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水肿疾病的家传秘方有效记录

水肿疾病的家传秘方有效记录

时间:2023-12-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肿指的是水肿,即水溢皮肤肌肉而致身体浮肿的疾病。这两种病变皆多由水而起,在病情上也有一定联系,故常合在一起统称为肿胀。1.阳水 属表属实,发病较急,肿自头面而下或全身皆肿。1968年6月1日忽然出现面目浮肿,3日后四肢亦肿,于6月7日求诊。

水肿疾病的家传秘方有效记录

肿指的是水肿,即水溢皮肤肌肉而致身体浮肿的疾病。胀指的是鼓胀,即腹大肿满如鼓的病变。这两种病变皆多由水而起,在病情上也有一定联系,故常合在一起统称为肿胀。

在肿胀病人中,如果腹胀而兼见吐血、泻血的,或者腹胀而四肢清冷消瘦又兼见频泻不止的,或者先由四肢肿而后转为腹肿的(若先由腹部肿胀而后散于四肢的,为由重转轻的病症),或者服药下利后肿消而又迅速复发的,或者腹部青筋突起,口唇色黑,脐肿突出,缺盆变平,足背肿平,足心肿满,阴部肿腐而脉大无力欲绝或虚细而涩的,都属于肿胀比较危重的病人。

一、水肿的辨证治疗

水肿多由外感风湿或内伤脾、肺、肾三脏,致使气化不利,津液输布失常所致。治法主要有发汗、利小便、逐水和健脾温肾。

1.阳水 属表属实,发病较急,肿自头面而下或全身皆肿。如果由风邪外袭而致的,常面目浮肿,先从身体上部开始水肿而后遍及全身皆肿,常伴恶风、恶寒或恶热的症状,或伴有骨节酸痛的症状,脉浮,舌苔白滑。

外感风邪无汗的宜汗,可用麻黄9g,石膏15g,苍术10g,防风10g,甘草6g,大枣2枚,水煎服。

若风热有汗,身重恶风的宜散,可用防风10g,防己20g,黄芪18g,白术12g,甘草3g,大枣3枚,水煎服。

自汗出身热,恶风而肿者,可用麻黄6g,石膏30g,甘草5g,生姜10g,大枣5枚,水煎服。

如果水肿由水湿浸渍而致的,常有小便不利,不恶风,也不口渴,骨节痛,脉浮苔白等症。宜利尿逐水,可服五苓散或五皮饮,或用白术9g,泽泻12g,桂枝6g,猪苓9g,茯苓12g,水煎服。亦可用五加皮9g,陈皮6g,茯苓皮24g,大腹皮12g,生姜皮9g,水煎服。

如果水肿由湿热蕴积而致的,多见遍身浮肿,发热口渴,便秘尿赤,舌苔黄腻,脉滑数有力等。如热盛的宜清热利水,可用大黄6g(后下),牵牛9g,芒硝6g(冲服),甘遂2g,芫花3g,郁李仁9g,水煎服;或加泽泻、茯苓等。如果湿较热盛的宜逐水,可用陈皮9g,木香6g,木通10g,甘遂2g,芫花3g,大戟3g,黑丑6g,秦艽6g,槟榔9g,大黄6g(后下),水煎服。

2.阴水 属里属虚,由脾肾阳虚所致,发病较缓,肿自腿足开始,渐上遍及全身,常见小便清白,大便溏稀,四肢清冷,脉沉苔白等症,脾虚的宜补脾,肾虚的宜温肾。

如果脾阳不足而肿,则腹满尿少,舌苔白腻,脉沉而缓,宜补脾化湿利水,可用人参6g,白术15g,茯苓15g,苍术9g,厚朴6g,草果9g,干姜(炒)6g,炮附子6g(先煎),木香6g,木瓜9g,桑白皮6g,陈皮9g,砂仁5g,槟榔9g,泽泻10g,炙甘草6g,水煎服。

如果属于肾阳虚而肿,胫足寒冷的,宜补肾阳,可用金匮肾气丸服之。

若脾肾皆虚,宜健脾补肾,可用黄芪20g,白术15g,茯苓10g,巴戟天12g,鹿茸3g,肉苁蓉15g,肉桂3g,炮附子9g(先煎),当归9g,甘草3g,生姜3片,大枣3枚,水煎并送服六味地黄丸。

古人将水肿分为九种,即清水、赤水、黄水、白水、黑水、绿水风水、高水、气水。清水先从两胁肿起,其根在肝,治用大戟主之;赤水先从舌肿,其根在心,葶沥主之;黄水先从腰腹肿起,其根在脾,甘遂主之;白水先从足肿开始,其根在肺,桑白皮主之;黑水先从外肾肿,其根在肾,连翘主之;绿水先从面部颊车外肿起,其根在胆,芫花主之;风水先从四肢肿起,其根在膀胱,藁本主之;高水先从少腹肿起,根在小肠,巴霜主之;气水或盛或衰,根在三焦,赤小豆主之。以上九种药皆以蜜为丸,用赤茯苓煎汤送服,一般日服2次,每次服6g重1丸,忌食盐类、肉类,忌房事、忧劳,忌酒。

二、鼓胀的辨证治疗

中医把腹部筋脉突起,血络变为青黑色的叫脉胀;若久病不愈则会发展为单腹胀,单腹胀腹部异常膨大,四肢瘦削不温;而把皮厚腹大或身肿腹大,腹部按之中空而有凹陷者叫肤胀;肤胀日久不愈,就会发展成鼓胀,鼓胀腹部膨大,气鼓脐突,用手按之感到皮硬如鼓。单腹胀与鼓胀一样,多因饮食失节、酒壅湿热、劳怒郁结、肝脾损伤或肾阳亏损致使水浊停聚而成。治宜实攻虚温。

