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日美企业在中国市场投资扩张比较:日本企业中国市场攻略

日美企业在中国市场投资扩张比较:日本企业中国市场攻略

时间:2023-12-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日美企业在中国市场投资数量和金额的比较见表1-17。因此,日本企业投资资金的到位率要大大高于美国企业。以下基于这一汇总数据,对日美企业在中国市场的进入形态、进入行业、进驻地区进行比较分析。除上述进入方式外,日美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也采取与香港、澳门、台湾企业通过合资、合作、独资、股份制的合作方式开拓中国市场。两国企业制造业投资的比率相差近10个百分点。

日美企业在中国市场投资扩张比较:日本企业中国市场攻略

日美企业在中国市场投资数量和金额的比较见表1-17。

表1-17 日美企业中国市场投资推移的比较(单位:件、百万美元)

资料来源:稲垣清,21世紀中国総研著.中国進出企業地図日系企業·業種別篇.蒼蒼社,2004.9

1979年中国改革开放后,日本和美国企业几乎同时都开始了对中国市场的投资。1979~1989年的10年中,两国每年对中国市场的投资各自在100件左右,日本企业的平均年投资金额为266万美元,美国企业的年平均投资额高于日本企业,达422万美元。

进入90年代,两国掀开了对中投资的新高潮。1992年,两国企业的对中投资都呈现大幅度上升,日本企业的对中投资数量由1991年的599件,跃居到1805件,投资金额由8亿美元,上升到21亿美元。美国企业的对中投资数量由1991年的694件,猛增到3265件,投资金额达31亿美元。1993年,两国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投资数量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日本企业投资数量达3488件,投资金额近30亿美元;美国企业的投资件数达6750件,投资金额达68亿美元。1994年后,投资数量由最高点开始减少,日本企业90年代后期每年的投资数量在1000多件,投资规模在30亿美元左右;美国企业90年代后期每年的投资数量在2000多件,投资规模在60亿美元左右。

到2003年末,日美企业对中投资合同数量为69725件,占中国全部外资投资数量的15%;合同金额达1439亿美元,占中国全部外资合同金额的15.3%;执行金额862亿美元,占中国全部外资执行金额的17.2%。

从2003年末累积的数字中可见,在投资合同数量和合同金额方面,美国企业均是日本企业数量的1.5倍。但从投资合同的执行金额来看,美国企业的合同金额为865亿美元,执行金额为445亿美元,偏差达420亿美元;而日本企业的合同金额为574亿美元,执行金额为417亿美元,偏差为157亿美元。因此,日本企业投资资金的到位率要大大高于美国企业。

据日本稻垣清先生和21世纪中国总研对中国经济网“中国企业·产品库”中到2000年的数据汇总结果显示,在中国市场的外资企业达14万家,其中日本企业12421家,美国企业12855家。以下基于这一汇总数据,对日美企业在中国市场的进入形态、进入行业、进驻地区进行比较分析。

日美企业在中国市场投资形态的分布见表1-18。

表1-18 日美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投资形态(单位:户、%)

资料来源:稲垣清,21世紀中国総研著.中国進出企業地図日系企業·業種別篇.蒼蒼社,2004.9

日美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投资形态包括合资、合作、独资、股份制企业及与香港台湾企业在上述形态上的合作。

由表1-18可见,美国企业对中国市场的投资形态分布是:合资占46.9%、独资占43.8%、合作占6.5%、股份制企业占2.3%;而日本企业的分布是:合资占46.6%、独资占45.5%、合作占6.5%、股份制企业占1.2%。可见,两国企业的投资形态比例十分接近。

在进入的区域中,日美企业在投资形态的比例上也大致相同。如在上海,投资形态的比例是:美国独资占61.6%,合资占29.3%;日本独资占60%,合资占29%,独资均是两国企业进入上海的主要方式。而在江苏省,合资进入是主要的方式,具体分布是:美国合资占56.3%,独资占36.3%;日本合资占55%,独资占37.5%。

除上述进入方式外,日美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也采取与香港、澳门、台湾企业通过合资、合作、独资、股份制的合作方式开拓中国市场。美日企业共有70个这样的合作项目。

日美企业在中国市场投资行业的分布见表1-19。

表1-19 日美企业在中国市场投资行业的分布(单位:件、%)

