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日莲的传记人们往往会得出一个深刻印象:日莲是一位个性鲜明、身体力行的宗教实践家。其实,不仅如此,日莲还是一个学识渊博、著述等身的学问僧。日莲在青年时代就四处访学、读破大藏,开宗后更是不辍著述。《昭和定本日莲圣人遗文》“正篇”中收集的日莲著述多达443种,“断简篇”收集达391种。如果再加上该书未收的部分,据认为总计有千种以上。这其中不仅限于文章,还包括大量的书信。为了使文化程度不高的信徒也能理解他的教义,日莲经常运用书信指导信徒,他还借助书信说服可能的支持者。
日莲的代表作有《立正安国论》《教机时国钞》《开目抄》(被日莲宗推为“人本尊开显”)、《观心本尊抄》(被日莲宗推为“法本尊开显”)、《显立正意钞》《报恩抄》等。如前所述,这里面的大部分著作都是在颠沛流离的逆境下创作的,因而带有强烈的使命感和战斗意识。以下,我们就根据日莲的相关著述,简要阐述一下日莲宗的基本教义。
日莲宗教义的核心就是持诵法华经题。早在日莲于清凉山宣布自己的主张时,他就开始实践唱诵经题,这也成为日莲开宗的标志。那什么是持诵法华经题呢?即一心不乱地唱诵“南无妙法莲华经”七字,或者观想日莲亲笔撰写的此七字曼荼罗。《开目抄》说,妙法莲华经的“妙”字“即具足,具谓十界互具,足谓一界于十界及余界”。《观心本尊抄》说“释尊因行果德二法于‘妙法莲华经’五字具足,我等受持此五字,自然让与彼因果功德”。简单而言,日莲认为《法华经》是佛教的最高经典,经题五字则是该经典精华的浓缩,因此,持诵经题五字即具有无量功德。要想理解日莲的上述主张,我们必须了解日莲思想的来源和依据,从而概览日莲思想的全貌。
日莲推崇所谓三国四师,即印度的释迦、中国的天台智者大师、日本的最澄和他本人。他的思想也主要来源于《法华经》和智,其中最重要的是“二乘作佛”“久远实成”“五时判教”“末法时代”和“一念三千”。(www.xing528.com)
“二乘作佛”和“久远实成”直接来自《法华经》。《法华经》“譬喻品”等指出小乘声闻和缘觉也必将成佛;“寿量品”等则指出于菩提树下成佛的释迦只是方便化现,佛于无量劫久远成佛,永恒说法,是众生成佛的根据。这两点结合起来,就是我们熟悉的“众生皆有佛性,众生皆可成佛”。但这样最究竟的道理,佛并没有在一开始就宣说,而是在最终的《法华经》里才开示。这就涉及“五时判教”的思想。据智说,佛一代教法可判为五时:华严时,佛于初二七日(或云三七日)说《华严经》,但小乘听者不甚了了;阿含时,佛于十二年说小乘经;方等时、般若时,佛于三十年说大乘《方等》《般若》类经;法华涅槃时,佛于最后八年说《法华经》,度三乘全部众生,于最后一日一夜说《涅槃经》,像拾起遗落的麦穗那样将余下的个别众生也度尽。由此可见,《法华经》是最高经典,聆听、诵持法华必具有无量功德。值得注意的是,《法华经》虽然代表了成佛的最高智慧,但处于末法时代的众生却不具备依之奉行的根、机、时,因此,只能通过最简便直接的办法,通过唱诵经题来获取《法华经》的功德。三国四师就是正法、像法、末法时代的象征,日莲本人于末法时代说法,以法华经题度末法众生。
另外,唱诵经题获取功德的另一个理由还在于“一念三千”。智据《华严经》十界,即佛、菩萨、缘觉、声闻、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的说法提出了“十界互具”,即每一界都各含十界,因而成百界。日莲《观心本尊抄》沿用此说,称“屡见他人面,时喜时嗔,时平(平静)时贪,时痴时谄曲。嗔为地狱,贪为饿鬼,痴为畜生,谄曲修罗,喜天平人。多面色法,六道共存,四圣冥伏未现,细寻应有”。即从众生每一人的表情中即可体察“十界互具”的道理。智又据《法华经》“方便品”的“十如是”,即“如是相、性、体、力、作、因、缘、果、报、本末究竟”,每一界都具此“十如是”,因而成“百界千如”。又据《大智度论》三种世间,即“众生世间、五蕴世间、国土世间”,因而说“一念三千”。日莲完全认同此“一念三千”说,不过他认为智者的说法还只停留在理论上,因而称之为“理的一念三千”,而实践就是唱诵经题,因而称之为“事的一念三千”。《观心本尊抄》说:“像法中末,观音、药王示现,南岳、天台等出现,以迹门为面,以本门为里,百界千如、一念三千尽其义,但论理具事行‘南无妙法莲华经’五字并本门本尊未广行之,所诠有圆机无圆时故也。”也就是说,日莲将其与传统天台的关系界定为“像法—观音、药王菩萨(慧思、智)—迹化—迹面本里—理一念三千;末法—上行菩萨(日莲)—本化—本门本尊—事一念三千”的模式,表现出了超越天台、开教立宗的自负。《观心本尊抄》还说:“不识一念三千者,佛起大慈悲,将此五字之珠,悬于末代幼稚(众生)之颈。”以末法众生不能理解“一念三千”之理故,佛起大慈悲,以此唱诵经题的简易法门度生,正所谓“圆机圆时”。
需要强调的是,日莲非常重视二者的内在联系性,《开目抄》说:“迹门《方便品》说一念三千,二乘作佛,脱尔前二种失。虽然,若无发迹显本,未成真一念三千,未定二乘作佛,如见水月,如波上浮草。”日莲依据《法华经》和天台宗的本迹思想,强调“久远实成”(按天台宗的说法属于本门开示)与“一念三千、二乘作佛”(按天台宗的说法属于迹门开示)是相辅相成、互相支持的。这些也就构成了他倡导唱诵经题的依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