1.实胀 实胀须分气实与血实辨证。气实者虽然腹部膨大,但按之腹不痛,而血实的腹胀,按之必然疼痛。

气实的宜利气逐水,可用甘遂1g,芫花3g,大戟3g,槟榔9g,厚朴6g,木香6g,枳壳6g,青皮6g,陈皮9g,大枣5枚,水煎服。

如果血实,宜破瘀活血(血虚者勿用),可用大黄6g(后下),桃仁9g,土鳖虫6g,赤芍9g,甘遂2g,水煎服。

2.虚胀 虚胀是由气虚所致的鼓胀,要区分是寒胀还是热胀。寒者常见便溏尿涩,苔白脉细,热者则常见小腹坚硬,便难尿赤,口苦不饥,舌红苔黄。皆可用人参9g,白术(炒)15g,茯苓12g,陈皮9g,半夏9g,厚朴6g,干姜6g,泽泻9g,木香3g,甘草3g,水煎服。寒胀者可选加黄芪、当归、吴茱萸、生姜、升麻、柴胡、川乌、麻黄、荜澄茄、草豆蔻、益智仁等;热胀者可选加砂仁、知母、猪苓、枳壳、黄芩、黄柏、黄连姜黄等;如属肾虚,可加龟甲、猪脊髓、巴戟天、肉苁蓉、枸杞子、杜仲山茱萸等。

三、针灸治疗

以通调三焦气机为主,每次可选取2~3穴针之。阳证兼调理肺与膀胱,阴证兼调补脾胃;阳证多用泻法,阴证则多加灸;鼓胀则重调和气血。

1.阳水 三焦俞、肺俞、水分、气海、合谷、人中、足三里。

2.阴水 肾俞、脾俞、足三里、三焦俞、中脘、水分、气海、阴陵泉。

3.鼓胀 脾俞、肾俞、肝俞、三阴交、水沟、气海、水分、章门、足三里。(www.xing528.com)

四、医案举例

王某,女,35岁,教师。1968年6月1日忽然出现面目浮肿,3日后四肢亦肿,于6月7日求诊。其脉浮苔白,属阳水,因受风邪而致。令其躺下,先用盐填满肚脐,灸二十余壮后觉肚温,小便已利,又令用麻黄6g,石膏20g,防风10g,苍术10g,防己10g,甘草6g,生姜3片,水煎服。服4剂后痊愈。

五、验方集锦

1.头身俱肿,早上头面肿的较重,晚上足肿的较重,耳肿而上。上半身肿甚用茯苓10g,羌活10g,白芷6g,升麻3g,防风10g,紫苏叶6g,水煎服。

若下半身肿甚,则用木通10g,白术10g,苍术10g,茯苓12g,泽泻10g,桂枝6g,猪苓10g,水煎服。

2.行水消肿

(1)赤小豆、大蒜、淡豆豉、冬瓜、葱白、鲤鱼(或白头鸭)各适量,共煮食。

(2)灯芯1把,香薷1撮,白术1把,水煎服。

(3)羯鸡矢30g炒微黑,用酒1碗煎取汁,五更时热服,于上午7~11时许可行2~3次,次日皮肤出现皱纹,再服。

(4)用田螺4个,大蒜5头,车前子末10g,共捣研为饼,放贴脐上后用纱布包裹,待尿利后再取去。

(5)用轻粉6g,巴豆12g,生硫黄1g研捣成饼,新白布铺脐上,放入药饼,外用布缠之,1小时后尿通。

(6)新鲜赤商陆根捣烂贴脐上,小便利则肿消。

3.脾肾皆虚水肿 炮附子10g(先煎),肉桂3g,干姜10g,吴茱萸5g,白雄鸡1只,赤小豆1把,共煮后食之。

4.血肿成水 红花10g,刘寄奴10g,泽兰10g,益母草15g,紫草10g,水煎服。

5.风水肿胀 羌活、独活、莱菔子共等份研末用酒送服3~6g,1日2次。

6.妊娠水肿(子气) 香附10g,陈皮6g,甘草6g,乌药10g,紫苏子6g,天仙藤10g,水煎服。

7.水肿上气 防己、石韦、泽泻、泽漆叶各15g,白术、丹参、赤茯苓、陈皮、桑白皮、通草各15g,郁李仁10g,生姜15g,水煎分2次服。

8.水肿腹胀

(1)苍耳子烧存性与葶苈子共研末,每服3~5g。

(2)旋覆花10g(布包),冬葵子12g,赤茯苓12g,水煎服。

9.水肿喘胀 苏子同莱菔子共研细末,每服3~5g,尿利而愈。

10.腹胀四肢细,腹如石,饮食时气急 丹参15g,鬼箭羽15g,白术15g,独活15g,秦艽10g,猪苓10g,知母6g,海藻6g,茯苓6g,桂心6g,上药用酒浸四五日,每服1盅,量人渐加。

11.开幽门(慎用) 麻黄6g,紫苏梗9g,防风9g,羌活6g,柴胡6g,牛蒡子9g,麦冬9g,苍术9g,荆芥9g,柳枝9g,葱白3寸,水煎服。

12.浴洗净腑(大、小肠、胃)(慎用) 木通9g,泽泻9g,香薷6g,灯芯6g,冬葵子9g,海金沙9g,葶苈子6g,防己9g,海藻9g,昆布9g,茯苓10g,赤小豆9g,猪苓9g,青蛙1只,海蛤9g,绿头鸭9g,白螺6g,鲤鱼9g,白鱼9g,吴鱼9g,鲫鱼9g,上俱用秋石代卤,后加田螺2个,酒煮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