资料来源:稲垣清,21世紀中国総研著.中国進出企業地図日系企業·業種別篇.蒼蒼社,2004.9

由表1-19中的数据可见,制造业中,日本企业投资达8439件,占日本投资总数的67.9%;美国企业投资达7566件,占美国投资总数的58.9%。两国企业制造业投资的比率相差近10个百分点。世界总体制造业的投资比例达66.7%,日本与此平均值接近。在非制造业领域,日本企业投资比例占29%,美国企业投资比例占38.5%,世界总体投资比例是30.3%,美国的比例显然高于日本和世界总体的投资比例。

在制造业领域,日本只在食品、饮料、纤维、衣料及木材家具领域的投资数量高于美国;而美国在文化教育体育用品、化学品、医药品、机械电子通信设备等多个领域的投资数量均占优势。两国投资数量在运输机械行业大体相当,在300件左右。

在非制造业领域,日本企业投资数量达3613件,美国企业达4953件,美国企业在投资数量上占优势。具体行业的投资,日本在会计经理、租赁业等领域,投资数量多于美国。美国在运输通信、批发零售、不动产旅馆休闲、信息服务等行业投资数量高于日本。特别是在不动产业,美国企业的投资数量是日本企业的2.7倍,这与美国华侨利用良好的人脉关系,在中国市场进行住宅、高级公寓等房地产的投资开发有直接关系。

日美企业在中国市场进驻的地区分布如表1-20所示。

表1-20 日美企业在中国市场投资的地区(单位:件、%)

(www.xing528.com)

资料来源:同表1-12

由表1-20中的数据可见,在中国的31个省市自治区中,日本企业只在上海、江苏、山东及东北三省6个地区,投资数量高于美国;而美国在这6个地区之外的25个地区,投资数量均高于日本。

从具体区域的投资分布来看,美国企业在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在内的东部沿海地区的投资数量达5232件,占美国在中国市场全部投资数量的40.7%;在以山东、河北、北京、天津为核心的北部沿海地区的投资数量达3861件,占美国全部投资数量的30%;处于第三位的是以广东、福建、海南为核心的南部沿海地区,投资数量达1617件,占美国全部投资数量的13%;第四位是东北地区,达881家,占美国全部投资数量的7%。

日本方面,投资数量最多的也是东部沿海地区,达5787件,占日本投资总数的47%;其次也是北部地区,达2990件,占日本投资总数的24%;但第三位是东北地区,投资数量1724件,投资数量是美国的2倍,占日本投资总数的14%;第四位是南部沿海地区,投资数量1223件,占日本投资总数的10%。

因此,综合来看,在中国的沿海地区(包括北京在内的11个省市),集中了美日企业90%的投资。其中,日本企业达93%,美国企业达89%。沿海地区优越的自然环境、便利的交通及更开放灵活的投资环境等,成为日美企业在中国市场投资扩张的核心地区,由此也极大地带动了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格局中最引人注目的亮点。

表1-21为日本和美国企业在辽宁省、江苏省、山东省几个主要城市投资规模的比较。

表1-21 日美企业在三大地区进入城市的比较(单位:件、%)

资料来源:稲垣清,21世紀中国総研著.中国進出企業地図日系企業·業種別篇.蒼蒼社,2004.9

首先,在辽宁省,日本企业的投资数量是美国企业的2倍。萁中,日本企业进入大连市的投资项目达1091件,是美国企业的3.6倍,占日本在辽宁省投资数量的72%,足以显现日本企业对沿海商业城市大连的青睐;而美国企业的投资项目只有303件,占其辽宁省投资数量的44%。但辽宁省省会城市沈阳市是美国企业比日本企业更为看重的地区,因此美国企业的投资达218件,占美国辽宁省全部投资的31.3%;而日本企业的投资为142件,只占日本辽宁省全部投资的9.4%,与大连市的投资规模相差悬殊。

其次,在江苏省,日本企业的投资数量比美国企业多200件。从具体进入的城市分布来看,苏州和无锡作为两国电子产品、精密零部件等的生产基地,都受到两国企业的重视,投资数量均较多。其中,苏州:日本661件,占39%;美国443件,占30%。无锡:日本258件,占15.2%;美国182件,占12.2%。第三个城市是省会南京市。在省会南京的投资数量美国是日本的近2倍。美国投资数量达256件,占17%;日本138件,占8%。可见,美国对省会城市相对日本更为重视。

