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奉天汉军旗人:清末中国满族解析

奉天汉军旗人:清末中国满族解析

时间:2023-12-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清朝的奉天(辽宁),存在着一个汉军旗人彼此联系密切的社会网络。清末,面对奉天激烈的反清运动,清政府希望汉军八旗能够协调满汉关系,于是再次开始重用汉人。清末的奉天,有大量的旗产土地。这些旗地庄田归清政府和宗室贵族所有,但他们自己并不经营,实际上是由“庄头”控制的,这些“庄头”的主要成分是汉军旗人。

奉天汉军旗人:清末中国满族解析

第二节 奉天:清末的汉军旗人

唐德刚整理的《张学良口述历史[5]中,张学良提到了一个人,叫袁金铠。

父亲当将军的时候,那时候有个袁金铠,到现在我都感激这个袁金铠,他帮我好大的忙。我的老师跟我父亲有关系,是我父亲家乡的,原来我父亲小孩子时跟他念书,我父亲对我的(这个)老师很看重,叫杨景镇。他出了一个题目做古文,我这个古文把他惹火了,他跟我父亲说你这个儿子我教不了,我不教了!我父亲非常火。

那时候,我父亲当将军了,他的秘书长就是袁金铠,为这件事,我非常感谢他。我父亲要预备鞭子打我,给老师看,要打我,为什么老师走了?我那时候已经十七八岁了,那篇文章的全篇我记不得了,还记个大意。袁金铠就问,为什么生那么大的气?我父亲说我这儿子太不争气,写文章骂老师。

袁金铠说,学生写文章骂老师,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问我父亲,你看过他这篇文章没?我父亲说我没看。他说,好不好要来看看,我们看看好不好?就跟我要文章,我就拿出来了。什么文章?老师的题目是《民主国之害甚于君主》,我一开头头一句还记得呢,我在里面发挥好多,我到最后说,民主国之害甚于君主,说这话的人是坐井观天。老师说这句话是骂他。

这文章拿来一看,袁金铠就说,唉呀,这个先生教不了这个学生,这学生不是这个先生可以教的。

我父亲气就消下来了,就不想打了。

袁金铠(1870~1947年),字洁珊,辽宁辽阳人,是伪满洲国时期东北有名的大汉奸,受日本帝国主义长期豢养,曾任伪满奉天省省长、参议府参议、尚书会大臣等职,是当时国民政府下令通缉的东北十大汉奸之一。

2004年,日本学者江夏由树在其用英文出版的著作《旗产:清末奉天地方精英的崛起》[6]中,就以袁金铠这个反面人物作为研究对象之一,分析了清末民初之时,辽宁的汉军旗人如何利用旗人身份,聚敛土地,参与地方政治,从而成为地方政治精英的过程。这项研究所揭示的,是八旗制度的另外一种政治遗产——汉军旗人的政治机会。

清朝的奉天(辽宁),存在着一个汉军旗人彼此联系密切的社会网络。八旗汉军身为汉人又隶属旗籍,这种双重身份对八旗汉军时有影响。清初,清朝要借汉人之力治理汉人,于是让汉军旗人担当重要官职。但当清朝的统治日益巩固之后,就不断削弱汉军的权力,甚至下令汉军“出旗为民”。清末,面对奉天激烈的反清运动,清政府希望汉军八旗能够协调满汉关系,于是再次开始重用汉人。

在汉军这一方面,他们处境却相当微妙。作为旗人,他们受到清政府的优待;但作为汉人,正值“排满运动”兴起之时,他们受到来自汉族民人的排斥,甚至是敌意。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自我保护,这些汉军旗人结成了紧密的关系网,即使是从前的政治上的对手,此时也放弃成见,彼此保持密切的联系。

清末的奉天,有大量的旗产土地。这些旗地庄田归清政府和宗室贵族所有,但他们自己并不经营,实际上是由“庄头”控制的,这些“庄头”的主要成分是汉军旗人。日俄战争之后,奉天实行官地民有化的改革,大量官地卖给了私人。一些汉军旗人庄头就利用自己实际经营旗地的特殊身份和关系优势,广购土地,摇身一变成为大地主,也因此成为地方精英的核心人物,为以后参与政治奠定了基础。

而此时,面对日俄战争造成的混乱局面,风雨飘摇之中的清政府迫切需要地方精英的支持与合作,于是,这些成为大地主的汉军旗人被组织进“清末新政”时期新成立的咨议局等机关。

筹划奉天地方咨议局选举的两个机构分别是“调查员养成会”和“自治研究所”,这两个机构本来是为组织省咨议局选举而设立的,但实际上却成了奉天省政府未来官吏的培养基地,其中的许多人后来被选入资政院或咨议局,一些汉军旗人地主也是通过这种方式进入了咨议局。其中一个典型人物就是袁金铠。

江夏由树这部著作的新颖之处,如日本学者吉泽诚一郎所言,该书重新构建了清末的奉天地域史,最大的成绩是把清末的土地制度变迁与当地政治势力的生成结合起来,解释了奉天汉军旗人政治崛起的经济基础,而这种基础,却正是由破产前的八旗制度提供的。(www.xing528.com)

