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蔡仪的《新美学》:经验实践美学引论

蔡仪的《新美学》:经验实践美学引论

时间:2023-12-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四)蔡仪的《新美学》蔡仪明确认为:“美学是关于美的存在和美的认识的发展的法则之学。”蔡仪的美学格局是:关于美,属于存在性范畴;关于美感,属于认识论范围。蔡仪美学是西方美学研究的认识论方法的历史走向在中国的第一站,就其彻底性而言也是最后一站。谈到这里,我想说一点:关于蔡仪的美学思想,人们今天似乎更应该注意他的“美的观念”说。

蔡仪的《新美学》:经验实践美学引论

(四)蔡仪的《新美学

蔡仪(1906—1992)明确认为:“美学是关于美的存在和美的认识的发展的法则之学。”[3]由此,蔡仪美学的研究方法是唯物主义的本体论和方法论,研究范围是与“存在——反映存在的意识——意识的产品”所对应的“美——美感——艺术”,最终,他提出“美在典型”说,认为“美的东西就是典型的东西,就是个别之中显现着一般的东西;美的本质就是事物的典型性,就是个别之中显现着种类的一般”[4]

蔡仪的美学格局是:关于美,属于存在性范畴;关于美感,属于认识论范围。也就是说,蔡仪美学思想中的美与美感、人与对象、认识与对象是分离的。蔡仪美学是西方美学研究的认识论方法的历史走向在中国的第一站,就其彻底性而言也是最后一站。它清晰地呈现了具有确定性本体认同观念的认识论在人与自然的审美活动中所具有的二元格局。蔡仪走到了唯物论,但他也迷失在自然美的问题上。后来的实践美学就是这样追问的:如果美在于自然事物的典型性,那么,在人产生之前的自然是否存在美呢?如果存在,那就否定了美的社会性及历史性。显然,如果说黑格尔的自然美的“形态原已包含在心灵里”,那么,蔡仪的自然美确实脱离了心灵的幻想,但是,他也同时脱离了人们社会实践的历史进程。由此,源于西方文化的美学研究的认识论历史走向在20世纪转入中国大地之后,不久就失去了在认识论轨道上继续生长的历史土壤。20世纪60年代中国美学发生的那场大讨论,尽管四大派在不同的意义上均带有深刻的认识论痕迹,但是,它们各自的理论框架实际上都在寻求“实践”的支撑,希望自己的美学思想落地有根。谈到这里,我想说一点:关于蔡仪的美学思想,人们今天似乎更应该注意他的“美的观念”说。蔡仪是把美与美的观念区分开来的,这种区分暗示着美是属于“存在”范畴的东西,而美的观念是属于主观意识领域的东西,是目的性的东西。在我看来,“美的观念”恰恰是审“美”经验意义的抽象。只要把“存在”由蔡仪的简单的物转换为人与对象的价值实践联系及其经验历史活动,我想,蔡仪美学的研究对象是能够通过个体与对象的价值实践联系,直接通向审美实践的,即蔡仪美学也能够走向经验实践美学。(www.xing528.com)

在这里,应该提到李志宏2011年出版的专著《认知美学原理》,作者认为美感是通过文明时期以来才形成的人们自己的“知觉模式”获得的,从方法论上说“认知美学”突出“科学”研究的方法,然而,科学研究的对象必然是客观“存在”的,在后者的意义上,科学的方法与对象的“存在”性不可分离,其方法已经属于存在性方法的走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