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世纪20年代初期,中国大中城市的工商企业、公共场所、家庭普遍使用了电灯照明,但由于我国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当时照明用的电灯泡还不能自己制造,全赖国外进口。为让中国人用上自己制造的电灯泡,走实业救国道路,有一个人创办了中国最早的电光源企业,他就是后来被国际工商界钦重的实业家——胡西园。
胡西园,浙江镇海人,生于1900年。镇海县立中学毕业后考上浙江高等工业学院,1920年毕业于该学院后即从事工商业,开过五金商店,还创办过恒昌造船厂。
1923年,胡西园与一个德国朋友亚浦耳(Opel)共同研究制造电灯泡,并成立了以亚浦耳名字命名的电器厂,厂址在倍开尔路(今惠民路)作少量试品生产。该厂规模很小,只有十几个工人,资金少,设备简陋。1924年,该厂进行了改组,胡西园自任经理,聘亚浦耳为工程师。注意搜集资料,不断改进工艺,选择原材料,避免走气、漏电、断丝、断芯、烧毁、爆炸现象,提高产品质量。当时中国崇尚洋货,为使企业生存,迎合顾客心理,胡西园就延用洋气十足的亚浦耳三字作厂名和商标名,厂名全称中国亚浦耳厂,以英文OPPEL为洋文商标,以与OPEL区别,商品加上国货二字,后统称国货老牌亚浦耳。胡西园认为亚浦耳产品在客户中已有印象,要改名就要重新建立印象,会影响销售,对发展不利,于是进行了独特的洋名中办尝试。
1925年,亚浦耳要回国了,胡西园就以3万元将中国亚浦耳厂独资接盘下来,承担该厂全部业务和工程。随即充实技术力量,吸收归国留外学生和学有专长的技术员,加强工程部门,增加生产,降低成本,扩展营业网,又将造船厂及五金号资金全部加入,增股至5万元,改组为“中国亚浦耳电器厂股份有限公司”,自任总经理兼总工程师,于4月1日向政府主管部门正式注册,该厂便成为第一家中国人办的电灯泡制造厂。同年,亚浦耳厂又增资到10万元,20年代末、30年代初又增资到30万元,新辟厂房,增加工人和设备,日产灯泡1.5万只,企业不断兴旺发达。
亚浦耳厂开办,引起了外商电灯泡厂的嫉恨,特别是美商奇异爱迪生公司,对亚浦耳厂更为敌视,欲置之于死地而后快。奇异厂曾收买过亚浦耳厂一名职工,在配用的化学药水中暗掺碱质粉末,造成红磷不纯而断丝,进行破坏。奇异厂还首先将流行的长形尖底直丝灯泡改为圆形绕丝灯泡,以新型灯泡打击旧式的亚浦耳灯泡。面临着外商的挑战,亚浦耳厂随即改换新机器与外国灯泡竞争,经努力研究反复改进,也造出了与奇异厂一样的灯泡,并增加产量,扩大销路,受到用户欢迎。
日本厂商采用了另一种手法打击亚浦耳产品。中国是产钨大国,当时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85%,但大量钨砂廉价出口美国,如从美国进口钨丝、钼丝等导丝,价格将高于出口价万倍。亚浦耳厂资力不济,只能向价格较廉的日本进口。但日本钨丝货劣质差,规格不一,最可恶的是日商还设骗局。有一次大阪一家电料商行用合格钨丝作样品征求订货,签约后将脆变钨丝交货,后几经交涉才同意退货调换。日本的电灯泡厂还将无灯头的灯泡作为原料纳税进口,降低成本,然后在上海加工,多次冒用亚浦耳商标,在市场上鱼目混珠,损害亚浦耳利益,后甚至在国际市场上亦推销冒牌亚浦耳电灯泡,破坏亚浦耳声誉。胡西园为开拓东北市场,曾联络掌握东北军政大权的张学良,张学良认为亚浦耳厂创制国货意义大、有成绩,表示支持,并投股成为亚浦耳厂的股东。但东北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势力范围,亚浦耳产品到处受到日本灯泡的跌价排挤。
