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民间工艺
一、剪纸
满族剪纸,是古老的满族民间工艺之一。
逢年过节,用彩纸剪成人物、动物等各式各样的图案,剪成后贴在门窗、墙壁、屋梁等地方,用来增加喜庆气氛。后来随着生活环境和物质条件的改变,纸张的使用日益普遍,出现了多种类型的剪纸作品。过去的许多满族妇女都会剪富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妈妈人儿”,其基本样式是梳“大拉翅”旗头,穿旗袍、高脚底的女性,有的是单人,有的是折叠纸后剪出几个同样的人连续排列。据说这类剪纸来源于满族对女神的崇拜,并与早期的祭祀活动有关,带有一定的宗教意义。
丰宁剪纸
河北省丰宁满族剪纸和辽宁省医巫闾山满族剪纸均被列入2006年公布的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
二、刺绣
满族民间刺绣,俗称“针绣”“扎花”“绣花”,最初主要流行于满族人聚居的广大农村。通常以家织布为底衬,以红、黄、蓝、白为主调的各种彩色丝线,用一根细小的钢针参照图案上下穿刺,织绣出各种纹样,绣品是清入关后至近代满族民间工艺的第一大门类,主要使用于衣服、鞋、荷包、门帘等,绣花本是旧时满族妇女从小就要学习和掌握的一种技艺,上至皇后妃嫔,下至村姑农妇,几乎人人都不例外。满族民间刺绣实用性很强,在日常生活用品和服饰上到处可见,而且在这些绣品上的图样多有明显的吉祥含义。像枕头面上图案有飞禽走兽、花草鱼虫、人物故事、各样花边等等。桃象征长寿,荷花表示纯洁。满族民间刺绣不仅在日常生活用品上到处可见,就连老年人去世时穿的“寿鞋”也在鞋帮上绣上一朵玫瑰花,鞋底绣一副梯子,意思是上天堂,不受罪。
夏丽云与“盛世龙”浮雕绣品(www.xing528.com)
清朝的官服采有刺绣,文职一品绣仙鹤,二品绣锦鸡,三品绣孔雀,四品绣云雁,五品绣白鹇,六品绣鹭鸶,七品绣溪鸠,八品绣鹌鹑,九品绣练雀。武职一品绣麒麟,二品绣狮子,三品绣豹,四品绣虎,五品绣熊,六品、七品绣彪,八品绣犀牛,九品绣海马。所有文武官员袍下皆绣立水图案。
在2008年奥运会期间,锦州满族民间刺绣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进入了“中国故事”文化展示现场,由满族刺绣传承人夏丽云带来的“盛世龙”浮雕绣品技惊四座。
三、荷包
荷包又称香囊、香袋,在满语中,称为“法都”。原始的荷包是用兽皮制成的,形状较大,装有食物,实际上就是个干粮袋,以备外出时途中充饥。旗兵入关后,在汉族文化的熏染下,荷包逐渐由大变小,演变成用绫、罗、绸、缎等织物缝就的精致而小巧的佩饰,上面绣了花鸟虫鱼,功能也由装食物改为装香料、散银钱和旱烟等。
装香料的荷包,被称为香荷包,是满族青年的定情之物。男女相爱,女方往往要送给男方一个亲手缝制绣成的荷包。装烟的荷包,称为烟荷包。有的是皮制,有的是布缝,布缝的荷包,也都有刺绣。
凤城满族荷包
荷包一般有元宝形、云子卷形、鸡心形、梅花形、葫芦形等形状,面料以丝绸为主。
2007年,凤城满族荷包被列入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满族老人黄加祥和高凤菊女士被确定为传承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