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章太炎:学界泰斗,旧上海风云人物

章太炎:学界泰斗,旧上海风云人物

时间:2023-12-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章太炎,浙江余杭人。这是章太炎一生活动的一个重要特点。据估计,章太炎一生的论著有400多万字,同孙中山差不多。1902年初,章太炎因逃避清政府的缉捕,再次到日本避难。上海租界工部局在清政府的要求下,下令封闭《苏报》,逮捕了章太炎和邹容。章太炎因此坐了3年牢。1906年6月29日,章太炎刑满出狱。当天,章太炎即离沪去日本东京。此时,章太炎的思想发生了新的变化。

章太炎:学界泰斗,旧上海风云人物

章太炎,浙江余杭人。原名炳麟,初名学乘,后改名绛,字枚权。太炎是他的别号。

章太炎,1869年1月12日(同治八年十一月三十日)出生于书香之家。父亲名濬,字轮香,生平从医,平时爱好古书。章濬有子女4男1女,章太炎为老四,小妹叫章炳芹。

章太炎生活在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40年代,这是中国历史上发生重大变革的年代。他经历了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经历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高峰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动时期。在滚滚向前的历史车轮面前,在时代的洪流面前,章太炎由赞成维新运动到投身辛亥革命,从资产阶级改良派转变为资产阶级革命派,后来落伍了,“既离民众,渐入颓唐”。他反对中国共产党,反对国共合作,反对北伐战争,组织辛亥俱乐部和反赤救国大联会,与资产阶级右派政客沆瀣一气,晚年,“粹然成为儒宗”。

章太炎一生到过许多地方,青少年时期在家乡和杭州从学。1896年27岁时,投身革命,奔走于上海武昌台湾日本、南京,遭到清政府和殖民主义者的通缉和追捕,坐过3年牢。辛亥革命后第2年,他到北平、长春,并被袁世凯软禁过。1916年获得了自由。1917年,他先是到马来亚和荷属东印度宣传中国革命,后同孙中山到广州,参加护法军政府,任秘书长。在此期间,他的足迹遍及香港、云南、四川和两湖。1918年起,基本上退出政治活动,寓居于上海15年。1934年去苏州,专事中国传统经典学术的讲学。1936年6月14日去世,终年68岁。

章太炎一生同报纸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早年在维新派的《时务报》任职,后任《经世报》、《实学报》、《译书公会报》主编、《正学报》主编、《台湾日日报》记者、《苏报》主笔。1906年出狱后去日本,任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主编。1920年以后,又任《华国》月刊主编,晚年任《制言》主编。这是章太炎一生活动的一个重要特点。其中,以他在任《民报》主编期间的工作最为卓著。据估计,章太炎一生的论著有400多万字,同孙中山差不多。

幼年的章太炎,在祖父和父亲的熏陶下,在一些书籍的影响下,便萌生反满思想。甲午战争失败后,中国兴起维新变法运动。1895年,康有为在上海建立强学会。章太炎的心情再也不能平静了,他坚信中国必须经过重大改革才能独立生存。于是,他毅然走出书斋,报名参加强学会,纳会费大洋16元,投身维新变法运动。1897年1月,应邀到上海参加维新派主办的《时务报》任职。不久,在依靠什么力量进行“革政”的问题上,同康有为等维新派发生严重分歧。康有为等认为只有在光绪皇帝领导下,变法才能成功。章太炎则认为,光绪皇帝是汉人的仇敌,必须驱除,只有让赞成维新变法的“秀民”“俊材”执掌朝政,变法才能成功,国家才可能富强。

维新变法运动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逃往国外。1899年1月,章太炎也因遭通缉逃到台湾,6月由台湾到日本,经梁启超介绍会见了孙中山。在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启发下,章太炎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认为只有经过暴力行动,才能摧毁封建顽固势力的统治,改革才能实施。此时,他同在日本组织保皇会的康有为、梁启超分手了。章太炎开始了由维新派向革命派的转变。

同年7月,章太炎离开日本回到上海,参加了由唐才常、容闳、严复等人在张园召开的“中国议会”。唐才常等为得到保皇党的财政支持,订约效忠光绪皇帝。章太炎愤怒抗议,当众割去辫子,表示和改良派决裂,坚决走推翻清王朝的革命道路。

1902年初,章太炎因逃避清政府的缉捕,再次到日本避难。他与孙中山在东京重逢,在留日中国学生中宣传反清革命,激发他们的爱国心,鼓动他们起来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同年,章太炎回到上海,和蔡元培、吴稚辉等组织中国教育会,设立爱国学社,并在爱国学社任教中文课。在这里,他结识了邹容、章士钊等一批革命青年,来往甚密,并经常在张园发表革命演说,在《苏报》上发表宣传革命的文章。1903年5月底,章太炎任《苏报》主笔后,《苏报》的反满论调越来越激烈,其中尤其是他为邹容《革命军》作的序,以及他为反对康有为鼓吹君主立宪的《最近政见书》而写的著名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在此文中,他嘲笑光绪是“载湉小丑,不辨菽麦”,强调立宪改良的道路决然走不通,只有革命,才能使中国社会和人们的思想得到根本改造。《苏报》的革命宣传,激怒了清政府。上海租界工部局在清政府的要求下,下令封闭《苏报》,逮捕了章太炎和邹容。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苏报案”。章太炎因此坐了3年牢。