奉天汉军在历史的流动结构中的起伏变化,东北地方精英与清朝地方政权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清朝覆灭后奉天社会精英的群体构成从满族向汉族发生转变的过程,是清末满族社会衰落整体轨迹的一个地方性线索,其在京城的对照版本就是袁世凯与北洋系军阀的崛起。

由此可见,帝国民族政治特殊的制度安排,不仅会影响族群认同,也会影响到社会力量分配的格局。在历史条件发生变化的时候,这种制度造成的后果会以一种与制度设计者初衷相去甚远的方式表现出来并发挥作用。八旗制度一方面固化了满族的族群认同,另一方面也造成“满人”“旗人”认同的混淆;八旗制度优待“旗人”的政策实践,为依附八旗的比满族更大的人口集团——八旗汉人提供了更多的政治资源和权力机会。清朝的覆灭,不仅源于辛亥革命前后革命党人的枪声,也源于清廷内部汉臣集团的立场转变——从曾国藩到袁世凯,从“同治中兴”到“清帝逊位”,与西风东渐的共和思潮的舆论压力以及现实的政治利益集团考量相比,族群认同似乎是不值一提的枝梢末节。

在这里我们不妨借着这个话题继续讲一下袁金铠其人。

袁金铠在辽阳是很有影响的汉军旗人,日俄战争期间,在地方不靖的情况下,他崭露头角,办地方团练,成为团练的首领。而在土地改革(变卖旗产)的时候,袁家获得了大量土地。日俄战争结束后,清政府下令解散地方团练,代之以保甲制度及警察体系。由于缺乏人力物力,这两个新成立的机构不得不吸纳原来的团练,袁金铠便担任了辽阳巡警总局长。他利用这个机会,将私人势力渗透到巡警机构当中,并凭借这个身份建立起和省政府的紧密联系。清宣统元年(1909年),袁金铠被选入咨议局,后来又成为奉天咨议局的副议长,在奉天的政治影响也与日俱增。

袁金铠笔迹

清朝最后一任东三省总督是赵尔巽(1844~1927年)。赵尔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汉军正蓝旗人,出生于铁岭的官宦世家,曾在盛京将军任上政绩斐然,官声廉洁,是奉天汉军旗人的领军人物,袁金铠为其“门生”,张作霖是其儿女亲家,更重要的是,赵尔巽与当时的清廷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关系极佳。

武昌起义发生后,袁金铠得知革命党人张榕等密谋驱逐赵尔巽、起义宣布独立,马上建议赵尔巽电召张作霖带队来奉天护驾,并迅速成立东三省保安会,并设计诱杀张榕。此举促成了赵尔巽继续控制东三省的局面,袁金铠由此受清廷赏四品京堂,襄办关外练兵事宜。

民国元年(1912年)2月宣统帝宣布逊位后,赵尔巽、张作霖、袁金铠等人周密策划,对奉天乃至东三省全境的革命党人进行大规模屠杀,时有报告称:“前后为赵尔巽、张作霖等肆意残杀同胞人达数千以上,及集合各要地进退维谷者不下数万人,……军队所至,殃及妇孺,灭绝人道,至此已极。”

民国3年(1914年),赵尔巽受袁世凯之聘,出任清史馆馆长。上任以后,聘数百清朝遗老、著名学者等,组成纂修班子,指定袁金铠负责《清史稿》发刊事宜,此为今之《清史稿》来历。

民国4年(1915年),袁金铠在京不得志,遂返奉投靠张作霖,为张出谋划策,深受张作霖信任,被任命为军政两署秘书长。但袁金铠任秘书长后,刻意揽权,引起张作霖不满。袁金铠转而出任哈尔滨东省铁路公司理事会理事长。第一次直奉战争奉系战败后,北洋政府免去张作霖本兼各职,任命袁金铠为奉天省长。袁金铠深恐张作霖疑己,因而避居大连。后张作霖宣布东三省自治,自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特设东三省保安联合会,由袁金铠任委员长,袁重获张作霖重用。1927年,张作霖就任陆海军大元帅,袁金铠任参议。1928年张作霖死后,袁金铠被张学良任为东北政务委员会委员,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参议。

“九一八”事变(1931年)后,袁金铠投靠日本帝国主义沦为汉奸,组织辽宁地方维持会任委员长。伪满洲国成立后,袁金铠历任高官,于1943年因病辞官。1945年东北光复后,其家被抄。1946年冬,袁金铠死于辽阳。

袁金铠品格虽低,却谋略过人,无论在赵尔巽幕府还是在张作霖帷幄之中,一直是个影响颇巨的人物。早年袁金铠名望实力都在张作霖之上,但他认定张日后必定作为大过于己,因而不顾张作霖草莽出身,屈尊与张结交,结为同党。

另外,袁金铠博闻强识,著有《中庸集解》《连湾杂著》《文存》《诗存》等刊行于世,其字画至今仍为藏家热捧。

辽阳当地,至今传说一些袁金铠的轶事,如很多辽阳人在伪满洲国里做官,靠的就是向袁金铠买官,所以辽阳人在东北各个省份的小城市里都有官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