘀血滞留 下血紫黑成块,腥秽稠黏,或漏血不多,来而不畅,腹痛胁胀,或腹痛拒按,脉涩,是因瘀滞而痛。如疼痛难忍,可先止痛,用五灵脂、蒲黄等份为末,醋调5~10g,水冲服。痛止后,再行血止血或逐瘀止血。
行血可用当归10g,赤芍10g,生地黄9g,川芎9g,香附9g,桃仁9g,红花6g,水煎服。
逐瘀可用三棱9g,莪术9g,当归9g,赤芍9g,牡丹皮9g,生地黄9g,乌药6g,官桂6g,刘寄奴9g,延胡索9g,干姜6g,黄酒为引水煎服。
二、针灸治疗
取任脉、足太阴经穴为主,崩多灸,漏多补,如血热可泻。
漏下:脾俞、三阴交、然骨、地机。
血崩:脾俞、隐白、肾俞、关元、三阴交。
血热加血海、大敦、水泉;脾胃虚弱加足三里;肝郁加期门;虚脱急灸气海、百会。(www.xing528.com)
三、医案选例
蒋某,女,37岁,农妇。1971年6月30日忽然下血不止,血色深红,血浓稠夹有瘀块,烦躁易动,口干舌燥,头昏汗出,舌红苔黄,脉大而数。诊为血热妄行,宜清热止血,令用生地黄30g,牡丹皮10g,栀子10g,阿胶10g(烊化),黑地榆15g,蒲黄(炒)10g,黄芩10g,龙骨12g,牡蛎12g,艾叶6g,水煎冲服三七粉3g。1剂后下血减少,3剂痊愈。
四、验方集锦
1.止崩漏
(1)椿根皮50g,水煎服。
(2)地榆炒焦30g,柏叶炒焦30g,水煎服。
(3)鸡冠花30g,藕节30g,水煎服。
(4)莲须烧灰研末,酒冲服1撮。
(5)向日葵盘烧存性 研末,每服5~10g。
(6)乌梅10个,醋煎服。
(7)鲜艾叶50g,水煎后加醋30g服。
(8)丝瓜焙黄研末,黄酒送服5~9g。
(9)艾叶10g,阿胶15g(烊化),干姜10g,水煎服。
(10)茜草根12g,发灰3g,莲房10g,丝瓜10g,乌梅10g,荷叶10g,水煎服。
2.血崩 贯仲(炒,研末),每服6g,酒冲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