1927年,美国、德国、荷兰、匈牙利、日本等国电灯泡在中国争夺市场,互相排挤、跌价竞销,最低每只灯泡只售银元五分,不及中国灯泡成本的一半。中国电灯泡厂被迫纷纷关门,亚浦耳广产品销路锐减,开工不足,经常停机。在严峻的形势下,胡西园当机立断,转向开拓国外市场,将产品出口荷属东印度(现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暹罗(现泰国)、印度等地区,少数产品远销澳洲、南美洲。外商见旷日持久的跌价竞销不能消灭中国电灯泡工业,亚浦耳厂反而向海外发展,于是又生一计。美商奇异厂联合德国亚司令、荷兰飞利浦、匈牙利太司令等灯泡厂在中国上海组成“中和灯泡公司”,统销四厂的产品,并在世界各地开设分公司,欲垄断中国的电灯泡市场。中和公司将内部各厂的产品恢复到原价出售,另出副牌产品低价倾销,并把这种做法比作捆绑华商电灯泡厂的“两条绳子”使中国灯泡高价够不上,低价赔不起而自行消亡。但亚浦耳厂优质高产,有较好的信誉,销路仍然与日俱增,甚至外商企业也竞向亚浦耳厂订货,亚浦耳厂又一次站住了脚跟。
当时美商奇异灯泡厂能生产一种灯丝细短、内充氩气氮气的“哈夫泡”,这种灯泡光色发白、技术要求较高,外国厂商视为奇货,高价出售。亚浦耳厂经过多次试验改进,也造出了哈夫泡,售价只有奇异哈夫泡的2/5,迫使奇异厂降价出售。亚浦耳哈夫泡出口南洋各地,亦很畅销。1930年荷兰飞利浦厂借口哈夫泡及新式圆形泡在荷属东印度是专利销售,不许进口亚浦耳产品,亚浦耳厂经交涉无效,不得已在各报披露飞利浦厂无理行径,全国国货团体及爱国人士深表义愤,提议在中国境内抵制飞利浦电灯泡,迫使荷兰政府收回了亚浦耳电灯泡在荷属东印度的进口禁令。(www.xing528.com)
美商奇异厂还向亚浦耳厂提出过高价收买亚浦耳商标、加入“中和”,组成五国灯泡厂联合公司、签订限额生产分区销售协定、签订限制灯泡寿命,实行等级价格协约等要求,意在消除竞争对手,都被胡西园回绝了。一次,奇异厂竟把上海生产的灯泡铜头全买下,企图使亚浦耳厂无灯头而停产,结果这阴谋仍未得逞。
除了帝国主义的扼杀,国民党官僚集团也利用其优势打击民营企业。1933年国民党资源委员会开办了一家电灯泡厂,用高工资挖走亚浦耳厂的工程师、技术员和大批熟练工人,使亚浦耳厂一时难以调度,几乎不能开工。
日寇占领上海后,亚浦耳辽阳路总厂即被日本芝浦电灯泡厂占用。在这之前,亚浦耳厂随其他民营企业一起西迁重庆。在重庆,胡西园大力协助内地发展民族工商业,他创建了10个企业,从生产电灯泡发展到能制造热水瓶、玻璃器皿、制革化工等多种产品,在重庆白象街建立了总办事处。
抗战胜利后,亚浦耳厂迁回上海。因日寇临走时把亚浦耳辽阳路总厂的机器设备全部拆走了,给恢复生产带来了不少困难。面对破烂不堪的厂房,胡西园悉心筹划,重新整理,终于恢复了生产,后又在小沙渡路(今西康路)设第二厂,在沪西设第三厂,大量生产价廉的长丝灯泡和耐用的可乐灯泡,曾达到日产20万只灯泡的水平,产品畅销国内外。亚浦耳厂还积极试制新光源,1950年生产出第一批日光灯,开私营厂生产日光灯先例。
1956年亚浦耳厂改为公私合营,胡西园担任该厂总经理。经过内部改革,工厂各方面力量充分发挥,生产突飞猛进,新产品层出不穷,还为全国各地的新兴电灯泡厂培训技工艺徒,外国亦常派管理人员、技术员和艺徒前来实习。1959年10月,中国亚浦耳电器厂改名为亚明灯泡厂,亚浦耳商标改为亚明商标,生产继续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并增加出口创汇,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巨大贡献。
胡西园为人豪爽,热心社会公益,曾担任过很多社会公职。“八一三”战后曾任上海地方协会供应组主任,为抗日作出贡献。到重庆后曾任迁川工厂联合会常务理事、重庆商会理事。发起组织全国工业协会,被推为筹备主任,协会成立后被选为常务理事,并一度代理该协会的理事长职。抗战胜利后曾任全国工业复员协进委员会主任委员,奔走南北,推进工业复员工作。任行政院最高经济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商会理事及第三区电工器材同业公会理事长。1945年发起组织中国民主建国会,并被推选为该会常务理事兼对外联络组主任,全国解放后,曾被选为上海市榆林区第二届政协委员,杨浦区第三、第四届政协委员。1980年被选为中国民主建国会上海市委员会委员。1981年4月18日不幸逝世。
(顾柏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