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治疗肾病的方法
在肾病治疗过程中,总的治疗原则是标本兼顾,扶正为主,注意阴阳盛衰,联系其他脏腑的病理变化进行辨证论治。
1.标本兼顾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肾病的治疗也离不开这个原则。但是,由于肾病过程中常多见虚证,而且往往因虚致实,虚实夹杂,故治疗时一般应以标本兼顾,且须多考虑治本。如肾病水肿、小便不利,多由肾虚不主水、脾失运化,以致水湿潴留,泛滥肌肤而成。此时水肿、小便不利为本虚标实,治宜标本兼顾。一方面予以益肾健肺,另一方面则利水消肿。若在病变过程中,出现标急于本的情况,则应着重于治标;如肾病水肿因感受外邪而水肿反复增剧,兼有恶风、发热、咳嗽,甚至气急等症,多由风邪犯肺、肺失宣肃、不能通调水道所致,此时标急于本,应以治标为主,急当疏解外邪,宣肺利水,外邪解后则应以治本为主。
2.扶正为主
肾藏精气,精气充则正气旺盛,五脏六腑功能正常,病邪不易侵入。反之,精气虚亏则正气不足,不能抵御外邪,故医家谓之“精气夺则虚”。而肾气也确实是虚证见多,治疗上宜取扶正为主。但在有些情况下,亦不能忽视祛邪的重要性,如尿毒症,多由脾肾衰败、湿浊毒邪壅滞所致。这时治疗上一方面扶正,另一方面则祛邪。如仅予补益脾肾之品,既不能达邪外出,又有恋邪之弊,特别是湿浊毒邪内盛者,更应重祛邪、通腑泄浊、清利解毒,方能稳定病情,取得疗效。因此,对‘肾病的治疗,不能因扶正而忽略了祛邪,否则常常可使病情轻者重、重者危。
3.注意阴阳盛衰
在治疗肾病时,注意阴阳盛衰又是一个重要的原则。一方面,表现在肾的阴阳虚衰上,肾阴虚衰当宜滋补肾阴为主,肾阳虚衰当宜温补肾阳为主。但是从阴阳互根观点出发,在治疗肾阴虚时也不能一味滋补肾阴,必须注意肾阳的不足。在治疗肾阳虚时也不能一味温补肾阳,必须注意肾阴有亏损;另一方面,表现在肾阴有余即阴寒内盛上,肾阳有余即阳热亢盛者,如何正确地使用逐寒和泻热之品,必须掌握寒证切忌刚燥过甚,否则易致伤燥劫阴。泻热切忌苦寒过甚,否则易致伤胃戕阳。这些在治疗过程中对用药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原则。
4.联系其他脏腑的病理变化进行辨证论治
肾病可以影响其他脏腑,其他脏腑的病变也可以影响肾脏。在治疗上必须考虑其他脏腑的辨证论治,如肾精亏虚而不能滋养肝血,肝血不足也可以导致肾精亏虚;又如肾阳衰微,失于蒸化温煦脾阳,导致脾阳不足;而脾阳不足,不能运化水谷精微,内聚湿浊,造成阴寒内盛,进一步损伤肾阳。故在具体用药时,填补肾精常常结合滋养肝血一起运用,温补肾阳常常结合健脾助运,否则不能取得预期疗效。
从藏象理论来看,五脏之间,因五行相配而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因此,在临床上应用金水相生、滋水涵木、培土制水等方法时,实质上都已注意到肾病的治疗必须与其他脏腑病变的治疗一起考虑,这也显示出中医学肾病治疗的特点。
综上所述,合理地进行“辨证”、“辨病”,将“辨证”与“辨病”紧密结合起来,是提高疗效的关键所在。(www.xing528.com)
古医书
《神农本草经》「西汉以前」神农氏
《唐本草》「唐」苏敬等
《证类本草》「宋」唐慎微
《温热病篇》「清」叶天士
《医林改错》「清」王清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