1906年6月29日,章太炎刑满出狱。同盟会派专人等候在监狱门口迎接。当天,章太炎即离沪去日本东京。7月7日,章太炎由孙中山亲自主盟加入同盟会,并于9月接任同盟会机关报《民报》的主编,直到1908年10月被日本政府闭禁为止。在这两年中,章太炎主编的《民报》,成为同盟会同保皇派和无政府主义派论战的重要阵地。在这期间,章太炎本人在《民报》发表的文章有80篇左右,其中一半以上是政论性的文章。章太炎主编的《民报》以及他本人在《民报》上发表的文章,尤其是政论文章,揭露了帝国主义和清政府的种种罪恶,批判了保皇派和无政府主义派的错误,宣传了同盟会的四大纲领和《民报》的六大主义,推动了革命运动的发展。当时,《民报》被誉为“革命党之旗帜”,发行量达到1.4万份,在海内外影响很大、威信很高。孙中山后来评价说:“同盟会成立不久,发刊《民报》鼓吹民生主义,遂使革命思想弥漫全国,自有杂志以来可谓成果最著者。”鲁迅称赞章太炎批判保皇派、无政府主义派的檄文是“所向披靡,令人神往”。可以说,章太炎主编《民报》和这期间他所发表的大量论著,是他革命活动中最光辉的篇章。

辛亥革命胜利后,1911年11月,章太炎从日本回到上海。此时,章太炎的思想发生了新的变化。他提出“革命军兴,革命党消”的错误口号,认为革命胜利了,就不需要分什么革命党和立宪党了,重要的是,应使革命党人和立宪党人联合起来。他把矛头指向同盟会,反对孙中山的革命党组织政府。不久,他在上海组织了中华民国联合会,后改为统一党,以后又组织共和党,与旧军阀、官僚、立宪派同流合污。他拥护袁世凯,主张建都北京,被袁世凯任命为总统府高等顾问东三省筹边使。以后又转向反袁,因而被软禁于北京3年。1916年袁死后,章太炎获得自由,旋即参加孙中山在广州的护法军政府,终因军政府内部派系斗争而于1918年退出政治活动,长期寓居于上海,和时代隔绝。(www.xing528.com)

章太炎一生的活动天地相当广阔,他不仅活动在政治舞台上,而且几乎一刻不离地活动在学术舞台上。他不仅是个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家、活动家,而且也是个著名的学者、“大文豪”。

章太炎从小受教于祖父和父亲,学习经籍和史书,致力于研究哲学和古籍注疏。1892年25岁时,离开余杭进著名学者俞樾主持的诂经精舍读书,研究哲史典籍。7年寒窗,使他成为一个很有造诣的朴学家。进入政界后,他在苏州英华学堂和上海爱国学社执教短期,并在各种刊物上发表了大量学术文章。即使他在主编《民报》期间,还发表了许多学术论文,在留日中国学生中讲学和研究汉学。退出政治活动寓居上海后,20世纪中期,又在他主编的《华国》月刊上发表了很多学术论文。他晚年,在苏州创办了章氏国学讲习所,讲授中国经典学术,直至去世。

章太炎学识渊博,在经学、哲学、佛学、文学、语言文字学,乃至医学都有新的建树,影响广泛。早年的章太炎酷爱经典学术,对儒家和古代哲学著作进行注疏研究。他这个时期的著作,充满反满的内容。1901年,他把这个时期的文章汇编为《訄言》,1914年又增订出版为《检论》。1906年到1911年间,章太炎在主编《民报》的同时,还研究汉学。他著述的有关中国经典和古代哲学家的重要论文大多发表在具有民族主义观点的《国粹学报》上。在这些论文中,他强调要兴国学,并对儒家、道家纵横家法家等各家进行了评论。

章太炎另一个研究课题是佛教。他在《民报》和《国粹学报》上发表了好几篇这方面的论著。在这些文章中,他对佛教和老庄哲学进行了比较,有创见

章太炎又是个古文学派代表人物。早在他受读于诂经精舍时,就撰写了《春秋左传读》和一批论文,认为《左传》胜于《公羊传》。他反对康有为等以《公羊传》为依据的经文学派。

章太炎在哲学和小学的研究方面颇有成就。他在这方面的论文中,强调要有丰富的小学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典籍。

章太炎还注意古代礼制法典的研究。他在晚年致力于历代丧礼制度的编订。

章太炎是中国古典文学的最有权威的代表和具有造诣的文体家之一。他写的五言诗,更具有魏晋风格。

章太炎史学论著不多,他计划编写一部中国通史,但后来并没有能实施。

(齐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