最后再看一下山东省。山东省日美企业的投资数量相差不大。日本1052件,美国977件。具体城市的分布,青岛:日本394件,占38%;美国338件,占35%。烟台:日本227件,占22%;美国167件,占17%。但在济南市,美国企业的投资数量是日本的近2倍,达102件,占10.4%;而日本为54件,占5%。

由上述三个地区的投资分布分析可见,日美企业的差异不仅表现在投资数量上,而且还表现在日本企业更重视的是商业城市的投资,对区域政治中心省会城市不如美国企业重视,因此在省会城市的投资数量低于美国。

在中国设立研究开发基地,欧美企业是先行者。不断扩大在中国市场的研究开发活动,是欧美企业一贯奉行的对中投资战略。欧美企业对中国市场的投资,以扩大内需为主要目的;为了在中国市场获取更多高额利润,作为当地企业活动的战略性援助部门,在中国当地建立研究开发基地是首要的战略选择。

欧美企业设立研发基地的行业,是从计算机、手机等IT产业、微电子技术产业开始,逐步扩大到食品、汽车化妆品等多个领域。中国外资企业的研究开发中心,到2005年6月有700家,世界500强中的多数企业都在中国设立了研究开发基地。北京、上海是外资企业研究基地设立最多的地区,广州近年来外资企业的研发中心数量也开始增多。此外,深圳、苏州等地也成为外资企业设立研发机构的选择地。

美国GM、GE、摩托罗拉、IBM等汽车、电子、电气、信息机械的代表性企业,在中国有众多的投资事业机构,它们以上海为中心设立了大型研究开发基地。投资规模大,人员多,并多采用学成归国的有经验的高级人才。

日本企业以富士通、松下电器、日立等通信机械、综合家电制造商为代表,也在中国进行了为数众多的机构投资,它们也在中国建立了颇具规模的研究开发基地。

日美企业研究开发基地的投资形态绝大多数都采取了100%独资的形式。美国企业一般将中国市场作为销售的重点市场,因此,为更好地响应市场需求,开发适应中国市场需求的产品,积极设立研究开发中心。而日本的企业多是将中国作为出口的生产基地,因此设计、开发多在日本或台湾进行,然后在中国生产,最后返销日本或第三国。但近年来,由于中国市场的快速成长及对国内销售限制的放宽,日本企业以实现中国市场内销为目的投资也开始热起来。

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2002年对日本218家制造企业在中国设立设计或研究开发部门理由的调查显示,近80%的企业认为有利于快速响应当地的市场需求;近50%的企业认为是降低经营成本的需要;超过40%的企业认为有利于利用当地的人才资源;最后有近40%的企业认为,有利于缩短研究开发的周期。

为吸引更多的中国优秀人才,扩大企业的影响和声誉,美日一些知名企业都在中国的著名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设立了奖学金,一些企业的高层管理者经常光顾知名学府的课堂,开展讲座,发表演讲。研发机构与大学建立产学研共同体,也成为两国知名企业加强中国市场研究开发能力的途径之一。

1979~2001年,日美企业在全球投资收益情况的比较见表1-22。

表1-22 美日直接投资收益率比较(单位:%)

注:美国数据来自美国商务部的统计;日本数据来自日本银行的统计。

资料来源:経済産業省編.通商白書2003海外のダイナミズムの取り込みを通じた日本経済の再活性化.経済産業調査会,2003.7

由表1-22中数据可见,1997~2001年的五年中,在整个东亚市场,美国企业获得了15%(14.9%)的年平均投资收益率,而日本企业的年平均收益率为6.8%,美国企业的年平均投资收益率是日本企业的2倍。2001年,对NIEs(香港、南韩、新加坡、台湾四小龙)的投资,美国的投资收益率为11.6%,日本的投资收益率为12.4%,两国大体相当;在对ASEAN4(印度、泰国、马来本亚、菲律宾)的投资中,美国的投资收益率为13.7%,日本的投资收益率为8.3%,日本低于美国5个百分点。

对中国市场的投资,1997~2001年的五年中,美国企业的年平均投资收益率是12.8%;而日本企业的年平均投资收益率为1.8%,美国企业是日本企业的7倍。

综合本章各节的分析可见,日本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投资与战略布局已具备一定的规模,日本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投资与经营活动,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正在产生深远的影响,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格局中的一支不容忽视的强大力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